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介语心理动词混用的调查与分析

2017-08-09 01:19
海外华文教育 2017年5期
关键词:混用语料库汉语

林 潞

(华侨大学华文学院,中国厦门361021)

中介语心理动词混用的调查与分析

林 潞

(华侨大学华文学院,中国厦门361021)

心理动词是动词下位分类中非常重要的类别,其内部成员的复杂性和句法功能的多变性也使心理动词成为词汇系统中极其特殊的一类词。本篇论文以张博(2007、2008)所提出的“易混淆词”的概念为指导,依托于北京语言大学研发的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以华鑫(2015)所列的《汉语水平词汇和汉字等级大纲》(2001)心理动词表中的心理动词为研究边界,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混用的心理动词表进行了删改。从混用者的母语背景以及混用类型等角度展开讨论,并试图总结出纲内出现混用的心理动词的错误情况以及混用频率较高的“易混用心理动词组”,为心理动词的二语习得与教学献出绵薄之力。

心理动词;易混淆词;中介语

一、心理动词和中介语混用心理动词的界定

(一)心理动词的界定

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动词是句子的中心、核心、重心。”动词充当着我们表情达意的重要功能。汉语的动词系统分类复杂且多样。其中有一子类为心理动词。不少前人与学者已经注意到这一特殊的动词小类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吕叔湘(1982)最早把心理动词单独归为一类,并冠之以名。黄伯荣、廖序东(1983)认为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是心理动词,包括爱、恨、喜欢、羡慕等。[1]胡裕树、范晓(1995)《动词研究》认为,“心理动词表示情感、意向、认识、感觉、思维等方面的心理活动或心理状态的意义”。[2]

董秀梅(1991)根据心理动词的语义特征表现为[+人]、[+大脑器官]、[+思维活动]进而规定心理动词的范围。他认为心理有感觉心理和情绪情感心理。那些描写感觉心理的动词如“看、听、看到、闻到”等就不是心理活动动词。而描写人情绪与情感类的心理动词如:“高兴、悲伤、害怕、恐惧、喜悦”等等可以成为心理活动动词。

周有斌、邵敬敏(1993)提出不能仅靠语义特征来界定心理动词,主观性太强,缺乏形式标准。因此他们提出用“主(人)+{很+动词}十宾语”这一形式标准来鉴别心理动词,凡是能进入这一格式的,都认为是心理动词,反之则不是。而后张京鱼(2001)对这一公式的局限性进行了阐释。张认为周、邵二人根据这一公式把“吓、感动、恶心、振奋、激怒、震惊”等动词都界定为不是心理动词。但把“提倡、照顾、压制、强调、支持”等动词都界定为心理动词有失偏颇并进行了详细的论证。进而提出心理动词分两类:心理状态动词和心理使役动词并且分别都提出了鉴别式。

张积家、陆爱桃《汉语心理动词的组织和分类研究》根据前人的成果选出80个提及率较高的心理动词为研究对象,运用自由分类和多维标度方法探讨了汉语心理动词的组织和分类。

张斌(2010)《现代汉语描写语法》认为心理动词是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小类,根据能否受“很”修饰分为状态心理动词和行为心理动词。[3]

杜鹏华(2011)提出了三个心理动词的鉴别式,并以此为标准界定出了182个心理动词。鉴别式如下:

公式1:主语(人)+在心里/内心/在潜意识里/暗暗地+{“很”+动词}+宾;公式2:主语(人)+在心里+不/没+动词+和/跟/同+N+一起+其他;公式3:主语(人)+让/使/叫+感受者+动词+宾语。

华鑫(2015)[4]对留学生习得汉语心理动词进行了偏误分析。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以及依托语料库进行偏误搜集。对其中典型的41条偏误语料进行了分类以及原因解析。提出运用对比分析以及语法、语义、语用相结合的方法的方法来进行心理动词的教学。最有价值的应该为其附录的《汉语水平词汇和汉字等级大纲》(2001)中的心理动词表。

前人也对心理动词提出了许多分类方式,分类如下所示:

