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心理学角度对医患关系的研究

2017-08-09 08:33王艳
资治文摘 2017年5期
关键词:医患关系心理学

王艳

【摘要】随着社会的变革、转型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医院已然从过去的纯福利性机构转变成为带有经营性质的社会机构。因此,医患关系成为医院建设的重中之重。然而,当下我国,由于体制、医院、患者、政府、社会等多方的作用,导致我国医患之间的信任缺失。信任的缺失带来的不仅仅是医生、患者之间良好关系的缺位,更是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隐患。因此,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从医患关系的诠释,到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再到可行性建议,做出了简要描述。

【关键词】医患关系;心理学;医学模式;医院建设

一、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全面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医院已然从过去的纯福利性机构转变成为带有经营性质的社会机构了。因此,医患关系成为医院建设的重中之重。然而,当下我国,由于体制、医院、患者、政府、社会等多方的作用,导致我国医患之间信任的缺失,而毫不客气地说,信任是医患关系的基石。良好的医患关系是临床疾病治疗过程所必需的。患者与医生的良好互动既是避免误诊误治的重要构成部分,又是避免医疗纠纷、维护医生、患者双方合法权益的根本措施。信任的缺失带来的不仅仅是医生、患者之间良好关系的缺位,更是给社会的稳定来了挑战。

1998年,我国通过并颁布了《医师法》,从法律角度明确规定了医生、患者双方的权利及义务,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早已经不是道德要求、行业良心要求了,而是成为法律规范。当下我国,医德医风的建设被绝大多数医院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并在医德医风建设方面大力投入。然而,医患关系却并没有得到缓解甚至还多次出现因医疗纠纷患者家属大闹医院或是报复医生导致严重后果的行为的出现。这十分清楚的说明,我国医患关系已然成为摆在全社会面前的一道难题了。医患关系的紧张、恶化,不仅仅是医生、患者的悲哀,更是社会的悲哀,政府的悲哀。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从医患关系的诠释,到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再到可行性建议,做出了简要描述。

二、从心理学的角度诠释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

当下我国,由于体制、医院、患者、政府、社会等多方的作用,导致我国医患之间的信任缺失。信任的缺失带来的不仅仅是医生、患者之间良好关系的缺位,更是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隐患。经过文献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本文了解到我国医患关系紧张的局面是由于体制、医院、患者、政府、社会等多方作用的结果。分析这多方之中的心理因素,如下所示:

1.医患之间动机冲突

由于我国体制分配原因,導致我国当下医疗领域的卫生资源配置极其不均衡,部分城市医疗资源十分充足,一些却处于医疗卫生资源不足。政府的帮扶投入不足,导致医疗机构只能采用“自救”,但在“自救”过程中,过分地追求经济效益,例如,部分医疗机构为追求医院利益的增长,欺骗患者进行不必要的检查,小题大做,本来只是小病,却忽悠患者购买各种累赘的药物等等。这毫无疑问导致了患者和医生、医院之间的经济利益冲突。此外,由于《执业医师法》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部分医师为了自我保护,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滥检查、乱用药等过度医疗行为的出现。

而作为患者,主要动机是治疗疾病恢复健康,但还有尽量花费更少,尽快能够治愈,能够得到尊重与关怀等情感及安全当面的动机。当这些心理动机与医生及医疗机构追求经营利益增长及明哲保身的动机碰撞在一起时,双方不同甚至相反的动机势必就会造成两者之间的矛盾的产生,从而影响医患关系。

2.医患之间沟通不畅

此外,社会心理学方面的研究表明,互补型性格更加有利于医生、患者双方建立融洽的医患关系。追究其深层原因发现,医生在给患者指导与劝告时,由于其专业性而具有心理上的优越感,从而不允许病人参与其医疗决策过程。换句话说,在进行医疗决策的过程中,医生习惯于把自己摆在一个高于患者的地位,而非将患者当作合作者。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个从众性格的患者可以配合医生,不会造成误会。而若是一个独立型人格的患者,若是再碰上其情绪不稳定,则会造成医生和患者双方有不愉快的交往经历。从而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局面。实际上,在医疗过程中,不论是医生还是患者,都是参与者。患者提供信息,医生根据患者提供的信息进行判断,并做出决策,同时,患者有权对决策进行质疑。就是这样的医生、患者基于信任的基础上进行良性互动才能避免误诊误治。

