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市枇杷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2017-08-17 11:32陈新炉
中国果业信息 2017年7期
关键词:兰溪市兰溪枇杷

文/张 启,陈新炉

兰溪市枇杷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文/张 启,陈新炉

【导读】 文章介绍了浙江省兰溪市枇杷产业发展历程和现状,分析了当地枇杷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目标和对策。

兰溪位于浙江省中西部,钱塘江上游,素有“三江之汇,六水之腰,七省通衢”之称。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农林牧渔俱全,是传统的农业大市,初步形成了水果、蔬菜、畜牧、淡水养殖、花卉等六大特色产业。其中,枇杷是兰溪最具特色优势的两大水果产业之一,现种植面积约为0.13万hm2(1.95万亩),产量5000t多,产值7200万元左右,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兰溪枇杷发展历程

1984年以前为枇杷原始生产阶段。以果农自发种植为主,零星发展,管理粗放,没有成为一种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

1984—1999年为枇杷产业的起步阶段。1984年,兰溪市女埠街道穆坞村从黄岩引进白沙、大红袍等枇杷苗1万株,开兰溪枇杷规模化种植先河,1995年开始建立林果场,注册商标,逐步开始从产品向产业转变。

2000—2010年为枇杷产业量的扩张阶段。2000年左右,兰溪市首次明确了全市水果发展布局,确立了以47省道沿线为主的杨梅产业带、以女埠黄店为主的枇杷产业带和以赤溪为主的早熟蜜梨产业带。2004—2006年,兰溪市政府为加快特色产业的规模化发展,连续3年出台了以现代农业以奖代补的政策,规定杨梅、枇杷百亩以上新种基地每667m2补助200元,有力地促进了枇杷产业的发展。

2011年起至今是枇杷产业质的提升阶段。2011年兰溪市以农业“两区”为平台,开始实施“2612100”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2年进一步提出了以枇杷等为重点的6个万亩农业基地建设,并编制了《兰溪市万亩精品枇杷基地总体规划》,开展枇杷特色强镇建设,通过规划引领、项目带动等一系列举措,推进兰溪枇杷的转型升级。

二、兰溪枇杷产业发展现状

产业地位不断增强。一是面积、产量稳定增长。从 2000年的 440hm2增加到 2017年的1300hm2,增加195.5%;产量从2000年的1100t增加到2017年的5400t,增加390.9%,分别占全市水果面积、产量的12.5%和6%,占金华地区的80.6%和65.6%,均占浙江省的10 %左右,列入浙江省枇杷发展的重要区域(见图1、表1、表2)。二是成为当地农民的重要收入来源。据统计,全市枇杷产值7200万元,占水果产值的7.3%,占农业产值的2%。从单位面积的产出来看,枇杷是除设施葡萄外效益最好的水果,近几年白沙枇杷平均价在30元/kg,红沙枇杷16元/kg,每667m2纯效益达到5500元以上,成为当地果农的“摇钱树”,出现了“养儿不如种棵枇杷树”的美谈。三是涌现出了一批特色乡镇、专业村。以女埠街道、黄店镇为主的白露山万亩枇杷基地面积达到0.11万hm2左右,占全市的86%,千亩(66.7hm2)以上枇杷专业村3个,500~1000亩(33.3~66.7hm2)特色村5个,如有“华东枇杷第一村”之称的女埠街道穆坞村枇杷面积达到366.7hm2以上。

图1 浙江省兰溪市2000—2017年枇杷产业发展情况

表1 浙江省主要枇杷产区基本情况

表2 浙江省兰溪市主要水果生产情况比较

产业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兰溪市以打造“精品果业”为目标,开展“产业、科技、主体、基础、服务、管理”等六大提升行动,有力地促进了枇杷产业水平的提高。一是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主要品种以本地白沙、大红袍为主,先后引进了大五星、宁海白等品种,良种覆盖率达到85%以上,白沙枇杷和红沙枇杷比例已由原来的2︰8调整为4︰6左右。二是实用技术得到普及。以市农民之家为支点,开展各类技术培训,对新建果园,提倡“四个一”要求,即“一条水平带、一个标准穴、一担有机肥、一棵优质苗”进行操作,编制《兰溪枇杷生产模式图》,疏果、有机肥、绿色防控、采后分级等技术得到了普遍应用。三是基础设施明显改善。通过实施浙江省现代农业发展资金等项目,虹霓山、清塘何等基地的道路、喷灌、杀虫灯、保鲜冷库、交易市场等生产设施不断完善。四是经营主体逐步壮大。现有枇杷专业合作社6家,社员约500人,联结基地433.3hm2,为会员提供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在产业的发展上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从穆坞村调查情况来看,1.3hm2以上大户50户,面积约90hm2,占总户数的12%,总面积的23.9%;0.33~1.33hm2农户约334户,面积约280hm2,占总户数80.5%,总面积的74.3%;0.33hm2以下农户约31户,面积约 7.07hm2,占总户数的7.5%,总面积的1.9%。

