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造船工程学会标准化学术委员会成立大会在京召开

2017-08-07 14:00
船舶标准化工程师 2017年4期
关键词:造船团体委员会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标准化学术委员会成立大会在京召开

2017年5月27日,中国造船工程学会标准化学术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北京成功召开。来自工业与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及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的领导莅临成立会议并讲话,会议由中国造船工程学会金向军副秘书长主持。会议共有来自标准化主管机关、船舶与海工领域委员单位、中国标准化杂志社及学会秘书处等机构共50余位代表参加。

会议首先由中国造船工程学会林宪东秘书长宣读了标准化学术委员会成立批复,颁发了首届委员证书,并由标准化学术委员会筹备组汇报了本届标准化学术委员会的筹建情况。

中船重工第七〇四研究所副所长、标准化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焦侬向与会人员介绍了团体标准研制的背景、学会标准的重要性及挂靠单位的标准化资源和工作基础,表示七〇四所有信心、有决心为学会团体标准工作的开展提供资源支撑,做好标准化学术委员会挂靠单位工作。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科技部周杨主管、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科技与信息化部唐亮武专务先后对学会标准化学术委员会的成立表示祝贺,并分别代表两大船舶集团表达了对学会开展团体标准工作的支持。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工业一部陆旭忠副处长代表国家标准化主管机关向学会标准化学术委员会的成立表示祝贺。同时,他对团体标准工作开展的背景、政府标准化政策及要求、团体标准工作特点和发展方向等进行了详细解读。他提到,开展市场主导标准研制,增加标准市场的有效供给是国家标准化改革方案的重点要求之一,近一段时间内,不同社团开展同一领域团体标准竞争可能会成为常态,打造团体标准品牌、提升社会团体影响力是市场化竞争环境下的有效举措。

工业与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陈颖涛调研员代表船舶行业标准化主管机关向学会标准化学术委员会的成立表示祝贺,并从2016年船舶行业标准化主要工作、十三五期间船舶标准化工作重点及对团体标准工作开展的建议三个方面进行了介绍。他提出,船舶工业具备明显的外向性,技术与国际接轨是船舶工业生存发展的关键。我国要努力成为造船大国,技术标准水平的提升是工业水平提升的基础。目前政府主导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不足以及时有效地支撑新技术的产业化推广应用,团体标准工作的开展将对现有标准体系形成高位和平位的补充,形成标准市场的有效供给,对我国船舶工业追平主要造船国家技术水平乃至形成技术引领,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李国安副理事长强调了学会开展团体标准工作的战略性意义,并指出,学会作为船舶及海工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社会力量,集结了本领域各方向专家学者和技术带头人,深刻理解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性。他表示,学会团体标准应关注前沿技术、重大工程的科研成果转化,提高标准的技术引领作用;学会应有规划有重点做好对政府主导标准的承接和补充,提升标准技术水平和可用性;学会标准化学术委员会应做好平台支撑工作,完善工作机制,加强标准推广宣贯,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为行业技术发展和提升服务。

成立大会同时审议了标准化学术委员会工作条例和中国造船工程学会标准制定管理办法等管理文件,研究了标准化学会工作重点和2017年工作计划,并具体讨论了标准化学术委员会委员群体的联络机制及近期标准研制关注点。

2015年3月,国务院发布的《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将培育发展团体标准作为六项改革措施之一,鼓励社会组织制定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标准;并鼓励市场化程度高、技术创新活跃、产品类标准较多的领域先行开展团体标准试点工作。船舶工业作为外向型工业,技术创新是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作为技术专家集聚地,天然具备开展团体标准研制的技术和平台储备。标准化学术委员会的成立也意味着学会团体标准工作的正式起航。

标准化学术委员会秘书处由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四研究所承担,首届标准化学术委员会由来自船舶行业两大集团主要成员单位、船舶检验机构、高等院校、海军装备研究机构及国内各地知名船舶与海工装备企业的59名委员组成,以市场需求为引领,开展重大工程和产业急需领域团体标准研制。

猜你喜欢
造船团体委员会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学术委员会和编辑委员会成员名单
跟踪导练(五)(2)
中国队获第59届IMO团体总分第三名
1~2月中日韩造船三大指标实现情况
SPP造船洽商10艘MR型成品油轮建造合同
不惧的船
2014年我国船舶用钢需求约1300万吨
美团体打广告抗议“中国制造”
和谐班子——团体活力的绝对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