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中红军女战士的巾帼风采

2017-08-15 06:15杨卿周恒好
百姓生活 2017年8期
关键词:独立团女战士长征

杨卿 周恒好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被迫实施战略转移,开始长征。其中,跟随中央红军长征的女战士共30人,多数被编入中央工作团;红6军团是长征的抗日先遣队,20多位女战士分散在各个单位随部队转移,成为最早踏上长征征途的女战士;红四方面军女战士规模最为庞大,约2500余人分布在妇女独立团、妇女工兵营、新剧团、被服厂、总医院和妇女学校等各个部门,是红四方面军的重要组成力量;参加红25军长征的女战士最少,只有随军医院的7名女护士,被称作“七仙女”。在被誉为人类战争史上奇迹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她们和20万男性大军一起,在百万敌军的围追阻截下,在极端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冲破雄关险境,翻越皑皑雪山,爬过茫茫草地,用自己的双腿徒步辗转纵横大半个中国。她们是巾帼英雄,是女中豪杰!

血战沙场,她们是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花木兰”

在长征途中,为了摆脱敌军的围追堵截和连环空袭,红军将士们时常是边行军边打仗,根本没有喘息歇脚的机会。这样紧张的节奏,对女战士们来说是个严峻的挑战,她们高喊“不掉队、不带花、不当俘虏、不得八块钱”的口号激励自己,但不掉队在长征中仅仅是最低要求,女战士们要时刻做好与敌展开激烈战斗的准备。为此,她们在行军途中挤出时间进行军事训练。中央红军干部休养连派专门的军事教练员,教授她们刺杀、防空、夜间辨别方向等基本军事技能;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营则由秦基伟亲自讲授军事知识,进行射击、投弹、野营、刺杀、修筑工事等科目的训练和抢救伤员、押送俘虏、抢占山头、打扫战场等实战演习。在训练中,红军女战士充分发扬吃苦耐劳、刻苦钻研的精神,3个月后就已经能够独立承担战斗任务。

正所谓“巾帼不让须眉”,女战士们在频繁的战斗磨炼中早已淡化了性别意识,果敢英勇丝毫不逊于男同志,更涌现出一批像李坚真、张琴秋、王泉媛等军事素质过硬、指挥才能突出的战地女杰。李坚真是中央红军干部休养连的指导员,干部休养连原则上不直接承担战斗任务,但实际上该连最缺乏的恰恰是“休养”,时常遭遇战斗。

1934年秋,湘赣交界的一个山头,干部休养连在敌众我寡、孤军奋战的境遇下,李坚真带领10多名女干部与敌激战,成功实现了安全突围。1935年春,该连向赤水進发,突遇一营敌军。彼时,红军主力部队刚过,而后面的警卫营还未赶到,连长侯政、指导员李坚真临危不乱,沉着冷静指挥20多名女干部迎战阻敌,坚持到警卫营赶到消灭了敌军。

在长征中,张琴秋曾任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团团长,她率领独立团1000余名红军女战士三过草地,两翻雪山。1936年8月,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团跟随主力部队来到甘南门户腊子口,她们的任务是掩护总卫生部500多名伤病员安全通过。天险腊子口山高涧深,易守难攻,30米的山口间仅有一条独木桥连接,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敌”之称。国民党在此处布置了一个营的兵力,后面还有100多名藏族土司的骑兵。

战斗打响,妇女独立团主攻排迅速从侧翼向敌主阵地发起冲锋,在机枪掩护下伤病员开始过桥。副连长带领一个排的力量断后,对付敌军骑兵。追兵穷追不舍,发起了一轮又一轮冲锋,女战士们打得十分顽强,子弹打光了,纷纷抽出身后的马刀,与敌展开肉搏战。她们声嘶力竭地呐喊着,挥舞着寒光闪闪的大刀向敌人砍去。敌人被击退了,伤病员安全通过了,而她们也永远地倒下了,阵地上散落着尸体和刀枪,流淌着殷红的鲜血,十分惨烈。腊子口一战,妇女独立团共牺牲70余人,许多人连姓名都没有留下。

政治宣传,她们是乐观积极、团结向上的“百灵鸟”