产业空间不断拓展。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和观念的改变,兰溪枇杷的市场也在不断变化,功能不断拓展。一是从统货销售向分级包装转变。根据不同的消费需要,按照果实大小进行分级处理,分为精品、普通等不同档次,实现了优质优价。二是从提篮小卖向品牌营销转变。“穆坞”枇杷评为浙江名牌、浙江省著名商标,“虹霓山”枇杷评为浙江名牌农产品、浙江省农业吉尼斯枇杷擂台赛一等奖。三是从沿街叫卖向多渠道销售转变。女埠街道穆坞村已成为浙中西部最大的枇杷集散中心,每年吸引建德等周边县市、乡镇约百个村的果农和上海、杭州等地的客商前来交易,年市场交易量在4000t左右,年交易额约3500万元;2012年,在浙江省内率先开展“浙乡邮礼”——“兰溪枇杷”邮政配送业务,开创了一条农产品销售的新路子。如今,兰溪枇杷已试水电子商务。四是从“一产”向“一二三产”融合转变。从2011年开始,兰溪市举办“品兰溪枇杷、赏白露风情”为主题的枇杷文化节系列活动,开展枇杷采摘休闲游,年吸引各类游客约8万人次左右。不仅减少了人工采摘工资,而且增加了农户收益,据调查,采摘游枇杷价格一般要比市场价高出10元/kg,每人收取入园费60~80元,并带动了运输、餐饮等产业的发展,成为兰溪杨梅节后的又一重要农业节庆活动。

三、兰溪枇杷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生产条件有待改善。枇杷原本属于易冻易裂怕晒的水果,兰溪枇杷产区大多属于丘陵山坡地带,再加上部分枇杷种植时缺少道路、水利等整体规划,果园基础设施较差,老果园的改造面临困境,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足,如2010年的冻害、2012年的暴雨和2013年的干旱均严重影响枇杷产量和品质,造成果农收入不稳,价格波动大,影响产业健康发展。

科技力量有待增强。兰溪市级农业部门从事水果专业的技术人员仅两人;乡镇(街道)基层农业系统技术人员中,水果专业的只有1人;果农中,从业人员存在老龄化、低文化现象,对新技术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偏低,技术转化率低,难以适应新时期水果产业发展的要求。

品牌管理有待加强。近几年,当地加大了兰溪枇杷的推广力度,但与其他主产区相比,兰溪枇杷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相对有限。以千家万户的分散生产经营模式为主,缺少精准的配套技术规范和强有力的龙头组织。以次充好等现象时有发生,观光采摘游仅处于起步阶段。随着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的调整和市场形势的变化,开拓新的市场已迫在眉睫。

四、兰溪枇杷产业发展的思路和目标

以打造“精品果业”为目标,以“一心(枇杷产研服务中心)一区(枇杷加工区)、三园(穆坞、虹霓山、清塘何等枇杷产业示范园)三线”(下潘—穆坞线、白露山线、兰芝线)为重点,加快推进兰溪市万亩精品枇杷基地总体规划的实施,力争至2020年,枇杷面积达到0.17万hm2左右,产量达到1万t以上,实现枇杷产业四大提升:

一是品种提升。与浙江省农科院合作,开展本地白沙品系的选育和开发,建立规范的优质苗木繁育基地;加强枇杷的品种结构改良,引进外地优良枇杷品种,加快老果园更新,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

二是品质提升。建立7~8个具有省内一流水平的枇杷标准化生产基地,推广精品化生产技术,标准化生产技术普及率达95%以上,优质果率达到75%左右,全面建立果品质量可追溯制度,在核心基地建设冷藏保鲜库、配置冷藏车和分级处理中心,提高商品化处理水平。

三是品牌提升。培育做强“兰溪枇杷”区域公共品牌,扩大 “穆坞”“虹霓山”2个品牌知名度,推出8~10个有特色的枇杷休闲观光游基地和专业村,引导开发一批主题农庄和规范化农家乐,拓展产业功能。

四是主体提升。成立兰溪枇杷研究中心,引导枇杷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发展,组建枇杷社会化服务队伍,形成公益化和社会化互为补充的现代新型农业服条体系。

五、兰溪枇杷产业发展对策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兰溪市万亩精品枇杷基地建设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从现代农业标准的高度,通盘考虑、统筹协调,重点抓好产研服务中心、产业示范园和休闲农业线路的开发建设,并将兰溪万亩精品枇杷采摘游纳入其主要乡村旅游、休闲农业产品推介路线。

加强政策扶持。整合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制订加快枇杷产业发展以奖代补政策,对女埠、黄店等枇杷优势产业带内的品种、苗木、基地建设、品牌等方面进行重点支持,引导果农和专业合作社加大对设施农业的投入,改变“露天工厂”的生产方式;做好园区建设项目包装,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工商资本、民间资本进入开发建设,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

加强科技支撑。加强与浙江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的联系,开展枇杷良种繁育推广、避雨防冻、标准化生产配套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注重乡土人才的挖掘和培养,引导“土秀才”们组建社会化科技服务组织,加快适用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加强市场营销。在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广告宣传的基础上,结合全国休闲农业示范县的创建和电子商务平台的开发,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的需求,开发出多档次、多规格的枇杷产品,加强节事活动策划,创新营销网络,把兰溪枇杷文化节打造成为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

2017-05-27

浙江省兰溪市经济特产技术推广站(321100)

张 启,男,农艺师。E-mail:476815847@qq.com

特约编辑:艾 华

猜你喜欢
兰溪市兰溪枇杷
枇杷
畅游“水乡古镇”
枇杷
兰溪模式 从“云里雾里”到“胸有成竹”
“女王券”存储盒二
新时代的治水实践——福建莆田木兰溪建造“生命共同体”
枇杷
枇杷糖浆
玩具产品供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