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书,走遍全世界

2017-08-16 09:06
十几岁 2017年6期
关键词:东吴威尼斯博物馆

跟着书,走遍全世界

东经120°台湾

坐标:台湾

旅者:费雨萱

书使:《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

装备:渔夫帽、防晒霜、雨伞、薄外套

人文地图:垦丁鹅銮鼻公园→阿里山→101大楼→日月潭→台北故宫博物院→海洋生物博物馆→士林夜市

我们失去的,台湾有留下

文/费雨萱(长沙市一中2015级)

对台湾的印象来自九把刀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后来无意中读到了韩寒的《太平洋的风》,虽然几年过去了还是读不大懂,但我仍对这片土地抱有浓厚的兴趣。

台湾的海,不是让你惊叹,而是让你驻足。台湾的天很蓝,白天可以说是蓝得发白,和海连成一条线,让你仿佛成为了所有罗曼蒂克里的主角。特别是垦丁和阿里山,这里的浪漫气息是不能用语言形容的,这种美真的可以让人找到最初怦然心动的感觉。当初柯景腾没有在阿里山错过表白,他和沈佳宜的结局也许会有所不同。

站在台北101大楼上鸟瞰整个台北,在薄雾浓云的笼罩下,每一栋建筑都有了自己的秘密,这座城市显得格外不可捉摸。

黄昏下的渔人码头,余晖里的日月潭,渐行渐远的一轮红日,结束了漫长而又充实的白天。白天要把自己献给工作,献给学校,只有晚上才能还给自己。晚上的台湾,不管是热闹非凡的夜市,还是24小时营业的诚品书店,无论是狂野或是宁静,总能找到容得下自己的地方。

台湾既有台北故宫博物院,又有海洋生物博物馆,连大街小巷里,都藏着属于台湾的故事。有很多店铺依旧保留着老招牌,他们有着自己的故事和记忆,这些都是时间所带不走的。

台湾人也超热情,特别的台湾腔让你瞬时进行言情剧。不管多晚在711泡面或者是速食饭,姐姐总会问上一句“要帮您加热吗?”有时候晚上从士林夜市打车回酒店,司机师傅总是很热情地和我们聊天,如同故友。

台湾的景,台湾的人,台湾的故事,台湾的秘密,相互交融构成了一个幸福的地方。在台湾待了一个多星期,我还是不能回答台湾到底有没有韩寒说的那么好,但是他有句话说的没错,“我们失去的,台湾有留下”。

东经118°香港

坐标:香港

旅者:杨之佳

书使:《香港:都市想象与文化记忆》

装备:空调长衫、香港地图、药品

香港:从一条街开始

文/杨之佳(长沙市明德中学2014级)

说起香港,我第一次踏入这个地方的时候是2009年。尤其记得和爸妈挤在逼仄的酒店里,躺在床上,脚一伸,电视机就开了。

印象里,香港令人惊奇的,实在不是繁华夺目的城市,而是伟岸连绵的山峰。正如《香港:都市想象与文化记忆》里写到的那样,香港居然有那么多山,郁郁葱葱,像是独立开来的世界。一边是青翠而茂盛的自然,群山庞然的身躯,带着原始而古老的气息;一边却是高楼林立、街市繁华,涌动着现代物质的潮流。这也能理解为什么香港人笃信风水学,他们认为要有山、要有水,才能形成一条风水脉,所谓的“依山傍水”,确实也是地势所逼。

而说到看香港,如果上帝有一双凝望的眼睛,那么他的目光就应从一条小街开始:从拍摄《无间道》的石板街,再到街道旁有着茂密冬青树的荷李活道,从《岁月神偷》取景地永利街,到芬芳从指尖到鼻尖的花墟街,都透露着香港的色香味。

在香港旺角花墟道,是香港花草盆栽集中地,售卖的花卉种类、数量极多,是全香港之冠。各色花朵,争奇斗艳,

美食地图:

铜锣湾美食街港式丝袜奶茶→池记猪软骨汤→大良八记“食糊”→恭和堂龟苓膏→新钊记云吞

东经113° 南京

坐标:南京

旅者:阳博骞

书使:《东吴帝国》

装备:旅游手账本、双肩背包、汉服

文化地图:南京博物院→明孝陵→六朝博物馆→秦淮河

风雅的南京遍地是故事

文/阳博骞 (长沙市一中高二5班 )馥郁芬芳,令人印象深刻;而隐匿的香港怀旧老街——石板街,透露着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调调,漫步其中感觉整个人被包裹在优雅的蓝调之中,空气中的味道,都是陈旧而有韵味的,每一粒灰尘都在静谧地演绎自己的历史。

如果可以,我会再去一次杜莎夫人蜡像,倾听刘德华的心跳,看看只能抬头仰望的姚明;我会再去一次维多利亚港,看平静江面下的暗潮涌动;我会从铜锣湾美食街吃到SOHO荷南美食区,铜锣湾食街可谓是汇聚世界各国的美味佳肴,各色美食可以让我眼花缭乱。如你也喜欢露天雅座的进餐环境,铜锣湾也是上上之选。

