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乡居民高等教育投资收益差距的实证分析

2017-08-08 03:02马文武李中秋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净收入投资收益禀赋

马文武李中秋

(1.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成都 610207)

(2.河北经贸大学金融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61)

我国城乡居民高等教育投资收益差距的实证分析

马文武1李中秋2

(1.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成都 610207)

(2.河北经贸大学金融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61)

利用 CHNS数据库,对高等教育投资收益变量进行估计,然后采用回归分析和Oaxaca-Blinder分解法,考察城乡居民个人高等教育投资收益差距的问题。研究发现城乡居民高等教育个人投资收益差距确实存在,约为1.2倍。进一步分析家庭文化背景差异、物资资本差异、高校扩招政策、城乡高等教育的性别比差异、年龄等对城乡居民高等教育个人投资收益差距的影响,发现物质资本和文化背景组成的资本要素禀赋差异和回报率差异,是造成城乡居民高等教育个人投资收益差距的主要因素,其次是工作经验、年龄和高校扩招政策。

高等教育;城乡投资收益差距;Oaxaca-Blinder分解

一、引 言

目前学术界对于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的研究颇多,且许多文献在理论与实证研究上十分深入。研究城乡收入差距形成的原因,一个基本达成的共识是城乡教育发展的差距。如陈斌开等[1]通过对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因素的 Oaxaca-Binder分解,发现教育水平差异是城乡收入差距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占34.69%;通过一个包括厂商、消费者、政府、教育四部门的理论模型,揭示了教育经费投入的城市偏向政策是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决定因素。郭剑雄[2]通过内生增长理论揭示了我国农村较低的人力资本积累率是造成农村收入增长困难的根本原因,认为调整城乡教育结构是调节城乡收入差距的首要政策。刘文忻和卢云航[3]基于1987—2003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估计显示,我国基础教育的普及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是资金和高水平的人力资本向城市聚集又显著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这些研究认为由于城市的教育发展与农村出现明显的二元结构,城市教育发展大大高于农村水平,从人力资本理论视角解释了城乡收入差距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在目前的情况下,是否城乡教育发展平衡了、城乡居民获得了相同的教育水平,他们在教育投资收益上就无差距了呢?杨德才[4]研究发现,在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下,人力资本的投资和收益均具有二元性,即城市人力资本投资以及投资后的收益都高于农村,这使得即使城乡居民达到相同的教育投资水平,二者在教育投资收益上仍有差距。基于我国目前人力资本投资收益出现城乡二元结构这样的判断,本文进一步拓展,研究城乡居民个人高等教育投资收益差距,考察在这样一个特定教育水平下城乡居民个人高等教育投资收益差距形成情况。

二、研究方法

对于城乡居民高等教育个人投资收益差距拉大的实证分析,本文采用如下方法进行,总体上分两步。第一步,估计出城乡居民高等教育投资的收入作为反映城乡居民高等教育投资收益的代理变量,因为城乡居民高等教育投资的收入数据,没有现成的数据库可以查询到,只有通过计量方法估计获得。第二步,将第一步估计出的高等教育投资收入表现出来的城乡差异按照Oaxaca-Blinder分解方法[5],定量分解到各个影响要素的禀赋差异和禀赋回报率差异贡献上,具体考察城乡居民个人高等教育投资收益差距形成情况。

(一)城乡居民高等教育个人投资收入变量估计

1.模型设定

城乡居民高等教育的个人投资收入,无专门数据库统计调查,因而无法获得,只能通过计量方法,估计出一个很好的代理变量,以此来展开研究。文章首先通过设定如下的半对数方程模型,来估计出教育年限、经验变量与个人收入之间的关系。

通过OLS回归,估计出上式参数后,经过代入法,可求出高等教育投资收入。接受了高等教育,按照正规的学校教育年限计算,应该是一共完成了15或16年正规教育,如果是15年,表明完成的是专科教育,如果是16年,表明完成的是本科教育。

然后再将 变量取为 12,其他变量取值不变代入上式,计算结果表示上述个体完成高中而没接受高等教育的收入对数,作为只完成高中而没完成高等教育的收入代理变量,即

根据式(2)计算的上完大学的收入再减去根据式(3)计算的上完高中获得的收入,就是完全由投资高等教育带来的收入。

2.变量及数据说明

上述模型采用的所有变量数据来源于CHNS数据库(1988—2010年),相关变量说明如下:

收入对数(log wage):表示个体年收入的对数,个体年收入是指一年中各种收入的总和,既包括工资性收入,还包括财产性收入、经营性收入。收入变量以1988年为基期,剔除了物价影响因素。

教育年限(Edu):表示个人接受正规教育年限,在CHNS数据库中,个体接受的从小学、初中、高中、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大学各层次学历的实际年限都做了精确的统计,通过对各个层次教育年限的相加,可计算出实际接受正规学校教育年限。

个人经验(Expe):表示个人工作经验,根据个体年龄,由年龄减去接受正规学校教育年限,再减去上学前的时间,上学的时间根据我国上小学的年龄相关规定,一般为年满6岁的儿童才能上小学。因此,Expe=年龄-Edu-6获得。

个人经验平方:直接通过计算出来的个人经验数据平方而得。之所以控制经验平方变量,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人收入一般表现为先增长后下降趋势,即年龄与收入之间呈倒“U”型关系。

u为扰动项:式中没有加入其它影响收入的控制变量,其影响纳入扰动项中,是因为本文无须精确计算出高等教育投资收入,而只需计算出其代理变量,反映其变化趋势和规律即可。

3.估计结果

对模型(1)的估计结果见表1,知个系数估计结果均显著,且符合理论意义。然后再通过带入变量由(3)~(2)即可得到高等教育投资收益。

表1 模型(1)估计结果

(二)城乡高等教育个人投资收益差距的Oaxaca-Blinder分解[6]

1.Oaxaca-Blinder分解

在上述基础上,可以通过对城乡居民高等教育个人投资收益差距进行 Oaxaca-Blinde分解,分解方法的推导如下:

对于城乡两组高等教育投资收入yu和yr,可用如下公式衡量城乡高等教育个人投资收益差距:

当G大于1时,则表示城市家庭子女高等教育投资收入高于农村家庭,高等教育个人投资收益存在城乡差距;当G小于等于1时,表明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资收入至少不会比城市家庭低,本文对此定义为不存在高等教育个人投资收益城乡差距。和表示城市组高等教育的投资收入平均值和农村组高等教育的投资收入平均值,通过转换可以得到如下等式

此时,如lnG大于0,表示存在高等教育个人投资收益城乡差距;如lnG小于等于0,则不存在高等教育个人投资收益城乡差距。

对于城乡高等教育投资收入,根据影响其各微观因素,可以设定半对数模型进行估计,

式(6)表示城市居民高等教育投资收入的半对数模型,式(7)表示农村居民高等教育投资收入的半对数模型。

所以有:

则有:

或:

等式(9)和(10)右边第一部分为要素禀赋差异对总差距的贡献,第二部分为要素禀赋回报率差异对总差距的贡献。在具体计算过程中,一个变量对总差距的两种贡献是通过将变量的均值代入到式(9)或式(10)中获得①由于是将1988年到2010年各变量的均值代入公式中求出的城乡个人高等教育个人投资收益差距,因此,计算出的这个收益差距是反映整个时间段的城乡差距综合情况,是一个整体指标。。对模型(6)和(7)加入具体变量后,为如下形式:

2.变量及数据说明

对于式(11)或(12)中所有的数据均来源于CHNS数据库(1988—2010年),具体变量及其数据说明如下。

高等教育投资收入(y):由第一步半对数模型估计计算而来。

家庭文化背景(fmedu):由个体父亲或母亲的受教育情况反映,用以考察其对于子女接受高等教育收益的影响,具体为当父亲或母亲的学历在高中及其以上,fmedu = 1,其它情况时,fmedu = 0;

家庭收入状况(fmshouru):由父亲或母亲的年收入状况反映,收入是用一年中各种收入的总和,既包括工资性收入,还包括财产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该变量代表个体家庭的物质资本状况,以此考察家庭物质资本对高等教育个人投资收益的影响,数据以1988年为基期,剔除了物价因素;