(二)中介语混用心理动词的界定

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对留学生混用的词语应该称为“易混淆词”或者“易混词”,传统的“同义词”或“近义词”概念已慢慢不被提倡。蔡北国(2010)提到“易混词”从字面上更符合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特点且出现范围比近义词要广[5],笔者表示赞同。本研究也将继续采用“混用”的概念,将我们的调查范围定义为“心理动词混用”。例如[6]:

(1)我跟一个好朋友【打算】好,决定去国外旅行。(计划)

(2)我听了她说的以后,【感到】了一个道理。(想到)

(3)我们坐在车子里游览,动物跟我的距离很近,所以我有一点儿【怕】,因为去年在动物园里发生过事故。(害怕)

(4)可是我相信你们能【了解】我。(理解)

(5)这就意味着人们对环境和健康越来越【关心】。(关注)

例中的心理动词“打算”与“计划”、“感到”与“想到”、“怕”与“害怕”、“了解”与“理解”、“关心”与“关注”等就出现了心理动词的混用。“【】”中的词替代了“()”中的词。我们将出现混用情况的一组心理动词成为“混用心理动词”。

二、心理动词的混用情况分析

(一)语料选择及处理

本篇研究的语料来源于北京语言大学研发的“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崔希亮等,2008,以下简称“HSK语料库”)。我们以华鑫(2015)所附的《汉语水平词汇和汉字等级大纲》(2001)[7]心理动词表[8]中的心理动词为研究对象并参照《同义词词林》(1983)以及张积家、陆爱桃(2007)、杜鹏华(2011)等前人学者论文中列出的心理动词作为选词范围,对华鑫所列的心理动词表进行整理与删改。

笔者参照张斌对心理动词的界定以及杜鹏华所提出的三个公式,对心理动词表原有的221个心理动词做删改,修改后甲级词有32个、乙级词有72个,丙级词54个、丁级词83个。(详见附录)其中甲、乙、丙、丁四级词中所包含的240个心理动词在HSK语料库中出现的混用的例句共有824个例句。我们将这些例句筛选出来,建立了数据库,并标注了混用者的母语背景等。我们按照以下原则对出现混用的例句做以下标注,这些原则包括:

1.标注的混用范围只包含心理动词;

2.标注句中出现混用的心理动词以及所属等级;

3.标注混用者的母语背景;

4.在标注句结束后标出目标词以及所属等级。为方便分析把甲级词列为1,乙级词列为2,丙级词列为3,丁级词列为4。

例如:

(6)我也对他们很【感谢】1。(目标词:感激,所属等级:2,母语背景:韩国)

例句(6)中,出现混用的心理动词是感谢,感谢属于甲级词;目标词为感激,感激属于乙级词;混用者的母语背景为韩国。

(二)没有出现混用的心理动词

修改后的《汉语水平词汇和汉字等级大纲》(2001)中的心理动词表(以下简称“心理动词表”)甲、乙、丙、丁级词共有词语241个,其中单独计算出现混用的心理动词有64个,高达81%,没有出现混用的心理动词17个,占19%;而加上丙级与丁级后,混用率反而下降为48.9%。这些动词在HSK使用的次数从1次到2359次不等。使用频次在5次(含)以上的没有混用的甲级与乙级心理动词如下:

反对 计划 猜 愁 后悔 回忆 记得 判断 气 忍 生气 失望 吓 羡慕 信

区别 肯定

使用频次在5次(含)以上的没有混用的丙级与丁级心理动词如下:

熬 惦记 烦 恨不得 忽视 幻想 灰心 惊 渴望 料 领会 迷 盼 舍得 思念

思索 委屈 嫌 厌恶 自愿 爱戴 不堪 猜测 崇拜 发火 反思 甘心 挂念 激励

嫉妒 坚信 觉察 觉醒 绝望 牢记 联想 留心 留意 蔑视 深信 体贴 痛恨

推测 忘却 畏惧 无意 悟 误解 向往 疑惑 意料 忧虑 预见 预料 琢磨

没有出现混用的心理动词具有以下特点:1)一部分心理动词意义明确,不容易出现混用如:反对、后悔、肯定、深信、体贴;2)一部分心理动词没有常用的同类词语或在“HSK语料库”中使用频率不高,如悼念、感概、悔恨;3)一部分心理动词在“HSK语料库”中的使用次数很低,也没有出现混用。如:“拥护”只在语料库中出现了1次;“认得”只出现了4次;4)一部分心理动词因词汇等级太高,学生还未掌握其同义或近义词用法。如酌情、琢磨等。

