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籍修复工作流程规范化

2017-08-10 21:56刘峰
卷宗 2017年21期

摘 要:我国目前有数量巨大的古籍急需抢救修复。本文作者以修复古籍《广舆记》为例,遵照古籍修复原则,基于传统修复技艺在现代古籍保护与修复中的应用,研究探讨规范化的古籍修复流程,以期供同行参考,提高古籍修复水平。

关键词:古籍修复;修复原则;修复技艺

古籍修复是保护古籍的重要手段,对于延长古籍寿命,维护文献的真实面貌,具有重要意义。古籍修复主要采用中国传统手工艺技法,辅以现代技术,并遵循国家颁布的《古籍修复技术规范与质量标准》,在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的框架下开展工作。深刻认识古籍修复的重要性,切实遵循古籍修复原则,熟练运用古籍修复技术,规范古籍修复流程,是每个古籍修复师必备的素质,这直接关系到古籍修复技艺的发扬光大,为古籍的延续保驾护航。

1 古籍修复的重要性

由于政治动乱、经济好恶、自然环境变迁等因素造成的各种破坏,许多珍贵典籍都已经荡然无存。保护好现存的古籍,继续传承发扬中国古典文化,是当代人的使命。根据目前掌握的情况,全国古籍数量在5000万册以上,因为年代久远,残破情况十分严重,破损比超过了30%~40%,其中需要抢救的珍贵古籍就约有数十万件。古籍正在慢慢毁坏、消失,令人痛心疾首。所以,对古籍的修复和保护已是刻不容缓。

古籍修复作为原生性保护,是古籍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目的的围绕破损古籍进行“抢救”工作,最终目的是给破损古籍恢复原貌,延长古籍寿命,维护文献的真实面貌。

2 古籍修复必须遵守的修复原则

古籍修复专家们对各种方法加以总结,归纳出“整旧如旧”、“抢救为主,治病为辅”、“最少干预”、“过程可逆”等修复原则。笔者在本部古籍修复中就完全遵循这四项原则。“整旧如旧”原则,就是还原到古籍的原貌,其中包括还原有的文献内容和文献形态。“抢救为主,治病为辅”原则,在现在缺少专业的古籍修复人员及设备的情况下,破损严重及珍贵古籍的抢救被放在的第一位。“最少干预”原则,一是要避免过度修复,采用不必要的修复手段,使用过量的修复材料;二是不要试图恢复在文献上已经缺失的文字和图像。“过程可逆”原则,一是要使用具有可逆性的粘合剂;二是使用粘合剂时浓度不宜过高;三是要修复用的高分子材料要具有可逆性。以上三项都为将来修复时方便去除。

3 古籍《广舆记》的修复流程

3.1 确认破损情况

因造成古籍破损的因素有很多,古籍的破损情况也是多种多样。具体来看有酸化、老化、霉蚀、粘连、虫蛀、鼠咬、絮化、撕裂、缺损、烬毁、污损、破皮断线等。不同的破损情况要采用不同的修复方法。破损类型相同而破损程度不同的,在修复时也要酌情考虑不同的修复方法。此外一本书的破损往往不是一种类型,而是会有若干种情况同时出现,有时一张书叶上也会出现几种破损状况。而且一本书不同部分的破损程度也会有很大的差异,多数情况都是天头、地脚、书口、书背、封面、护叶以及前后的书叶更易受到破壞,破损程度也会较其他部位严重。所以确认一部古籍的破损情况十分重要,必须仔细逐叶判别破损类型和破损程度,为以后的修复提供依据,为继续修复扫清障碍。

笔者修复的《广舆记》全一卷两册,为清光绪年间刻本,其整体破损程度大约属于中度,少数书叶和签条破损严重,属于重度破损。封面破损极为严重,部分书叶几乎没有损坏,属于轻度破损。具体破损情况如下:

装帧形式是典型的四眼线装,装订线已有多处断裂。封皮用纸是两层同样的褐色宣纸上浆糊托成,形式是典型的套筒皮,现封皮已完全酸化,脆裂破碎成若干纸片,与书叶粘连的浆糊部分失效,第二册书缺封底。封面同装订线一样,是古籍最易破损的部位。但是像这部古籍封面酸化破损如此严重的,并不常见。纸张酸化是由纸张内部发生的一种自然变化,只要纸张内部含有酸性物质,纸张的酸性就会增加,导致纸张脆化碎裂。是书的封面由于时间久远,染纸的褐色燃料以及托纸的浆糊含酸性物质,共同加速纸张的酸化。