性别(xinb):表示个体的性别状况,男性时xinb = 1,女性时,xinb = 0。

年龄(age):反应个体的年龄状况,以调查年份记录为准。

高校扩招政策(kuozhao):我国高校扩招政策始于1999年,以1999年为界,1999年之后为扩招年份,kuozhao=1,之前年份,kuozhao=0。

工作经验(Exp):表示个体工作的经验年年限,与上述半对数模型中工作经验相同。

u和ε表示扰动项,下标u和r表示城市和农村。因此模型(11)表示的是城市组个体高等教育个人投资收益估计方程,模型(12)表示的是农村组个体高等教育个人投资收益估计方程。

三、实证研究结果及分析

对于模型(11)和(12)的估计结果和Oaxaca-Blinder的分解结果汇报见表2。

表2 模型估计及Oaxaca-Blinder分解结果

(一)回归结果及分析

从城乡两组变量的回归结果看,城市组变量除了高校扩招变量不显著,其余变量均显著,农村组变量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对比分析城乡各变量对高等教育投资净收入的要素禀赋回报率。

1.家庭文化背景影响

发现家庭文化背景对高等教育净收入的要素禀赋回报率显著为正,符合资本与收入之间关系的一般理论,同时城市家庭文化背景的要素禀赋回报率要明显高于农村,高出近4.5个百分点。这说明家庭子女在完成了高等教育取得了高等学历的前提下,其后期收入依然受到自身所出身家庭的文化背景的长期影响,由于城市家庭文化背景层次明显高于农村家庭,因而导致城市家庭文化背景的要素禀赋回报率要高于农村。这大概缘于文化背景深厚的家庭,能够为子女就业、择业、创业、职业规划、工作晋升提供较好的智力支持,而城市家庭文化背景普遍高于农村家庭的现实问题,这是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

2.家庭物质资本影响

家庭物质资本对高等教育投资净收入的要素禀赋回报率显著为正,符合一般理论逻辑,从系数大小看,虽然其对城乡家庭高等教育净收入的影响非常小,却十分显著,故其作用不可低估。同时与家庭文化背景对高等教育净收入的要素禀赋回报率影响不同的是,物质资本回报率正好相反,农村要大于城市,这种差异缘于物质资本与文化背景特性差异。物质资本在达到一定程度后具有边际报酬递减的规律,文化背景一般不具有这一特性,而恰恰城市家庭物质资本通常高于农村家庭。因边际报酬递减,城市家庭物质资本对于高等教育投资边际报酬回报率要低于农村家庭,但这并不意味着城市家庭物质资本对于高等教育投资收入作用低于农村,从回报的绝对收入可以断定,城市家庭必定大于农村家庭,而这恰恰正好反映了城乡家庭物质资本存量差距较大的事实,说明增加农村家庭物质资本存量对于提高农村家庭子女高等教育投资收入、抵御高等教育个人投资风险意义重大。

3.男女性别影响

对虚拟变量性别回归结果表明对高等教育投资净收入要素禀赋回报率男性高于女性,符合一般研究结果;这种男女性别对高等教育投资净收入的要素禀赋回报率差异在城乡之间差别不大,城市为0.012 9,农村为0.012 8,这说明性别差异毕竟是个体生理特征差异,对高等教育投资净收入回报率与城乡环境关系不大。

4.年龄的影响

对大学毕业生的年龄回归结果显示,在本节数据特征下(见表 2,城市家庭大学毕业生年龄样本均值为27岁,农村为26岁),年龄对高等教育净收入要素禀赋回报率显著为正,城市组的年龄回报率要略小于农村组,这反映了本文所用大学毕业生样本其年龄整体上处于收入峰值曲线的左边,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收入还有进一步增长潜力。

5.大学扩招政策影响

大学扩招政策变量回归系数为负数,说明 1999年及之后的大学扩招政策,都显著降低了城乡高等教育投资净收入,从回报率看,城市为-0.002 8,农村为-0.040 1。很明显,高校扩招政策,对于农村高等教育投资者的收入影响要大于城市,具体表现为对农村高等教育投资净收入的要素禀赋回报率降低程度高出城市3.73个百分点,说明高校扩招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确实增加了农村居民高等教育机会,另一方面却大大降低了农村居民高等教育投资回报率,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有的地方出现农村子女高考弃考的现象,这恰恰是农村居民高等教育个人投资回报率降低后,投资主体个人做出的基于目标期限内利益最大化的理性选择。

