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随机进入式的教学设计

2017-08-15 02:16刘东宇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8期
关键词:中学化学教学

【摘 要】随机进入式教学是基于认知弹性理论下的教学设计,作为建构主义的三种经典的教学模式之一,一直被广大的教师队伍所接受和使用。本文采用人教版教材元素化合物硅相关知识部分作为教学材料,重在体现随机进入式教学模式的五步结构,同时为此部分教学内容提供了新思路,多处体现出以学生为本,合作学习,思维发展训练的新课程理念。

【关键词】随机进入式理念;硅元素;中学化学教学

一、教学指导思想

基于元素化合物的知识特点和教材的呈现方式,采用认知弹性理论指导下的随机进入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设计。这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入到学习内容中来,能够对同一内容进行深层次多方面的理解和掌握,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避免出现以往学生坐着、听着学科学的被动状态。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处于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继续学习元素化合物理论知识,第一课时以二氧化硅和硅酸的性质,硅酸的制备为主要内容,同时为后面其他非金属的学习起到引领的作用,为元素周期律学习提供了事实性依据,起到了很好的承上启下作用,本教学设计是以第一课时为例。

三、学情分析

学生初步具备了用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看待元素化合物的技能和思路,但很难将知识系统化、应用化,更亟待从生活环境到科学知识,从实验室走向自然环境中,生产工业中的学习方式。

四、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基于对课程标准的研读和对教材的分析,确立了如下的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够列举生活中SiO和HSiO的用途,知道SiO在生产中常用的原理,可以说出SiO作为酸性氧化物的性质和硅酸的制备原理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从资料素材中归纳元素化合物性质的方法;掌握设计简单实验和进行实验验证的过程。

【教学重点】SiO性质和HSiO制备原理,并进行实验验证。

五、教法学法

教法:讲授法、实验探究

学法:自主学习的方法、合作探究的意识、依据目标设计实验、基于证据分析推理

六、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

[教师]展示石英各式各样生活用途,诸如光导纤维的应用,玛瑙水晶在首饰装饰中的重要角色,硅胶作为干燥剂和整容手术中的积极作用,利用三维动画展示SiO的晶体结构,引入主题。

[学生]倾听,观看,做学习准备。

(二)随机进入学习:

[教师]引导学生以SiO和HSiO为中心,补全关系图,有目的的指导学生阅读素材,寻找与中心有关的语句,自主归纳出SiO的生活用途,HSiO的制备原理和生活用途。

【素材】重点展示:工业刻蚀玻璃过程,NaOH试剂盖为橡胶盖,炼铁造渣,光学仪器和坩埚的原材料,工业生产硅胶过程

[学生]补全关系图,在思维中心与节点处进行自主联结。

(三)思维发展训练:

[教师]分析Si与C同主族,引导学生回忆同主族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化学性质相似,猜想其氧化物和对应酸的性质是否相同,简单梳理CO和HCO的相应性质,与SiO和HSiO进行对比,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方案设计。

[学生]小组讨论分析,制定实验方案。

[设计意图]在事实性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采用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增强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严密性,充分考虑可行性和科学性,增进学生决策能力和科学的质疑批判精神。

(四)小组协作学习:

[教师]小组实验,教师深入各组内参与实验观察和结果讨论,注意实验安全和引导观察实验现象,提醒学生对于实验现象有目的地记录和思考,加强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把探索验证和梳理新知的主动权交由学生。

[学生]依据方案,进行操作,对SiO与碱的反应进行观察,采用不同的强碱(如稀NaOH溶液)、弱碱(如氨水),对硅酸盐和强酸(如稀HCl溶液)、弱酸(如碳酸)进行实验,记录反应现象,做好实验记录。

[设计意图]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每位同学都有自身的智力强项,观察分析,动手操作,探索反省等,在小组合作中,形成异质互补的学习共同体,共同进步,每位学生意义建构自身的认知结构。

(五)学习效果评价:

[教师]将各组实验报告汇总,进行教师点评和组间自评,从可操作性,现象明显性,评价等级设置:A:优秀B:较优秀C:良好D:一般。板书总结本节课笔记框架。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组间评价,明确本节课教学重点内容。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小结,抓住教学重点和应掌握知识,达到对知识的再深化。

七、板书设计

§4.1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CO HCO

SiO HSiO

SiO化学性质:

HSiO化学性质:

八、课后作业

完善实验报告,总结SiO和HSiO的化学性质笔记。

九、教学设计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充分地利用了建构主义的中心思想,同时为学生创设了多个角度的认知起点,从不同维度分析了教學的核心内容。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的,体现学科知识的特点,增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类比的分析方法,形成问题的不同解决思路和答案,体验用实验的方法学习新知的过程,感知二氧化硅和硅酸的生产生活用途,逐步提升自身的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吴良根.基于“随机进入教学”视角的化学教学设计[J].云南教育—中学教师,2015.1:57-59

[2]陈素余,蔡亚萍.论随机进入化学教学[J].化学教学,2008.7:17-19

【作者简介】

刘东宇,男,1992年2月生人,汉族,籍贯天津,现就读于天津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学科教学化学教育硕士。

猜你喜欢
中学化学教学
多媒体技术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例谈巧用数学方法速解化学问题
对教学中几个疑问的探讨与思考
例谈低热固相化学反应
让环保教育融入我们的化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