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紫禁城门禁的废弛

2017-08-07 09:22
紫禁城 2017年6期
关键词:内务府侍卫紫禁城

郭 威

曾任职故宫博物院宫廷部原状陈列科,先后参与故宫博物院「天府永藏」、「万寿庆典」、「寿康宫原状展」等多项展览等工作,发表有《清宫御制文物述略》等文

清代紫禁城门禁的废弛

紫禁城,作为清代皇帝日常起居和政务活动的重要场所,有着森严的门禁制度。自乾隆朝以后,门禁制度日渐废弛,乱入宫门的情况时有发生且日益严重,最根本的原因是值守人员的松懈渎职以及清代旧制之遗患。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皇帝频颁谕令加以整顿,内务府亦采取多种措施加强门禁的管理。不过由于多为治标之策,其效果十分有限。

郭 威

曾任职故宫博物院宫廷部原状陈列科,先后参与故宫博物院「天府永藏」、「万寿庆典」、「寿康宫原状展」等多项展览等工作,发表有《清宫御制文物述略》等文

紫禁城作为明清两代的皇宫,既是皇帝及皇室人员活动的重要场所,又是众多衙署的所在地。因此,如何拱卫皇室、保护紫禁城的安全,成为明清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为此,明、清朝均借鉴古制,结合自身特点,制定了严格的门禁制度。

清代紫禁城门禁制度

《钦定日下旧闻考》卷九「国朝宫室」云:「从来立国者必首隆庙社之规,崇建阙廷之制。所以象辰极,抚寰区,昭诚敬而敷化理,典綦钜也。」清代紫禁城有着一套完整的门禁制度,用以拱卫皇室。

清代统治者认为,明代「紫禁城内,非特官员等不得轻至」的门禁政策导致「内外阻隔,下情不能上达,纲纪堕坏」,并认为这是明亡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他们吸取了这一深刻教训,并着力进行了改进,强调「我朝革除一切秕政,首在通下情而宣上意,每日宵衣视事,召对臣僚,周咨庶政,乃至外来道府等官,亦俱准其亲诣宫门,递折请训,无不随时召对,法良意美,从无堂廉隔绝之事」。(庆桂等编纂《国朝宫史续编》,北京古籍出版社,一九九四年,页六〇)政务的沟通虽然得到加强,但是却为紫禁城的门禁管理增加了难度。除上述臣僚、官员可随时召对外,清朝每年尚有大量杂役人员出入紫禁城。因此,清代外来人员出入紫禁城相较明代更为频繁,且人数众多,这对于清代帝王及管理清宫门禁的内务府来说是一项严峻的挑战。

面对挑战,统治者主要从人员、制度两方面强化门禁制度。

精锐的守卫人员

「自古天子端居法门,必有期门羽林之士环卫而拥护,是故周庐千列,执戟百重,入守禁廷,出司警跸,职綦重矣。」清代紫禁城的守卫力量主要由上三旗护军官兵、前锋营官兵,内务府三旗包衣骁骑营、护军营及侍卫处组成。其中,上三旗护军官兵、前锋营官兵是紫禁城内部主要的守护力量,负责守卫的处所较多,紫禁城四门东华门、西华门、午门、神武门即由其负责。内务府三旗包衣骁骑营、护军营主要负责内务府诸多机构及太后、太妃所居各处的守卫,每日轮班值守。侍卫处的侍卫值守有内、外班之分,外班负责太和门的守卫,内班负责乾清门、内右门、宁寿门,并分担神武门的守卫。他们分区负责、互不统属,都只对皇帝负责,人员上选取八旗军中最可靠的满洲八旗上三旗的精锐,同时,采取郎卫与兵卫并重等防护措施。

乾清门广场处原侍卫值房处现貌

阅读链接:郎卫与兵卫

郎卫又称亲军营,主要负责保卫宫廷和作为皇帝的随从武装,是皇帝身边的亲军。郎卫俱由领侍卫府统辖,全部官兵都是从正黄、正白、镶黄等所谓上三旗的人员中挑选的,由这三个旗各派二人为领侍卫大臣以率领之。

兵卫主要负责卫戍京师的工作。在兵卫中又分护军、骁骑、前锋、步军各营。又在各营内(包括亲军各营)挑选更精锐者编为神机营、健锐营、火器营、虎枪营等“特种兵”。

如果说紫禁城的守卫官兵是皇宫的安全屏障,其武器装备则是实现这一保障的物质基础。紫禁城守卫禁门的官兵的武器以冷兵器为主。顺治年间规定:紫禁城四门护军校、护军值宿之处配备弓、箭、撒袋、长枪等;护军每人备有甲、盔、撒袋、腰刀各一份,箭七十支;每二人合用长枪一杆。道光二十二年(一八四二年),护军配备了鸟枪。精兵强将再辅以利器,气概威严,增加了拱卫皇室的力度。

严格的门禁制度

紫禁城的门户安全还有赖于严格的出入门禁制度。

顺治初年,内务府即有各色人等出入各门之规定。其中,内阁及各部院官员,八旗都统、参领等及各衙门书吏皆由午门左门出入,午门右门只许王公行走。其余内大臣、侍卫、内务府官员及各执事人、内监、厨役、工匠、服役人等皆由东华门、西华门、神武门及应行走之门出入。此外,内务府还要求内府人员提供身份证明,若系公职人员,需将姓名、所隶旗分、佐领、内管领等信息登报造册,咨送主管部分备案。若系工匠、服役人等,则由主管衙门给以烙火印腰牌,书写姓名,出入皆应佩戴。紫禁城各门皆有识字的护军专司检阅备案信息,稽其出入。若无备案之人及不带腰牌者,不准放入。为增加威慑力,内务府在「各门设红杖各二,以护军二

人更番轮执,坐于门口,亲王以下经行,皆不起立,有不报名、妄自擅入者挞之」。

(《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卷一一五四)

清人绘 乾隆大阅图卷(局部)纸本设色故宫博物院藏画中描绘的是在乾隆皇帝检阅八旗军兵时严阵以待的左翼骁骑、护军队

顺治九年,内务府对门禁制度又有了修订:除服务于内廷之内大臣、护军统领、护军参领侍卫外,其余王公大臣等人皆由午门出入,不许由其他三门出入。此外,内务府还规定了王公等人入禁城时的随从人数:亲王可随带六人,世子、郡王可带五人,长子(郡王嫡子)、贝勒可带四人,贝子三人,公二人,民公(非宗室封公爵者)、侯、伯、都统、尚书、子、护军统领、副都统、侍郎可随带一人,其余官员不许带随从。尤应注意的是,内务府特别强调东华门、西华门、神武门对入宫之人要「逐一询明放入」,若有混入者,拿交刑部治罪,「若不逐一

清 庆宽等合绘 载湉大婚典礼全图册(局部)故宫博物院藏画中可见紫禁城东华门的守卫官兵

清 庆宽等合绘 载湉大婚典礼全图册(局部)故宫博物院藏画中可见紫禁城神武门护军

猜你喜欢
内务府侍卫紫禁城
紫禁城之旅
皇帝传送的纸条
了却君王身边事:大清内务府
紫禁城365
紫禁城600年
满铁对清代东北内务府官庄的调查
航母的“带刀侍卫”
《乾隆皇帝的荷包》
人不努力,皇帝也帮不上
皇帝也帮不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