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高中“陪读”现象的调查研究

2017-08-04 23:36朱晓颖闾彬
神州·上旬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教育公平高中

朱晓颖?闾彬

摘要:陪读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同时也是一个时代教育的缩影,包含着家长的教育理念和当代青少年的成长痕迹。本文以江苏省苏南地区高中与苏北高中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高中生陪读行为选择的共性和特殊性进行研究,继而分析陪读行为对学生、家庭以及社会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高中陪读的良性发展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陪读;高中;教育公平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家庭在教育方面的投入逐渐加大。在就业压力大、竞争强烈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家长为了孩子有高学历,宁愿放弃自己的工作搬到学校附近陪伴自己的子女读书,陪读已经成为了一个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陪读家庭在学校附近聚集租房陪读,形成了“陪读小区”。中国社会科学院教育研究所的一项统计显示,我国36.8%的家庭存在父母陪读现象。

一、当前高中生陪读现象的成因

笔者主持的大学生科创项目对在苏北地区的S中和苏南地区的C中的陪读现象进行了调查研究。陪读现象存在的原因主要有:

第一,从中学生自身来看,当前的高中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身上寄托着一家的人的希望,他们没有吃过多少苦,缺乏足够的生活自理能力,有一定的依赖心理,面对在学校宿舍是多人一间、生活环境不如家里的情况,他们更愿意选择陪读。在选择陪读的学生中,有53.91%的学生觉得学校食堂的饭菜不可口、宿舍的生活条件不高,有44.21%的学生觉得自己有不良的学习习惯,需要家长的监督以提高成绩。而当前的经济快速发展,家庭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家长尽可能的为他们创造最好的条件,所以在条件允许的状态下,有家长帮助自己处理学习以外的事,确实轻松许多。

第二,从中学生家长来看,许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家长担心孩子的自理能力、担心孩子吃苦受难、担心孩子的自律性以及家长隐形成就观使越来越多的家长将陪读看作是帮助子女成材的一个必要条件。为了帮助孩子在高考中脱颖而出,家长们放弃了稳定的工作、舒适的环境、自由的时间,选择为孩子们的生活保驾护航。在陪读的家长中,有50.53%的家长陪读是为了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有38.95%的家长陪读是因为对孩子独立生活不放心。他们相信自己陪读,可以让孩子全身心的投入学习中,提高成绩,考上好的大学,以后就能找到好工作。有一位家长说“考上大学就说明以后不用像我一样打工了”,像这样希望孩子弥补自己遗憾、向上层流动的家庭还有很多。很多家长认为,现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学习,自己愿意辛苦的付出,等孩子以后考上大学了,苦就算没有白吃,如果没有考上,自己也不会后悔。

第三,教育资源配置的地区差异来看,地区间经济发展差异带来的教育资源不平衡也是原因之一。江苏地区尊师重教的风气浓厚,苏北地区虽然经济发展不比苏南,对孩子教育的热度却比苏南有过之而无不及,以S中为例,有高达84.79%的家长选择陪读,其中有27.17%的家长从高一就开始陪读,而C中选择陪读的家长为49.48%,从高一开始陪读的家长仅为4.21%。地区间的经济发展差异,往往会带来教育资源的不平衡与师资力量的悬殊,苏南地区的学生享受的教育资源与优质师资力量比苏北地区的学生要好很多,如果S中的学生不能在高考中把握机会接受更高的教育,最终就会在受教育程度上和C中的学生拉开差距。因此,与C中的学生相比,S中的学生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家长的重视程度也更高。

第四,从教育的价值取向来看,如今社会上对教育目的的错误理解也是当前高中生陪读现象的重要原因,S中一位高三的班主任在开班会时说:“最后一年了,让你们家长来陪读吧,不要在外面打工挣那个钱了,有的同学的成绩还能再提高提高,这不是开玩笑的。”江苏有一所高中的校园里赫然贴着这样的标语:“不学习的女人只有两个下场:逛不完的菜市场,穿不完的地摊货;不学习的男人只有两个下场:穿不完的阿迪吊丝,捡不完的破瓶烂罐。”这种标语是一种对教育目的的误解,是把学习成功等同于有钱的重利轻徳思想,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对教育目的的解释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高考一考定终身的压力下,学校素质教育缺失,唯升学率是问,是一种错误的人才观和教学观,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陪读现象,我国的素质教育任重道远。

