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民族的特色建筑

2017-08-16 20:10
作文周刊·小学四年级版 2017年26期
关键词:干栏碉楼吊脚楼

中国自古地大物博,建筑艺术源远流长。不同地域和民族建筑藝术风格各有差异。见多了城市里千篇一律的高楼大厦,我们不妨一起来看看各民族的特色建筑吧。

蒙古包是蒙古族的特色住所,是游牧生活的产物。一般高七八尺,宽丈余,先用木杆、牛皮订成网状方架数片,然后连成圆仓式,再用圆木组成伞形圆顶,顶中央有一个圆形天窗,晴天开启雨天闭合,用以流通空气,吸收阳光,是草原牧区最喜欢的居住用具,也是外地游人最感兴趣的下榻场所。

吊脚楼也叫“吊楼”,为苗族(重庆、贵州等)、壮族、布依族、侗族、水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民居。吊脚楼多依山靠河就势而建,呈虎坐形,以"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为最佳屋场,后来讲究朝向,或坐西向东,或坐东向西。吊脚楼属于干栏式建筑,但与一般所指干栏有所不同。干栏应该全部都是悬空的,所以称吊脚楼为半干栏式建筑。

土楼是东方文明的一颗明珠,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村民居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它以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等特点独立于世界民居建筑艺术之林。土楼大多为方形或圆形,主要分布在南靖和永定,尤以奇特的圆形土楼最富于客家传统色彩,最为震撼人心。圆形土楼是客家民居的典范,堪称天下第一楼。它像地下冒出来的“蘑菇”,又如同自天而降的“飞碟”。

竹楼是西双版纳傣族传统的住房。这种“干栏”式建筑,早先以竹子为主要材料修建,竹柱、竹梁、竹檩、竹椽、竹门、竹墙,有的地方甚至将竹一破两半做瓦盖顶。因主要用竹材建盖,留有高脚栏杆,分上下两层,故称竹楼。楼上住人,楼下用来堆放杂物和养家畜、家禽。

土掌房(又称土库房)为彝族先民的传统民居,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层层叠落,相互连通,远远看去甚是壮观,后期彝汉混居,融合了部分汉族民居的特点,逐步形成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民居建筑,堪称民居建筑文化与建造技术发展史上的“活化石”。

蘑菇房是哈尼族的传统住所,状如蘑菇,由土基墙、竹木架和茅草顶组成。屋顶为四个斜坡面。房子分层:底层关牛马堆放农具等;中层用木板铺设,隔成左、中、右三间,中间设有一个常年烟火不断的方形火塘层,用泥土覆盖,既能防火,又可堆放物品。

碉楼是一种特殊的汉族民居建筑,因形状似碉堡而得名。在中国分布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其形成与发展是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它综合地反应了当地居民的传统文化特色。在中国不同的地方,人们出于战争、防守等不同的目的,其建筑风格,艺术追求是不同的。其中,最具特色的碉楼有藏区高碉和广东江门开平碉楼。

白族民居是云南大理喜州一带的特色住宅。“家家门外石板路,户户门前有流水”是周城白族村庄的特色。巷道两侧一幢幢雕梁画栋、斗拱重叠、飞檐翘角的白墙青瓦楼房,整齐、庄重、轩昂、精致、大方。它们都是白族传统的石墙土木结构建筑,精雕细刻,千姿百态,给人以舒适华丽、绰约多姿的印象,充分体现了白族人民的建筑才华和艺术创造力。

船形屋是海南岛黎族的特色住宅。海南省地处中国最南部,众多岛屿、礁滩分布在海南岛以南和以东的辽阔的海域。居住在海南的少数民族主要是黎族和苗族,多聚居在中部的五指山中。黎族的原始民居,相传为古老的架空船形屋,因为它形状如船篷,当地人也称之为船形屋。

猜你喜欢
干栏碉楼吊脚楼
中江有碉楼精巧神奇名邓氏
苗族吊脚楼在民宿设计中的应用
巴渝文化——吊脚楼
吊脚楼(外三首)
“干栏悟境”:青山游廊建筑及景观设计
GHOSTS OF GUANLAN
论干栏式建筑及其墙体形式★
德昂族传统干栏民居研究
论毛南族干栏民居建筑形态及其生态特点
布瓦雄碉与川东碉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