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皮质激素联合抗风湿类药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

2017-08-16 09:34孟珊马秀芬刘亚靖苏玉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15期
关键词:压痛类风湿皮质激素

孟珊 马秀芬 刘亚靖 苏玉华

糖皮质激素联合抗风湿类药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

孟珊 马秀芬 刘亚靖 苏玉华

目的 探究与分析糖皮质激素联合抗风湿类药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9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 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风湿病药物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关节炎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 两组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持续时间及疾病活动性评分28(DAS2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关节压痛数减少、关节肿胀数减少、晨僵持续时间缩短、DAS28评分降低, 且观察组患者关节炎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加显著,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体重增加、血压升高、胃肠道反应及血糖异常升高发生率分别为6.67%、6.67%、4.44%、2.22%, 均低于对照组的26.67%、24.44%、17.78%、13.3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皮质激素联合抗风湿类药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显著, 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糖皮质激素;抗风湿类药物;类风湿关节炎;疗效

类风湿关节炎作为临床上一类发病率较高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早期表现为滑膜与关节软骨之间的炎症性病变, 后随着病情的不断迁移, 可对患者全身各个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1]。尤其是当其浸入到软骨下极骨组织中时可造成骨量减少以及骨密度降低等情况, 使得骨骼的脆性明显增加, 增加了骨折发生风险[2]。有研究报道指出, 糖皮质激素能够有效的促进症状缓解, 联合其他药物应用治疗还可降低因糖皮质激素治疗带来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现本院对此展开分析, 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90例, 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45例。对照组中男25例, 女20例, 年龄32~64岁,平均年龄(47.5±5.5)岁, 病程1~7年, 平均病程(5.2±1.4)年。观察组中男26例, 女19例, 年龄31~67岁, 平均年龄(49.3± 6.1)岁, 病程2~6年, 平均病程(5.3±1.1)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抗风湿病药物治疗, 方法为:来氟米特, 初始剂量为20 mg/d, 1次/d, 连续口服3 d,之后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对用药剂量进行调整, 10 mg/d, 1次/d, 连续使用3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 方法为:泼尼松, 初始剂量为10 mg/d, 1次/d, 待患者病情稳定后维持剂量为5 mg/d, 连续使用3个月。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关节炎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关节炎指标包括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持续时间及DAS28评分, DAS28评分的计算公式为=0.56×sqrt(关节压痛数)+0.28×sqrt(关节肿痛数)+0.70×Ln(红细胞沉降率)+0.014×(视觉模拟评分)[4]。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治疗前后关节炎指标比较 治疗前, 两组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持续时间及DAS28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关节压痛数减少、关节肿胀数减少、晨僵持续时间缩短、DAS28评分降低, 且观察组关节炎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加显著,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体重增加、血压升高、胃肠道反应及血糖异常升高发生率分别为6.67%、6.67%、4.44%、2.22%, 均低于对照组的26.67%、24.44%、17.78%、13.3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关节炎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关节炎指标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bP<0.05

组别例数例数节压痛数(个)关节肿胀数(个)晨僵持续时间(min)DAS28评分(分)对照组45治疗前0.98±0.131.39±0.4546.98±8.763.96±1.11治疗后0.78±0.42a1.12±0.55a31.45±8.69a3.29±1.34a观察组45治疗前0.99±0.161.41±0.4947.02±8.823.99±1.13治疗后 0.41±0.20ab0.68±0.41ab16.39±7.75ab2.23±1.88ab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类风湿关节炎作为一种因炎性滑膜炎为主的系统性病变, 在治疗该病时需将抑制炎症反应、延缓病变发展, 避免造成不可逆性的关节以及肌肉损害为主, 从而达到降低疾病活动度甚至完全化解的目的。现本院开始在常规抗风湿病药物的基础上加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 发现可更加有效的阻止病情的发生发展, 获得了更加积极的治疗作用[5-7]。

据研究资料指出, 目前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常用药物为糖皮质激素, 该药物凭借其强大的抗炎作用, 能够对炎性反应产生迅速抑制作用, 其作用机制为通过对细胞因子网络、黏膜因子、细胞功能以及渗透因子产生促进调节效果以达到治疗的目的。但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停药困难、机体代谢功能紊乱、感染加重、心血管以及肠胃系统合并症等严重不良反应, 应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重视[8-10]。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与治疗前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关节压痛数减少、关节肿胀数减少、晨僵持续时间缩短、DAS 28评分降低, 且观察组患者关节炎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加显著,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 糖皮质激素联合抗风湿类药物应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可促进改善炎症反应, 并确保获得更好的临床效果, 与以往研究报道基本一致[6]。对比两组不良反应时可见, 观察组较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可见联合用药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 糖皮质激素联合抗风湿类药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显著, 值得推广。

[1] 马武开, 钟琴, 姚血明, 等. 苗药金乌健骨汤对寒湿阻络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3, 2(7):8-11.

[2] 陈红. AKA、anti-CCP抗体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中国伤残医学, 2016, 24(10):90-91.

[3] 汪东涛, 沈鹰. 中药熏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时珍国医国药, 2011, 19(9):2187-2189.

[4] 陆翔, 王小超, 陆玉敏, 等 . IL-17 与类风湿关节炎关系的研究进展. 广西医学, 2012, 34(2):237-279.

[5] 王勇, 钟兵, 方勇飞, 等. 青藤碱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炎性细胞因子及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的影响.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1, 27(15):1574-1575.

[6] 曾小峰, 朱松林, 谭爱春, 等. 我国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疾病负担和生存质量研究的系统评价.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3, 13(3): 303-307.

[7] 施桂英. 糖皮质激素联合改变病情抗风湿药物对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作用的再评价.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2013, 17(1):1-4.

[8] 刘冬梅, 薛红霞, 杨丽丽, 等. 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DMARD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2, 15(4): 244-245.

[9] 李爽, 杨旭玲. 糖皮质激素联合慢作用抗风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7, 20(1):42-44.

[10] 周义辉, 向阳. 糖皮质激素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 6(26):57-5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15.070

2017-05-09]

261000 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免疫风湿科

猜你喜欢
压痛类风湿皮质激素
两种全口义齿修复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比较
转录因子Egr2/Egr3在类风湿关节炎寒证中的作用机制
类风湿因子阳性是得了类风湿关节炎吗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糖皮质激素联合特布他林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观察
三七总黄酮抗糖皮质激素诱发骨质疏松的效应
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探究
内热针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观察
类风湿因子阳性就是类风湿关节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