二、当前高中生陪读现象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

(一)对学生的影响

高中学习任务重,学习压力大,学生们起早贪黑,从天蒙蒙亮就起床去学校,一直要学习到深夜,体力消耗很大,“学校的食堂吃的太差”有学生说。在陪读的学生中,有57.31%的学生认为,有家长陪读可以提高伙食水平,加強营养,使自己学习精力更加充沛。高中生在学习生活中,难免会遇到诱惑,比如沉迷网络、早恋等等,而他们大多缺乏自制力,这时需要家长的监督。有28.36%的学生认为,在家长的监督下,自己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端正了学习态度,提高了学习成绩。37.13%的学生认为,家长把学习之外的事情包办了,自己可以更自由的支配时间。

然而,在陪读的学生中,有67.39%的学生认为父母陪读会对自己产生一定的压力。家长放弃原有的舒适的条件选择陪读,面对家长的高期望值,会害承受成绩没有进步的压力,而当自己考试失利时,就会产生内疚感觉得对不起父母,产生心理落差,影响积极学习的心态。29.47%的学生认为,陪读家长不懂教育规律,反而影响学习。陪读的初衷是希望孩子能有一个好成绩,但为了孩子包办一切事务的情况也值得大家去反思:37.52%的学生认为陪读会降低自理能力。34.84%的学生认为陪读会让自己缺少磨炼,限制了自我发展的空间。

(二)对家庭的影响

就S中与C中整体来看,有64.56%的学生认为自己会因为陪读而与家人更亲近,因为一家人都围绕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并为之奋斗。有12.75%的学生认为陪读可以培养家庭良好的学习氛围。有的家长为了给孩子解答疑惑,也会跟着一起学习高中课程,培养了家庭的学习氛围。endprint

陪读还会对父母的工作产生影响。在陪读学生中,有75%的家庭中是父母一方陪读,通常父母的工作都不会离家特别的远,但选择陪读之后,有的父母放弃了原先的工作,有的经常请假,有的在工作地与学校之间来回奔波,这些变动对父母的工作产生了直接影响。在S中有61.95%的学生认为陪读影响了父母工作,C中则高达83.16%,S中的大多数家庭是母亲放弃农作,从农村迁移到城镇中,在孩子就读的S中附近租房陪读,细心照顾孩子的生活,对工作影响不如C中的家长,而陪读对工作的影响C中的家长身上体现的尤为明显,他们将重心从工作转移到全身心的陪着孩子迎战高考上。从以前充实的工作到只围着孩子打转,这种落差不仅会影响家长以后的职业发展,还会带来精神与生理上的不适应。

在S中有66.3%的学生认为,陪读给他们的家庭带来了一定的经济负担,在C中,这个比例也达到了46.32%。陪读意味着原先的房子闲置,在新地方又需要重新租房。有的房主为了增加收入,会将房子隔成一个个小房间出租,这些小房间狭小密集条件较差,但学校周围房源稀缺,家长也不得不租住在这样的房子里,甚至还有家长租住在安全隐患极高的车库、临时搭建的简易房。学校周围的房租往往高于其他地区,53.26%的学生认为目前的房租价格勉强在可承受范围内,18.47%的学生认为房租价格太高难以承受,这些情况的存在,必将降低生活质量、增加生活成本,给家庭带来了不少的压力。

(三)对学校的影响

陪读的家长居住在学校附近,拉近了家长与老师之间的距离。家长可以随時和老师沟通交流,及时掌握当前的动态:最新的高考消息、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最近的成绩情况等等。老师也可以通过和家长的交流,了解学生的生活状态,从多方面关注、了解学生。通过老师和家长双方面的努力,共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

另一方面,家长不懂教学规律,容易与教学活动出现偏差,S中在2013年,就曾经出现过家长集体去学校,提出高三年级增设强化班的要求,不仅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活动,还对学校、教师产生了压力。

