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广西上林县四六联民歌创作形态与艺术特征解析

2017-08-15 07:23胡禹
艺术评鉴 2017年13期

胡禹

摘要:本文旨在于对于广西上林地区非遗艺术种类之四六联民歌进行追本溯源,并对其民歌个性艺术特征和本体结构进行结构分析来探讨其蕴藏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四六联民歌 上林欢迎你 民歌音韵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13-0184-02

一、上林地区地貌及人口概况

广西上林属于南宁首府下属辖县,依大明山东面,周围毗邻武鸣、宾阳、马山各县。人口50万余人,文化上是“三月三”、龙母节文化的源头。上林县下辖大丰镇、三里镇、巷贤镇、白圩镇、覃排乡、澄泰乡、明亮乡、乔贤乡、木山乡、塘红乡、中可乡、镇圩瑶族乡、西燕乡等4镇9乡。上林除汉族、壮族人口占多数外,还参差瑶族、苗族等33民族散居其内,属多民族多文化杂交聚居地区。在民族民间艺术方面,龙舞、采茶、师公舞、师公戏、道公舞、僧公舞、傩戏、瑶族鼓乐、四六联民歌、丝弦戏、猴鼓舞、瑶山歌等诸多艺术种类都已入选省(区)级或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项目。

二、四六联民歌艺术特征

(一)记以汉字,唱以壮音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语系繁多,其中盘根错节各支流语言互相影响,追溯至先秦时期楚国地域已至南海造成了汉语系进入广西与百越民风相融。在秦汉文化地域大一统期间,对桂林、南海、象的三郡设立行政机构构建了平话语系繁衍的基础,行至唐宋,区内多采用平话进行日常交流。就平话语系内部而言,分为桂南、桂北平话两大片区。以南宁为轴心的附近宾阳、横县、上林、马山等诸县多采用桂南平话,其腔调与桂柳地区西南官话、桂林湖湘方言、客家话迥异,在构词、行腔、语法构建上倒与粤语联系。从以上对于上林县本土语言沿革上可以看出时空维度下汉化语调与本土壮音曲调的异源多元性,在传入汉字标注后往往记述用汉字而日常读文则用方言壮音,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本地域文化与汉字语言系统结合后的全新演绎而非相互替代;在语意表达上而言将异源文字进行本土化创用,对于本土语系规范化和词意表达准确性上具有可延展性。采用汉字来记注本土乡音从释义学上而言一方面体现出汉文字语言体制权威下的普及性与本土壮话读音上的二元对立;另一方面也可考究出在本土族音语系下对非本土语言文字的包容性。

(二)固定曲谱,随文可唱

鉴于上述汉文字与壮音的融合实际情况,在经历自先秦至今、四六联民歌歌词造句规则上自身发展经过了多次修正。首先对于汉赋、骈文句式的吸收,严格来看,在字数和句式上四六联民歌一部分是吸收了四六句式的文字格式,但是从文献上考究四六句式在汉代传入上林地区时重于形式上的字数和句法统一,古风古调本是属于国风性的吟诵调,诗文演唱重意境而轻重音押韵,这也造成了四六联民歌往往在文字唱本文献中保存较多,在曲调记述中流之甚少之故。就本人在上林县民风调查得知,旋律曲调多为古调代代心口相传,传承者往往就字行唱,一方面工整、格律性的唱谱对作品文本结构形成支撑稳定作用;另一方面,民歌旋律常因不同场合、目的和功能而自由加入拖腔和自由延长音造成了民歌所特有的即兴风格和随意性。从对巷贤镇地区的四六联民歌实地调查成果与宾阳地区民歌相对比,可以看出在民歌旋律上都采用了同主题动机反复贯穿全曲,这种做法的优势在于易造成歌词韵律与旋律形成固定搭配式样的稳定感,受地域、文化上的变易性相对而言不明显。

从歌词编排内容上看,四六联民歌与传统民歌歌颂内容一致,多为表达生产劳动情景,阐述个人情绪之作。其中在现今当代的新作创作中不乏含有对新社会的畅想,如巷贤四六联新调《上林欢迎你》以及表达现代人日常生活思想的作品,甚至还受地方戏曲影响写作了新的地方戏剧来作为艺术实践,如四六联民歌为基本创作的小型舞台剧《烦恼的喜事》等。

