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刀口”的神经内镜技术

2017-08-14 21:33钟春龙编辑公子
科学生活 2017年7期
关键词:刀口垂体瘤垂体

文/钟春龙 编辑/公子

没有“刀口”的神经内镜技术

文/钟春龙 编辑/公子

钟春龙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神经外科学科带头人及科主任。 临床主攻颅脑外伤、脑肿瘤、脑血管病及脊髓病变的微创手术治疗。目前担任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镜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垂体腺瘤协作组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青年委员等。

案例

大学生小栗,20岁出头,成绩优异,风华正茂。怎料“怪病”来袭,月经几个月不来,视力也越来越差,起初她不以为然,直到走路都会跌倒,才到医院检查。原来是脑子里的超大垂体瘤在作怪,磁共振检查显示脑瘤直径已达6.5cm,视神经和下丘脑等重要结构严重受压。小栗的手术有极大的风险,走了几家医院,都被拒之门外。

抱着最后一线希望,小栗的父母慕名找到了钟春龙主任。对于这样危险系数极高,手术风险极大的患者,即使对钟春龙医生这样经验丰富的专家而言,也是一种巨大的挑战和冒险。“如果医生怕承担责任,不愿意开这个难度比较高的手术,我可以想象可能接下来一个月以后她就彻底失明了,再过三个月可能性命难保……为了患者,就算‘走钢丝’我也愿意!”钟春龙医生决定接下这个“烫手山芋”。

经过数个小时的手术,巨大垂体瘤经鼻微创切除了,术后小栗安然无恙,头上没有切口,也无需剃头,视力马上就恢复了。钟春龙医生说:“医生需要不断挑战自我,尽量满足患者需求,这是医学的魅力,也是医生的职责”。

神经内镜技术为何如此神奇?

垂体腺瘤是颅内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多发于年轻女性,影响视力及内分泌。垂体瘤位于头颅底部与鼻腔顶部的交界区域,传统外科治疗仅能开颅手术切除病变。开颅手术,顾名思义要打开颅盖,在颅骨位置开一个窗,通过额叶,形成一个手术通道。手术器械通过这个通道,切掉里面的垂体瘤。开颅对脑的操作比较多,造成的创伤大,且患者头部将留下手术疤痕,住院天数较长。

近年来,垂体腺瘤可经鼻腔手术治疗,治疗质量获得了大幅度的提高。形象地比喻,垂体腺瘤位于脑子底部,正好在鼻腔顶部,两者中间仅隔了一层颅骨,“如同天花板一样”。垂体腺瘤内镜下经鼻微创切除术就是依据垂体腺瘤的特殊位置,通过鼻子这个天然通道,在天花板上打一个小洞,把肿瘤拿掉后,再把“天花板”补起来,头面部外观没有任何切口。原本常规手术显露最困难的颅底中心区域,通过经鼻入路反而最容易显露,而且切瘤过程中无需牵拉脑组织,故此损伤非常小。

以往垂体瘤经鼻手术切除多采用显微镜下经鼻中隔入路,需要采用撑开器将两侧鼻甲骨折并撑开。鼻腔结构破坏相对大,手术显露视野相对较差,术后患者需填塞双侧鼻孔止血并只能经口腔呼吸,拔除填塞物时还容易引起鼻腔再出血,远期还可能会出现鼻中隔穿孔、鼻腔感染和黏膜萎缩等并发症。

目前,国际最先进的经鼻腔垂体腺瘤手术治疗方法是采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作为名副其实的微创技术,与传统的显微镜下经鼻手术相比,内镜下经鼻手术操作更加精细,疗效更好。该手术不用人为地“开凿”一条手术通道,它充分利用神经内镜的优势,利用鼻腔的自然通道,提供一个更为宽敞的手术显露野,还可以提供更大的操作角度。神经内镜的魅力和优势还在于可以在良好照明下“深入敌后”近距离观察手术区域,加上其独有的类似“鱼眼”的广角视野,使肿瘤特征纤毫毕现,隐藏在角落里的肿瘤也原形毕露,从而保证了肿瘤切除的彻底、微创和安全。我们团队近期在东方医院引进德国Storz公司IMAGE1 SPIES最新型超高清内镜,成功为多位垂体腺瘤患者实施了垂体腺瘤内镜下经鼻微创切除术,同时结合我在国内独创的“鼻腔零填塞技术”,患者术后更舒服,恢复更快,大大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还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的住院费用。

神经内镜是现代科学技术带给神经外科医生的一双“慧眼”。近十年来神经内镜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并逐渐成熟、完善。以垂体腺瘤为代表的颅底肿瘤是神经内镜手术的良好适应症,随着扩大经蝶入路的开展,鞍结节脑膜瘤、嗅沟脑膜瘤、颅咽管瘤、斜坡脊索瘤、桥前池胆脂瘤等高难度手术也可在神经内镜下微创完成,并以其“无需常规开颅就能微创切除颅底深部肿瘤”的特点深受患者欢迎。

猜你喜欢
刀口垂体瘤垂体
侵袭性垂体腺瘤中lncRNA-mRNA的共表达网络
突然闭经警惕垂体瘤作祟
鞍区巨大不典型室管膜瘤误诊垂体瘤1例
路雪婧教授补肾养阴法治疗垂体瘤术后视野缺损病案1例
刀口
垂体后叶素在腹腔镜下大子宫次全切除术中的应用
术后刀口感染脂肪液化裂开放置负压引流管应用分析
垂体瘤经鼻切除术患者护理路径的应用探析
持续泵入刀口冲洗对于预防封闭负压引流堵管的应用研究
垂体腺瘤MRI技术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