且笔者也发现当学生词汇掌握水平越高时出现混用的情况也就越少了,一些高级词汇发生混用的情况大幅度降低了。这进一步表明初级阶段是心理动词混用的高频期,心理动词的混用与学生学习水平应该如下图显示。

图一

(三)混用心理动词的分布情况

蔡北国(2010)对动作动词的混用情况分为“替代错误”与“被替代错误”两类。此种分类方式简单明了又囊括了混用的所有情况。因此,笔者继续采用这种分类方式。替代错误在本篇文章中指一个心理动词在句子中替代了另一个心理动词的用法。被替代错误在本篇文章中指一个心理动词应该使用却没有使用,而被其他心理动词替代了。例如:

(7)那时候我爸爸不让我去,因为他【怕】我的安全和孤独。(担心)

(8)父亲【想】女人也应该有自己的工作,发挥自己的能力。(觉得)

例(7)中,留学时使用了“怕”,实际应该用“担心”,这时候“怕”出现了“替代错误”而“担心”出现了“被替代错误”;同理可证,例(8)中“想”出现了“替代错误”而“觉得”出现了“被替代错误”。我们统计了甲、乙、丙、丁四级词中出现这两类的错误的心理动词及其比例,见表1。

表1 替代错误和被替代错误的分布情况

从表中可以明显的看出不论哪一级词中出现“替代错误”的心理动词远远大于出现“被替代错误”的心理动词。全部的“替代错误”有655个而“被替代错误只有171个,数量接近4倍。因此我们得出结论心理动词的混用出现了不平衡现象。

我们进一步统计了出现混用的心理动词的错误率。[9]例如:“觉悟”在“HSK语料库”中出现了5次,替代混用4次,被替代混用0次,因此它的错误率为80%。按照此方法我们制成心理动词使用表。(详见附录一)

从统计结果看,“幸福”、“爱”、“担心”、“清楚”、“重视”等错误率极低,证明这些词语很少出现混用。相反,“觉悟”、“自觉”、“感激”、“可怕”等这些词语出错率相对较高。出错率高的词出现“替代错误”的比例也远远大于出现“被替代错误。

(四)心理动词混用者情况分析

1.心理动词混用母语背景情况分析

笔者在搜集这些偏误的同时也采集了混用者的母语背景。经过数据整理分析我们发现,发生心理动词混用者的母语背景很广,总共有26个国家。笔者计算出这26个国家在这240个词里所占的比重,并按照比重由高到低排列依次是:

日本(71%)[10]>韩国(64%)>印尼(25%>泰国(22%)>新加坡(17%)>缅甸(11%)>越南、法国、法国、马来西亚、中国、蒙古(6%)>澳大利亚、加拿大(5%)>乌兹别克斯坦、印度、匈牙利、塞拉利昂、葡萄牙、巴基斯坦、意大利(3%)>德国、英国、柬埔寨、马达加斯加、荷兰、俄罗斯(2%)。其中,日本和韩国高居榜首。日本和韩国的留学生不仅对心理动词的混用频率高,且混用的次数也是最多的。

2.混用类型

我们根据是否出现“替代错误”和“被替代错误”的角度对64个混用的心理动词进行分类:

A.只出现了“替代”错误

在“HSK语料库”中这类动词有:“觉悟”“自觉”“感激”“激动”“忘记”等。在240个混用的心理动词中,出现这类错误的动词共有88个(其中甲、乙两级38个,丙、丁两级50个),占出现错误动词的37%,这类混用是最主要的类型。例如:

(9)我还是【感到】跟您在一起我很愉快。(觉得)