(三)句式音韵中的腰尾互韵结构

四六联民歌虽为民歌种类但在歌词创作中常形成音韵上的对仗。就句式规则上而言,每一节中按照上下句式关系分为上下联,每联共十字合为完满之数,按实际场合和表演需要对节数进行增减。在每联中有按照前四后六的字数进行固定的句法搭配,此为“四六”名称之由来。其中,前句第四字的尾音音韵与后句六字中的第四字音韵去声保持一致造成了“四六”句式歌词内部保持声韵的统一(即四字句的尾韵押六字句的腰韵),此为一联。其次,第一节四六两句相联的尾音(即第十字)作为下一句的起韵,第二节的两句歌词的第四字(首句尾,次句腰)与前一节尾字声韵保持一致,此为二联。经过句、节之间的二重声韵互联,整首歌词内的语言结构形成相对固定的形态颇具古风雅韵,但四六联又分属民歌亚种,往往在实际演唱中不刻意追求押韵造成了诗文性稍显薄弱,在文法上看,用词遣字多注重于声同而不苛求意近。从文化来源上看,这种歌词创作手法倒也印证了先前所提到的“固定曲谱,随文可唱”的真实性,在腰尾互韵的文字对仗之下,歌词形成了文本形式上自给自足的“闭环”结构。

三、艺术文本结构分析

(一)平仄格律特征

《上林欢迎你》作为巷贤镇四六联民歌的代表作品,其曲调取自四六联民歌老调,为符合当代文化需要和拓宽民歌受众群,艺人在原曲谱基础上进行二度创作重新填选新词纳入本作。从歌词韵律上看,属于“古骈新风”式的创作构思,在句、节的构词关系上是按照古代形式而作;而在声韵、平仄格律上看,又不拘泥于传统格律的制约而采用现代诗歌的意境写作。全文歌词如下:

山清水秀,南宁之后花园;洋渡清光,一马平川万里;

西燕佛子,和气集市镇圩;巨龙吐珠,和谐澄泰大地;

文明礼仪,遍渡三里塘红;行行贤雄,共同攀峰造就;

玉带双舞,齐绕上府林都;永绿不涸,一颗宝珠明亮;

各各景点,迎接百样乔贤;上林壮乡,一派饶天澄泰;

五湖四海,宾集客盖如云;一一欢迎,来到上林游览。

依照四六联民歌腰尾互韵的特点,可将每句中的第四、第六和尾字拆出并按照平仄格律进行排列——【秀后(仄仄)园光川(平平平)里子市(仄仄仄)圩珠(平平)泰地(仄仄)仪里(平仄)红雄峰(平平平)就舞府(仄仄仄)都涸珠(平平平)亮点样(仄仄仄)贤乡天(平平平)泰海盖(仄仄仄)云迎林(平平平)】,从上例可以看出,全曲呈仄声起,平声落的声韵特点。以中段(文明礼仪)为轴心,上半段为仄平声三次交替使用,下半段规模上产生了缩减改为平仄声交替形成整首作品上下两段声韵上的对比,在句式一致的情况下造成了格律上音韵链式递进发展贯穿全文。

(二)音乐要素分析

谱例1:

该首作品(截选作品第一节作为片段,见谱1)为单一部曲式,采用了南方民歌惯用的四句体写作而成。旋法上,第一句采用十六分音符组成四音动机作为起句;第二句将四音动机形成尾句在徵音上保持开放,两句话构成了乐段的“起、承”关系;第三句旋律以慢板开始,大跳五度下行至徵音持续开放形成戏剧悬置感;第四句以一、二句同头开始融入第三句起始动机融汇于結尾形成合围。从节奏型和行腔、音域特点上看,该作品节奏,除第三句转折每小节都使用了快板作为情绪烘托之外,其他三句都是快、慢、快的节奏布局。调式而言,前两句停留在徵音,后两句停留在羽音结束,四句旋律都是从F音起始向上行进至最高音B再下落的曲线运动,将整体音场固定于F-B,B-F的双四度框架中。

(三)词曲搭配分析

从作品情感和词曲搭配来看,旋律线条纤细狭长,在演唱上符合吟诵调的日常声调范围(小字1组的F-小字二组的D),衬字衬腔将出现在句头两字之后做开口音韵表感叹之用,“啊、呀、呐”都是为了表达情感需要出现。每一句句尾多用十六分音符组合而成的音型结束表现意蕴悠长之感。歌词发音上都用拼音标注乡音读法,多集中于唇前清辅音(如:山(san)、情(cing)、水(sui)、秀(sou))等。

四、结语

四六联民歌自2013年11月备入南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项后,得到了市政府和文化新闻出版局的大力支持,兴建《四六联民歌》传承基地、培养传承人和提高欣赏者的年龄跨度范围等。但在社会影响和兴办规模上看尚须各界大力支持,就笔者个人搜索文献而言,写作上林四六联民歌的文献和期刊应者寥寥。基于此,在进行实地调查后完成了四六联民歌初步性的阶段成果研究;企望从事该民族音乐研究和音乐人类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对该民歌繁衍形态进行进一步追本溯源并将四六联民歌艺术文化进行传播和传承。

参考文献:

[1]谈玲玲.浅谈上林四六联民歌[J].黄河之声,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