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实践探索

2017-08-05 08:58吴娟
新课程·下旬 2017年6期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人文素养

吴娟

(重庆市凤鸣山中学)

摘 要:时代呼唤教育改革,教育要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全方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在目前的高中英语教学中,仍存在语言学习碎片化、过分注重语言的工具性、忽略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等问题。从教学内容的角度分析,语言学习材料局限于教材,教学中忽视文化差异,不善于利用鲜活的人文素材,是导致以上问题的直接原因。从延展教材内容的宽度、探究文化差异的深度、发掘身边鲜活的人文资源等三个方面展开实践探索,力求提供一些可借鉴的案例,寻找一些可操作的办法,以丰富学生的人文积淀,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升华学生的审美情趣,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人文素养;人文资源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国家亟需大量有思想、有能力、综合素质强的人才。为了培养出国家建设需要的建设者,教育不断革故鼎新。2016年9月,国家正式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对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要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全方位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根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说明,高中学生学习外语,一方面可以促进心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和综合人文素养的提高;另一方面,掌握一门国际通用语种可以为学习国外先进的文化、科学、技术和进行国际交往创造条件。

由此看来,为了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高中阶段的英语教育被赋予了更多的人文和社会意义。然而,现有的高中英语教学缺乏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张正东教授曾指出,我们对外语课的要求更多地停留在“外语是工具,学了就要用”的片面认识之上。主持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的王蔷教授也曾指出,高中英语课程改革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学内容碎片化,缺乏整合,难以形成能力;忽视对主题情境的创设和对主题意义的深层探究,导致思维培养缺失等等。究其原因,一是语言学习材料局限于教材,学生能接触到的知识面非常有限,其人文积淀自然也寥寥无几。二是教学中忽视文化的差异,过分重视语法知识。三是对身边的语言学习材料不够敏感,不善于利用鲜活的人文素材。

那么,如何才能改变这种现状,让高中英语教学摆脱教材的束缚,加强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呢?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提出了著名的输入假设理论。他主张“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克拉申用i表示学习者当前的语言知识状态,1表示当前语言知识状态与下一阶段语言状态的问题距离。语言输入只有稍高于学生的现有水平(i+1)时,再通过不断积累而逐渐习得语言能力,才能收到理想效果。所以,从教学的内容上讲,我们应当有意识地发掘和利用符合学生人文素养发展需要的语言学习材料,保证学生人文知识输入的质和量,以丰富学生的人文积淀,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以下从延展教材内容的宽度、探究文化差异的深度、发掘身边鲜活的人文资源等三个方面提出一些可借鉴的措施和实践案例。

一、延展教材内容的宽度

英语教师可以以教材为起点,对其中所涉及的话题内容进行延伸,如与文章背景相关的、与英语国家文化相关的、與英语语言相关的知识等,增加人文信息输入的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了解更多的语言和文化。

案例一:

重大版(2004)必修二Unit 3 Writing:Writing a fable部分有两则寓言故事——The Milkmaid and Her Pail,The Dove and the Ant,它们都来自《伊索寓言》。老师可以请同学们自己上网查阅,弄清楚《伊索寓言》的来源、特点,阅读其他经典小故事等。(以下是学生提供的素材)

Aesop was a slave living around 550BC. We call the stories he wrote fables, as every story has a moral. Almost all the fables he wrote are humorous and entertaining, appealing to people of all ages. Aesops fables have been translated into many languages and are known all over the world.

The Farmer and the Snake

One winter,a farmer found a snake stiff and frozen with cold. He had compassion on it, and taking it up, placed it in his bosom. The snake was quickly revived by the warmth,and resuming its natural instincts, bit its benefactor, inflicting on him a mortal wound. “Oh,”cried the farmer with his last breath,“I am rightly served for pitying a scoundrel.”

The greatest kindness will not bind the ungrateful.

