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课外阅读素养的主要方法

2017-08-05 10:28林惠恩
新课程·下旬 2017年6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兴趣素养

林惠恩

(福建省连江文笔中学)

摘 要: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意义重大,但容易被忽视,或者出于功利心进行阅读,这都不利于阅读素养的形成。针对初中的课外阅读,要在小学课外阅读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站在形成学生阅读素养的高度,更加注重过程和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和能力。

关键词:课外阅读;素养;过程;方法;兴趣

素养,指通过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技巧或能力。课外阅读素养是指学生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并有一定的阅读技巧和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只是为了培养习惯,或是为了应付考试,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要求比较简单粗放,不太讲究过程和方法。但如果从形成阅读素养的角度出发,就要更重视过程和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意义重大,不仅能增强学生语文素质,同时也是适应国家提高国民文明素质的要求,以及构建“书香社会”的要求。教育改革家朱永新说:“一个民族的精神文明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提高民族的阅读水平,要着力于形成学生的课外阅读素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虽然课标有明确要求,但语文教学在课外阅读上仍然存在一些思想误区,比如,认为课外阅读耽误学习;认为课外阅读无关紧要;认为课外阅读就是绝对自由的阅读;认为课外阅读就是为了提高考试成绩等。形成学生课外阅读的素养,必须克服这些错误思想,科学系统地抓好学生课外阅读的整个过程。

一、营造氛围,点燃阅读兴趣的火苗

点燃兴趣是最基础的一个环节,这个环节应当做在开头,且贯穿始终。要把兴趣当做阅读的起点、动力和最好的老师。缺乏兴趣的激发,阅读习惯就难以养成,更不用说素养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要充分发挥四个方面的“作用”。

1.老师的示范作用

语文老师要做一个爱阅读的人,且经常有意识地在学生面前谈读书收获,推荐好书,推崇文化名人。以言教和身教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教学中适时推介相关课外作品,比如教学《云南的歌会》时,可推介沈从文的《边城》;教学《斑羚飞渡》时,可推介沈石溪的《第七条猎狗》,等等。

2.同学的榜样作用

“一个榜样胜过书上二十条教诲。”课前3分钟,经常请热爱课外阅读的学生谈谈读书的有趣之处,推荐一些有趣的书本,吸引其他同学参加阅读。

3.环境的熏陶作用

在班级设置图书角,在班级墙壁贴挂名人字画,在宣传栏推荐好书新书,课余时间播放散文朗读带。

二、以内促外,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

课内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训练情况,决定着学生课外阅读素养的高低。对阅读技巧和能力的精心指导,也是养成习惯和形成素养的重要区别。形成素养是需要更加注重过程的掌握和方法的指导。语文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授之以渔,教会学生几种阅读方法,然后让他们在课外阅读中运用。

1.速读法训练

当前社会信息量大,要加快阅读速度。在没有训练的情况下,一般初中生每分钟阅读量约300~500字。要通过在课堂上训练速度法,一分钟达到500字以上,甚至1000字左右。速读分略读和浏览,略读要求抓住大意,浏览要求抓住主要信息。提高阅读速度,使学生有較好的阅读能力。

2.精读法训练

在语文精读篇目的教学中,许多老师方法过于随意多变,学生无可适从,只能跟着老师被动学习,阅读能力难以提高。所谓“教是为了不教”,就是要求教师要重在精读方法的指导和训练。首先,要让学生熟练掌握每一种精读方法,包括整体感知法、批注法、问题探究法和分项赏析法(比如从思想、情节、语言等角度赏析)等。其次,教读过程要注意提示学生用哪一种精读法,要求学生运用好,并检查结果。这样能使学生熟悉掌握各种精读法,并能自觉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在精读法训练中,要特别加强指导学与思结合、学与写结合,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在指导过程中,教师要以鼓励为主,分类指导,不能急于求成,不能要求过高,否则会伤害学生阅读兴趣,甚至出现弄虚作假现象,这不利于课外阅读素养的形成。

三、奠定基础,精读课标推荐的名著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名著是被时间证明的各国经典文学作品,有很强的教育性,很高的阅读价值,应当作为课外阅读的重点内容,作为形成课外阅读素养的坚实基础。

1.明确阅读内容

首先,完成课标中推荐的名著阅读,初中阶段有《骆驼祥子》《鲁滨逊漂流记》等若干名著。在此基础上,部分学生有余力有兴趣,可以要求继续阅读其他名著。

2.制订阅读计划

要注意消除单纯为分数而读的功利思想,反对马虎应付、临时抱佛脚的态度,以及只读简介或浓缩版的走捷径做法。指导定好每个学期的阅读计划,明确每本名著阅读时限,明确阅读中要完成的任务。

3.检查阅读情况

要经常检查学生阅读情况,可在课前3分钟随机提问学生,掌握阅读情况。学生读完一本名著,要开展一次读书交流总结活动,也可采取书面测试形式,进一步检验阅读成果。

四、拓展延伸,逐步提高阅读的水平

笛卡尔说:“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要尽可能拓宽学生阅读面,加强阅读习惯培养和技巧能力的提高,才有利于形成较好的阅读素养。这就要求在指导阅读名著之外,还要使阅读活动多样化。

1.整体性的阅读活动

笔者所在中学开展的“美文赏读”,就是一种整体性的课外阅读活动。活动从初一开始,贯穿于整个初中。要求学生每周阅读两篇文质兼美的名篇佳作,读完按照文章后面规定的格式做好读书笔记。美文选择注重课内外结合,比如七年级第一个单元的主题是“人生,目标,奋斗”,我们挑选了王家新的《目标在远方》,与课文《在山的那一边》《走一步,再走一步》形成拓展阅读。美文先由教师选择,后来学生参与提供,一经录用就写上推荐人名字和推荐理由。读书笔记中具体内容是:篇名、好词、佳句妙段、内容重点、阅读感受。对阅读感受的字数和质量不作硬性规定,尤其是对学困生,以鼓励为主,开头写一两行就行。时间一长,学生就博览众多美文,接触不同类型的作家作品,读书笔记也越写越精彩。评价也比较简单,教师只需勾画出学生阅读感受中的好词好句,评出“优、良、中”三个等级,也可附上一些鼓励的评语。

2.个性化的阅读活动

鼓励学生适当进行自主课外阅读,根据自己需要和兴趣来选择阅读对象。自主阅读必须符合健康阅读原则,提倡纸质阅读为主,其他渠道阅读为辅。学生可以通过班级图书角进行交换阅读,推荐新书好书。教师可列出自主阅读的推荐清单,杂志类有《意林》《世界博览》《读者》等,推荐学生选一两种即可。自主阅读讲究开放性和个性化,可以采取不同的阅读视角和阅读方法。一般可以在学期中选择一节课时间,对自主阅读收获进行交流,让学生充分表达阅读中独特的体验和收获,包括一些创造性和批判性的意见。

参考文献:

[1]陈林.阅读素养,是各种阅读习惯的“绘事后素”[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4(11).

[2]王玉婷.分层指导,迎来课外阅读的满园春色[J].文教资料,2016(12).

[3]钟永菊.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金钥匙[J].攀枝花学员报告(综合版),2016(A01).

[4]朱小燕.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J].语文知识,2015(11).

编辑 孙玲娟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兴趣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