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岭:打好旅游牌 实现大发展

2017-08-16 09:33谌贵璇李婷李小应
当代贵州 2017年30期
关键词:关岭全域旅游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谌贵璇 见习记者 李婷 李小应

关岭:打好旅游牌 实现大发展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谌贵璇 见习记者 李婷 李小应

近年来,关岭自治县坚持全域旅游、生态旅游、山地特色旅游思维方式,按照“全域景区化、景区精品化、文旅一体化、业态多样化、营销数字化”的要求,打出一手旅游好牌。

7月的关岭,关山滴翠,岭上欢歌。

7月18日,以“关山岭秀· 程安顺”为主题的第四届安顺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关岭自治县永宁镇冰雪小镇举行,标志着关岭又朝着成为云贵旅游经济圈的重要节点和西部人文生态旅游的热点地区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领秀黔中展新貌

关岭地处安顺市西南部,素有“天然温室”之美誉。亚洲第一大公路桥坝陵河大桥将黄果树大瀑布与关岭连成一体,“地球裂缝”的花江大峡谷、层岩重叠的滴水潭瀑布、“千古之迷”的红崖天书、古夜郎的马马崖壁画,以及距今约2.2亿年的关岭古生物化石群,都在向外界展示着关岭独特而秀美的风光。

除了绚丽的自然风光,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成为吸引游客纷至沓来的另一个原因。

“我们此次来正值布依族传统节日‘六月六’,感受到了浓郁的民族风情,大家觉得真是不虚此行。”6月29日,在关岭布依村寨落叶新村“六月六”布依族风情节上,来自昆明的游客郭女士告诉记者。

2016年12月底开通的沪昆高铁,让“滇 锁钥”的关岭进入高铁时代。良好的区位优势使关岭成为 中经济区的西部门户和贵州西南部重要的物流人流集散地。

坐拥优质旅游资源,关岭正打出一手好牌。

近年来,关岭坚持全域旅游、生态旅游、山地特色旅游思维方式,按照“全域景区化、景区精品化、文旅一体化、业态多样化、营销数字化”的要求,高起点、高标准做好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高起点的规划可以让我们杜绝低端开发和重复建设,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关岭自治县委书记黄波坦言。

如今,关岭秉承“融入黄果树、服务黄果树、分享黄果树”的发展理念,突出特色,错位发展。以关岭古生物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为核心,以永宁古镇和冰雪小镇度假区、岗乌上甲古榕树群为重要内容的西线旅游生态圈已崭露头角。

产业融合显成效

在炎炎夏日中感受到冰雪世界的清凉,在关岭是现实。

7月18日,贵州首个室内滑雪场——关岭奇缘谷冰雪小镇对外开放。这个西南地区最大的山地室内滑雪场投资1.48亿元,建筑面积接近15000平方米,包含8700平方米的专业级主滑道和6200平方米的游客赏雪戏雪区,能同时容纳500人滑雪,日均接待能力为3000人。

为了让冰雪小镇的内容更加丰富,设计者在滑雪之外,还引入了马术、赛车等体育、娱乐元素,把荒山坡地打造成国际化的冰雪主题欧洲文化小镇。7月15日,贵州省首届国际马术邀请赛在这里圆满落幕。

“随着休闲度假时代的来临,我们感觉到原有的旅游产品和观光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游客的需求。关岭通过体育和旅游产品的深度融合,增加了安顺旅游产品的供给,更大限度地提高游客到安顺游览的舒适度和满意度。”安顺市旅发委主任顾新蔚告诉记者。

除了新建的冰雪小镇,关岭还在坝陵河生态文化旅游区打造户外运动基地,每年都开展的国际底空跳伞邀请赛,吸引了大量中外游客。

6月29日,关岭自治县举行木城丽水旅游景区首漂仪式暨“六月六”布依族风情节,拉开该县旅游发展新序幕。近年来,关岭深入挖掘丰富的民俗文化,开发了一系列地域性和民族性较强的旅游文化产品,如苗族“花树节”、苗族“四月八”、布依族“六月六”,苗族、布依族服饰制作及展示等大型活动,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前往断桥、岗乌、永宁、坡贡等地,体验原生态乡土文化。

走进龙潭街道落叶新村,绿荫环绕、瓜果飘香,一栋栋精致的民居散落在乡间。当地结合自身特色,打造了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休闲体验区和高效农业体验园区,既让农民致富,也让企业增效,更让环境改善,实现农业“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景观价值”的最大化。目前,关岭已建成5个休闲农业观光园,分别是顶云高效农业示范产业园、石漠化治理农业体验园(板贵火龙果产业园)、阿依苗蔬菜配送中心(落叶大寨供港澳蔬菜基地)、木城河美国温克提子采摘园、花江莲花村精品火龙果产业园,让农旅融合实现了开花结果。

与此同时,关岭通过进一步强化旅游道路、码头、景区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和酒店等基础设施建设,为旅游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鱼龙故里助申遗

6月2 8日,在以“鱼龙故里‘话’未来”为主题的贵州关岭化石群保护与全域旅游发展国际研讨会上,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多个国家的专家以及北京大学、中国地质调查局等国内专家学者齐聚一堂,研讨世界遗产保护、开发与利用,论道生态文明建设框架下的关岭化石群与全域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关岭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是世界上第一个以展示2.2亿年前的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和海百合化石为特色的国家地质公园,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和开发价值。

如何用好大自然馈赠的这份厚礼,关岭将其作为科研与旅游发展的纽带,用自己的方式讲好“地球故事”。

“关岭海百合填补了海百合从随木漂浮到浮游的链条空白,关岭的海百合化石又产生在亚热带、喀斯特地区,这就更具特殊意义。如果将关岭古生物化石的独特性与当地文化、美食结合起来,对于申报世界遗产有重要意义。” 德国Muschelkal kmuseum壳灰岩博物博馆长、博士Hans Hagdorn给关岭支招。

“对于旅游产业而言,关岭古生物化石群具有突出意义,如果其与中国的龙文化相结合可以开发出不少让国人感兴趣的旅游产品。” 北京大学地质博物馆馆长、博士生导师江大勇告诉记者。

地质公园导游部负责人杨其菊告诉记者,近年来,每到暑假和节假日,就有不少省内外的学生夏令营来到公园参观。“我们还开辟了一个小的挖掘场让游客体会当地质学家的感受。”杨其菊说。

2017年6月,在生态文明试验区贵阳国际研讨会——黄果树世界遗产申报与山地公园建设研讨会上,安顺市强调了关岭三叠纪化石群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目标。

“我们有信心将关岭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打造成自成体系的精品景区。”黄波对记者说。

(责任编辑 / 哈文丽)

关岭自治县木城河乡村旅游点。(李永忠 / 摄)

猜你喜欢
关岭全域旅游
“一碗面经济”是怎么“擀”成的?——县域经济应当精于全域“链条”
“关岭牛” 出山
全域旅游视角下的“草原+”
《2017全域旅游发展报告》发布
关岭县关工委开展“弘扬长征精神,走好新的长征路”宣讲活动
“关岭牛”勇闯小康路
旅游
全域旅游嘉年华我在黔南等你!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