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习作自改能力的培养,提升语文素养

2017-08-04 07:01梁永成
神州·上旬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习作习惯文章

梁永成

摘要: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做到这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自能修改,不待教师改”已成为习作教学公认及追求的目标。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重视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修改是学生习作实践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关键词:习作自改能力;语文素养

本文就如何提高学生的习作修改能力,提升语文素养进行讨论。

一、激发兴趣,树立信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首先,在平时我注意搜寻中外名家反复修改文章的故事。如贾岛因“推敲”冲撞韩愈而进行切磋的故事,王安石“春凤又绿江南岸”的故事。让学生明白动笔前精心构思,写后反复斟酌修改。其次树立学生修改作文的信心。如习作讲评时,创造条件让学生走上台朗读自己的佳作,这是一种无言的肯定和鼓励,学生在分享中既获得了被表扬的成功愉悦体验,又锻炼了口头表达的能力,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习作批改批语时,我都以鼓励和引导为主。用恰如其分、画龙点睛的评语激发他们的兴趣,指明今后努力的方向。评语力求让学生看后有亲切感。学生看到老师精彩的点评,明白到自己作文的不足,消除了修改作文的恐惧,渐渐喜欢上改作文。

二、示范引领,习得方法

“优良的示范是最好的说服”。如果教师不示范,学生不能无师自通。哪里需要改,如何改,都要教师作示范,让修改行为影响学生,使学生明悉。因此,每次作文讲评,我会挑几篇典型的文章在班上进行讨论,让学生说说是否有错?错在哪里?再提出修改的建议。我还会借助多媒体设备,通过投影,课件展播,黑板演示等手段,在课堂上重点示范句子、段落、篇章的修改,让学生观看、模仿、学习、记忆,多次重复后才能转化为自觉行为。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个别问题,也可以采用面批形式记性学生自己修改。如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为肖复兴先生小时候修改的作文写进小学语文教材,满满的红色字,带给肖复兴先生多大的启发。这就是示范的巨大意义。

三、注重技巧,灵活运用

《语文课程标准》对于小学阶段修改习作的要求: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因此我们指导学生修改时要符合《课标》精神,不能过分地拔高。因此,我教学生从“整体”和“局部”两方面入手。“整體”就一篇文章而言,立意是否切题?选材是否恰当?思路是否清晰?“局部”就文章表达而言,语句是否通顺、生动?标点使用是否正确?对于语句中存在的语病可以用“增、删、换、调”等方法修改。对于文章是否生动具体方面,要引导学生联系教材中表达的方法,加以修改。如写人的文章,要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方法。不同体裁的文章要因应文体的特点进行,但不管什么必须反复琢磨、分析,最后精心修改,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文章更加完美。

四、养成习惯,逐步提升

《新课程标准》“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要考察学生对作文内容、文字表达的修改,也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学生修改作文能力不会一蹴而就,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引导学生修改习作,师生都要持之以恒。引导学生修改,应由浅入深,经历“喜欢改——知道改——改得好——交换改——交流改”五个阶段,每个阶段进行不断的自改训练,使学生最终养成自改的习惯。习惯养成后,学生修改作文的行为就会自动化,不需要特地去要求,也不需教师的监督,就会根据具体情况自我修改作文,习惯一旦养成,学生的作文水平自然就提高了。

修改作为一个运思的再创造过程,我们对它要投以更多关注的目光,激发学生习作修改的兴趣,掌握修改的方法,养成自我修改的习惯,将会有利于在修改中提高习作水平,提升学生语文素养。endprint

猜你喜欢
习作习惯文章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