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和丹参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效果研究

2017-08-11 10:54黄东华
糖尿病新世界 2017年7期
关键词:黄芪注射液糖尿病肾病治疗效果

黄东华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黄芪和丹参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105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将其随机分组为对照组(52例)与观察组(53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应用黄芪和丹参注射液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治疗前,各生化指标,即血脂、尿素氮、血肌酐、尿蛋白排除率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血脂、尿素氮、血肌酐、尿蛋白排除率等与治疗前以及对照组相比下降显著,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96.23%和86.5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芪和丹参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后效果十分显著,且能改善患者各项生化指标,因此值得应用于临床推广。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黄芪注射液;丹参注射液;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 R58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4(a)-0174-03

糖尿病属于一种终身性慢性疾病,而其发病与患者长期过量饮酒、暴饮暴食等存在一定关系[1]。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为多尿、多饮、多食、消瘦,严重患者甚至会出现酮症酸中毒、神经血管病变等慢性并发症。糖尿病严重威胁着患者生命安全,同时也是一种世界性流行性疾病。其中糖尿病肾病则是其引发的一种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其不仅会对患者身体健康产生威胁,长期的治疗过程还会对患者带来严重的精神以及经济负担[2]。随着近年来祖国医学的不断发展和推广,中医药因其药效显著、安全性高、经济实惠等优点,目前广泛被应用于临床慢性疾病的治疗中。中医认为糖尿病为消渴症的范畴,病机为阴虚燥热,阴虚为本,燥热为标。而糖尿病肾病是在糖尿病阴虚为本、气阴两虚的基本症型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因此,治疗时以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为主。因此该文对黄芪和丹参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效果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105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将其随机分组为对照组(52例)与观察组(53例)。其中,对照组男28例,女24例,年龄为40~66岁,平均年龄为(54.18±3.27)岁。病程为9~24年,平均病程为(14.32±2.15)年。观察组男30例,女23例,年龄为40~65岁,平均年龄为(53.17±4.37)岁。病程为9~25年,平均病程为(15.42±2.18)年。两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即合理控制饮食,通过口服降压药、降糖药等改善血压以及血糖情况。空腹血压≤130/80 mmHg,血糖5.8~7.6 mmol/L。观察组应用黄芪和丹参注射液治疗。即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在250 mL氯化钠溶液中加入30 mL黄芪注射液;在100 mL氯化钠溶液中加入10 mL丹参注射液,对患者实施静脉滴注,1次/d,持续治疗4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生化指标检测,即采用日立72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指标包括TG(甘油三酯)、TC(血清胆固醇)、BUN(尿素氮)、Scr(血肌酐)、UAER(尿蛋白排除率)等。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TG(甘油三酯)、TC(血清胆固醇)、BUN(尿素氮)、Scr(血肌酐)、UAER(尿蛋白排除率)等指标变化。参照卫计委制定的《中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相关诊断标准,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其中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显著改善甚至消失,24 h尿蛋白定量下降超过70%,表示为显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24 h尿蛋白定量下降范围为30%~70%,表示为有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改善,24 h尿蛋白定量下降低于30%,表示为无效。临床总有效率=(显效人数+有效人数)/总人数×100%。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研究所得的最后数据。χ2检验用以检验计数资料,t值检验计量资料,并分别用[n(%)],(x±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的比较

两组治疗前,各生化指标,即血脂、尿素氮、血肌酐、尿蛋白排除率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血脂、尿素氮、血肌酐、尿蛋白排除率等与治疗前以及对照组相比下降显著,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比较

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96.23%和86.54%,且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糖尿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消瘦、多食、烦渴、多尿、多饮等,病情严重者还会出现一系列慢性并发症,如血管、神经慢性疾病以及酮症酸中毒等[3]。作为其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糖尿病肾病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高危因素包括高血压、肾小球血液流变学异常、细胞因子异常表达、生化代谢紊乱等等。其中血液粘稠度增高、红细胞变形能力减弱、血小板黏附性增高是糖尿病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其病理改变为肾小球基底膜增厚,肾小球间质发生纤维化,最终导致肾组织发生不可逆的结构变化。西医治疗常采用降压、降血糖等综合治疗方案,虽然取得的效果较为显著,但部分患者容易受到肾功能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制约,从而影响了药物临床应用。

而中医学理论认为,该病症属于“水肿”“消渴”等范畴,且早期治疗主要为养阴益气[4]。而在对此类患者进行治疗时,黄芪注射液由于含有多种氨基酸、黄芪多糖、黄酮、黄芪皂苷、丰富的微量元素等,具有益气养元、健脾利湿、扶正祛邪、养心通脉之功效,同时,黄芪还具有调节免疫、扩血管、降血压、降低血小板粘附率、促进血液循环的功能。更重要的是,黄芪对肾小球基底膜屏障具有保护功能,能够降低肾小管的渗透性,减少蛋白尿的产生,增加肌肉蛋白的储备,提供必需氨基酸,从而改善肾小球代谢紊乱的状态,因而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肾脏。同时黄芪还可以改善入球小动脉的收缩状态,增加肾脏的微循环,减轻肾脏损害,减少Scr与UAER的上升。而丹参的作用主要是抑制血小板聚集以及抑制血液凝固等,能够降低全血的黏附率,有利于发挥抗血栓的功能。同时丹参还能够激活纤溶酶原-纤溶酶系统,促进纤维蛋白与纤维蛋白原的降解,改善腎小球基底膜的间质纤维化状态,因而能够显著增加肾血流量,并改善肾脏血液循环,因此对于改善患者病情具有积极作用[5]。除此之外,丹参酮还具有改善慢性肾衰引起的肾素与血浆容量失调状态,缓解因肾素增加而导致的肾血管阻力增加与肾脏血流减少。

该文的研究中,治疗前各生化指标,即血脂、尿素氮、血肌酐、尿蛋白排除率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血脂、尿素氮、血肌酐、尿蛋白排除率等与治疗前以及对照组相比下降显著,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采用黄芪和丹参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对改善患者血脂、尿素氮、血肌酐、尿蛋白排除率等指标效果显著,且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治疗价值。同时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23%,对照组为86.5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更进一步说明了黄芪与丹参注射液在临床治疗中的价值和优势。

综上所述,黄芪和丹参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后效果十分显著,且能改善患者各项生化指标,因此值得应用于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段立鸣,肖艳,张杰.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大剂量黄芪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房,2013(12):1094-1095.

[2] 段志新. 黄芪注射液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14):91.

[3] 孟晓伶. 黄芪和丹参注射液联用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7):1585.

[4] 杨燕,邸阜生,李坤静. 黄芪丹参注射液与开博通联合应用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观察[J].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0(1):79-81.

[5] 胡俊,李时琪. 黄芪注射液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32例临床观察[J]. 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1(3):179-180.

(收稿日期:2017-01-09)

猜你喜欢
黄芪注射液糖尿病肾病治疗效果
贝那普利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黄葵胶囊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
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的病因分析
比较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
黄芪注射液联合盐酸多奈哌齐片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
探析缩宫素结合黄芪注射液用于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治疗的临床疗效
黄芪注射液对白血病患儿感染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