劫中救书存挚念,披荆斩棘泽后人

2017-08-17 12:52夏金波
卷宗 2017年19期
关键词:西迁抗战

摘 要:抗战期间,湖北省图书馆(时称湖北省立图书馆)为避战火,保存文化基元,经历了一次省内的西迁行动。西迁从1938年7月开始,至1941年3月从恩施迁回,历时近3年。每读这段历史,未尝不如临江水、心胸激荡,为先辈劫中救书故事所打动。万象更新,忆苦思甜,谨作此文,以表敬怀。

关键词:湖北省图书馆;抗战;西迁

昔魏文皇帝曰:“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极言立言之重。夫书籍者,文章所汇集也,续智者文脉,传仁者五常。若无书籍,则文章无所依。文献不足,则杞宋无征;数典忘祖,又为人不齿,故昔南面之君尤为重视。伯益山海之经,广神书于宛委;茂先博物之志,宣秘籍于嫏嬛。泱泱华夏,立五千载,文化彪炳,皆赖书籍记载之功。历朝历代,无不特重修典藏经。皓首之经、廿四古史、诸子百家、名士伙集,并入七阁之中,為旧时藏书之绝唱。

自皇古迄今,观书籍流传,常罹天灾人祸。天灾者,水浸、火焚、虫蠹、尘腐;人祸者,兵燹、禁毁、遗佚、删削。三坟五典,亡之八九,今人茫然,无所问津。故古人特重藏书,筑楼修阁,今天下闻名者不一而足。远取前汉之天禄阁、石渠阁,近有清朝瞿氏之铁琴铜剑楼、双丁之八千卷楼;公藏有《四库》七阁,私蓄有范氏天一阁、陆氏皕宋楼。目录完备、按图索骥,有典有册,以慕学人。或以扬邦疆教化,或藉搜罗以自炫。虽世人不能皆尽往取观之,其书仍得善藏而流也,故功莫大焉。旧有藏书洞、藏书楼、藏书阁,迄今而有图书馆。文气传承孜孜不倦,至于民国祖辈。鄂图由是成立,文教开先。九流百氏,三统六家,讹校鲁鱼,泽通寄象。

昔人张国淦曰:“吾鄂首尾际六千里,地当江汉绾毂之会;其山川开旷,高踞上游。”古人云楚地聚才,鄂省亦重视文教。一九零四年,岁在甲辰,南皮先生创办鄂省图书馆,傲立扬子江畔,稳座蛇山之南,所藏书籍常人皆能取用,以备楚才,以利文化,使国民务求新知,乃开近代公立图书馆之先。

一九三七年,日寇大举侵华,神州由此颠簸,生灵陷于水火。数月间,战事屡遭不利。至年末,南京沦陷,日寇溯江而上,以致州闾为墟,危若临壑。国民政府审时度势,下令武汉政府携民资西迁,久迟则所难逆覩。先是,因各码头物资滞积,鄂图非在首批迁徙之列,经时任馆长谈锡恩多方周旋,终于一九三八年七月得以登末班轮船,以避兵火。所运文资:古籍及中外文图书总计九万捌仟余册,装大木箱壹佰柒拾三,其它图书、杂志、报纸、卡片、公文、杂件四十九箱,此外另有崇文书局书板九千余块。历时两月,分三批运至宜昌。是时,宜昌屡遭轰炸,飞弹肆威,险不能留,遂换小船,向西行至秭归新滩,于十一月运毕。次年七月,将大众图书运抵巴东,以供开馆之需,珍贵图书与古籍、版片则存于秭归兴山交界处游家河小峡口岩洞兴山屈洞乡兴隆寺。至一九四一年三月,终将古籍、版片经巴东运抵恩施。西去坎坷,饱经无人、无车、无路、无钱之苦,又须严防敌寇、匪患、盗贼。为救书,数人遭难殒命,或沉于江,或殁于山,魂归他乡。避于山洞中时,须防湿防潮,乃取鹅卵石铺地,上覆木板,书箱安置于上,每两层间铺以碎烟叶,择时翻晒,细致若是。呜呼,途中艰难曲折,文字不可尽表。

