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呈现模式浅析

2017-08-05 09:51韩洪福
新课程·下旬 2017年6期
关键词:纠偏搭建同课异构

(贵州省遵义市道真中学)

摘 要:在新课改教育理念下,追求课堂效益最优化,以便培养出与时俱进的创新型人才。课改着眼点在学生,发力点在教师,聚焦点在课堂。课堂是培养能力、素质的阵地,关注课堂,聚焦课堂不但是学生成长的阵地,而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同课异构”构建课堂文化多姿多彩,搭建实效、有效、高效的平台。

关键词:高效课堂;同课异构;纠偏;搭建

4月18日,我有幸参加的“多彩贵州”好教育联盟首届高效课堂峰会在凯里市民族高中隆重举行。汇集了省内外多名课改专家、教育教研工作者、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共同研讨课堂教学改革,提升课堂的有效性,有序推进课改。由专家组作了专题报告,并亲临课堂聆听几位教师的同课异构,我受益匪浅。他们秉承了以课改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以教学行为去诠释动态课堂、高效课堂的真谛。彰显出同课异构,殊途同归的智慧对接,為教师专业发展树立了丰碑。

一、创建“动态”课堂

课堂的预设与生成以学生活动为中心,围绕学生自主活动的探究为课堂总调子。以实验、思维活动为载体,自然合理地将知识、思想、方法及重、难、疑点融汇在活动中,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教师的导向下,登台演验、展台展示、组内讨论、自我辨析、他人补充、低头沉思……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育人观。只有充分参与的课堂,有思维进阶的课堂,才是高效课堂的必备条件,也是评议的标准之一。

二、创建“数学生活化”课堂

数学是生活的另一面影子,没有生活体验或体验不深,是不能很好理解数学的本质的。数学是具体到抽象的内化过程。故此,使数学概念、公式、法则的产生背景,过程生活化、情景化,更能提升学生对数学理解的深度,培养学生发散、迂移思维能力。即便忘了知识,也能留下情感体验,留下学科素养。

三、创设“趣味性”的课堂

要想课堂上有激情,学习上有张力,趣味的情景、趣味的事例、诙谐的语言、可亲的面部表情、富有创意的肢体语言均会给学生在记忆上,知识的拓展、连接上印象深刻,记忆持久。他们或是眼前一亮,或是豁然开朗……思维活跃、充满机智、回归生活的课堂,唤醒了学生的创造意识,自然效果明显。

四、创建“有梯度”的课堂

有效课堂保证人人有“温饱”的共性化发展,而又确保优秀的学生个性得以张扬。踮一踮脚,够一够手总可摘到。在预设上以问题串的形式分层推进,从感性到理性、特殊到一般、具体到抽象,注重思维进阶达标。一旦达到了预设层面,时不时开启天窗,理性升级,来个弯道超越,突显特长生优先发展。让课堂永远具有“挑战性”,思维的层次性,课堂问题的梯度性,以达思维进阶。对未知的探求是无限的,我们要有不变执着探求的精神。

五、创建“示弱纠偏”的课堂

要充分暴露学生在认知、理解及运算上的弱点,遇到易错、易淆点时,教师要有“示弱”之态,让自己暴露思维弱点,将弱点给学生,让学生纠错。主客互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及运用价值。在达不到生成时,在思维理解进不到阶时,要合理引领转正,及时纠偏达到警示效果。教师“示弱”过程,以好让教师明白学生错因的合理性及存在的价值。纠偏时富有肯定激励的语言,赞赏的眼光,殷切的心情,多元的指正,能提升学生课堂的参与度。

六、创设“反思”型课堂

有思想的课堂才具有生命力,才会入木三分,富有启迪性,达到思维进阶。对课堂的预设与生成精准定位,从概念的生成、概念的辨析及运用,思维优化重组,引领学生反思训练,优化解题方案,提升思维品质,让课堂更富有开创性。反思是一种沉淀,是一种理性,让其成为一种习惯。反思后获得批判性的接受。

七、创建“人性化”课堂

富有实效、高效的课堂更具个性化,人性化。尊重差异,不能用同一模式教学绑架生命个体,只能在差异中找到发力点,找出深层的病因。教师要充分以教育观、教学观、学习观的育人理念来打造课堂。师生角色转变,以教育新视野,新视角与时俱进。从知识的灌输者变成知识的建构者,学习平台的搭建者,教材的组织者、开发者,课堂的合作者、参与者。只有充分了解人性弱点的课堂,人格得以尊重、多元评议的课堂,学生心中才有“格”,才有大爱之意识,才具有开创性,开启接受知识的大门。

八、开创“思想型”课堂

课堂围绕学科思想展开,多种思想彼此交融,盘根错节。知识是思想的生长点,思想靠知识点来支撑。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思想及方法上的总结,特别在总结时更应突出学科思想,这是解题、转化之根。

总之,开创高效课堂方法多样,不一而足。从同课异构中看到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智慧碰撞。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彰显教师教学的个性风格,是继承和批判的统一。达到资源整合与共享,优化课堂结构。在分享与交流中,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树立标杆,增强学科视角及学科素养,为专业发展搭建平台。

参考文献:

[1]魏晓彤.“同课异构”网络教研模式的探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1(2).

[2]刘喜如.“同课异构”的追问与思考[J].教育科学论坛,2011(3).

作者简介:韩洪福(1975—),男,1999年毕业于贵州师范大学数学教育专业,主要从事高中数学教育和高中数学课改实验,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编辑 谢尾合

猜你喜欢
纠偏搭建同课异构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体系平台的搭建策略研究
基于单节点单网卡环境的OpenStack平台搭建
基于云计算和移动互联技术的科技创新云服务平台的搭建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构建
基于OpenCV实现文档物体的纠偏方法
基于多元与开放的同课异构教研模式研究
学生物理偏科问题的“纠偏”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