6.经验的影响

工作经验对高等教育投资净收入的要素禀赋回报率显著为正,但这种回报率影响城乡之间差别也不大,农村高于城市0.32个百分点,说明工作经验对于农村大学毕业生收入的影响比城市大学毕业生的要稍微高点,从侧面反映了农村子女大学生毕业后工作经验积累的重要性。

(二)Oaxaca-Blinder分解结果及分析

再看表2对城乡高等教育投资净收入差距的对数ln(G)的Oaxaca-Blinder的分解结果。

通过城乡两组变量的OLS估计后并计算出ln(G)的值为0.215 1,因此G为1.248 3,也就是说城乡高等教育投资净收入比为1.248 3,说明了城乡高等教育投资收益差距存在的事实,与杨德才[4]研究发现城市人力资本投资以及投资后的收益都高于农村的结论一致。

通过对ln(G)的Oaxaca-Blinder的分解,其中家庭文化背景的贡献为11.34%,物质资本的贡献为15.16%,二者之和为26.5%,说明城乡家庭文化背景差异与物质资本差异,对反映城乡居民高等教育个人投资收益差距的收入对数差距的影响成分占到 26.5%,通过比较其他要素的贡献比例,可知这两个资本对城乡高等教育投资净收益差距的贡献比例在所有要素中是最高的,说明资本禀赋差异和资本回报率差异对于接受高等教育的城乡大学毕业生而言,仍然是构成其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

性别差异对城乡高等教育个人投资收益差距的影响是降低城乡收益差,通过系数回报率观察,城乡分别为0.012 9和0.012 8,近似相等,这说明性别对于城乡高等教育投资净收入差距的影响主要来源于要素禀赋差异的贡献,从而反映了城乡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男女性别比例存在差异,通过分析样本中城乡接受高等教育的男女生比例,发现接受高等教育的男女性别比农村为1.64,城市为1.40,农村大学生男女性别比明显大于城市男女性别比,而Oaxaca-Blinder分解结果为-0.19%,可以推出男性大学教育投资净收入要高于女性,所以才使得性别对于城乡高等教育投资净收益差距的贡献为负。

年龄对于城乡高等教育投资净收入差距的贡献达到20.92%,对于年龄的这一较高贡献,可能缘于城乡大学毕业生在年龄维度上表现出的较大个体能力差异,对于这一问题,还需做进一步深入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方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1999年开始的大学扩招对于城乡高等教育投资净收入差距的贡献高达 18.04%,从表分解结果中看,在单个影响因素考察中,这是贡献度第三大的影响因素,说明了大学扩招政策,虽然带来整体上大学机会的上升,但是从内部结构看,也造成了城乡高等教育投资净收入的差距。因此,在评价高校扩招政策绩效的时候,除了要分析其对于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积极促进作用外,还要考虑到其带来的多种不公平效应,如城乡高等教育投资净收入的不公平效应。这一不公平效应的产生,与高校扩招带来的大学生数量剧增引致的就业压力的增加,使得大学毕业生越来越感觉到就业难有着直接关系。自从1999年教育部出台《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到201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适龄青年的15%,而后面实际上远远超越了这一扩招速度,在“十五”计划的2005年就已达到了这一目标,整整提前了5年,在2008年秋,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到23%。所以,高校扩招政策实施以后,高等教育规模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短短十多年,大学生人数迅速增加,给大学生毕业就业也带来了巨大压力。表2给出了相关年份高校毕业生毕业人数、待业人数和首次就业率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从1999年后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和就业率的变化情况,从毕业生人数看呈加速度上升,而首次就业率却保持在70%左右。大学毕业生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无疑会让本就在社会关系、经济地位等方面处于劣势的农村家庭子女在就业方面处于更加不利的境地,从而对城乡居民高等教育个人投资净收入差距产生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四、主要结论

