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夹缝中的艰难与无奈

2017-08-04 17:30庞志远
北方文学·上旬 2017年17期
关键词:北洋李鸿章外交

庞志远

两个月的时间重读梁启超先生的《李鸿章传》对李鸿章又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深刻体会到在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国之重臣李鸿章的艰难与无奈。一腔热血报国志,在历史转型的浪潮中被击打而变的扭曲。

用毛主席的话来说李鸿章就是:“舟大水浅”。梁启超曾说道“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凝练地概括了李鸿章一生。

李鸿章是当时新旧两种力量的连接点,同时也是三夹板,他或许偶尔可以左右逢源,但更多的时候是身不由己。他掌握了相当一部分的权力,而中国又是一个弱国,常言弱国无外交,在外交上他无论如何绞尽脑汁,总逃不脱受制于列强的命运。

李鸿章是新旧思想的连接点,他既有着向西方学习的先进思想,但是同时又受到儒家传统思想的制约。

李鸿章思想的第一阶段止于器物方面的认识,即仅认识到西方物质文明的力量。在处理太平天国事件时,他见识到了英国火轮船与落地开花弹的威力,开始致力于军事近代化,造枪炮以求强。1874年,日本出兵侵犯台湾,由此李鸿章意识到提高海防的重要性。他开始致力于海防现代化,上言组建北洋水师、南洋水师及福建水师。此外,弱国无外交之事实使李鸿章致力于求富,通过发展交通、通讯、采矿等措施来富民。总之,在这一阶段,李鸿章的眼界仅仅看到了西方物质文明的力量并在此方面进行改革。

李鸿章思想的第二阶段近代中国的认识已开始触及政治与制度层面。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李鸿章受命前往日本议和,改事件以中国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而告终。当李回国后,骂声四起,他也不断的进行着自我反思。这时起,他在制度层面的认识有了转变。他说:“变法者兴,守旧者殆”。而后,他也因表示支持康梁的变法而被迫离京并被降职为两广总督。可见,李鸿章的思想并非一潭死水。在几十载的摸爬滚打中,他的精明练达与处世眼光可谓无人能及。

同时,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真正具有近代外交思想的官员,无论是与列强谈判还是周游列国学习,都表现出具有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近代外交家形象。

然而,李鸿章的一生可以用抛物线来概括,出身不怎么光彩,结局更是凄惨。是一个悲剧的政治家。李鴻章参与过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中法战争、甲午战争,签订过《马关条约》、《辛丑条约》这些严重丧权辱国的条约,对于这样一个复杂历史人物的评价,不可能简单地以进步或反动、卖国或爱国盖棺论定。他既是一个旧时代的维护者、殉葬者,也是一个被新时代迅速淘汰的开拓者。他致力修补的清王朝“破屋”已经倒塌,而用来“补天”的石块,却成为新世界发轫的起点站。

“横看成岭侧成峰”,横看“破屋”倒塌的废墟,李鸿章不过一陪葬的“李文忠公”;侧看新时代的高峰,李鸿章却站在海拔的始点。

“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这首诗精确的概括了李鸿章的一生。现在读起来仍然为李鸿章感到悲剧。

最开始,我在心中一直将之鄙视,但是知识渐渐的扩充,对于如何认识历史,认识人物有了逐渐成熟的看法,结合《血色黄昏——李鸿章的洋务生涯》,以及梁启超的《李鸿章传》让我对李鸿章这个人本身完全不再鄙视。

李鸿章是那个时代的精英。国之大器,百年不遇。

但是李鸿章一直处在一种矛盾中。一方面,他要维护帝国千百年来留下来的自命不凡;另一方面,他又要削弱它,通过提高自身的物质力量使中国能够和平自信的保持民族利益。在这种矛盾下才使他成为政治上的悲剧人物。

对于侵略者,对于外交他尽力了,但对于中国来说他是一个失败者,没有改变中国现状,没有带领中国走向富强,他的洋务、派留学生、组建北洋海军、都是为了维护其封建统治、也是维护自己的利益,洋务的失败、北洋舰队的失败、作为北洋舰队的统帅、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李鸿章对自己的评价“为破屋子修修补补的裱糊将”,说明晚年的李鸿章已经认识到西方制度的优越,而他没有也不敢去推掉那间“破屋子”,再去建一座新的。说明他的软弱行和封建的本质同时也是在维护自己,在不触动封建体系的一切运动都注定是要失败的,封建体制下的洋务、海军都只不过是“披着狼皮的羊”终究是打不过狼的。作为北洋舰队统帅慈禧为其自己寿宴挪用巨额军费,难道李鸿章不知道军费意味着什么,孰轻孰重难道他不知道吗?他没有劝谏、也没有阻止,这有说明什么,一个为军费而愁的北洋大臣死后而有巨额财产,这又说明了什么,难道这也是历史的错误吗?也是帝国主义的强逼吗?他的一切都是在说明一个共同的问题。

总之,在那个复杂的背景下,李鸿章只能是矛盾的集合。

(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北洋李鸿章外交
李鸿章的尴尬
冬奥外交促进团结,一起向未来
新北洋打印未来
北洋海军为何会输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李鸿章的崛起
改变李鸿章一生的那顿早饭
从报刊角度探北洋时期的民主思想
俾斯麦奚落李鸿章
扁亲信为“外交案”出庭

北方文学·上旬2017年17期

北方文学·上旬的其它文章
活着
十元头肉
鸿台双蝶
母爱是世间最朴素的陪伴
思维导图
高原上的那一抹云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