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公共服务的必要性研究

2017-08-04 06:54侯振东
北方文学·上旬 2017年17期
关键词:武术公共服务必要性

摘要:本论文着眼于现价段整个体育公共服务的实施情况,提出武术公共服务在体育公共服务中应占有重要地位。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体育公共服务实施过程中的困境逐一分析,对大力推广实行武术公共服务的必要性全面论述,为武术公共服务在我国的顺利实施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武术;公共服务;必要性

中国武术植根于华夏民族几千年来的优秀文化,在西方文化不断涌入的当今中国,中国武术独树一帜,成为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最大载体之一,纵观其历史,武术与历朝历代政治、经济、文化息息相关,且对其更替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当代中国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中,武术正以一种全新的形式融进体育公共服务事业中,并能以其独特的魅力影响并推动着公共服务事业,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国内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中,對于相对具体的“武术公共服务功能”研究较少,因此,对武术在体育公共服务实践中的必要性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当前体育公共服务困境和武术公共服务理论的提出

随着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大众对于体育公共服务的需求在不断增长,由于我国目前还处于发展中国家,体育公共服务事业较之欧美发达国家略显粗糙、浮浅,且在运行的实践当中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使体育公共服务未能在社会上达到其原有目标,实现其原有功能、价值。这自然与大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公共服务需求相矛盾,而武术公共服务以其特有的属性和功能可以为解决矛盾提供一定的启示。

(一)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在实践中运行困境

对体育公共服务的研究,是在体育公共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原则指导下,以“公共”为前提,对其包括的信息、设施和消费等的研究,可将其内涵简单叙述为:“在政府主导下,为满足公众各种体育需求而提供的由政府主体、社会主体和个人主体共同提供的各种体育产品和行为的总称[1]。”体育公共服务集中体现出了以人为本的出发点,将人民大众的体育需求纳入政府主导下的行为,赋予大众体育健身时,更多选择的权利和人身的保障。它的提出在现代中国发展的进程中重塑了公平与效率的理念,成为了大众最期待的公共服务体系之一;所以体育公共服务无法与“公共性”和“公平性”相隔开,又与“福利性”、“多样性”、“便利性”息息相关,然而,这样举足轻重的体育公共资源在实践中却有着重重困境和诸多问题。

第一我国体育公共服务“理念与实践”矛盾。我国体育公共服务有别于其他国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国历史悠久,其体育公共服务必然要对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有所体现,这既是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尊重,也是走向世界打造中国特色品牌的要求,因此体育公共服务的总体要求就在于提高人民的精神生活水平的同时,增强大众对传统文化的熟知,最大程度的将民族精神铭记于每一个中国人心中,为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一定程度的思想准备和精神力量;其中核心理念就是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并在已有文化内容的基础上适当创新,加入现代科技、时尚元素,使民族传统文化在不失本原的条件下具有更多更大的影响力。然而在西方体育思潮不断涌入的今天,人们对一些西式体育项目的热度逐年上升,忽视了本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同时,对其过度的追捧造成对体育项目照搬照抄,丧失公共服务所要求的创新理念。例如:在我国体育公共资源可以惠及到的诸多大城市中,体育公共服务出现“两极化”趋势,“瑜伽馆、高尔夫球场、健身房等”发展较为快速,其数量远远超过了武术场馆及俱乐部,使得大众健身中“民族性”流失;另外,动态的体育公共服务人力资源分配不均也是其重要原因之一,近几年各大体育学院或是体育专业中,“网球、高尔夫、健美操、篮球等”西式体育项目较“民族传统体育”受广大学生们的青睐,这样的现状造成日后专业的武术教练数量不多,加之目前各门派拳师屈指可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日趋减少,造成了中国体育公共服务“两级化”,影响着民族传统文化的弘扬和民族凝聚力的提升,造成了体育公共服务理想与现实的差别。

第二体育公共服务其“公共性”不强。体育公共服务的真谛在于“公共”二字,而实际实施的情况却有违真谛。一方面,现阶段我国公共服务实施过程中,没有很好的体察到不通层次人群的体育需求,一些适合“老、弱、病、残,”的体育项目被忽视,而他们又无法正常参加目前大力推广的现代体育项目,造成体育公共服务对象覆盖面减小。另一方面,城乡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程度不均衡,城市体育公共服务资源较农村丰富,城乡在设施、人力资源方面悬殊较大,造成体育公共服务在农村实施过程中困难重重,农村居民很难培养出参加体育项目的积极;况且,体育公共服务事业没有结合不同地区的经济文化现状“因地发展”,使得体育公共服务资源无法最大限度的惠及大众,造成资源浪费,事半功倍的现实因此,目前找到一种适合各种人群,又能与当地民族、民俗传统相结合的体育项目尤为重要。

