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

2017-08-04 04:22陈锐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7年15期
关键词:梨树桃树果园

陈锐

数学是众多学科中最基础的一门学科,它广泛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学习和工作中,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为其他学科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重大科技发展的基础。因此,学好数学对于每个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那么怎样才能学好数学呢?

一、培养学生专心倾听的习惯

1.课前认真备课,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好的教案能够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被调动起来,他们就会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努力探索解题思路,同时在思维的碰撞中,他们的求知欲也会被激发出来,就能更容易主动听老师说话,这样就完成了培养倾听习惯的第一步。

2.课中调动气氛,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把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应该把主要知识的讲授放在课堂的前20分钟,结合PPT的使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实现较好的教学效果。面对低年级学生,教师的课堂语言要生动有趣、简单明了、条理分明,教学设计也要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这样才能使他们自然地完成学生身份的转变,进而融入课堂,乐意听讲。

3.及時互动检查,获得反馈信息。教师要对学生的听课情况进行检查,首先由教师提出问题,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思考时间,请一位同学回答问题,再由其他同学进行点评以及补充。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在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基础上也更加牢固地掌握了课堂知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长此以往,学生的倾听习惯就培养起来了。

二、培养学生认真阅读课本的习惯

课本是学生获得系统知识的主要源泉。从低年级开始,教师就要培养学生认真阅读课本的习惯。阅读课本不是单纯地翻看一遍要学习的内容,把能回答的问题回答出来,不能回答的圈出来这么简单,而是要通过阅读找出课本中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在课堂上跟着教师一起寻找解答方法的过程。教师在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使学生在阅读课本的过程中,通过想象、分析、概括、推理等有规律的思维活动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如果没有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没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导致读题目只读一半,不会分析问题,不能正确理解题意,进而不能正确完整地解决问题。如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中出现的解决问题,“果园里有桃树23棵,梨树比桃树多9棵,果园里一共有多少棵树?”有些同学这样解答:23+9=32(棵),答:果园里一共有32棵树。这样的解题方式显然是错误的,因为这样只算出了梨树的棵数,但问题是要我们解答果园里一共有多少棵树。根据题意,我们的解题思路应该是“果园里一共有多少棵树=桃树的棵数+梨树的棵数”,但是题目中只告诉了我们桃树的棵数,我们就应该先根据已知条件“梨树比桃树多9棵”先算出梨树的棵数,再来算一共有多少棵果树。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学生没有养成认真阅读的习惯,导致解题错误。此外,如果没有认真阅读的习惯,就会在抄写题目的过程中出错,如在计算“208+305”时,由于不认真读题,学生就可能会把算式写成“206+305” 而导致错误。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习惯有多么重要。

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主观意识差,在课堂上容易讲话。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创设思考情境,给学生留出思考问题的时间,教师设计的问题应该照顾到各种层次的学生,鼓励他们多开动脑筋,通过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进一步开拓他们的思维。在提问答题的过程中,把容易解决的问题留给基础稍弱的学生回答,根据答题情况进行点评并且给予一定的表扬与鼓励,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激发他们动脑筋的欲望,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把学生组合成四人学习小组,让他们可以在交流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应该对优秀的小组予以表扬,让学生明白合作的重要性,使合作成为一种需求。让学生能自信地把自己独立思考的结果大胆与组员一起分享,从而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通过在合作中竞争,使每位同学都能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猜你喜欢
梨树桃树果园
天、空、地一体化“未来果园”看一下
河边的桃树
桃树秋管 来年丰收
桃树咋样冬剪好
秋天的果园
小气的梨树(下)
小气的梨树(上)
呼噜猪的大果园
小气的梨树
我家果园丰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