二、探究文化差异的深度

在教学中遇到有文化差异、价值判断的内容时,英语老师应果断地抓住这些契机,组织学生对文化差异进行深度探讨,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对其进行正确的价值取向的引导,培养他们的人文情怀。

案例二:

人教版(2007)必修四Unit 3 A Taste of English Humor的Reading:A Master of Nonverbal Humor介绍了世界著名电影演员、喜剧大师查理·卓别林以及他在无声电影时代的精湛表演。老师可以在引入部分介绍爱因斯坦和卓别林之间的一次书信交往,让学生体验一把“英式幽默”,并比较英国人与中国人在表达幽默上的文化差异。

Albert Einstein:

You are really great. Everyone understands your film although there is no line.

Charlie Chaplin:

You are even greater although nobody understands your theory.

案例三:

重大版(2004)选修六Unit 5 Appreciating Classics的Reading:I Have a Dream介绍了马丁·路德·金的梦想。此时,可以讨论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梦想。

马丁·路德·金的梦想:

I have a dream that one day this nation will rise up, live up to the true meaning of its creed:“We hold these truths to be self-evident: 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我夢想有一天,这个国家会站立起来,真正实现其信条的真谛:“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

亚当斯的美国梦:

美国历史学家詹姆斯·特拉斯洛·亚当斯(J.T. Adams)在《美国史诗》(Epic of America)中这样描述美国梦,“The dream of a land in which life should be better, richer, and fuller for every man with opportunities for each according to his abilities and achievement.”“美国梦想就是一个国家的梦想——在这个国家里,人们的生活更好更富裕更充实,并且根据能力或者成就有着各自的机会。”

彭丽媛的中国梦:

彭丽媛在联合国纪念成立70周年活动上讲到,“I was once asked about my Chinese dream. I said I hope all children especially girls can have access to good education. This is my Chinese dream.”“有人问过什么是我的中国梦。我说我希望所有的孩子,特别是女孩,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这就是我的中国梦。”

三、发掘身边鲜活的人文资源

除了在已有的语言学习材料上丰富其人文内涵,作为英语老师,我们还需要对生活中的英语保持高度的敏感,发掘其可利用的人文价值,用作语言学习的素材。在老师的潜移默化中,学生也会逐渐建立起主动学习的意识,提高自己的人文意识和人文素养。

案例四:

Up above is heaven and down below are Suzhou and Hangzhou.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2016年的杭州G20峰会,把杭州推到了万众瞩目的焦点。本次峰会的主题是“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即4个I:innovative, invigorated, interconnected, inclusive。

The whos who of the international order is here.世界首脑云集于此。

通过这些语言材料的摄入,学生不仅学习了语言文字,更学习了时事新闻。

案例五:

上图中左边这幅画是学生在南开中学门口用手机拍的一名街头艺术家在地上画的蒙娜丽莎。当时正在学习重大版(2004)必修三 Uint 5 Art and Culture的Reading:Leonardo da Vinci and His Mona Lisa。以下是摘录的一位同学对此画的评价:Its a good picture, but it is far from Leonardos Mona Lisa. First, she looks sad, while we are never quite certain whether the Mona Lisa is happy or sad in the real one. Second, the horizon on the left side seems to lie much lower than the one on the right, while in this picture its not very clear.评价似乎很专业,其实画横线的句子是本单元Reading中的原文。

学生通过语言学习,了解到Mona Lisa的神秘在于人物笑容的模糊和画面的不对称,并用于比较鉴赏名画的模仿品,这不是通过语言学习提高了审美情趣吗?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可能也看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通过长期的文化浸润和人文熏陶,学生的人文积淀逐渐增多,人文意识逐渐增强,人文素养也逐渐提高。就英语学科而言,它不仅表现在对英语语言理解更全面深刻,更重要的是表现在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包容和欣赏。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我们应该创造条件,鼓励和支持学生感知多元文化,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提高人文素养,获得全面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张正东.中国外语教育政策漫议:我国外语教育的国情特点[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5(11).

[2]龚亚夫.论基础英语教育的多元目标:探寻英语教育的核心价值[J].课程·教材·教法,2012(11).

[3]王蔷.从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到英语核心素养培养[J].英语教师,2015(16).

编辑 赵飞飞

猜你喜欢
高中英语教学人文素养
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形成性评价
探究性阅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基于自我意识唤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人文素质教育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