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线城市抢人,“产业容器”准备好了吗?

2017-08-16 16:28王运宝
决策 2017年6期
关键词:华科容器西安

王运宝

“21世纪最重要的是什么?人才!”

这是电影《天下无贼》中的经典台词。人才对一座城市发展的重要性,无论怎样形容都不过分。进入2017年,武汉、南京、西安、长沙、郑州等二线城市,不约而同地推出宽松的落户政策,吸引各类人才落地,这正在扩大成新一轮城市间的人才争夺战。

梳理背后的深层次因素发现,在抢人行动上表现积极的西安、南京、武汉,恰是高校科研院所集聚的城市,仅武汉就有百万在校大学生,从这个意义上说,抢人的实质更多是留人。武汉市委书记陈一新提出“一回一留、两个百万”,把优秀毕业生留在武汉,实质上就是跟北上广深的一种人才争夺。因为长期以来,珠三角汇集了最多的武汉高校毕业生,坊间流传说“华科是华为的娘家,华为是华科的东家”,武汉从中品尝到的更多是苦涩和无奈。

在百度大数据发布的“2017年第一季度中国城市研究报告”中,人口吸引力排名前十位城市中,武汉、南京、西安都未上榜,值得深思。

那么,什么是吸引人才的最重要因素?

从百度大数据的排名来看,為什么都愿意去北上广深?最关键的因素有两个,一是个人可选择空间大,二是公共服务完善。如果把人抢来了,当地氛围又把人“呛”着了,还是难以真正留住人。

究其根源,一方面是大部分二线城市可供选择的合适工作岗位相对较少。以代表互联网+和信息经济新业态的中国互联网百强企业为例,在区域分布上,北京、上海、杭州、广州位居前四位;武汉首次上榜,仅有2家企业,更多的二线城市尚未实现零的突破。另一方面,工资也相对较低。以安卓工程师为例,北京的平均薪资是武汉的两倍。

再以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城市分布来看,差距依然明显。

因此,一座城市的“产业容器”,才是影响人才选择的第一因素。

从一座城市发展的长期战略来分析,广阔的工作前景、良好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优质的社会福利都必不可少。抢人的二线城市,最应该做的是用多元化的产业增加选择机会,用完善的公共服务节约创业创新成本,用高效的政府行政能力和法治环境减轻工作摩擦。只有这样,人才有了真正的获得感,才会来了不愿再走。

给钱、给房、给户口,这些是不是吸引人才落户的最好筹码?从根本上说,“产业容器”的大小,决定着谁才是人才争夺战的真正赢家。二线城市准备好了吗?

猜你喜欢
华科容器西安
Different Containers不同的容器
华科精准(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西安2021
Oh 西安
难以置信的事情
研学之旅
——专注赢未来
《西安人的歌》突如其来?
华科:富有人文情怀的理工科强校
大学CP华科武大:我的眼里只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