(10)但如果从另一方面来看,选择安乐死是一种【重视】对方的感情的行为。(尊重)

B.只出现了“被替代”错误

在“HSK语料库”中这类动词只有“记”“想念”。在240个混用心理动词中,出现这类错误的心理动词共有5个(其中甲、乙两级2个,丙、丁两级3个),占出现错误动词的2%,这类混用极少。例如:

(11)我从过去{CJ+zxy的什么时候}一直到现在心里【怀】着你们俩的恩惠。(记)

(12)我们离开天津已经五年了,我很【想】天津,很【想】中国。(想念)

C.同时出现了“替代”和“被替代”错误

在“HSK语料库”中这类动词有:“懂”“感到”“觉得”“决定”“了解”等。在64个混用心理动词中,出现这类错误的心理动词共有25个,占出现错误动词的39%。以“觉得”为例:

(13)家人都为我【觉得】很焦急。(感到)

(14)我看着他的努力,【想】过这不是奇迹而是当然的结果。(觉得)

综上所述,大部分的心理动词都出现了“替代错误”,极少数出现了只有“被替代错误。笔者猜测因甲级词与乙级词都是汉语初级阶段必须掌握且日常书面表达常用的词语。因此,当混用者水平不够高或者对一些高级表达还未掌握时往往会选择已经掌握的甲级词或者乙级词中的“同义”或“近义”词来替代。而当学生学习到了丙级与丁级词时,替代现象仍然经常出现且比例只增不减,且混用方向既有向低级混用也有向高级混用。这些都说明心理动词在高级阶段仍然具有很大的难度。这与心理动词具有内隐性有很大关系,学习者对心理动词的含义把握不清。这也进一步说明对心理动词的研究是具有教学意义与学术价值的。

(五)混用心理动词组的统计分析

基于以上分析,一个心理动词的混用往往会与“替代心理动词”以及“被替代心理动词”形成“混用心理动词组”。例如:“害怕-可怕-怕”就形成了一个“混用心理动词组”组中的词语因意思相近,出现了互相替代的现象。从我们的统计来看,一”混用心理动词组“中出现的心理动词数量最多的有13个(如“决定--决心-选-制定-确定-明确-选定-知道-选择-同意-判断-认定-决心”),最少的只有2个(如“满意-满足”)。现列出混用词个数较多的“混用心理动词组”并在其后标注出心理动词的大致类别:

1.决定-决心-选-制定-确定-明确-选定-知道-选择-同意-判断-认定-决心;(思维类-判断类)

2.觉得-想-能-思考-感到-感受-怀疑-感觉-注意;(感觉-判断-思维)

3.感到-理解-感受(到)-觉得-认为-想到;(感觉-思维-判断)

4.认为-觉得-认识-想-认可-明白-看待-认同;(判断-认知-感觉)

5.知道-认识-了解-感受-明白-懂-辨别-想-体会;(认知-感觉-判断)

6.考虑-想-思考-认为-反省-衡量-顾虑;(思维-判断-认知)

7.感动-感觉-感到-动心-激动-感人;(感觉-情绪)

8.担心-怕-注意-讨厌-关注-关心。(态度-情绪)

通过对这些“混用动词组”的整理笔者发现,感觉、判断、思维、认知、态度、情绪类的心理动词极易发生混用,教师在教授这几类心理动词时要重点注意;一些以汉语为第一语言的母语者主观认为不会或者不可能发生混用的心理动词却发生了混用比如:“激动”和“敬佩”、“讨厌”和“怕”、“记”与“怀”等等。因此要想真正解决词语混用的问题,老师们需要先对混用情况进行调查与研究,才能“对症下药”。且笔者发现混用方向多是由低级词替代高级词,高级词被低级词替代。这说明低级词存在一定程度的泛化,实际使用时,将心理动词的功能扩大化。另一方面,心理动词混用多集中于心理活动动词类而活动状态类相对较少。这是由于心理活动动词相对于心理状态类动词更加抽象,不利于老师的讲解与学生的理解,老师需要重点关注。