红军女战士人数虽不多,却是长征中宣传文化的骨干力量。

强渡大渡河时,上级要求利用一切办法宣传敢死队的英勇事迹,鼓舞部队军心士气。蔡畅,中央红军政治部主任李富春的爱人,站在泸定桥前慷慨激昂地用法语唱起《马赛曲》:“前进,法兰西勇敢的男儿,光荣的时刻已经来临,我们渴望宝贵的自由,决心为它而战斗,前进、前进,万众一心把敌人消灭光。”虽然听不懂歌词,但她的歌声感染力极强,像一剂强心针注入艰难前行的队伍,战士们无不动容。

行军途中,一些女战士不顾自身疲劳,来往穿梭于行军部队中,一天下来,要比别人多走10多里。有人说,她们走过的是“三万五千里长征”。著名宣传家李伯钊就是个典型,她始终活跃在三大主力红军的行进队伍中,教唱歌曲,创作剧本,组织剧团。她的歌声像百灵鸟一样婉转动听,创作的许多歌曲在红军中口口相传,深得战士们的欢迎,被誉为“赤色明星”。常常是前面的部队刚走,她还没来得及喝上口水,又开始教下一个部队唱歌,一天下来,一首歌她要重复唱上几十乃至上百遍。

就这样,红军女战士用歌唱、漫画、话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宣传党的方针、路线、政策,不仅使红军将士们减轻了战斗疲劳,增强了战斗信心,还能更加直观地了解当前的形势和任务,明确革命前进的方向。

红军女战士还积极投身群众工作,“走一路播撒一路革命火种”,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与支持。危秀英做群众工作很有一套,在遵义时仅凭一己之力就动员了200多名青年参军。

在少数民族地区,红军女战士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纪律严明,秋毫无犯。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团在经过汉、藏、回等民族杂居区时,刻苦学习少数民族语言,帮助当地家庭劳动生产、料理家务,用真诚的实际行动打消了少数民族群众对红军的疑虑。在甘肃回族聚居地兴隆镇,红25军的“七仙女”走进群众家里,为当地群众治病开药。红军主力部队能够顺利通过少数民族地区,女战士们功不可没。

后勤保障,她们是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活菩萨”

红军远离根据地转战,失去了可靠的大后方,加上国民党对人民群众的欺骗宣传,每到一处,经常是人去楼空,部队的后勤保障工作面临极大的考验。

为了筹粮筹款,战士们想尽各种办法。部队进入藏区,钟月林、钱希均和谢飞3名女战士住在一户藏民家中,主人早已带着粮食、牲口跑到深山里去了。一次,谢飞无意中发现牲口圈的粪堆上粘着一些麦粒,凑近一看,原来是牲口没消化的粮食,3个姑娘兴奋不已,仿佛发现了个大金矿。她们完全不顾粪堆上面满是不停蠕动的蛆虫,还散发着阵阵恶臭,不停地在粪堆里掏来掏去,捡完上面一层,又捣碎干粪仔细寻找,不放过哪怕一颗麦粒。最后,她们带着两斤多麦粒在河边一遍遍淘洗,直到闻不到一丁点异味,炒熟当作干粮食用。

红军女战士就是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中,毅然担负起运输、医护、修路架桥、筹粮筹款等多项艰巨的后勤保障任务。

频繁的战事导致伤员不断增加,衣物破损严重。女战士们不辞辛劳地赶制军服,尽心竭力地救护伤员。红25军的7名女护士始终以“一切为了伤员”为宗旨,尽心竭力地做好护理工作。一次,她们好不容易搞到了一些稻子,周屏东用石块一下下搓掉稻壳,为伤员们熬了一锅稀饭。伤员们对她们的悉心照料感激不已,极力要求她们一起喝,7名女护士只好同意,拿着碗假装喝粥,等伤员们喝完,她们就把自己碗里的粥重新倒到锅里,留给伤员们下一顿吃。