签条为单层宣纸,纸张老化,残缺破碎,粘在封面上,浆糊已部分失效。签条也是古籍最易破损的部位。该书签条受外在因素影响,老化破损,又受到封面酸化影响,加速其老化过程,破损情况较严重。

书叶纸张为白色竹纸,整体保存较完好,无护叶。第一册书前十几叶破损较重,书叶破口处老化严重,虫蛀鼠咬较多,书口完全断裂,天头地脚缺失严重,牌记页面较脏,少数纸张折皱明显。第二册后几叶霉蚀,有大面积灰白色霉斑,因霉蚀造成纸张强度降低甚至完全丧失,并出现大面积的缺损,破口处纸张强度较低,书口完全断裂,折皱明显,最后一叶缺损只剩几张小纸片。其余的书叶较完好,没有断口,只有几处虫蛀小洞,几无破损。

3.2 制定修复方案

不同的破损情况用不同的修复方法。当一部古籍中出现虫蛀、老化、霉蚀等多种情况时,就要有针对性的使用多种修复方法,制定完善的修复方案。针对这部古籍的破损情况,具体修复方案如下:

古籍纸张为白色竹纸,修复用纸遵循尽量配接近的补纸和“宁浅勿深,宁薄勿厚”的原则,选用浙江奉化生产的手工白竹纸。

古籍整体较为干净,第一册第一页的牌记略脏,但考虑到纸张老化破损,强度下降,以及遵循“修旧如旧、保持原貌”的原则,不进行洗书。而第二册后几页有霉斑,为保证霉菌不会再影响古籍,以及防止霉蚀范围扩大,需要对其进行清理,因为条件有限,加上其本身的纸张强度已经很差,所以就采用干拭的办法。

签条老化破损严重,并且粘在封面上,需要揭下来。揭书分干揭、湿揭和蒸揭三种,考虑到签条和封面的强度,浆糊的粘性较强,粘连的面积较大,虽然有部分浆糊失效的情况,笔者决定采用湿揭的方法将签条揭下,再将揭下的签条做托裱处理,虽会对封面和签条造成一定影响,但较干揭和蒸揭更安全可靠,不会对其造成破坏。揭下的签条由于破损严重,老化残缺破碎,先将其拼接修补完全;又因为书签用纸为单一层宣纸,强度不够,考虑到古籍的翻阅使用极易对书签再次造成损害,将整张书签用托裱的方式加固。

因为没有护叶,修复时要加装护叶。其他破损不严重的书叶,进行相应的修复。修补的工作完成以后,就要对书叶装订了。因为原书是四眼线装,装订线已断,保持原有装帧形式,依照原书眼,重新换装订线,装订成四眼线装。

3.3 运用传统技法进行古籍修复

虽然近年来有一些新技术应用到古籍修复中来,但是传统工艺依然占据着主导地位。毛笔、浆糊、棕刷、排笔、剪刀、木槌、针线,这些最普通的工具直到今天都还在使用。对一部古籍的修复,在确定了破损情况,制定完修复方案以后,就要进入最关键的实际修复阶段。下面是传统技法修复古籍的全过程:

3.3.1 登记书叶

一般页码清晰明确无破损的,就可以直接登记卷名和页码。无页码或页码不清楚的,就需要登记書叶的四角字或者书叶第一行的一句话。

笔者修复的这部书有页码,但其间书叶有破损,导致页码出现若干不明确之处,采用登记页码加首行一句话的双保险形式记录,确保重新装订时万无一失。

3.3.2 拆书

不同装帧形式的书,拆书的方法也不同,这里只说线装书的拆书方法。

拆书时要先剪线,再拆书皮,书皮与护叶粘连的可以连同护叶一起去下。分书背,剪纸捻,纸捻钉的紧的用尖头剪刀小心剪开,书厚者可分成三段或四段;将纸捻拔出,平复书眼。

笔者修复的这部书,有几处断线,但多数线还完好,需要用剪刀将线剪断,轻轻从书眼中将线拔出,不要用力拉扯,以防将书勒破。封皮已完全破碎不成形,粘浆糊处破损。直接将书皮取下,放于一边。由于没有护叶,干浆糊粘着小片封皮在书叶上,修复书叶时再做处理。将书背轻轻分开约二分之一处,露出纸捻,用剪刀剪断。用尖嘴钳钳住纸捻的一端,慢慢转动将纸捻拔出。轻搓、排书背,使书叶分开,再用毛笔蘸水把书眼位置湿润。最后用手掌拍击书眼处使其平复。