三、结 论

本研究通过对“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的心理动词进行调查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甲、乙、丙、丁四级词中心理动词的混用母语背景广泛,其中以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居多。因此在教授这些国家学生时要针对该国学生的心理动词混用现象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展开教学,避免做无用功。

2.甲、乙、丙、丁四级词中心理动词混用类型多为“替代错误”即留学生使用心理词汇不均衡现象。因此教师教授意义相近的心理动词时,对高级词汇与低级词汇之间的差异要着重讲解,切勿囫囵吞枣。

3.我们再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不应该以母语者思维来界定“易混淆词”,我们需要建立更宽泛的辨析视野。尤其是多义词的每个义项均可能产生“易混淆词”从而进一步形成大的“易混淆词组。教师须注意。

4.老师在教学中应该重点区分与讲解心理活动动词,帮助学生理解。

四、结 语

本文在吸取了蔡北国《中介语动作动词混用的调查与分析》的分析思路与分析方法的基础上,也做出了一些创新:

1.以《汉语水平词汇和汉字等级大纲》为混用心理动词的分析边界,利用词汇等级的分级进行研究,更大程度发挥教学价值,更具有实用性;

2.加入了对混用情况的母语背景分析,使得对心理动词混用情况视角更全面;

3.提炼出较复杂的混用心理动词组,并进一步提炼出易混用的心理动词类型,并附上了详细的混用心理动词组表。

虽然对心理动词的混用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但仍然存在以下不足:1.因资源有限,只针对一个语料库进行偏误分析显然是不足的,我们需要多方验证,才能得出客观规律;2.本研究只探求了《汉语水平词汇和汉字等级大纲》(2001)中甲、乙、丙丁四级词中心理动词,还有一些超纲词仍有待探究。

注释: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2]胡裕树、范 晓:《动词研究》,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年。

[3]张 斌:《现代汉语描写语法》,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年。

[4]华 鑫:《留学生习得汉语心理动词的偏误分析》,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年。

[5]蔡北国:《中介语动作动词混用的调查与分析》,《世界汉语教学》,2010年第4期。

[6]例句均出自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为了通顺笔者进行了适当地修改。

[7]所含甲级词1033个,乙级词2018个,丙级词2202个,丁级词3569个。

[8]所含甲级词25个,乙级词56个,丙级词54个,丁级词83个。

[9]错误率=(替代+被替代)/总使用次数。

[10]“()”中的百分比代表在240个词中,该国母语者出现混用的次数比例。例如:在240个词中71%的心理动词出现了日本留学生的混用。

蔡北国:《中介语动作动词混用的调查与分析》,《世界汉语教学》,2010年第4期。

董秀梅:《谈汉语的心理动词》,《聊城师范学院学报》,1991年第4期。

杜鹏华:《心理动词的宾语形式》,《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第12期。

胡裕树、范 晓:《动词研究》,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年。

华 鑫:《留学生习得汉语心理动词的偏误分析》,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年。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2年。

梅家驹、竺一鸣、高蕴琦、殷鸿翔:《同义词词林》,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

邵敬敏、周有斌:《汉语心理动词及其句型》,《语文研究》,1993第3期。

张 斌:《现代汉语描写语法》,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年。

张积家、陆爱桃:《汉语心理动词的组织和分类研究》,《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张京鱼:《汉语心理动词及其句式》,《唐都学刊》,2001年第1期。