本文采用CHNS数据,通过“两步法”采用半对数模型估计了城乡各组变量对高等教育净收入的回报率,得出的结论主要有:家庭文化背景与家庭物质资本对子女高等教育投资净收入的要素禀赋回报率为正,且城市家庭子女这些要素禀赋回报率要高于农村。男性对高等教育投资净收入的要素禀赋回报率要显著大于女性,体现出了性别与收入的一般规律性,工作经验对高等教育投资净收入的要素禀赋回报率也显著为正,反映了大学毕业生毕业后经过一定时期的工作经验的积累是可以不断提高其高等教育投资净收入的,同时农村经验回报率要略大于城市,反映农村家庭大学毕业生工作经验积累对于降低城乡高等教育投资净收入差距的重要性。高校扩招政策对于居民高等教育个人投资净收入增加并没有正面的促进作用,相反,对高等教育投资净收入的要素禀赋回报率为负;另外,高校扩招政策对城乡居民高等教育投资净收入的降低作用还存在较大的城乡差别,具体表现为农村降低程度大于城市,城乡之间对于这一成本的分担明显不平等。

进一步运用Oaxaca-Blinder分解法对城乡居民高等教育投资净收入对数差距进行了分解,得出的主要研究结论有:由物质资本和文化背景组成的资本要素禀赋差异和回报率差异,是造成城乡居民高等教育个人投资净收入对数差距的主要因素,其贡献度占 26.5%,在所有要素贡献度大小中排名最高。年龄对于城乡高等教育投资净收入差距的贡献达到20.92%;高校扩招政策对于城乡高等教育投资净收入差距的贡献高达18.04%,在所考察的要素中,其贡献度排名第三。性别变量显示性别有助于降低城乡居民高等教育个人投资净收入差距,其对高等教育投资净收入对数差距的贡献度为-0.19%。可知正是这种城乡组内男女性别差异导致的城乡性别要素禀赋差异,最终才使得性别变量对城乡高等教育投资净收入差距起着降低的作用,而性别回报率差异对总差距的贡献度很小。

[1] 陈斌开,张鹏飞,杨汝岱.政府教育投入、人力资本投资与中国城乡收入差距[J].管理世界,2010(1):36-43.

[2] 郭建雄.人力资本、生育率与城乡收入差距的收敛[J].中国社会科学,2005(3):27-37.

[3] 刘文忻,卢云航.要素积累、政府政策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6(4):13-20.

[4] 杨德才.论人力资本二元性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J].当代经济研究,2012(10):69-74.

[5] Blinder, Alan S.Wage Discrimination: Reduced Form and Structural Estimates [J].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 1973(8):436-455.

[6] Oaxaca, R. Mal-femal Wage Differentials in Urban Labor Markets [J].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1973(14): 693-709.

(责任编辑:于开红)

An Empirical Analysis on the Gap of Personal Investment Return of Higher Education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in China

MA Wenwu1LI zhongqiu2
(1.Marxism School ,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207, China)
( 2. 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Shi Jiazhuang, Hebei 050061, China )

Using the CHNS database, the study estimated the investment return variables of higher education based on the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Oaxaca-Blinder decomposition.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income gap between individual investment in higher education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does exist, about 1.2 times. The paper further analyzes the impact of differences in family cultural background, material capital, university enrollment policy, sex ratio of urban and rural higher education, and age on individual investment incom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in higher education. It is found that physical capital and cultural capital are the main factors that cause the income gap between individual residents of higher education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followed by work experience, age and university enrollment policy.

higher education; investment incom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 ural; Oaxaca-Blinder decomposition

G64

A

1009-8135(2017)04-0045-07

2017-04-17

马文武(1984—),男,四川营山人,四川大学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收入分配及三农问题。李中秋(1981—),女,河北保定人,河北经贸大学讲师,博士,主要研究人口经济、经济发展理论与政策。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国城乡居民高等教育投资收益与风险研究”(2016M592660);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中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扶贫效应研究”(skzx2016-sb42)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净收入投资收益禀赋
讲故事的禀赋——梅卓长、短篇小说合论
浙江居民收入增长情况
温文尔雅禀赋 中和为美书风
政府干预、资源禀赋与企业多元化战略选择:以煤企为例
初始商业文化禀赋如何影响地区经济发展
个人投资者财务知识对股票投资收益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