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化环境下供电企业风险管理的研究

2017-08-11 21:44周娜
魅力中国 2016年50期
关键词:供电企业风险管理信息化

周娜

摘 要:信息化是当前时代发展的一大特色,各行业企业均不同程度受到影响,这种影响有利有弊,就供电企业而言,信息化建设可以大幅提升管理效率,也便于进行信息数据、资料的保存工作,与此同时,弊端在于市场导向使供电企业要调整工作重心,内部管理也要进行对应的变革,最为重要的是预防电子资料的丢失,探究信息化环境下供电企业面临的风险和风险管理方式对之后的工作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信息化 供电企业 风险管理

前言

供电企业是保证供电工作的重要职能部门,在我国引入市场经济体制后,供电企业进行了一系列旨在适应时代和未来发展的变革,而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供电企业又面临更多的管理挑战,尤其是信息化环境下的诸多弊端和目前略显落后的内部管理、技术条件,还包括强化的市场导向带来的影响等,探究风险管理的方式有助于供电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信息化环境下供电企业面临的风险

(一)市场方面的风险

市场方面的风险主要是指在信息化环境下,市场导向化越发明显带给供电企业的诸多不利影响,包括舆论影响、工作重心调整等。

信息化环境使舆论的快速传播成为可能,很多情况下,负面舆论的传播既难以控制,也难以分辨,供电企业作为传统的国家企业单位,虽然完成了部分改革,但依然属于国企,经营方式存在特殊性,很可能因此遭到市场方面的谣言中伤,给企业的正常工作带来不利影响。工作重心方面,供电企业一直以设施建设、电力输送等作为核心工作,信息化环境下,为求更好的适应时代,供电企业也要进行市场化运作,给自身工作带来了更多压力和负担[1]。

(二)内部风险

内部风险主要是指建立信息化系统后管理方面的调整以及技术人员的缺失等问题,这是大部分供电企业面临的共同问题。

信息化系统和传统的系统明显不同,比如电费缴纳原本是靠人员上门收取,而信息化环境下可以通过第三方平台缴纳,这就要求供电企业进行对应的系统建设,给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如果处理不当,甚至会造成内部组织混乱等问题。技术人员方面,传统的技术人员对现代化信息技术掌握通常是较差的,短时间内也很难快速得到提升,具备专业信息技术的人员又往往更青睐于待遇较好的民企而不是供电企业等国企,在两个因素的作用下,供电企业技术方面的内部风险进一步加剧。

(三)信息安全方面的风险

信息化环境下,信息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各行业企业应用其优势的同时,也需承担其风险,其中最主要的是信息安全方面的风险。

信息时代的标志是互联网的广泛使用,互联网具有资源共享的突出优势,这一优势带来的弊端则是木马病毒的快速传播,鉴于供电公司资金、业务等方面数据的重要性和高价值,只要企业的网络安全情况稍有疏虞,就可能导致木马的入侵,造成信息泄露甚至系统崩溃。这也是信息环境下供电企业面临的风险之一。

二、信息化环境下供电企业的风险管理

(一)提升服务水平

面对市场方面的风险,可以采用的最直接应对策略是提升服务水平。服务水平的提升可以通过两个途径实现,一是强化培训,二是加强沟通。

强化培训是指企业对于员工进行必要的服务水平强化培训,包括服务态度等基本内容以及一些简单故障排除技术等,确保可以使电力用户得到较为满意的服务。加强沟通是指强化供电企业与电力用户之间交流,了解用户关心的问题,针对性的加以解决,从而提升用户对供电企业的认可度。强化培训、加强沟通可以有效提升供电企业管理来自市场方面风险的能力。

(二)重视内部建设

来自内部的风险主要包括信息化系统管理和人才的培养,可行的解决措施是建立智能化的系统,并加大培育人才的力度。

智能化系统可以大大降低人员管理的难度和投入程度,是目前解決供电企业内部建设问题的有效措施,该系统的建设应遵循基本的操作性优先、维护性第二、性价比第三、技术第四原则。具体的说,是指系统应具备良好的可操作性,人员通过简单学习即可掌握操作方法,维护性是仅次于操作性的第二原则,要求系统的维护简单,专业技能较差的人员也可以进行维护工作,保持系统的正常使用,性价比第三是指在满足高可操作性、良好可维护性的基础上,选择性价比较低的产品,实现资金的最大化利用,技术第四原则是指由于供电企业相关工作并不需要过于高端的中央处理器、显示器作为支持,在选择设备时,能够满足使用所需即可,不必一味追求较高的科技含量[2]。

(三)提升信息安全水平

提升信息安全水平可以通过两个方式实现,一是建立授权管理机制,二是进行定期的安全检查。

授权管理机制是进行信息安全保护的直接手段,是指通过设置操作权限的方式实现授权保护,未经授权的非法人员不能进入系统进行操作。最简单的方式是设置登录密码,密码掌握在系统管理员手中,如无必要不应泄露给任何人员,如果出现人员流动问题,应将密码告知新管理员,并由新管理员在此基础上进行重新设置。

定期的安全检查是指以现代化的杀毒软件作为工具,以每天或者其他较短的时间间隔为周期,对整个系统进行全面的木马扫描,防止病毒软件潜伏和侵入,鉴于供电企业工作的特殊性,间隔不宜过长。同时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木马病毒的变化具有很强的不可预知性和复杂性,系统应具备基本的应急处理功能,对于可疑软件、程序先进行隔离操作,之后再由人员进行具体的检查,确保系统的安全,加强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

总结

当前时代由于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也被称为信息时代,信息化环境带给供电企业管理效率等方面的提升,但也带来了包括市场方面、企业内部以及信息安全方面的风险,为求加强风险管理的能力,供电企业可以提升服务水平、重视内部建设并提升信息安全水平,加强企业对风险的管理能力,从而更好的适应信息化环境、服务于社会建设。

参考文献

[1]季伟.信息化环境下供电企业风险管理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4,(17):173.

[2]范继新.信息化环境下供电企业风险管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

[3]古继洪,范经华,焦世刚.信息化环境下企业风险管理审计探究[A].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07年度全国“信息化环境下的内部审计”理论研讨暨经验交流会一二等奖论文汇编[C].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07:5.

猜你喜欢
供电企业风险管理信息化
住房公积金风险管理信息化审计探讨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新时期供电企业党建工作发展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