附录一 《汉语水平词汇和汉字等级大纲》中的心理动词表

甲级词

1.爱 2.安静 3.打算 4.懂 5.反对 6.感到 7.关心 8.高兴

9.计划 10.记 11.觉得 12.决定 13.了解 14.满意 15.怕 16.认识

17.认为 18.同意 19.忘 20.希望 21.喜欢 22.相信 23.想 24.认为

25.原谅 26.知道 27.注意 28.感谢 29.幸福 30.感到 31.清楚 32.研究

33.指望 34.注重 35.追悼 36.酌情 37.着想 38.琢磨

乙级词

1.爱好 2.爱护 3.安慰 4.猜 5.吃惊 6.愁 7.担心 8.懂得

9.放心 10.感动 11.感激 12.感觉 13.估计 14.害怕 15.恨 16.后悔

17.回忆 18.激动 19.记得 20.记忆 21.敬爱 22.觉悟 23.决心 24.考虑

25.可怜 26.理解 27.满足 28.明确 29.盼望 30.判断 31.企图 32.气

33.确定 34.热爱 35.忍 36.认得 37.生气 38.失望 39.熟悉 40.讨厌

41.体会 42.同情 43.忘记 44.误会 45.吓 46.羡慕 47.想念 48.想象

49.晓得 50.小心 51.信 52.拥护 53.赞成 54.重视 55.自觉 56.尊敬

57.安定 58.选 59.制定 60.明确 61.选择 62.判断 63.恐怕 64.体会

65.难过 66.区别 67.肯定 68.担心 69.支持 70.害怕 71.可怕 72.激

丙级词

1.熬 2.不顾 3.不在乎 4.猜想 5.操心 6.沉思 7.仇恨 8.惦记

9.发觉 10.烦 11.感受 12.关怀 13.恨不得 14.忽视 15.怀念 16.怀疑

17.欢喜 18.幻想 19.灰心 20.回想 21.讲究 22.惊 23.惊动 24.警惕

25.渴望 26.楞 27.料 28.领会 29.梦想 30.迷 31.迷信 32.明白

33.盼 34.佩服 35.轻视 36.忍耐 37.忍受 38.舍不得 39.舍得 40.设想

41.思考 42.思念 43.思索 44.委屈 45.喜爱 46.嫌 47.欣赏 48.厌恶

49.疑心 50.意识 51.珍惜 52.自信 53.自愿 54.尊重

丁级词

1.哀悼 2.爱戴 3.爱惜 4.不堪 5.不惜 6.猜测 7.崇拜 8.崇敬

9.担忧 10.当心 11.悼念 12.断定 13.发火 14.反思 15.愤恨 16.甘心

17.感概 18.顾虑 19.挂念 20.忽略 21.回顾 22.悔恨 23.激励 24.嫉妒

25.假定 26.坚信 27.觉察 28.觉醒 29.绝望 30.空想 31.恐惧 32.牢记

33.理会 34.联想 35.留恋 36.留神 37.留心 38.留意 39.迷惑 40.蔑视

41.纳闷儿 42.期待 43.期望 44.钦佩 45.确认 46.确信 47.认定 48.认可

49.容忍 50.深信 51.疏忽 52.体谅 53.体贴 54.痛恨 55.推测 56.推算

57.忘却 58.妄图 59.妄想 60.畏惧 61.无意 62.悟 63.误解 64.向往

65.心疼 66.疑惑 67.意料 68.忧虑 69.预测 70.预计 71.预见 72.在乎

73.在意 74.预料 75.疑问 76.震惊 77.指望 78.注重 79.追悼 80.酌情

81.着想 82.琢磨

附录二 《汉语水平词汇和汉字等级大纲》中出现混用的心理动词错误情况统计

心理动词 使用次数 替代 被替代 错误率(%)觉悟 5 4 0 80.00%当心 3 2 0 66.67%迷惑 7 3 0 42.86%顾虑 24 6 0 25.00%留神 4 1 0 25.00%欢喜 21 4 0 19.05%认定 46 8 0 17.39%仇恨 6 0 1 16.67%确认 25 4 0 16.00%发觉 66 10 0 15.15%

