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老妈妈纺车

2017-08-11 13:25买西山买威
少林与太极 2017年8期
关键词:老妈妈纺车步法

文/买西山 买威

浅谈老妈妈纺车

文/买西山 买威

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中,有许多这样、那样的姿势和动作,形成了不拘一格的武术名词,老妈妈纺车就是其中一个。他表现了旧时代劳动人民纺线织布的一个劳动过程,反映了这个纺线的动态活动,前辈武术家根据这一形态又结合武术技艺中的攻防意义和战斗需要,从而悟出一种拳,并美其名曰:老妈妈纺车。

老妈妈纺车是心意六合拳中一个常练常用的把手,也是历代心意六合拳大师爱不释手、潜心玩味的招数。初学初练这把拳时,给人一种清闲、飘移、自得、恬静的感觉;进而练之,有入云进雾,藏龙卧虎之感概;熟而练之,给人一种神龙见首不见尾、遥遥无尽期的想象;巧而练之,有一种翻江倒海、劈雷闪电的体验;精练之,有山岳倒转、乾坤移转之幻境。有歌为证,如下:

歌曰:

妈妈纺抽线丝线,藏艺暗含有雷电;

一手拨山离地府,一手摇憾天地转;

小则一臂当山川,大则一扫日月全;

动则雷霆轰轰响,静则云消烟已散。

又曰:

妈妈纺线似游闲,一手赶车一手鞭;

回味只当平常事,瞬间要命雷霆旋。

老妈妈纺车的练法:

一、前起步法。是在轻步站的基础上,前手前脚先动。具体是:在右式轻步站的基础上,前脚先前进一步(左)前手(左)随着身体的向前移动而向上抬手,手掌半握拳,手心向下,拳由下向上,继而向左肩处,往后牵拉。此时后手随着后脚(右)向前迈出而也向上抬起,手型半握拳,由下往上起至胸前时,及时向右摇转划弧,弧心直径25-30厘米,此时左脚再向前迈出,左手(前)由左肩外下处,向前送出,掌心向上,掌由外肩处送往正前面,同时右脚再向前进一步,右手在胸前回还划弧,这样左手随着身体的向前而又往右肩处回拉,形成老妈妈纺线姿势。这样一左一右地向前练下去,每隔一步,左臂向左上方格挡,右掌根向上掌指向下,顺左臂的抬起而向左方打击寸掌(或右一样)这样练下去,就是前起式老妈妈纺车。

二、后起步练习法。由右式轻步站起式:前脚落地(右)后脚(右)先向前迈一步,同时上肢右手先动,右手由下往上抬手,掌心由向下转为向左,半握拳,拳起至胸前方时,及时向右划弧,在右胸前行成直径25-30厘米的圆圈。此时前脚(左)起步向前,超过右脚向前迈一步,同时左手随着身体的前进而上升,半握拳的左掌像拉线一样,向左肩处牵拉,随着右侧身体向前进而又向前送,继而又向后牵拉,随着步伐的前进而来回牵拉,再每隔一步或三步中,右拳随着左牵拉的手臂向上格挡之际而随着身体的前进而猛地向左中下侧,打出斩手之掌 ,此时掌心向左、掌根向上、掌指向下,身体重心左移。这一左一右的向前练下去,就是后起步老妈妈纺车。

三、交叉步法练习法(又叫阴阳式练习法)。阴阳式练习法是前起步法和后起步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在轻步站的基础上,出手、出脚都是交错性的,即抬前脚、出后掌或抬后手,出前脚均可。前两式都是朝左方向发力,而阴阳交错则是:在行走一步或二步以后,右手向左斩,也可左掌向后斩。左掌向左肩牵拉,右掌划弧圈也可以练成右手向右肩拉牵、左掌向左划弧。总之他的行为是左右行的,他的发力也是左右行的,只要下脚步伐协调,即:向左发斩手时,左腿在前,向右边发斩手时,右腿在前,左肩前移,姿势做准了,就是交叉步法老妈妈纺车。

学习“老妈妈纺车”的方法:

一、明白什么是老妈妈纺车的动作

A、明白他的历史渊源

21世纪,科学飞速发展,过去旧时代纺花织布的情形一去不复返了,现今的青年人没见过过去的纺车,所以不容易了解动作的象形性。学的时候觉得有些抽象,对动作的行为不易弄明白,所以初学者都要弄清楚什么是老妈妈纺车,老妈妈纺车是什么样子的。其实旧时代,老妈妈利用简陋的纺车,辛勤地在纺线,为下一步的织布准备原材料。初学者最好能见到纺车,在了解它的功能后,就容易理解武功中的老妈妈纺车的攻防意义和在实践中能够用得上的技巧,对学习、理解这把拳有极大帮助。