从千年前的风雅走向近代的苦难,再从苦难中剥离直至今日获得新生。南京,是一座有故事的城市。

我是一个喜欢听故事的人,喜欢听一些历史故事,喜欢一些历史人物,所以趁着假期的空闲来了南京。来的缘由多半也是因为一本叫《东吴帝国》的书。

几千前年,东吴创业之初有孙策渡江击秣陵,后来又有孙权以建业为都,建立起属于他的东吴帝国。因为看过书后的热血沸腾,以及对这些历史人物的景仰,我决定来南京走一遭。这次的行程有些匆忙,只停留了短短两日。不过能近距离体会一回历史的温度,便已足够。

南京最大的特色大概就是风雅。第一天的下午我们沿着秦淮河漫步,迎着凉爽的微风走进乌衣巷,突然听见小楼上有飘渺的琴声,走近一看竟是有人在弹古琴,这个时候你确实会浮想联翩。当年,“铜雀春深锁二乔”前,大乔小乔是不是在这楼上,一人弹琴,一人吟唱呢?

再说博物馆,南京的博物馆简直是太棒了,作为中国三大博物馆的南京博物院果然名不虚传,特别大,我们花了一个上午的时间才粗略地走过一遍,里面的文物也是相当丰富。当年东吴时期,这里并不是博物馆,而是孙权设置的冶官——东吴制造铜铁器的重要场所,现在我们在博物馆里看到的东吴兵器、生活用具、铜钱都有可能是这里制造的。出于斯,又藏于斯,这又何尝不是一种轮回呢?

还有六朝博物馆,这是一个非常精致的博物馆,也是我见过的最漂亮的博物馆,里面的布景非常用心,走在其中你甚至可以想到魏晋名士的竹林长啸。

至于美食之类首要推荐的当然是鸭血粉丝汤和馄饨,不多评论,总之就是特别好吃。南京是一座特别美也特别有人文气息的城市,至于它究竟有多美,还得你们自己走一遭。

东经12°威尼斯

坐标:威尼斯

旅者:李佳妮

书使:《死于威尼斯》

装备:防晒霜、驱蚊药水、相机

古迹地图:

圣马可广场→圣马可教堂→叹息桥→威尼斯→港利亚德桥

乘风破浪,穿越威尼斯

文/李佳妮(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1513班)

阳光过分强烈。

小说总能给一座城市平添几分神秘朦胧之美。《死于威尼斯》中的禁忌悲伤之爱更是给威尼斯添了几丝传奇风流之态。那座城就那么静静地伫立着,徐徐诱惑着万里之外的我。

我乘着游轮在海上劈开波浪,当那座城市在海雾中越发清晰,我的心也随之揪起,屏住呼吸看那蔚蓝海波之上的美人慢慢掀起她的面纱。正如《死于威尼斯》中所述,“他环顾四周,感到从陆路搭火车到威尼斯就好比从后门跨入宫殿似的。只有像他现在那样乘轮船跨过大海,才能窥见这个城市难以想象的瑰丽全貌”。

登陆,踏上圣马可广场,一路步行至贡多拉上船点。途中经过的国王埃马努埃二世的骑马铜像吸引了我几分注意,于是在手机里留下它逆光的影像。

贡多拉是威尼斯的特殊水上交通工具,两头尖尖翘起,通体漆黑的底色,船身上有金色的繁杂花纹。座位则是与古朴截然相反的大红,令人惊讶的舒适。

贡多拉稳稳行在纵横曲折的水道上,大个子船夫一边撑船一边歌。雄浑的歌声在夹着水道的小楼间回荡。抬头端详那些建筑,不少窗口阳台上都养了或清新或艳丽的花草,颇有些季羡林老先生笔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意味。

随着贡多拉近距离感受了一把水城的风采后,我上岸开始漫步闲逛,那大大小小的复古面具商店很是吸睛。每个面具都精致得惊人,其上布满了艳丽诡谲的纹样,撒上了金粉或银粉。甚至还有扇子模样的头饰从面具额头旁伸出,多彩的羽毛也是随处可见的点缀。半面的、全面的,大似挂钟表盘的,小至小孩手掌的面具,无一不抓住了我的目光,诱惑着我并不坚定的内心。沉浸在它们的包围中,仿佛回到了18世纪那个威尼斯假面盛行的时代,回到了那极尽奢华的假面舞会之中。

面具的魅力也是魔力在于,它如橡皮擦一般抹去了佩戴者的过往。我简直为这些巧夺天工的艺术品神魂颠倒。彻底的伪装和全然的释放又有什么区别呢?

天色渐暗,逝去的时间催促我离开。纵然不舍,也只能在返航的游轮上留给威尼斯一个背影罢了。

猜你喜欢
东吴威尼斯博物馆
东吴·名家
寻常威尼斯(节选)
博物馆
诸葛亮治蜀思想研究
东吴为何没有五虎将
威尼斯:水上都市
威尼斯:水上都市
当涂县“天子坟”东吴墓考古发掘取得阶段性成果
露天博物馆
威尼斯狂欢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