心理动词 使用次数 替代 被替代 错误率(%)疏忽 7 1 0 14.29%爱惜 17 2 0 11.76%断定 9 1 11.11%感受 157 11 6 10.83%钦佩 10 1 0 10.00%忍耐 95 9 0 9.47%警惕 11 0 1 9.09%自觉 50 4 0 8.00%回顾 26 2 0 7.69%舍不得 27 2 0 7.41%感激 72 5 0 6.94%可怕 124 5 3 6.45%关怀 126 8 0 6.35%激动 33 2 0 6.06%忘记 278 16 0 5.76%安定 93 5 0 5.38%晓得 19 1 0 5.26%恐怕 115 5 1 5.22%期待 121 6 0 4.96%理会 22 1 0 4.55%热爱 114 5 0 4.39%不惜 23 1 0 4.35%忽略 116 5 0 4.31%估计 49 2 0 4.08%满足 441 18 0 4.08%期望 77 3 0 3.90%佩服 53 2 0 3.77%心疼 27 1 0 3.70%认识 1171 43 0 3.67%讲究 138 5 0 3.62%害怕 225 5 3 3.56%怀念 57 2 0 3.51%不在乎 34 1 0 2.94%敬爱 74 2 0 2.70%理解 1448 36 3 2.69%讨厌 188 1 4 2.66%了解 3213 74 7 2.52%决定 1159 28 1 2.50%原谅 87 2 0 2.30%想念 179 0 4 2.23%感动 228 5 0 2.19%考虑 1705 6 29 2.05%梦想 99 2 0 2.02%懂得 200 2 2 2.00%操心 50 1 0 2.00%容忍 50 1 0 2.00%

心理动词 使用次数 替代 被替代 错误率(%)爱护 101 1 1 1.98%吃惊 102 2 0 1.96%想象 102 2 0 1.96%恐惧 51 1 0 1.96%明确 104 1 1 1.92%明白 536 10 0 1.87%怀疑 56 1 0 1.79%误会 63 1 0 1.59%认可 66 1 0 1.52%关心 939 13 0 1.38%感到 1349 17 1 1.33%害怕 225 1 2 1.33%体谅 76 1 0 1.32%赞成 405 4 1 1.23%感到 1349 15 1 1.19%回想 86 0 1 1.16%怕365 3 1 1.10%忍受 93 1 0 1.08%感觉 838 9 0 1.07%同情 94 1 0 1.06%轻视 94 1 0 1.06%小心 95 1 0 1.05%认为 5985 14 43 0.95%放心 219 2 0 0.91%可怜 119 1 0 0.84%懂520 3 1 0.77%注意 650 5 0 0.77%记132 0 1 0.76%打算 271 2 0 0.74%选291 2 0 0.69%熟悉 152 1 0 0.66%满意 315 2 0 0.63%体会 315 2 0 0.63%选择 1265 1 7 0.63%爱好 871 5 0 0.57%担心 1130 3 3 0.53%担忧 1130 6 0 0.53%不顾 194 1 0 0.52%感谢 585 3 0 0.51%安慰 206 1 0 0.49%知道 4175 16 3 0.46%担心 1130 3 2 0.44%觉得 5670 7 16 0.41%重视 817 3 0 0.37%清楚 298 1 0 0.34%担心 1130 3 0 0.27%