B、熟悉它的歌谱

每一把拳的歌谱是每一把拳的理论经典总结,是概括的总脉,所以学习哪一把,必要先了解一下他的歌谱。学习歌谱、熟读歌谱,从中领悟这把拳的精髓所在、灵魂所在。对于初学者来说,很有必要,认真听取老师讲解动作并结合歌谱精神,领会得更快,学得更好一些,所以对初学的朋友,奉上一句话:要重视歌谱知识,注重理论学习。

二、老妈妈纺车的动作究竟怎样定型

A、从意义上定型

首先肯定他的意义是模仿纺线的姿势及整个纺线过程的动态行为而不是别的,它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老妈妈旧时期纺线时是坐着的,且低势,而武术中的老妈妈纺车是高势,是行走着的象形性的纺线姿势,他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意义上的相同,行为上的模仿而已,不是别的仿效姿势。所以要从以武功提炼出来的老妈妈纺车的意念姿势为准,以他的练武行动来定型,以他的实践性的攻防动作为标准。

B、从结构上定型

其次是训练路线结构上的定型。就是说以轻步站开始,到左右发力为止,也就是到一个循环点的动作,与上一个动作的训练结合成一个完整结构。

有几个姿势动作完成一个结构整体的行为,是一个组合体标准的结构定型动作,可以循环练习,所以它是可以固定下来的集合整体。这个整体的一招一式、一势一行都必须严格地规范起来、固定起来。整动的集合姿势、谁先谁后、谁高谁低、谁刚谁柔、谁阴谁阳等等,都要固定下来,使这一完整的动作套路,按行为先后顺序从结构上定型、这样既便于学习、又便于传授。

三、学习“老妈妈纺车”的注意事项

A、不能任意换用同意或近意成分

在初学或在初期训练中,要按照老妈妈纺车的规定套路,规范学习内容,端正姿势,这样才能学的又快又好。值得注意的是:不能在学习中任意换用同意成分,例如:纺车的拉抽动作和野猴搬枝的左部动作同,但只是一则、不能效仿、不能换用,换用了就变味了,容易失去原来的风采。在初练习阶段也不能任意换用近意成分。例如纺车的左侧动作,来回前后抽拉很像回手的猴形遮阳单把,但是不能效用,如果效仿就谬之千里了,所以初学初练者必须规范地学习,不可画蛇添足。

B、不能任意增减成分

学习任何新生事物,都要了解他的意义和艺术特征,明确他的结构、知道他的规范路线和技能,才能学好他。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任意增加或减少成分,无疑是学不好的,例如学习老妈妈纺车的左手抽拉动作,如果上手增加上防姿势就变味了,成了单手拍蝴蝶了。如果减少右边的摇手,就变成了单纯的顿马缰了,又如文化学习中的田字,田字中间的竖道向上出头,就成了由了,如再向下延伸,就成了申字,如此而已。所以学习老妈妈纺车的任何动作不能随意增减,增减动作就成了另一个新的名词概念了,又是一个新的动作了。

C、不能任意改变结构关系

练拳是一门艺术,艺术的东西是科学的、理性的,而理性的又是有规律的,任何一把拳都有他自身的规范套路,在这些规范套路中不能任意改变他的结构。如老妈妈纺车,右手在行走的摇环过程中,有向右抖发的反手掌,若将反手掌的发放改变朝前,再加上左手同做,这个动作就成推山入海了,如果左手的牵拉放低一些,右手掌转为指尖向上的抖推,那么这个动作就成了掩手单把了,又如文字间的学习,若把太字的下一点移到大的右肩上,就成了犬字了。所以我们在学习、练习某一把拳时,不能随意他变他们的结构,如果改变了原来的结构,那就不是老妈妈纺车了。

以上几点学习的注意事项,望初学者慎之。

练习“老妈妈纺车”时的眼法

眼是心灵的窗口,眼是行动的指南,生活中离开了眼睛就是瞎子,学武艺离开了眼睛,则将一事无成。然而眼睛有诸多用法,尤其是武术交战的双方,其中一方用眼不当,就要吃亏。用眼的方法有许多,但最要紧的是,眼要走在动作前面,就是说:在没动之前,眼已先到在训练中有些人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因此练武就要放亮眼,动作将动、眼先到位,先观察前方,为后继的行动作好指导。而在具体动作中,每一细小的行动,在没动之前眼已先动,在下一个转换动作没发之际,眼已先到位,总之,眼领着动作行动。这样练下去,眼法就正确地发挥了作用。实战中就不会吃亏,可以轻松的做到“彼不动、我不动,彼若动,我先动”,因为我已截其面、截其动了。

老妈妈纺车动作中的眼法,不但注重了自己的行动,重要的是更加注重了彼方的行动和对周边环境的观察,使老妈妈纺车的行动使用起来犹如游龙戏水—得心应手,若在众围之中,用老妈妈纺车这把拳,犹如入无人之境。