3.3.3 揭补签条

用毛笔蘸水,将水刷在签条与书皮粘连的部位上,刷水要均匀,下笔要轻柔,水量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水太多会破坏纸张强度,太少就不能使粘连的浆糊完全稀释。水太多或太少都会使下面揭纸时出现纸张破损。让水完全浸透,待水分挥发到略干,使用镊子、竹签等工具从签条没有黏在书皮的部分开始揭,揭的时候要一毫米一毫米慢慢揭去。揭下的签条放在事先准备好的吸水纸上晾干,待半干时取下。书签由于老化、残缺破碎,已呈几张小纸片的状态。将签条残片大致拼接成一个整体,再将其正面朝下,依照每张残片的破裂断边,严丝合缝拼接起来,用毛笔蘸少许稀浆糊,刷在拼接缝上,再用溜口的棉纸条黏在接缝上,拼接残片,起到局部加固作用。如此反复便可使所有残片拼接完毕,拼接完的签条强度增加,可使用修补用纸进行标准的补洞操作。用毛笔蘸稀浆糊,细细的均匀涂在破口边缘。核对纸张帘纹,将补纸粘于签条上,用吸水纸吸掉浆糊中多余水分,使补纸牢牢粘上。再用毛笔蘸水,细细的均匀涂在粘接处,用吸水纸吸掉多余的水分,使其处于半干状态。用手指按住补纸补在缺损的位置上,用镊子夹住多余的补纸,慢慢沿粘接处半干的部位撕下。在粘接部位留下约1毫米多的毛茬,有利于补纸更加牢固的粘在签条上。待书签修补完毕,由于只有单层宣纸,考虑其极易遭到损坏,还是做托裱处理。

3.3.4揭书叶

取下粘连的书叶,用毛笔蘸水,刷在粘连处,由于粘连处纸张强度较好,且粘连面积很小,因此在湿水时可以适当加大水量,加快水的浸透速度,提高古籍的修复效率。但揭书时仍然必须小心谨慎,避免书叶破损。

3.3.5 刷平褶皱

用毛笔蘸水,轻轻刷在褶皱处,待纸吸水张开,反复几次,褶皱就平了。褶皱较深,反复湿水也没有刷平的,待装订时喷平再做处理。本书褶皱较浅,湿水刷平过后已基本看不出来。

3.3.6 补书叶

这部古籍,由于老化和霉蚀,部分书叶缺损的破口处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强度降低,脆化。修复时对这些问题要有针对性的关注,比如涂浆糊时量一定要少,浆糊痕迹一定要细;补纸与书叶的粘接处不能拘泥于国家标准的2毫米,而应随机应变,老化霉蚀严重的就多留一点加固,不严重的也要适当放宽以防患于未然。此外还要用棉纸对强度下降而没有缺损的部位进行加固,加固时涂的浆糊量也一定要少,避免破坏本身结构,造成修复性损伤。

古籍某一张破损严重,只剩残片时,将采用整补的技术。先将几张残片拼接起来,无法拼接的,先放在一边。将拼好的书叶反面朝上,用毛笔蘸稀浆糊,将书叶有破口的部位都细细涂上浆糊,拿一整张补纸,核对帘纹,将整张补纸粘到书叶上,然后吸水,用毛笔蘸水,涂在粘接处,再吸水,用镊子将多余的补纸撕下,接着将书叶翻正,将没有拼接上的书叶,找到其应在的位置,粘到补纸上。

书叶书口完全断裂的,使用溜口加固,将书叶反面朝上,两片书叶拼在一起,用毛笔蘸稀浆糊,从断口的中间部位开始向上下两边涂浆糊,再取一段溜口棉纸,拉住上边粘在书口上端,再慢慢向下粘住书口其余部分。

其他正常的书页缺损也可直接使用标准的补洞程序。

3.4 线装书的装订

完成了对整本书破损处的修补,古籍修复工作到此就接近尾声了,下面进入装订的程序。

3.4.1 喷平

在大木板上放两三张吸水纸,将每一张书叶的背面用小喷壶喷少许水,把书叶以鱼鳞状排在吸水纸上,喷水完毕,再在书叶上放两三张吸水纸,用手排出空气,用另一块木板盖上,木板上置压铁压实。