长征中创造的多项奇迹,女战士们圆满完成各项后勤保障任务可算其中之一。尤其是运输和修路架桥,对人的耐力和体力有最基本的要求,而这恰恰是女战士们的短板。可是倔强的女战士们挑战生理极限,她们在崇山峻岭、雪山草地间,运粮食、抬担架、背物资。中央红军总卫生部担架连,在行军中相当于挑着一整个医院前进。一次,该连要将800斤重的X光透视机运上山。站在山脚下望着崎岖的山路,不管指导员李桂英如何央求,挑夫们都直摇头,说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李桂英急得团团转,不忍就这样扔下透视机,一咬牙带领十几名女战士,手抬肩扛,硬是把机器运上了山。妇女独立团有一个营专门负责修路架桥,在马尔康地区,她们跳进冰冷的河水,用木板架起人桥保障部队通过。党岭山积雪深厚,冰路坚硬,空气稀薄,连呼吸都困难,一阵阵冰雹落下打得人鼻青脸肿,她们冒著生命危险完成了开路任务。

女战士们以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强大的意志,完成了看似不可能的任务,也付出了沉痛的代价。她们中的许多人因此生理失调,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有人甚至终身不育。

儿女情长,她们是大义凛然、无私奉献的妻子母亲

女战士们在成长为坚强的红军战士之前,首先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一个可能为人妻、为人母的女人。然而,特殊的时代赋予了她们特殊的历史使命,她们没能像同龄女孩一样在最美的年华儿女情长、花前月下,却在长征道路上收获了并肩携手、生死与共的别样革命情谊。年轻的女战士们,不仅将满腔热血编织进长征这条红飘带中,也将她们圣洁纯真的爱情深深地烙上了长征的时代印迹。在爱情婚姻中,她们既是积极追求自由解放的独立进步女性,又是丈夫的革命伴侣和得力助手。

刘英回忆:“长征开始后,我们每天累得要死,有时连绑腿都不松,倒下去就睡,事实上,也很少有时间想到‘爱情两个字。”她和张闻天直到长征胜利、到达延安后才正式结为夫妻。在参加长征的革命前辈中,有一些当时就已经是夫妻,有一些是在后来的革命征程中结为伴侣。毛泽东和贺子珍、周恩来和邓颖超、朱德和康克清、任弼时和陈琮英、罗荣桓和林月琴、刘伯承和汪荣华、贺龙和蹇先任、李富春和蔡畅……一串串耳熟能详的名字,谱写了一段段富有革命浪漫主义情怀的传奇佳话。

如果说红军女战士们在爱情婚姻中还能体味到些许苦涩的浪漫,那么她们对新生命的孕育则完全是精神与肉体的双重煎熬。博古的妻子刘群先就曾直白地说:“行军中骡马比丈夫好!”已婚的女战士们在长征中尽量避免怀孕生子,但也偶有意外发生。

中央红军30名女战士参加长征,共有5人在途中分娩。怀有身孕的女战士并没有多少特殊待遇,不仅要和大家一样负重行军,就连分娩也冒着枪林弹雨的风险。由于缺乏最基本的营养和抚养条件,很多孩子出生不久便夭亡了;有的孩子被送到当地老乡家寄养,却再也没能找回。贺子珍也做过一次“绝情寡义”的母亲。长征开始时就制定了禁止带孩子长征的规定,领导干部也不能例外。为了带头遵守规定,贺子珍在贵州分娩后,来不及看上孩子一眼,就忍痛割爱,将呱呱坠地的新生儿连同4块银元一起交到弟媳钱希钧手中,托付给当地老乡抚养。至今,关于这个孩子的性别还是众说纷纭。解放后,贺子珍曾试图找回这个孩子,却如同大海捞针般杳无音讯。

长征路上的母亲们,每一次新生命孕育诞生,都是对她们的生死考验;每一次至亲骨肉分离,都是对她们精神上的摧残和拷问。她们在儿女情长和革命事业间作出的艰难抉择,饱含着最深沉而又隐忍的大爱深情,这其中的痛苦与煎熬,是非亲身经历者所无法体会的。她们是最伟大的妻子,最无私的母亲!

猜你喜欢
独立团女战士长征
父子接力为女战士守墓80 年
父子接力为女战士守墓80年
我们为参加“七大”走了一次“小长征”
长征五号首飞成功
“翱翔之星”搭长征七号顺利入轨
叶挺独立团奇袭汀泗桥占领咸宁城
长征六号为何能快速发射?
老菊花更换——记新四军女战士、上海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乔宏
“叶挺独立团”跨海征琼崖——忆海南岛战役中的第127师
叶挺独立团内的共产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