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德育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作用研究

2017-08-05 18:55孙秀平
新课程·下旬 2017年6期
关键词:主体地位德育学生

孙秀平

(甘肃省民勤县第四中学)

摘 要:正确的德育能帮助学生树立价值观、道德观等,而学生占据课堂的主体地位是德育成功的关键。因此,需要将传统德育方法进行转变,突出学生主体性,加强师生交流,尊重学生人格发展,化被动为主动,提高德育的教育成效。

关键词:德育;主体地位;学生

德育能够有效引导学生思想道德的正确走向,教师需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构建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道德观。教育过程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并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特点,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德育通常以思想品德、心理道德或思想政治教育为基础,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其他科目的教育意义。因此,本文将从课堂教学、课外拓展等方面入手,着重探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途径。

一、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1.充分发挥教师引导作用

传统德育教学普遍采用“一言堂”形式,将教师作为课堂的主体。但德育课程通常以思想品德为主,理论知识较多,学生接受度普遍不高。例如,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七年级第四单元中《身边侵害与保护》一课,主要讲解学生周边的安全隐患与自我保护的对策。如果教师仅按照课本讲述,学生将无法提起兴趣,从而忽视思想品德的学习。因此,教师需要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自身起到引导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之中。为此,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小组,并将重点学习内容提前告知学生,鼓励学生查找资料,并在课上进行讲解,教师再查缺补漏。此法不仅能加深学生学习的印象,也可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意识。此外,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情境展示等方法进行教学,将所学文字知识转化为有趣的故事,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印象。

2.增强师生教学互动

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关系着教学成果的好坏。因此,教师可利用问题贯穿课堂,促进学生思考,亦可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人教版高一思想政治中《多彩的消费》一课时,教师可在课前向学生询问身边的消费项目都有什么,并给予学生独立思考及探讨的时间。在学生得出结果时,教师也提出自己的答案,充分参与到学生讨论之中。此外,教师还需鼓励学生提出解决方案,或向学生讲解所知道的相关新闻或故事,使学生通过自我讨论便可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二、拓展创新中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1.尊重学生人格

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最重要的一点是尊重学生人格。学生是课堂中的独立主体,有着独特的思考能力,因此具备行为独立等特點。教师在教育中必须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维持学生主体地位,使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为此,教师可以在进行实践活动时,让学生根据兴趣自主选择,教师不可过于限制。并且,在进行相关活动时,教师要将活动举办权交予学生,让学生根据自身学习目标进行设计,教师进行引导。在实践活动中,能够促使学生自我管理,并能明确自身学习目标。此外,教师要给予学生实践锻炼的机会及条件,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活动中的问题并独立思考解决方案。这不仅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也能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其个性成长。

2.注重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

人们的道德行为大多来源于道德需求,培养学生道德情感,教师首先需要适当满足学生道德需求。因此,教师需要在教育中适当满足学生,为培养学生道德情感奠定基础。然后,教师需要培养学生情感的形成,从而促进学生道德修养的提高。教师可以与学生时常交流,用普通的聊天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调控、自我观察,使学生自己关注自身道德中的缺点,并及时进行改正。长此以往,学生会养成自我观察的习惯,拥有较好的自制力。此外,教师可与学校进行讨论,适当为学生增加情感教育、民主教育等实践活动课程,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到情感的重要性。例如,在教师讲授人教版思想政治课程中《多变的价格》一课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控制自己的情感,引导学生自发组织情境模拟,并用正确的方法解决生活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教师还需教给学生一些发泄情感的方法,当遇到危险时,要先在心里发泄出害怕的情绪,随即能够镇定面对危险,想出解决方案。

三、德育融入基础课程中

很多学校仅注重专业的思想道德教育,而忽视了其他科目中隐藏的德育。例如,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材阅读《高老头》一课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或情境模拟的方法向学生展示文中的情境,将资本主义世界的金钱关系直观地表现出来,使学生感受到其中的不堪,以及正义与道德的重要性。再如,在讲授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中《万有引力》一课时,教师可利用学生主体性特点,促进学生自我讨论,并自主搜集牛顿等物理学家的资料,侧面表现出物理学家的坚持、勤于思考等相关知识。亦可根据其他课程,向学生传达与爱国相关的知识、名言等,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课文中描写的爱国情怀,从而提高学生的爱国意识。类似的科目还有很多,需要教师把握住课程中的潜在德育知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

德育不仅仅是一门课程,教师要掌握德育的特点,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只有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才可使其学习到更多德育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达到德育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田娇娇.浅析德育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J].黑河学刊,2015(10):85-86.

[2]何春芳.以学生为主体推进德育课程化[J].新课程,2011(6):26-27.

编辑 李 争

猜你喜欢
主体地位德育学生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讲究纠错艺术,提升英语学习效果
尊重主体地位,彰显人文关怀
浅析参与式教学法的运用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