3.4.2 倒页

倒页就是将喷平过而没有压平的书叶,倒个位置,换用新的吸水纸,重新喷平。如果倒页过后,书页仍没有压平,则多倒几次,直至压平为止。

3.4.3 折页

将每张书叶按原来折痕对折,原来折歪的也不用纠正。

3.4.4 排序

将书叶按原书顺序排列整齐。

3.4.5 捶平

书叶修补过的地方,就算补纸与书叶的粘接部位再细,加固时使用的棉纸再薄,也会使书叶修补处增厚。几十张书叶积累,厚度就已经高出许多,这时就要捶平了。将铁墩子平面朝上,放两三张吸水纸,在上面放一张修好的书叶,再盖一张吸水纸,用手感觉增厚的部位,拿小锤子敲平。敲击时用力不得太重,锤子面不能歪斜,以免出现敲痕。捶平过的书叶厚度基本一致。

3.4.6 压平

将折好的书叶戳齐,用吸水纸上下夹住,放在压书板中,使书册平整。

3.4.7 加護叶

护叶由补书纸,按原书大小裁切而成,折好压平,待书册压平后,前三后二加在书册外,裁切多余部分。

3.4.8 齐栏

将书口戳齐,书册下垫一张吸水纸,放在木板上,书口朝向自己,左手压住天头,防止书口移动,右手把地脚栏线一张一张对齐,从书口看呈一直线。齐栏时保证书口整齐。

3.4.9 压平

将书册重新放进压书机压平,书册压的时间长一点可使其更平整。

3.4.10 裁切

经过修补的书叶,会有多余的补纸露出,用剪刀和裁刀裁切。

34.11打磨

用细砂纸轻轻打磨书册的天头、地脚和书背,将裁切时没有完全去除的补纸磨去。一般情况下不采用打磨的方法,因为这样或多或少会磨掉一部分原书叶,造成修复性损伤,书册地脚有字的绝对不能打磨。本书一次性将多余的补纸裁切,没有打磨。

3.4.12 装封面

原书封皮已被封存,按原有封皮的纸张、颜色和形式,采用的新封皮,纸张是两张同样颜色的褐色宣纸托裱而成,采用原书套筒皮的形式。拿托好的纸裁切对折,压平,做成套筒皮的形式。将书册平放书口朝向自己,将做好的书皮折扣处与书口对齐,用小压铁压住放在走动,在两个纸钉处各涂一点厚浆糊,将封皮与护叶相连。浆糊务必要少,保证粘住便可,做到最少干预。

3.4.13 订线

按原书四个书眼,重新装订成四眼装。订四眼线时,使用的丝线长度约为书长的6—7倍。书册正面朝上,天头向右,书背向人。从右向左依次为1—4眼。

3.4.15 贴签条

在书册封面左上靠边,将修补托裱好的书签用厚浆糊粘在封面上,涂浆糊时,只能在签条四边点几点浆糊,保证粘住便可,同样是最少干预原则的体现。

4 建立修复档案

修复档案是修复一部古籍的完整记录,既为古籍修复的研究提供资料,又为将来重新修复这部古籍提供参考依据。其内容包括书名、卷数、册数、页数、装帧、破损情况、修复方案、修复过程等等。修复档案应附有古籍修复前后的照片,记录最后形成电子档案。

参考文献

[1]苏品红.文献研究与文献保护[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9:P35-41

[2]杜伟生,张平等.古籍修复技术培训讲义[M].北京:中国国家古籍保护中心,2008:P53-67

[3]朱赛虹.古籍修复技艺[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P66-89

[4]杜伟生.古籍修复原则[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7,(04):P79-83.

[5]杜伟生.永乐大典修复始末[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4(02):P64-68.

[6]杜伟生.中国古籍修复与装裱技术图解[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P98-111

[7]甘大明.中国民族图书馆水湿文献抢救[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07,(11):P41-44.

[8]肖晓梅.水浸书的善后处理[J].图书馆论坛,2006.(04):P235-236.

[9]朱赛虹.富于科学性与艺术性的传统技艺--关于古籍修复技术的初步探讨[J].图书馆学研究,1990,(02):P31-32

作者简介

刘峰(1969-),女,山西太谷,现在祁县图书馆从事古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