(四)对社会的影响

在学校周围,聚集着周围城镇迁移过来的陪读家长,这些外来的流动人口的衣食住行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当然,流动人口过多,对学校周边居民的生活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不利于治安及环境卫生等方面的管理,比如家长们租住的房屋里,很少带有卫生间,如厕问题都需要去公厕解决,这就加大了公厕承载的压力,生活垃圾更是超负荷。有的家长甚至租住的是简易房,更是带来安全隐患,增加管理的难度。而人口流出的城镇,成为了一副只剩下老人的空壳,没有了精壮的劳动力,经济发展缓慢,拉大了区域间的差距,不利于经济均衡发展。

另外,陪读现象愈烈,说明社会对高学历的追求愈高,无形中又增加了高考的压力。家长们认为要找到好工作,就要有好学历,要有好学历,就要有优秀的高考成绩,就需要陪读来助孩子一臂之力,如此往复陷入一个循环,会使就业压力、学习压力越来越大。

三、当前高中生陪读现象实现良性发展的策略分析

S中的高中生与C中相比,更应当具有独立的思维,S中大多数同学是家长陪读,而当家长提出陪读时,可以理性的思考自己是否需要家长陪读,拒绝被动陪读,要让家长相信自己已经长大,有承担责任的能力,可以让他们放心。如果因为特殊情况的确需要陪读,在陪读的过程中也不能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要克服惰性,严格要求自己。当前的高中生正处在叛逆期,如果有与家长意见不一致的地方,要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保持冷静,学会沟通,不伤害身边最亲的人,还要正确处理与同学、老师间的人际关系,与人为善,学会帮助别人。面对高考,要学会调节压力,变压力为动力,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及时调整心态面对成绩的浮动,戒骄戒躁。

首先,S中的家长更应该考虑自己是否的确需要陪读,自己是否是盲目陪读。在陪读的家长中,有13.34%的家长是因为从众心理,别人陪读我也陪读。S中的家长可以和孩子交流讨论决定,如果孩子没有这方面意愿,仅家长一厢情愿,陪读未必带来良好的收益。其次,如果家长选择了陪读,不能只盯着成绩,53.71%的学生希望自己获得生活方面的帮助,要支持其他娱乐活动,家长要学会放手,让孩子适当做点家务,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34.13%的学生希望自己获得心理方面的帮助,当孩子压力过大时,家长要与孩子谈心,进行疏导。对于陪读是否能提高学习成绩,86.32%的学生认为不一定,因此家长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过高的期望、提出过高的要求,以免给孩子压力,在陪读过程中,家长应该信任孩子,让孩子适应一段时间,最终还要淡化自己的作用。

由于经济发展的差异,学校的校园环境、硬件设施、师资力量也有一定的差距,学校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为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着想。一方面,要美化校园物质环境,整洁美丽的校园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学校可以适当补贴食堂,加强食堂卫生管理,提高食堂伙食水平,保证学生的营养补给。另一方面,更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要树立全员育人意识,不唯升学率是问,营造积极向上的育人氛围,积极培育多方面发展的人才;要加强班风、校风建设,大家一起学习,互相帮助,共同取得进步。

由于苏南和苏北地区的陪读现象分布不平衡,S中的学生和C中的学生对于将来的陪读现象是否会增加的预期也有一定的差异,C中认为将来陪读现象会增加的为29.47%,而S中的学生高达85.86%。在两个相差较大的数据背后,是苏北地区对教育资源合理分配,实现教育公平的诉求。政府应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努力消除教育的城乡差别、校际差别。要深化改革,完善教育体制机制,建立公平的教育管理制度,健全促进教育公平的绩效考核制度,坚定公平教育的政策导向。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社会方面也要追求全方位发展人才,不以学历论高低。

参考文献:

[1]李长红.中学生“陪读”现象探析[J].教学与管理,2004(13):10-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Z]2015-12-27

[3]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120

本文为2016年度扬州大学大学生科创“当前高中“陪读”现象的调查研究”项目的成果。

作者简介:

朱晓颖,女,江苏盐城人,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

闾彬,男,江苏泰州人,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育公平高中
对特殊学生的全纳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基于教育公平视角的少数民族义务教育发展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