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学方式转变的困境

2017-08-05 04:26赵文昌秦福美
新课程·下旬 2017年6期
关键词:中小学语文

赵文昌+秦福美

(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旦马乡初级中学)

摘 要:新课程改革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以来,中小学语文教学在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上有了跨越式的转变。然而,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仍有部分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方式转变缓慢,甚至裹足不前。而一大部分学校因学生数减少已变为小规模学校,全校都是30人以下的小班额。在此背景下,近年来,经历反思、问卷调查、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等方式,从教师结构、教学观念转变、教学目标定位、教学手段更新等方面对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进行了研讨,发现农村中小学语文教文方式转变存在以下困境。

关键词:中小学;语文;教文方式

困境一:教师结构不合理,教师自身发展缓慢

部分农村学校地处偏远、所在地人口相对较少,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步伐日益加快,国家“下山入川”等移民搬迁政策的实施,进城务工人员逐年增多,部分村组整体搬迁,学校的生源越来越少,班额大幅下降。学校小、学生少、工作和生活条件差,大多数教师,特别是刚毕业的新教师,由于各种原因都不愿到此类学校工作,加上教师数超编严重,城乡教师交流难以实现,学校新教师进不来,老教师出不去,形成学校教师结构极不合理的局面。如我所在乡镇现有3所学校,其中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村校2所,共有教师58人。58人中50岁以上教师23人,占教师总数的39.7%;40~49岁教师11人,占教师总数的19%;35~39岁教师6人,占教师总数10.3%;35岁以下教师18人,占教师总数的31%。教师中50岁以上的老教师均是民办转正的教师,35~49岁教师大多是中等师范学校毕业生,35岁以下大学毕业教师中师范类专业人数过少。老年教师的知识结构老化,教学精力不足,中、青年教师骨干力量短缺,专业教师不足,使学校师资力量薄弱,年龄结构、学科专业结构不合理,各种矛盾凸显,既影响教师的专业成长,也影响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使课程改革裹足不前。

困境二:教师教育教学观念滞后,课堂教学的程序陈旧

因传统观念束缚,农村学校大多老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始终不能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因而以“讲”代“学”的现象普遍存在。如在我乡各校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技能展示活动中,有相当一部分老师的课堂教学与课改前的教学没有什么變化,基本上是沿用了过去的课堂教学模式:复习引入新课、作者及背景介绍、学习文章字词段、总结课文、布置作业。而且在整个一节课的教学中,大多数时间都是教师站在讲台上,采用“填鸭式”的方式给学生“灌”知识,并且反复地重复某个知识点,生怕丢了什么似的。在教学中所有的问题都是教师在提,学生只是被动地回答,问题的答案也只能是按照教师备课中预设的意图回答,学生大多时间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权。如此,课堂教学出现随意性和盲目性,教学内容不能落实。同时,部分教师的导学始终是以教师为中心,落脚点为教师的标准答案,等到讨论结束时,学生不能有效表述自己的观点,学生的一切活动都只是形式而已。这样的教学,学生根本没有提问、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和权利,长期以来学生的思维在某种程度上被无形的定格,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受挫,更谈不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了,其教学效果当然是较差的了。传统的老观念得不到改变,农村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式改变是可想而知的。

困境三:教师对教学目标定位不准,落实不到位

自新课程实施以来,传统的教学目标变成了三维教学目标, 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中,知识与技能整合了传统教学目标中的 “双基”基本内容,即每门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即让学生了解学科知识形成的过程、亲历探究知识的过程,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具有科学精神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公民。这三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密不可分。三维教学目标是学生所要达到的学习结果,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导向性作用。但老教师、部分中年教师一直摆脱不了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在教学中很难准确有效地把握这些目标,课堂教学过程只凭教师经验操作,仍把传授知识当成了教学的重点,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目标形同虚设。有的教师在一堂课的教学中设计了若干个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力图实现达到这些目标,但目标模糊、笼统,对学习结果的分类不明确,一节课下来,似乎什么目标也没有达到,使得若干个教学目标都落空了;还有的教师只注重知识目标,把知识目标作为教学的重点,反复讲解、反复练习,而对教学中的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却视而不见。至此,教学方式不能适应三维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起不到应有的导向性作用,学生则不能达到所要达到的学习结果。

困境四:教师对现代教学手段认识不足,运用不合理

新课改以来,国家下大力气扶持薄弱学校,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农村学校相继配备了各类多媒体教学设备。这些设备的应用对大多学校转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作用是无需赘言的。但部分农村学校由于网络覆盖迟、设备投入晚、专业人士缺少,对多媒体教学手段参与教学促使教学方式转变、教学效率提升认识不足,使多媒体教学工作相对滞后,影响了教学方式的转变。就我所处的学校来说,首先,大多教师在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过程中由于对设备驾驭能力低,老教师从来不用或者很少用,甚至不敢用,造成应用动力不足,积极性欠缺,严重制约着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方式转变中的运用和发展;其次,教师对多媒体设备与课堂生成处理不当,大多教师严格按照课件去完成设定的教学任务,课堂教学方式单一,压制着学生的个体思维,使得课堂上应时出现的教学火花一闪而灭;再次,教师对多媒体设备的使用度把握不好,有时候课堂教学的气氛轰轰烈烈,并不是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极大激发和发展,忽略了教师生动的演示作用和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不仅没有真正融入文本所蕴涵的情感中,反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听讲不专注,也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参考文献:

[1]张晓红.语文教学改革的生活化理念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

[2]张一明.豫南农村高中语文教师专业发展及课堂教学现状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6.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式转变的实践研究》课题(课题批准号:GS[2016]GHB0838)阶段性研究成果。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中小学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论多媒体技术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