但是在当下,我们看到,随着科技的进步,大量的先进的医疗器械设备被运用到医疗领域,但是与此同时,部分医疗人员过分地依赖于仪器而忽视了患者的临床表现及临床特征,从而忽视了医患关系的建立。若是治疗成功还好,一旦出现误诊或是其他原因造成的治疗失败,则很容易引起医疗纠纷,甚至遭到家属的打击报复。

而患者,在患病期间的情绪难免低落,消极,多疑,敏感。在与医生缺失沟通交流时,情绪波动就会更加显著。在非理性情绪的情况下,给医患关系带来不稳定因素,进而加剧了医患关系紧张的局面。

3.政府、社会方面的因素

政府方面的因素主要是由于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存在很大问题,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医疗保障制度的保障水平低。而高额的医疗费用严重超出患者的支付承受能力,导致我国一度出现“治病难”“治不起病”的现状,从而导致我国居民对医疗机构及医疗组织不满。此外,在我国,有关化解医疗纠纷的法律法规不完善,使得患者不相信可以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正是基于这种不相信的心理,他们选择了例如围堵医院要求赔偿等不合法的方式,从而进一步加大了医疗纠纷的处理难度,加剧了医院和患者双方矛盾的升级。

社会方面的因素则主要与媒体有关,作为信息传播媒介的媒体,有时在医疗纠纷发生后,自身不具备专业的医学知识,所以不能意识到医学的复杂性与多变性,在未做深入探究的基础上,就大力进行宣传报道,误导了群众对医生、医院的认识。

总结来看,其实医患关系也是属于人际关系中的一种,只不过把其置于医疗情景中去了,将其具体化了。所以,和其他人际关系矛盾一样,医生和患者之间出现矛盾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信任的缺失,具体来说就是由于患者和医生、医院之间的沟通不够或者没有进行有效沟通,导致彼此之间缺乏理解和信任。部分医生过分的考虑了自身及医生的利益而没有顾及患者的感受,而患者则对医学的高风险性及特殊性缺乏一定的认知,从而导致了医生、患者双方矛盾的激化,形成了当下的医患关系紧张的情况。

三、和谐医患关系的心理学思考

随着我国全面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在社会变革、转型及医学模式改变的同时,医疗过程由传统的单向模式向医生、患者两方共同参与发展模式转变。从心理学角度来考虑和谐医患关系,促进医患关系向和谐方向发展,构建良好、和谐的医患关系是保障医生、患者双方合法权益,推动我国卫生医疗事业,推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进程的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

良好的医患关系既是病患者的心理需求,又是医院、医生能够顺利进行医疗过程,更好地执行自己职责和义务,进一步推进医院的发展的需求。对于患者而言,在病痛下期待能够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同时,得到公平的对待及必要的尊重也是患者期待的。除此之外,病痛常常导致患者情绪不稳定,因此,对于患者而言,得到理解也是一大需求。而对于医生而言,病人能够严格执行医嘱,并且理解医学的高危险性及不确定性是其需要的。

四、从心理学角度谈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在医疗服务过程中,由于医院一方处于主导地位,因此,对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方面,主要从医院、医务人员出发。本文认为,以下措施可以帮助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加强彼此沟通;在彼此进行沟通时必须要注意细节;对医务人员、患者双方进行心理教育及干预。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谈谈每一个措施的具体实施方案。