兵事相属,弥历八载。一九四五年,日寇战败。至一九四六年八月,鄂图西迁物资终得以迁复。西迁途中,所运书籍除因事故遗失十二册外,皆保存完好,另外于路吸收私人藏书,所积日壮。返蛇山抱冰堂后,国民闻之欣喜,政府传令嘉奖。经西迁一事,文化火种得以相传,此鄂省之幸事。

鄂图,实鄂省文化基元得以保存之砥柱。

书非货财,屯而吝守则殆。各取所需,是以为用。书籍分类而从,条理明晰,盖始于汉刘更生之《别录》。文气日盛,遂有四部。目录大家踵继之,藏书家亦不乏人。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此目录家毕生之所求也;辨伪辑佚,广蓄善本,此藏书家终年之所愿也。两者相辅相成,然有赖原典之存藏。此上述建鄂图之功。

然有馆无馆人可乎?曰不可。书为人用,其功因人而彰。故存书救书者,备受世人敬仰。鄂图今日藏书之盛,亦因荫前人之德。西迁之功,必称其人。曩时,全馆员工祗数十有余,而随行珍贵古籍近十万册,尚不计版片,责任重大,不言而喻。是时乱世,自保尤难,况携物资奔波于兵燹之中乎。西去之路远,山高水险,既无天时之顺,亦无地利之助,所可赖者乃人和也。何以人和?一曰责任。既为馆员,应担保存文化之责。夫一国者,或疆域狭小,或民众不伙,下不能连衽成帷;上不能举袂成幕。一国有一国之文化,所以有别。犹太民族,流亡已数世,而其民愈韧,专家辈出,各领域皆有贡献,若无文化之传承,民众以何筚路蓝缕,推陈出新。我国虽地域广袤,国民众多,茍无民族精神,亦不能屹立于世界之林。故文化传承应尤为重视,创建鄂图,其义在此。此西迁人员皆知之理也,故有往返千里临危不惧之事。二曰追求。夫藏书者,非为藏而藏。藏而不用,则与未藏无异。藏有所用,乃办馆之真谛。鄂图书籍迁西后,虽时遭轰炸,生活困顿,开馆之心未曾动摇。鄂图在后方开馆期间,官员、干部、学生、民众一时云集,故有抗战文化宝库、鄂西文化基元之誉。国尚存精神,则战无不胜。存精神、开民智,此图书馆人毕生之追求。此在责任之外,又高于责任也。故曰,人离馆则愚,馆离人则废。

鄂图馆人,实乃鄂省文化之基元得以保存之钤键。

古语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书者,亦传道者所依也。先辈救书于劫,传文气于今,乃我省文教之幸事、读书人之幸事。鄂图及鄂图馆人之功,吾辈当铭记传扬。沧海桑田,物是人非,西迁之事,仿佛在目。今国泰民安,文教兴盛,鄂图与时俱进,饱经沉淀,底气厚重,风采已不同往日。鄂图馆人每念往事,无不唏嘘。虽时代变幻无常,亦恒有不便者,即国强族壮、民智民富之信念,与保存文化、传扬知识之责任。因有人,故有书;因有书,故有馆;因有馆,故有馆人。藏书为用,服务人民,此应为图书馆人牢记之理。殷忧启圣,多劫兴邦,先辈如泉下有知,则不念当年西迁之苦,定当含笑矣。

作者简介

夏金波,湖北省图书馆特藏与地方文献部,硕士。

猜你喜欢
西迁抗战
“西迁精神”融入高校易班网络思政的模式构建
西安交通大学西迁博物馆雕塑作品《交大西迁知名教授》
西迁丰碑
用“西迁精神”打通航道——大学之大,重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作的时代新人
我们家的抗战
我们家的抗战
弘扬西迁精神,铸就“西迁精神”出版工程
西迁赞歌·东情路——东北地区西迁民族美术作品北方六省巡展作品选登
抗战初期昆明文协成立的前前后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