练习老妈妈纺车时的手法

老妈妈纺车动作中,手法是多样的、多变的,如其中的抽手、拉手、回环手、格掌、推掌等,随着练习动作的深入,其用法、千姿百态,各显神通,但他们又都围绕着一条主线——老妈妈纺车,在这个主线的两边发生变化。

如其中的抽手,其原仿意是纺线的抽线活动,而在武术中却是向上、向回格挡的意思。其向前延伸的意义,就是接抓彼方腰带,向里拉拽的动作,一但被人牵拉着腰带就失去了战斗的主动性。而向上抽拉的延伸,除了格挡,又可直接回肘击打后方来者。手掌上起可以变化为背花掌,下翻可以使用撩阴掌……

如其中的回环手,其原意是纺线时右手摇车的动作,而在武术中不再是旋转格挡的意义。向中向上含有崩手,向外含有托手,向下含有旋手,向上含有钻手,向左击打时除推手之外又含有上冲拳即黑虎掏心的动作。若左臂下压,右掌左击又有扼喉、锤胸、击腹之变手,若向右可以使用虎坐坡动作,总之手随臂行,臂随身应,身随意走。

如其中的推掌,其原义是老妈妈纺车动作中的延伸格打意思,而实践中的推手,可以变为拉手,左手的拉手可以延伸为牵手,双手相互依存可以转化为掩手击打,如此等等。

其中变化可随势而行,俗话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就是这个道理。

练习老妈妈纺车时的身法

老妈妈纺车是模仿旧时代纺线姿势而来的,旧时代纺线姿势是要扭腰松肩,而武术中的老妈妈纺车其扭腰松肩有过之而不及,在训练中下姿步伐于之相适应,其整动身法犹如一架玲珑的机器,脚走,胯行,肘曲,肩送。又一转是:手拉,肘回,扭肩,送胯。又一行则是:臂抖,腰旋,拧肩,送胯,掌推,周身是发,弹颤暴发。其身法犹如一棵大树,一枝动百枝摇,牵一动百正应此动。

此动动法,从后向前看、足翻、膝曲、胯转、腰拧、肩拧、肩挫、肘合、手翻、身活,一流打去,像滚滚铁流,势不可挡。

从前看法:手与足合、肩与胯合、肘与脐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六合整劲无丝毫懒怠,动动寸发,处处含存。像雷霆滚彻,有万钧不可阻拦之势。有歌为证:

一手抽丝一手摇,格打扼喉任逍遥;

上面捧手下斩腹,左右开弓事半消。

又曰:

足走任劲稳如钟,一手抽丝如拉弓;

一手摇斩撵乾坤,双手面前难存人。

练习老妈妈纺车时的步法

练习老妈妈纺车的动作,首先是要注意步法,其次是注意步伐。步法灵活,步伐就要快疾、步伐幅度适当,速度快,步法就显得急促、稳健。步法是根据训练场地的需要,根据实战中的形势的需要而定的,步伐是根据具体招式以及场景而决定的。步法决定着步伐,步伐又影响着步法,总之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在训练中,随着一左一右的前进,随着肩送胯拧,下肢步法与身法的行动相适应,步伐是根据发力斩手时的需要而放大,向左发力时左弓右蹬,向右发力时,右弓左蹬,步伐要适当,不能使式前栽后仰,左偏右斜,不能使弓步犯张,不能使弓步犯扣,步伐要保持身法的重心中正,步法要保持身体的平衡。

在实践中,若向左边进攻,其左脚必踏彼方里门,务必管着彼方的门前子,左上臂务擒彼上身双小臂,以便右手斩手施使,右边与左相同,只是方向各异而已。此动作与众不同,一般强调足踏中门夺他位,而在这里则主要强调足踏里门,足踏里门主要的步伐要适当,即不能使彼易走,也不能使彼能战,脚进的幅度及角度,要使对方防不胜防,其进攻速度更使对方招架不住,所以脚落之法就要先胜彼方一筹。

纵析老妈妈纺车

A、从老妈妈纺车武功名词上解析

老妈妈纺车是形近意义上的武功名词。在心意六合拳中,形近似于动作名词的比比皆是,无论是人物形象还是动物形象或见景物形影,皆以“人之形为物之形,物之意以人意悟之”而“象其形,取其意”,故“远取近物,近取诸身”以心意诚于中而肢体形于外,“会其理于一本,通其形与万株”,在世界万物中看形练影,如“婴儿扑食”,“婴儿探食”,“推窗望月”,“推山入海”,“老婆端灯”,“云行日月把”,“望星摘月”、“浪中鱼”、“免护三灾”、“裙子腿法”等等如此是也,老妈妈纺车就是其中一个。

