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市粮食生产功能区地力现状和提升措施的探讨

2017-08-16 05:17张耿苗刘桃霞陈龙春项彬彬
浙江农业科学 2017年7期
关键词:诸暨诸暨市总面积

王 超,张耿苗*,刘桃霞,陈龙春,项彬彬

(1.诸暨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 诸暨 311800; 2.诸暨市东和乡农技站,浙江 诸暨 311800;3.诸暨市山下湖镇农技站,浙江 诸暨 311800; 4.诸暨市陈宅镇农技站,浙江 诸暨 311800)



诸暨市粮食生产功能区地力现状和提升措施的探讨

王 超1,张耿苗1*,刘桃霞2,陈龙春3,项彬彬4

(1.诸暨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 诸暨 311800; 2.诸暨市东和乡农技站,浙江 诸暨 311800;3.诸暨市山下湖镇农技站,浙江 诸暨 311800; 4.诸暨市陈宅镇农技站,浙江 诸暨 311800)

参照《浙江省标准农田地力调查与分等定级技术规范》,对诸暨市规划建设的21 339.7 hm2粮食生产功能区进行地力评价,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地力提升措施。

粮食生产功能区; 地力; 提升; 诸暨

粮食生产功能区是指围绕保障粮食安全,以改善粮食生产条件、建设吨粮田为核心,在集中连片标准农田上建设的农田设施完善、耕地质量良好、生产技术先进、服务体系健全、粮食稳产高产的规模种植区[1]。2010年,按照浙江省政府的统一部署,诸暨市规划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468个,总面积21 339.7 hm2。至2016年底,已完成建设认定428个,面积为19 844.7 hm2,占总规划面积的93.0%。为摸清诸暨市粮食生产功能区地力现状,作者综合诸暨市第2次土壤普查、2008年标准农田分等定级和2011年耕地地力评价的数据,对部分调查空白区域进行重新布点取土化验,完成了农田地力评价,供粮食生产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土样采集

根据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2011年修订版)》,在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农田中用“+”字四分法进行对角5点取样。每个土样共取耕作层土壤1 kg,代表农田面积不超过20 hm2。

1.2 样品测定

土壤样品风干、磨碎并按分析项目要求过筛。土壤质地按国际制颗粒分组标准测定,土壤pH值测定采用蒸馏水浸提玻璃电极法,土壤有机质测定采用H2SO4-K2Cr2O7氧化容量法,土壤有效磷测定采用碳酸氢钠浸提分光光度法(即Olsen法),土壤速效钾测定采用乙酸铵浸提火焰光度法,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测定采用乙酸铵交换容量法[2-3]。

1.3 评价标准

参照《浙江省标准农田地力调查与分等定级技术规范》,选择立地条件、剖面性状、理化性状和土壤管理4个方面共15个标准农田质量评价指标[2-3],对粮食生产功能区地力状况进行综合评价。

2 地力现状

2.1 地貌类型

从地貌类型来看,诸暨市有188个粮食生产功能区分布在低丘上,面积为7 592.4 hm2,占总面积的35.6%;其次为水网平原和河谷平原大畈,面积为4 160.9和3 924.9 hm2,分别占总面积的19.5%和18.4%;高丘和河谷平原有少量分布,分别占总面积的8.9%和4.8%(表1)。

表1 诸暨市粮食生产功能区地貌类型分布状况

2.2 土壤质地

诸暨市粮食生产功能区农田土壤质地以壤土居多,有222个,面积为9 619.5 hm2,占总面积的45.1%;黏壤土和黏土则分别占总面积的31.6% 和22.1%;有5个功能区为砂土,面积为252.3 hm2。

2.3 物理指标

经野外实地踏勘调查,结合往年成果,诸暨市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坡度、冬季地下水位、耕层厚度等几个土壤主要物理指标状况如表2。

表2 诸暨市粮食生产功能区主要土壤物理指标分等分布情况

2.3.1 坡度

全市粮食生产功能区坡度均在10°以下。其中坡度<3°的有325个,面积为15 889.7 hm2,占总面积的74.5%;坡度>3°~6°的占22.9%,>6°~10°仅占2.6%。

2.3.2 冬季地下水位

全市有200个粮食生产功能区冬季地下水位为>50~80 cm,占总面积的45.4%;>80~100 cm的占28.2%,>20~50 cm的占23.8%,100 cm以上的则占2.6%。

2.3.3 耕层厚度

全市粮食生产功能区农田耕作层厚度集中在>12~16 cm,有20 147.6 hm2,占总面积的94.4%;>16~20 cm的面积为889.4 hm2,占4.2%。

2.4 化学性状

诸暨粮食生产功能区的pH值、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等几个土壤主要养分指标状况如表3。

2.4.1 pH值

粮食生产功能区农田土壤呈微酸性,pH值在>5.5~6.5的有260个,面积占比为56.5%;149个粮食生产功能区土壤呈酸性,pH值在4.5~5.5,面积占比为31.2%;土壤pH值>6.5~7.5,近中性的粮食生产功能区有49个,面积为2 296.4 hm2,占10.8%;土壤pH值在>7.5~8.5(微碱性)面积较小,仅占1.5%。

2.4.2 有机质

诸暨市粮食生产功能区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皆在20 g·kg-1以上,其中>40 g·kg-1(极丰富)的有187个,面积为8 561.1 hm2,占总面积的40.1%;>30~40 g·kg-1(较丰富)的有208个,面积为9 564.8 hm2,占总面积的44.8%。

