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美拉唑与法莫替丁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疗效研究

2017-08-13 17:42邓先林
健康前沿 2017年2期
关键词:十二指肠溃疡奥美拉唑

邓先林

摘要:目的 探讨奥美拉唑与法莫替丁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给予奥美拉唑与法莫替丁联合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奥美拉唑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研究对象的治疗效果和不良事件呢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80.0%)高于对照组(70.0%),两组患者之间比较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8.12,P=0.02);实验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4.0%)低于对照组(18.0%),两组患者之间比较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5.82,P=0.04)。结论 奥美拉唑与法莫替丁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疗效显著,临床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奥美拉唑;法莫替丁;十二指肠溃疡;

十二指肠溃疡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消化性溃疡指胃肠道黏膜被自身消化而形成的溃疡,发于十二指肠处则称为十二指肠溃疡。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部疼痛,可为钝痛、灼痛、胀痛或剧痛,也可表现为仅在饥饿时隐痛不适。典型者表现为轻度或中度剑突下持续性疼痛[1],可被制酸剂或进食缓解。该病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地治疗,极易恶化,临床上常见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西医治疗和中医治疗,目前,临床上十二指肠的治疗主要以西医治疗为主,因为与中医治疗方法相比,西医疗效更为迅速,能更快的解除患者的痛苦,目前常用的西药主要包括抑酸剂、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拮抗剂,奥美拉唑和法莫替丁是临床上常见的质子泵抑制剂和H2受体拮抗剂,本文就其奥美拉唑与法莫替丁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疗效展开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笔者于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份间选择来我院消化内科治疗的100名十二指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上述患者中男性56名,女性44名,年龄在26-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9.8±2.7岁,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入院后,立即给予相应的实验室检查并予以诊断,上述患者均有上腹部疼痛、反酸、胃灼热等临床症状,胃镜检查发现患者十二指肠部均可见溃疡,且溃疡直径超过5mm,排除含有严重心、肝、脾、肺、肾等严重疾病及符合性溃疡、穿孔、出血的患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无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研究方法

其中实验组给予奥美拉唑与法莫替丁联合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奥美拉唑进行治疗,具体的治疗方法如下:

1.2.1 对照组

上述患者入院后立即给予常规治疗,常规治疗的药物主要包括甲硝唑和阿莫西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奥美拉唑治疗,患者每天早餐前空腹口服奥美拉唑20mg,每天一次,在患者服药期间,嘱患者禁辛辣刺激饮食,治疗一疗程(一般为4周)。

1.2.2 实验组

实验组在对照组组的基础上还给与法莫替丁,具体服用方法为在患者每晚睡觉之前口服法莫替丁20mg,服用一疗程(一般为4周)。

上述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都要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一般患者生命体征出现异常,立即给予停药。

1.3疗效评定指标

主要采用治疗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对上述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显效:溃疡完全消失;显效:治疗后形成瘢痕,好转:治疗后溃疡面积缩小50%,形成少量瘢痕,无效:病情无明显好转,甚至加重。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17.0处理,其中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描述,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和频数进行描述,组间比较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为0.05。

2.结果

2.1两组研究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结果发现上述患者中实验组中的研究对象的疗效比较结果如下:其中显效20例,有效2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80.0%,对照组患者中显效13例,有效22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70.0%,两组患者之间比较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8.12,P=0.02),具体见表1。

2.2 不良反应

两组研究对象在治疗过程中发现,实验组患者1例出现恶心,1例出现呕吐,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0%,对照组患者5例出现恶心,4例出现呕吐,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8.0%,两组患者之间比较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5.82,P=0.04)。

3.讨论

十二指肠溃疡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近年来,受饮食、环境、疾病谱的改变等因素的影响,人群中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率逐渐上升,所以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2]。

本研究结果发现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80.0%)高于對照组(70.0%),两组患者之间比较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8.12,P=0.02);实验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4.0%)低于对照组(18.0%),两组患者之间比较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5.82,P=0.04);该研究结果与陈娟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3],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机制主要与胃酸、胃蛋白酶、黏膜防御机制减弱有关,同时HP感染也是该病的主要病因,根据其病因,临床上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主要选择抗酸剂、抑酸剂及胃粘膜保护剂,奥美拉唑和法莫替丁是临床上常见的质子泵抑制剂和H2受体拮抗剂,质子泵抑制剂可以特异性的作用于胃粘膜壁细胞,促进胞质内的氢离子与胃腔内的钾离子交换,降低壁细胞中H+-K+ATP酶的活性,抑制壁细胞内胃酸的分泌,从而降低胃酸水平,同时奥美拉唑是一种单烷氧基吡啶化合物,可选择、非竞争性的抑制H+-K+ATP酶,最终达到降低胃酸的目的[4],法莫替丁可以选择性的竞争结合壁细胞膜上的H2受体,使壁细胞产生环 一 磷 酸 腺 苷(cAMP),从而抑制胃酸的分泌[5],上述两种药物均有降低胃酸分泌的作用,可见奥美拉唑与法莫替丁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疗效显著,临床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贺二女. 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特点分析[J].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20):63-63.

2. 陈月,曲连悦,李晓赫,等.奥美拉哩与法莫替丁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疗效的荟萃分析[J].药学服务与研究,20l2,12(:l)67一69.

3. 陈娟. 奥美拉唑与法莫替丁对120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治疗观察[J].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2):258-258.

4. 李雪梅.奥美拉唑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十二指肠溃疡[J].中外医学研究,2011,9(17):122.

5. 刘燕.阿莫西林与法莫替丁合用治疗消化性溃疡40例疗效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1;9(16):119~120

6. 李雪梅.奥美拉唑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十二指肠溃疡[J]. 中外医学研究,2011;9(17):122

猜你喜欢
十二指肠溃疡奥美拉唑
艾司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45例临床疗效观察
奥美拉唑、血凝酶联合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
莫沙必利及奥美拉唑联合治疗老年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分析
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观察
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应用研究
药物治疗胃体部及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疗效分析
分析34例十二指肠溃疡合并出血患者注射兰索拉唑治疗的疗效观察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呋喃唑酮根除幽门螺杆菌临床疗效观察
奥美拉唑合多潘立酮治疗浅表性胃炎32例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