B、从老妈妈纺车的整动动法分析

老妈妈纺车是不移动的动法形象,而武术中的象形的老妈妈纺车是互动的,连续进取和连续后退的可以防守、进而又是以防守取得进攻的继发形态姿势,它的整动动法是上格下拦,左冲右突的连贯动作。从训练中可以看出,它以左上防右下击为主或者右上防左下击为主,脚下是以足踏里门为主,它主要是在运动中寻找战机,它的主要动向是:可以左牵右摇,也可能右牵左摇,它的主要力量既可以向左,也可向右。实战中不像训练时,可以连续行走连续发力,而是在接着的一瞬间即发力制敌,碰到强手,也可能出现连续进去的现象,但胜利也只在一两招之内,这就要看平时训练的熟练程度,技术发挥的水平问题了。整动的上顾下拦、左盼右摇、拧腰送胯、耸肘送肩,就意味着藏有层层变化、着着有险,随便看去似如流水,却杀机四伏,它的整动动法不像饿虎扑食那样凶猛狠毒,又不像野马奔腾那样跃野腾飞,也不像野猴爬杆那样大起大落,又没有蛇拨草动作般小巧玲珑,它的动作平平,稳中求健、领而后发,他好像遵循着一个原则:宁可有为示无为,本身聪明装糊涂;不可无为示有为,实际糊涂装聪明。有歌为证:

歌曰:

左右遮拦寸发行,脚踏里门意取中;

不重等把真艺在,猛打硬进必伤生。

C、从老妈妈纺车的武功运行路线分析

一、老妈妈纺车的整动动法路线解析

由轻步右式下势后,老妈妈纺车由三种下势方法,即前起步法、后起步法和阴阳起步法,不论那一种起,上肢和下肢都是上下相随的,左侧和右侧都是相应的,他们的一般哲理是:上防下斩跟进跟打、左顾右盼领上冲下,连环纵横承上启下,阴阳相合深沉莫猜,虚实相因,富于变化,上情下达寓于斯理,前后相应步法稳健,六合相聚豪气胆边生,四梢发动惊中生情,雷声呼应抖中闪明。所以练起动作明快,虽动作上下各异,左右不同,落势时却整齐划一,无丝毫松懈之感,无软棉无力之象,整动路线就是一个整体。

二、从老妈妈纺车的武功训练路线解析

老妈妈纺车在实战中是一侧姿势,在训练中是左右式,练起来像蝴蝶形似的左右双飞。它的抖弹发力也是左右开弓的,平时训练中它朝一个方向,进也可以,退也可以,如果练习熟练的话,也可以走十字形,也可以走别的随意行走的路线,如S形、或其他的别的形状。心意六合拳中有句名言叫:“横竖掂倒不定式,左右来往任意行”,就是说:在平时的训练中,在定式练习的基础上,逐步掌握活步练习、活式练习,不拘一格的,不受场地限制,随心所欲的练习、发功,为在实际的战斗中随时用老妈妈纺车的动作、防御来至任何方向的突然袭击做准备。

D、从老妈妈纺车的肢解动作中解析着法使用变化

老妈妈纺车的战法在实践中是有攻有防的,他的本质动法是格、打,但其中格中变化、打中变化又都是在势中随机应变的。先说格,是防守动作,但是格有几种格法,如上格下格、左格右格、实格虚格等,个中变化是随势随机而动的。古代兵家尉缭子说:“机在于应事。”就是说,若能根据千变万化的情况来改变战法,从相反中求相成,就能使对方感到高深莫测,使本来平庸的战法进入神奇的领域,使普通的招法发挥出特殊的功效。例如上格,如彼方另一只手从下方偷袭我肋下,那么上格之臂机转为下格,格带有向内滚钻之法,右手向下击打又可随机变为上面击打,或上面扼喉,若扼喉不成,可以随机变化为落肘,这其中要掌握好虚实变化,本是真的格防,但因情况变化,又变为虚的假的格防,真是“假作真时真亦假”,隐真于假是取得作战胜利的一个重要方法。然而,以假示真有时也会取得极佳的效果,又例如打,本意是掌心向外,掌根向上,掌指向下的。但在实战中根据情况的需要可以变为直冲拳或崩拳,也可能变为下句拳。兵法上讲: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所攻。所以着法变化要虚实相因,即虚中藏实,又实中藏虚,才是招法变化的善战者。

(编辑/周镠超)

猜你喜欢
老妈妈纺车步法
纺车,承载印度历史与浪漫
老纺车
大众武术健身之步法问题辨析
13代“纺织” 57年传承 纺车织成的“梦桃精神”
17天5000公里54岁的他带84岁老妈妈骑行西藏
女子跆拳道49 kg 级优秀运动员比赛步法使用成效
羽毛球上网步法及后退步法简析
奶奶的纺车
用手中的话筒传递爱与希望
让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