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语文教育与文学教育

2017-08-05 02:46景丽丽
新课程·下旬 2017年6期
关键词:成长高考阅读

景丽丽

(吉林省實验中学)

摘 要:教学实践中常常发现很多学生对语文学科不感兴趣,竟称他们中还有不少是文学的崇拜者,可是语文课堂却备受冷落,结果便是老师们并非期望中的“低质低效”。谈谈这种“失落”与“忘却”的产生。

关键词:成长;失落;忘却;高考;阅读

成长中的中学生是需要美的群体,而文学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如果能够使语文教育散发出独特的美学魅力,满足中学生探索、追寻美的渴望,那么,在新一轮课改背景下,对于语文教育改革无疑是一个突破,进而使语文教育自觉地走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之路。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很多学生对语文学科不感兴趣,竟称他们中还有不少是文学的崇拜者,可是语文课堂却备受冷落,结果便是老师们并非期望中的“低质低效”。究其原因,我认为这是多年的语文教育失落了文学性,即语文教育忘却了文学教育的直接后果。

我来谈谈这种“失落”与“忘却”的产生。

一、教材编写

由于“语言是工具”观点的存在,并对此观点片面理解的基础上,教材在编写与安排上也基本服从“听说读写”这些基本知识、技能的训练,于是便有一些文笔粗疏的文章因知识性强而被选中,而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即使被选中,也只是作为“知识、工具、材料”的载体,而不是从文学教育的角度出发。此外,语文教材的选文也因内容的陈旧和过分强调为政治服务,也相应的损失了它的艺术价值与审美趣味。这样看来,文学教育不能不从教材编写开始,即使是说明文,议论文也要求文质兼美。

二、教学操作上的不尽如人意

一般说,文学作品中蕴含了作家的知觉、想象、审美等丰富的心理体验,能唤起读者的联想、产生心灵的感悟,而教师往往不自觉地在教学中因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而肢解课文,破坏了美的意象,忽视了学生与作品中那颗心灵的碰撞,这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

三、高考试题的编拟

从高考试题的类型看,检测知识性的试题多,检测文学修养方面的试题少,阅读选文多数不重视文学性。文言文佶屈聱牙,科技说明文摆弄名词术语的迷魂阵,学生面对的是一张冷酷、陌生的面孔,哪里还有兴趣,何处能感受到文学的美呢?

这种语文教育中文学教育的忽略,消释了文学作品的情感教育、审美教育、思想文化素质教育的功能。过分注重语法技能、技法的训练使中学生失去了少年的灵性,就范于固有的模式,造成了文学素养的低下,磨灭了一代少年的文学梦。基于此,我认为:应把文学教育放在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层面上,具体理由如下:

首先,从语文学科的性质看,必须强化文学教育。

语文,我觉得应该解释为语言与文学,所以语文学科不能没有文学性。文学作品反映了作家独特的思维模式和审美评价,重视文学性,就是重视文学的美育功能。由于经过提炼,文学作品中的美是集中的、精粹的,能给人强烈的感染,并引导人们去追寻文学家对人生的深刻感悟,从而形成纯正高雅的文学鉴赏能力。

其次,从完善人格的角度出发,必须强化文学教育。

人格,是人的性格、气质、能力、兴趣、爱好的总和,如今,培养健康的人格已成为教育的主流。而文学作品能引起读者产生美感有诸多因素:如丰富的生活、诚挚的感情、蕴藉的思想,这些都会对学生形成完善的人格产生重要作用。纵观古今,大凡优秀的文学作品无不是人生命意志的体现,无不是作家人格的载体,只有强化文学教育,才能使学生读到充满作者脉律、呼吸和汩汩血流的华美文章。

四、从学生阅读的需求来看,必须强化文学教育

许多写作尖子都认为他们良好的语言素养主要得益于课外大量阅读文学作品。他们从作文纸上步入了文学的百花园,一阵阵墨香,一串串挺拔的文字,使他们收获了甜美,同时也更加产生了阅读的急切需求,他们钟情名著,他们看好中国古典散文,他们执迷于现当代的小说精品,他们背负升学的压力,追求着文学素养的提高,这无疑给了我们一个极强的讯号,那就是语文教育必须强化的文学性。

参考文献:

[1]陈勇,王兆芳.深研文本解读机理 提高教师教学素养:中学语文“文本解读”研讨会在福建泉州成功举办[J].中学语文教学,2009(11).

[2]刘爱霞.试论高中语文选修教材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4).

[3]高兰生.多功能语文摘记本:一个落实“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好方法[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8(3).

编辑 孙玲娟

猜你喜欢
成长高考阅读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算错分,英“高考”推迟放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