2.4.3 有效磷

粮食生产功能区土壤有效磷含量≤5 mg·kg-1(严重缺乏)的有270个,面积为12 337.3 hm2,占总面积的57.8%;轻度缺磷(有效磷含量>5~10 mg·kg-1)的面积为4 544.4 hm2,占21.3%;有效磷含量>10~20 mg·kg-1的为2 655.3 hm2,占12.4%;磷素丰富(有效磷含量>20 mg·kg-1)的仅有39个粮食生产功能区,面积为1 802.6 hm2,仅占8.5%。

2.4.4 速效钾

粮食生产功能区土壤缺钾(速效钾含量≤80 mg·kg-1)的有248个,面积为10 888.5 hm2,占总面积的51.0%;速效钾含量>80~100 mg·kg-1的面积为3 377.1 hm2,占15.8%;>100~150 mg·kg-1的为4 821.7 hm2,占22.6%;>150 mg·kg-1(含量丰富)的粮食生产功能区有41个,面积为2 252.4 hm2,占10.6%。

表3 诸暨市粮食生产功能区土壤主要养分指标分等分布情况

2.5 排灌能力

由表4可见,诸暨市468个粮食生产功能区中达到旱涝保收(抗旱能力>70 d或排涝能力1日暴雨1日排出)的有131个,面积为6 670.2 hm2,占总面积的31.2%;基本达到旱涝保收(抗旱能力>50~70 d或排涝能力1日暴雨2日排出)的有145个,面积为6 720.9 hm2,占31.5%;易旱(抗旱能力≤30 d)有59个,面积为1 975.1 hm2,占9.3%,主要分布在东和、马剑、陈宅、岭北等丘陵山区乡镇;易涝(排涝能力1日暴雨3日排出)有16个,面积为721.8 hm2,占3.4%,主要分布在浦阳江沿线乡镇。

表4 诸暨市粮食生产功能区抗旱排涝分等分布情况

2.6 地力等级

根据《浙江省标准农田地力调查与分等定级技术规范》,采用15项评价因子及相应权重,计算地力综合指数,并应用等距离法,将诸暨市21 339.7 hm2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地力分为3等5级(表5)。

表5 诸暨市粮食生产功能区地力分等定级面积

2.6.1 1等田

有265个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地力等级已达到1等田水平,面积13 265.0 hm2,占总面积的62.2%。其中1级田2个,面积为66.7 hm2,占总面积的0.3%;2级田263个,面积为13 198.3 hm2,占总面积的61.9%。

2.6.2 2等田

达到2等田地力水平的粮食生产功能区有200个,面积7 968.0 hm2,占总面积的37.4%。其中3级田140个,面积为6 097.6 hm2,占总面积的28.6%;4级田60个,面积为1 870.4 hm2,占总面积的8.8%。

2.6.3 3等田

属于3等田地力水平的粮食生产功能区有3个,均为5级田,面积106.7 hm2,占总面积的0.5%,分别位于陈宅镇、东白湖镇、璜山镇。

3 提升措施

调查评价结果,诸暨市粮食生产功能区中1等田占到六成,已达到浙江省农业厅提出“到2020年粮食生产功能区内1等田面积达到50% 以上”的要求,同时也存在缺磷缺钾面积占比大、土壤酸性较重、耕层厚度普遍不深、部分农田抗旱排涝能力不足等问题。要提升诸暨市粮食生产功能区农田地力,可借鉴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土壤培肥项目的成功经验[4-7],针对耕层厚度、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和抗旱排涝能力等几个因子,实施“提”(提高土壤磷钾含量)、“调”(调节土壤酸性)、“深”(深耕松土)、“增”(增强抗旱排涝能力)等措施,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农作物秸秆还田比率,因缺补缺,增施商品有机肥(或农家肥)与磷钾肥,控制酸性肥料施用以遏止土壤酸化,因地制宜发展冬绿肥生产,扩大水旱轮作和强化耕作面积,同时结合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进一步完善配套排灌渠系,充分保证农田用养平衡和肥力资源优化配置,创建安全、肥沃、协调的土壤环境条件,最终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1] 王岳钧,王月星,吴早贵.浙江省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浙江农业科学,2013(1):1-4.

[2] 陈一定,单英杰,顾培,等.浙江省标准农田地力与评价[J].土壤,2007,39(6):987-991.

[3] 任周桥,单英杰,汪玉磊,等.浙江省标准农田地力调查与分等定级研究与应用[J].浙江农业学报,2011,23(2):404-408.

[4] 张耿苗. 近30年来诸暨市水田土壤养分的变化[J].浙江农业科学,2012(3): 390-392.

[5] 王飞,周志峰,秦方锦,等.宁波市辖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地力评价与改良对策[J].浙江农业学报,2013,25(3):543-547.

[6] 张耿苗,寿建尧.诸暨市耕地质量现状和提升措施[J].上海农业科技,2012(2):18-19.

[7] 陈龙春,张耿苗,赵钰杰.诸暨市西泌湖畈粮食生产功能区农田地力的变化[J].浙江农业科学,2012(12):1705-1707.

(责任编辑:张才德)

2017-04-12

王 超(1975—),男,浙江诸暨人,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张耿苗,高级农艺师,E-mail:z941101@sina.com。

10.16178/j.issn.0528-9017.20170706

F326.11

A

0528-9017(2017)07-1117-03

文献著录格式:王超,张耿苗,刘桃霞,等. 诸暨市粮食生产功能区地力现状和提升措施的探讨[J].浙江农业科学,2017,58(7):1117-1119.

猜你喜欢
诸暨诸暨市总面积
大连有座生蚝小镇
诸暨人爱荷至深
快实效 大体量 重深度 显高度——县市报开展“两会”报道的融合探索与实践
太平洋名字的来历
卢立军作品选
我国湿地10年“丢”一个海南省
诸暨市学勉中学
诸暨市浣江小学
我国湿地的状况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