心理动词 使用次数 替代 被替代 错误率(%)爱2285 1 2 0.13%幸福 871 1 0 0.11%

附录三 《汉语水平词汇和汉字等级大纲》中的混用心理动词组

1.爱-喜欢

2.打算-计划

3.懂-认-知道-理解

4.感到-理解-感受(到)-觉得-认为-想到

5.记-怀

6.觉得-想-能-思考-感到-感受-怀疑-感觉-注意

7.决定-决心-选-制定-确定-明确-选定-知道-选择-同意-判断-认定-决心

8.了解-认识-理解-研究-知道-想象-认为-明白

9.怕-想-恐怕-害怕

10.认识-了解-认为-理解-意识-知道-认同-评价

11.认为-觉得-认识-想-认可-明白-看待-认同

12.原谅-谅解-包容

13.知道-认识-了解-感受-明白-懂-辨别-想-体会

14.注意-关注-关心

15.感谢-感动-感激

16.幸福-喜欢

17.感到-理解-感受-觉得-认为-知道-重视

18.满意-满足

19.清楚-确定

20.爱好-喜欢

21.爱护-爱-爱好

22.安慰-欣慰

23.吃惊-惊呆-吓到

24.担心-怕-注意-讨厌-关注-关心

25.懂得-了解-懂-理解

26.放心-安心

27.感动-感觉-感到-动心-激动-感人

28.感激-感谢-感动-激动

29.感觉-感受-幸福-感觉-觉得-感到

30.估计-想-打算

31.害怕-怕-担心

32.激动-感动-敬佩

33.敬爱-尊敬

34.觉悟-觉得-领悟-意识

35.考虑-想-思考-认为-反省-衡量-顾虑

36.可怜-难过

37.理解-了解-知道-认可-体会-懂

38.满足-满意-放心

39.明确-清楚-确定

40.担心-盼望-期望-希望

41.热爱-喜欢-爱好-喜爱

42.熟悉-知道

43.讨厌-讨厌-嫌-恨

44.体会-理解-了解

45.同情-同意

46.忘记-忘

47.误会-误解

48.想念-想

49.想象-希望-想

50.晓得-熟悉

51.小心-担心

52.赞成-认为-支持-想-欣赏

53.-自觉-知道-感到-觉得

54.安定-稳定-镇定-安静-平静

55.重视-尊重-看重-珍惜

56.选-选择-决定

57.选择-选-想-认为-挑

58.恐怕-害怕-可怕-怕-担心

59.关心-关注-考虑-牵挂

60.激动-感动-敬佩

61.担心-讨厌-怕-注意-关注-关心

62.害怕-怕-可怕

63.不管-不顾

64.担心-操心

65.发现-发觉-感觉-明白

66.感受-感到-体验-享受

67.思念-怀念-想念

68.喜欢-欢喜

69.回想-回忆

70.讲究-研究-重视-追求

71.警惕-警戒

72.幻想-梦想

73.理解-明白-了解-明确

74.舍不得-放不下-忍不住

75.着想-设想

76.想-思考-考虑

77.喜爱-喜欢-爱

78.喜欢-欣赏

79.意识-关心-意想-认识

80.珍惜-爱惜-惋惜

81.尊敬-尊重

82.爱惜-尊敬-可惜

83.断定-肯定

84.顾虑-担心-考虑

85.忽略-忽视-放松

86.回顾-回忆-回想

87.确认-确定

88.恐惧-害怕

89.理会-体会

90.迷惑-困惑

91.期望-期待

92.认定-认可-承认-认同-认识

93.容忍-宽容

94.疏忽-忽略

95.体谅-原谅

96.预测-预见-预计

97.疑问-怀疑-犹豫

98.指望-期望-希望

99.着想-想

Investigation&Analysis of Errors in Using Synonymous Psychological Verb in Inter-language

LIN Lu

(Colleg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Huaqiao University,Xiamen 361012 China)

Psychological verb i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subordinate category of verb.The complexity of insider and flexibility of syntactic function turns psychological verb into an extremely peculiar words.This thesiswas directed by‘confusing words’,provided by Zhang Bo(2007、2008).The data came from HSK Dynamic Chinese Corpus of Beij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University.The author considered Huaxin’s psychological verbs chart(2015)as research boundaries.The psychological verb belongs to HSK Vocabulary and Chinese Character Grading Syllabus.Based on previous studies,the writer revised the confusable psychological verb chart.This article discussed the confused learner’s language background and the type ofword-misusing and made a conclusion aboutword-misusing situation aswell as“confusable psychological verbs group”.Thiswill improve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the psychological verb as second language.

psychological verb;confusable words;interlanguage

H195

A

2221-9056(2017)05-0606-12

10.14095/j.cnki.oce.2017.05.004

2016-04-20

林 潞,华侨大学华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对外汉语教学。Email:451243481@qq.com感谢《海外华文教育》杂志匿名审稿专家提出的重要修改意见,文中错误,概由本人负责。

猜你喜欢
混用语料库汉语
学汉语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语料库翻译文体学》评介
追剧宅女教汉语
“口”“ㄙ”偏旁混用趣谈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哈萨克民族药塔斯玛依混用辨析
基于JAVAEE的维吾尔中介语语料库开发与实现
语篇元功能的语料库支撑范式介入
高速公路客货混用复式收费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