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芬兰,贪腐是“罕见现象”

2017-08-17 06:15肖剑
公务员文萃 2017年8期
关键词:公务贪腐芬兰

肖剑

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芬兰,让国人一下子关注起这个美丽的童话之国。出访前夕,他还在芬兰《赫尔辛基时报》发表署名文章,对这个具有“纯净秀丽的林湖风光、勤勉创新的发展理念、淳厚安宁的人文风情”的国家赞誉有加。其中特别提到,芬兰已“发展成全球幸福和清廉指数最高的国家之一”。

确实,这么多年来,芬兰清廉指数一直名列全球前茅,数度摘冠。在芬兰,国民视贪腐如偷盗、抢劫,公务员基本不敢以身试法,法庭审理贪腐案平均每年不足10起。

那么,在芬兰,贪腐是何以成为“罕见现象”的?

多喝一杯水,也是腐败

芬兰年轻人进入公务员系统,最先受到的告诫便是管住嘴和手。老公務员会告诉他们:“可以接受一杯热啤酒和一个冷三明治,喝葡萄酒就危险了。”“一杯热啤酒和一个冷三明治”的价值便是吃请和收礼的上限,超过此限,便会受到惩处。芬兰法律规定,公务员可以接受的吃请和礼品,一般在20欧元左右。然而,在芬兰餐馆里,一杯白开水可能就要收费5美元(约合4.6欧元)。

其实,芬兰民间请客送礼也属人情之常。但对公务员来说,吃请和收礼则是大事,必须谨守分寸。法律的规管到了严苛的地步,一不小心可能就会触犯法网。所以,公务员普遍“小心翼翼”。

对公务员吃请和收礼的规管仅仅是最普通的,芬兰的法律对政府和公务员的清廉要求,普遍高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让任何受贿行为都无处可逃。其中,《芬兰刑法》对商业犯罪、受贿和洗钱犯罪,以及公务犯罪的规定,入罪门槛都低于国际标准。而且规定涉及受贿罪的,索取或接受的利益不一定与其公务行为有关,只要有索取或接受的行为,就构成犯罪。此外,受贿的范围不仅局限于接收钱财、物品,即使接受了低于市场利息的贷款,甚至是无薪授予的荣誉头衔,也可能被视为受贿。

在重定罪重处罚的刑事司法下,一旦贪腐就会被追查,起诉的高风险和严厉罚没的高成本,使人不敢铤而走险。

在严厉的法律划出红线后,公与私之间的界线便相当分明。2002年,文化部长苏维·林登被举报曾利用职务之便,批准向奥卢市一家高尔夫公司提供17万欧元的政府赞助,帮助其扩建高尔夫球场,而她与丈夫及数名亲属在公司拥有股份。这一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的行为引发民众强烈抨击,引起有关部门调查。一周后,林登黯然下台。

全方位监督

公务员吃请非常小心,同样公务接待也必须严格遵守要求,稍一逾矩,便逃不过群众“雪亮的眼睛”。

芬兰奉行公务行为全透明。公务接待中,上至总理下至普通科员,一起吃饭的有哪些人,点了什么菜,花了多少钱,都必须巨细无遗地列出清单并上网公布。人人可以查看,发现问题,媒体可以曝光,民众可以举报。曾有一位银行高官,在公务接待中因上了一道鹅肝,被媒体查阅菜单后曝光,巨大的压力下不得不辞职走人。

确实,公开透明是芬兰政府的一个主要原则,公共部门所有档案都对公众开放,接受媒体和民众监督。民众若想调查、检举、监督、问责,都很容易找到适当的渠道。

芬兰社会各界的监督意识十分强。任何机构和个人都有权利举报贪腐,尤其是芬兰的记者,只要被记者“逮住把柄”,曝出丑闻,公务员肯定“中箭落马”。就有这样一名议员,接受他人赠送的戏票白看了场戏,被曝光后,他的“政治前途”就此被按下停止键。此外,民间几万个监督团体和议会设立的网站也相当活跃,它们时刻监督着政府和公务员的“一举一动”。“随手举报”已成民众常态,政府和议会也“虚怀若谷”,表示重视和感谢公民的举报。

除了外部监督,政府内部的监督也十分严密。比如出行,公务专车享用范围非常非常小,除总统,整个公务员系统中,只有总理、外交部长、内务部长和国防部长4人享有专车待遇,且只能上班时间使用。

“世界最诚实城市”也面临腐败威胁

贪腐在芬兰之所以成为“罕见现象”,还与整个社会氛围有密切关系。

芬兰人具有坚韧、内敛、诚信的民族性格。美国《读者文摘》杂志社曾在10多个国家(地区)做过一项试验,测试民众的诚实程度——在每个国家(地区)选择几个地方,并在每个地方丢下12个钱包,装有一定数量的当地货币,内附失主的联系方式,最后统计钱包交还失主的比例。芬兰便是最诚实的国家之一,其中首都赫尔辛基因回收钱包最多,因此获得“世界最诚实城市”称号。

待民众养成了奉公守法、诚信自律的习惯后,他们会厌弃说谎,贪污受贿、侵吞财富的行为便如同偷盗、抢劫一样卑鄙肮脏。连芬兰前最高检察院总检察长马蒂·库西马基也说,公民的自律是防止腐败最有效的手段。

在这种社会风尚里,公务员贪腐的成本便在无形中大大增加。因贪腐行为身败名裂,不但在亲朋好友、街坊邻居面前抬不起头,可能连私营机构都不愿雇佣,所以“这样的代价实在太高,不值得为蝇头小利以身试法”。

此外,芬兰政府历来重视对年轻人的教育,可谓“反腐,从娃娃抓起”。小学一年级开设道德或宗教课程,向孩子灌输平等、公正和诚信的价值观。初中开始,又增加了包括公共事务和司法体系在内的社会研究课程,让学生了解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政府的运转与效能。这种持续不断的“基础教育”使民众普遍具有较强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进而为整个社会营造了良好的守法氛围。

可以说,芬兰的清廉是制度与社会、文化相结合,以及政府努力、社会介入与民众参与的结晶。

当然,贪腐成为“罕见现象”,也并不等于腐败为零。目前,芬兰在选举资金、政府采购、项目建设、税收等领域,仍被认为是必须紧盯不放的“高危领域”,尤其是近年被提起的“老友圈”现象,即身居高位并相互熟识的一群“朋友”利用各自的影响干扰甚至绕过正常决策过程,以期互惠互利,这样的“老友圈”恐会成为“导致腐败利益交易的典型源头”。

童话之国毕竟不是在童话里,芬兰的反腐败也时刻面临着新的挑战。

猜你喜欢
公务贪腐芬兰
在宋代擅用“公务马”要严惩
别为贪腐找“理由”
贪腐搭档落马记
芬兰将迎独立100周年 邻国挪威考虑“割让”山峰作贺礼
芬兰纸与纸板五年连减
一张图揭发公务员工资制度
大象无形 芬兰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