1.加强彼此沟通

作为医务人员,首先要有服务意识和文明意识。必须要明确自己及整个医疗组织在社会中的特殊意义及作用,明了自己的一言一行代表整个医疗组织方面,明了自己作为医务人员的责任与义务,即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在这样的基础上,坚持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合理进行医疗过程,对于过度医疗等行为,医院必须要严令禁止。而作为患者及患者家属,则要做到遵从医嘱,尊重医务人员。此外,必须要清楚医学的高危险性。同时,医生和患者双方要在增强彼此之间有效沟通的基础上信任,理解和尊重对方。

2.在彼此进行沟通时必须要注意細节

本条是针对医务人员及医疗机构一方的。此处的注重细节,主要有五个要求:尊重,理解,聆听,礼仪和人文。首先,尊重是沟通的基础,不论是在医疗过程中还是发生医疗纠纷时,都必须尊重患者。在确认医方责任的前提下,尽快道歉进行赔偿,寻得患者一方的原谅。再者是理解,患者由于疾病情绪可能不稳定,医务人员要有理解患者,要有耐心。此外,医务人员要“换位思考”,以患者为核心,站在患者的监督来思考问题。和患者发生矛盾时要耐心且亲切的给予介绍,进行深入、细致的交流以得到患者及其家属的理解。接下来是聆听,这也是强调要为患者多考虑,积极主动聆听作为弱势方的患者的心声,及时掌握患者的真实想法及感受。再接下来是礼仪,礼仪是交流双方能够持续交流所必需的,所以要发展医务人员和患者间的良好关系,礼仪也是必不可少的沟通技巧。最后是人文,即是对待患者的态度必须要热情,以诚信,热情,信任,宽容为本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才能减少医患关系恶化情况的发生,进一步推进医患关系的良性发展。

3.对医务人员、患者双方进行心理教育及干预

对患者:向患者灌输沟通是医患关系的主要手段的思想,从而鼓励患者与医务人员进行沟通,积极主动就自己的疾病症状、自己关于疾病的情况(能承受的花费及预想的治疗效果等)等方面和医生进行交流,从而改善单一的医生决定一切医疗过程的局面。同时,必须要通过心理教育向患者传达医生工作的特殊性及辛苦性,以获得患者的同情及理解,消灭患者对医务人员先天的错误的敌对态度。从而以到达教育、引导患者更加尊重、理解医生及护士群体。

对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首先,作为医院一方,必须清楚认识到行业的高风险性和高强度的劳动对医务人员有巨大压力。因此,作为院方,应当积极展开专业的心理咨询活动帮助医务人员进行减压。而作为医务人员,也必须要清楚认识到压力过大会给自己的工作带来影响。所以,必须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医院组织的减压训练中去,保证自己拥有一个健康的身心状态。此外,在和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直接沟通时,保持公平、尊重、友善的态度。在保证优质的医疗质量的基础上,又要尽量给予患者及其家属一个好的医疗服务。借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医患关系和谐发展,两者互惠互利的局面的出现。

【参考文献】

[1]姚霜,李秀.肿瘤患者对医患关系的评价及其心理影响因素分析[J].科技视界,2016,(25):89-90.

[2]王兵兵,彭杰,管健.摘下有色眼镜——刻板印象理论视角下的医患关系[J].医学争鸣,2013,(05):21-24.

[3]王丽娜,潘杰,胡欣然.医患冲突中的期望效用论[J].中国社会保障,

2013,(03):76-77.

[4]吴伟娟.从心理学角度谈医患关系模式的转变[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0,(05):395-398.

[5]孙红.从心理学的角度诠释医患关系[J].医院院长论坛,2008,(05):16-18.

猜你喜欢
医患关系心理学
“没有用”的心理学
什么是心理学
医生告知说明义务对患者治疗满意度影响的调查报告
“微信”在医患沟通中的作用研究
对医患关系本质及双方权利义务的探讨
伦理道德视角下的医患关系研究
跟踪导练(二)5
医患关系紧张对医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如何提高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认知
打喷嚏个性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