第三体育公共服务业市场附加值不高。市场附加值是市场价值总额与总投资额的差值,是衡量市场经济是否运行良好的标准之一。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服务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越来越被视做是拉动经济增涨和大众消费的重要载体,体育公共服务作为服务业的一部分也要接受市场经济的考验。由于目前大众对公共体育的热情不够,特别是对传统文化下本民族的体育项目兴趣不浓,鉴于民族传统体育是拉动国内体育市场的中坚力量,所以导致现阶段大众对体育公共服务消费较少,体育公共服务市逐渐出现萧条景象,“资源供给--产业消费”链条出现断裂,体育市场附加值较发达国家低,那么,在公共体育事业中大力推广一种大多数人愿意参加、并为之消费的体育项目尤为必要。

(二)武术公共服务构想的提出

中国目前正处在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稳步增涨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再分配中要更加注重“公平”与“效率”;让广大劳动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社会更加和谐、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是全民的期待,是振兴民族的根本要求。由于完善的基础公共服务体系日益成为了“高度社会化”的标准,故不难发现,较“十一五”规划纲要而言,“十二五”规划纲要更加关注“民生”,关注大众精神层面的需求,其中首次提出“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这一观点,并且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2015年1月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就是旨在改善现有的基础设施、提高全民的物质文化水平,使他们能在精神追求和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中享有更多权利被保障的机会[2]。同时,将服务业的发展立于基层、社区、个人这三个支点上,在加大社会参与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在公共服务文化的选择上要注意加入民族文化,以提高民族凝聚力,而体育公共服务中的武术公共服务独有的“均等性和民族性”优势就可以满足这一点。

如果在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中加入武术运动,既是对民传统体育的创新,也是对公共服务内容的拓展,鉴于武术公共服务作為我国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武术公共服务体系定义为:是在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大背景下,以武术为主要服务内容,具有完全公益性质的,以促进公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和满足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健身需求为主要目的的服务保障体系[4]。

武术公共服务虽然是较为新型的公共服务项目,但其健身养生功效深入人心,必然会成为日后公共文化服务的主力军。同时在物质生活不断丰富,精神生活日显匮乏的今天,人们愈发注重养生,也愈发意识到:“只有拥有健康,才有享受生活的资本”,因此在大势所趋之下,武术公共服务也一定会是体育公共服务的前进方向,武术公共服务体系的提出,对公共服务体系走出当前困境和扩充大众精神生活有着重大意义。

二、建立武术体育公共服务必要性

(一)武术公共服务有利于体育公共服务核心理念的贯彻

首先,武术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象征、传统文化的载体,与中国古典哲学、传统医学、传统美学、本土宗教有着密切的联系,使之与生俱来就具有了较强的民族性,其包含的“武德”思想:“仁、义、礼、信、勇等”至今被用作维护社会稳定、道德伦理的准绳;“克己服礼、坚忍不拔”也被视作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实行武术公共服务有利于大众解到华夏先民们创造的古老而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利于培养大众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对在大众心目中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具有积极意义,特别是对于青少年的人格塑造和人生志向的选择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今年3月教育部提出的7个应该在中小学校大力开展的体育项目中,武术就位列是其中且居第二,仅次于足球,就是政府出于对青少年自身发展和民族文化弘扬的考虑。

其次,现代推行的武术动作已经不同于古代传统武术的技击动作,一些“繁、难、杂”动作被删减,同时创造性的加入了现代人的思想及价值取向等其他元素,赋予了现代武术新的含义;这是对民族传统文化内在的创新,符合体育公共服的核心理念[5]。举例来说:从正在全国推行的武术段位制和太极拳的规定套路,到目前随处可见的健身功法动作,无一没有进行改编。从表现形式上讲,现代武术更加注重“表演性”和“竞技性”,使之动作华丽流畅、美感十足;从技术角度上来讲,相较于传统武术而言,现代武术没有了较强的技击含义,相反,更加突出了动作的简易性,使之简单易学,并大量融进了养生功法。

再之,现代武术与科技、时尚有较为完美的结合促使传统文化外形的创新[6]。一方面,在最近几年兴起的武术舞台剧中,为了突出舞台效果和加深故事情节的需要,经常会运用现代科技将“声、光、电”恰当结合,打造一个美伦美幻的舞台,把古老的故事、传说“全方位立体性”的呈现给观众。另一方面,太极拳和近来较为时兴的健身气功也有着现代时尚气息,其中“太极剑、太极刀、太极球、太极扇”里的器械越来越轻巧、精美,套路配乐也越来越时尚,甚至将当下流行歌曲拿来一用;并且武术表演服饰也越发靓丽,单是印花工艺,就运用了光学中的色彩渐变、立体透视等多种原理,而衣服材质的制作就更为复杂,布料光滑柔顺,既要有古典气息还要不失金属质感。

(二)武术公共服务有利于加强体育公共服务的“公共性”

武术不同于其他运动项目,更能加强体育公共服务的“公共性”。其一,因为武术是一项除了集传统医学、传统养生于一身,还特别注重“内外兼修,形神共修”的体育项目,所以武术较其他项目而言,其健身效果要明显很多,而且适合于不同年龄、性别和体质的人练习[7]。如:中、老年人由于体力精力都已不足,可进行对节奏较慢的太极拳、太极功夫扇练习,以达到疏通经络、刺激食欲、预防高血压等效果;青少年由于骨骼肌肉相对坚固、心肺功能相对较强,可进行强度较大、节奏较快的南拳、长拳、象形拳等的练习,以达到增强代谢、促进成长发育的效果;另外,对于女性朋友们而言,可以学习一些格斗之术,用做防身自卫。由于女子身体柔韧性较好,练习武术可以帮助塑形,调节内分泌,甚至可以起到延缓更年期的作用;男性则可固肾养精、延年益寿。对于那些残弱人士,武术就更能体现出体育公共服务的“公共性”了:因为身体残疾,对于有些项目他们不便于参加或是参加起来略有风险,于是武术就成为了他们日常健身、康复、娱乐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式。

其二武术公共服务的开展对客观条件要求不高,在体育资源相对匮乏的农村也可顺利进行[8]。由于我国不少乡镇农村的体育设施严重不足,对于开展足、篮、排或羽、网、乒、游泳等体育项目并不现实,加之农村居民经济条件低于城市水平,导致他们愿意用在体育方面的资金也不多,久而久之,体育公共服务在乡镇农村就无法顺利开展。

如果要确保体育公共服务战略有效实行,根本方法是要缩小城乡之间的经济差距,但这需要较长时间的改革发展,并不能解决现在农村人口体育健身需求的燃眉之急,这就需要有一个表层的办法做缓冲,以此达到衔接改革发展进程中断点出现时所产生的空隙,因此解决此问题“要治本,也不可忽视标的作用”。武术公共服务就是应对问题的一剂良药,不仅因为它是城乡居民均适用的健身体育项目,还因为它对器材要求不高,徒手或持器械练习均可,而且练习方式随意,场地也只需一块空地,可有效促使我国体育公共服务目标早日全面高标准的完成。

其三武术公共服务“接地气”,可以与当地的民俗民间体育较好融合。中国武术是一项贯通古今,承接中华文化的体育项目,武术作为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产生于民间,而且现在许多武林门派的传承人、拳师大多也都散落在民间,不同的地区可依当地经济文化水平、结合当地民俗自行开展不同形式的传统体育项目。

(三)武术公共服务有利于拉动体育市场经济

对于发展体育市场经济,武术公共服务有其他体育公共服务不可比拟的优势。从表层来讲,但凡是体育项目,只要有人愿意参加,就有人愿意消费[9];有其市场需求,就能促进经济的增涨。武术公共服务自然要以武术服务为主,武术演练方式自由,可多人,亦可单人;可对练,亦可单练,且对于练习强度,选择空间较大,相对于单纯的单人或多人的格斗对抗类项目而言,武术多了一分悠然自在。因此较其他体育项目来讲,武术一定会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进而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从深层次讲,武术公共服务是民族传统体育的一部分,连接着民族传统文化,与极具中国文化特色的剪纸、皮影、戏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10]。近几年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不断丰富和完善,民族传统文化产业不可避免的进入了市场经济的“活动圈”,在这个圈中,民族传统文化产业稍有不慎将被市场淘汰,目前我国传统文化还处于产业原动力不足而导致的瓶颈时期,因此武术公共服务的实施将带动整个民族文化产业经济的发展,不仅能成为传统文化市场对外传播的平台,还能对体育经济整体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三、结语

当我们拥有更健康的状态时,就能开启更多潜能,创造无限可能。所以,近年来随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不断扩充和大众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体育公共服务事业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更为健康的生活、休闲和娱乐方式。武术作为我国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相比于其他体育项目,更有必要在体育公共服务事业中广泛推广实行,这不仅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创新,也是对全民体质健康的保障和加强,更能对体育市场经济的促进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樊炳有.体育公共服务的理论框架及系统结构[J].体育学刊,2009(6):14-19.

[2]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Z].2015(1).

[3]范铜刚,虞定海.大国崛起于武术公共服务体系构架[J].南京体报,2012(4):26.

[4]薛宇.武术现代化发展理论与评价[J].北京体育大学,2013(4).

[5]周宪,童强.现代与传统之间[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6]花家涛,戴国斌.民族民间体育文化景观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13(06).

[7]刘彩平,徐伟军.整体思维下的武术及学校武术教育[J].山东体育学院报,2011(6).

[8]乔兴平.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现状分析及改革措施[J].学周刊,2014(29).

[9]张洪潭.运动训练理论的基本构成及价值所系[J].体育与科学,2010(3).

[10]王龙飞,虞重干.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族传统体育保护[J].科技信息,2008(33).

作者简介:侯振东(1992-),男,汉族,西安市人,西安体育学院研究生部,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体能训练与运动损伤康复。

猜你喜欢
武术公共服务必要性
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更新研究
校园武术“学、练、赛”一体化实践探索
我爱传统文化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中国功夫成青少年新宠
对高校武术教学中武术文化教育的思考
城市更新之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与生态更新
“互联网+”公共服务供给对策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养老金入市的必要性与风险分析

北方文学·上旬2017年17期

北方文学·上旬的其它文章
活着
十元头肉
鸿台双蝶
母爱是世间最朴素的陪伴
思维导图
高原上的那一抹云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