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英雄炼成记

2017-08-18 22:18子书君
齐鲁周刊 2017年32期
关键词:娘子军杨子荣特种兵

子书君

英雄是人们崇拜的对象,他们代表着理想的人格,引领着社会前进的方向,维系着人们生活的希望。

在经典革命历史叙事文本中,江姐、李玉和、红色娘子军等常常是高大全的化身。1990年代以来,文艺作品中的英雄明显地由神性向人性复归,或走偶像路线、或增加故事传奇以及加重爱情戏码的“突破性”尝试。即使如此,从革命叙事一下子跃进到娱乐叙事,国产英雄的发展变迁中,似乎缺乏一段真实叙事。

传统英雄的革命叙事

2014年4月19日,最后一位红色娘子军战士卢业香在琼海去世。

作为挖掘红色娘子军历史的第一人,1957年,刘文韶完成的长篇报告文学《红色娘子军》,发表在同年8月号的《解放军文艺》上,动情的笔墨蘸染着历史的回声,随之带来的是广泛而深远的社会影响。

“与其说我发现了红色娘子军,更不如说,娘子军影响了我的一生。”刘文韶甚是感慨。1931年5月1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女子军特务连在乐会县第四区(今琼海市阳江镇)宣告成立,她们用坚韧不拔的精神开启了一段革命斗争的恢弘历史。在这段历史篇章中,娘子军所剩的遗物已经十分稀少,刘文韶拿出了珍贵的3大本采访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1950年代采访的娘子军的细节,当年的采访本,如今珍贵无比。刘文韶默声无语,思绪飘远……

一直以来,在经典革命历史叙事文本中,英雄的描写有着严格的规定,他们常常体现出单一、伟大的神性,是高大全的化身。主人翁甚至连谈一场恋爱也会在当时被认为对革命不忠,谢晋导演就因此剪掉了《红色娘子军》里洪常青与吴琼花的感情戏,转而用几个饱含革命情谊的眼神点到为止。

“三突出”是文革期间的文艺指导理论之一,被称为“文艺创作塑造无产阶级英雄人物必须遵循的一条原则”。通过“三突出”原则塑造的这一类形象,被后人概括为“高大全”。

革命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中的解放军侦察排长杨子荣,威武英俊,横眉立目,再披上白色的斗篷,简直就是当时无数少年儿童争相模仿的偶像;《红灯记》中的地下党员、扳道工人李玉和,受尽严刑拷打仍然不屈不挠,被日寇杀害;电影《金光大道》的主人公的名字就叫“高大泉”(这也是“高大全”这一概念的由来),根据“三突出”的原则,主人公必须形象高大、胸怀宽广,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没有缺点的英雄,总之必须是一个完人;于洋扮演的《火红的年代》中的炼钢工人赵四海,粉碎了国际帝修反的封锁和阶级敌人的捣乱破坏,为中国工人阶级炼出了“争气钢”。三十好几的赵四海只能守着老母亲过日子,那时候的导演不允许他有老婆……

还有《创业》中浓眉大眼的铁人王进喜、《闪闪的红星》里面的小英雄潘冬子……他们无一例外地严格恪守革命的纪律和宗旨,经受得住功名利禄和个人情感的严峻考验,在任何时候都能无所畏惧地为神圣的革命事业而献身。

人性的回归与“娱乐至死”

1990年代以来,文艺作品中的英雄明显地由神性向人性复归,他们身上体现出丰富而复杂的人性,凸显个人存在的价值以及普通个体对历史的作用。

热播电视剧《亮剑》《历史的天空》和《狼毒花》中主人公李云龙、姜大牙和常发等人物形象,充分体现了当代英雄形象的通俗性、娱乐性和商业性等大众叙事特征。

《亮剑》中,八路军独立团团长李云龙是一位叱咤风云、百战沙场的职业军人。他在战场上对敌人凶狠,但对待战友和朋友肝胆相照。他喜欢耍小性子,给自己的部队护短,会不听上级指挥,别出心裁地打仗,但他敢于承担错误,有强烈的正义感。他性格暴躁、霸气,甚至在有些方面不讲理,不过在大事情上他从不含糊。李云龙明显区别于他人的个性,与其内潜的优秀军人共有的种种特质,成就了一个全新的革命军人形象,深深打动了观众。

徐克导演的《智取威虎山》更是走上了好莱坞商业动作大片的路数。没有搞什么对原作的反动,只是让杨子荣和203部队脱离革命大义,如黑泽明的七武士一般,当一群护村民战土匪的快意侠客。

影片中,杨子荣的扮演者张涵予无论在表演或者造型上,都在最大限度地释放他的邪魅。事实上,他打入土匪窝里的卧底身份,更符合好莱坞大片常见的设定:一个有瑕疵的英雄。

当经历了红色革命年代的老观众,看到杨子荣和八大金刚之一并排蹲在雪地里拉野屎,原本高大全不沾染人味的英雄形象,就扑簌簌都落了灰尘,生龙活虎地打虎放炮灭土匪去了。

一个说教意味浓重的剿匪故事,被落实为一个邪魅英雄的江湖传奇,就算是样板戏也能娱乐性十足,让大家看燃了,看high了。而这,就是爆米花电影的魅力。

有人说这是个“娱乐至死”的年代,不淋漓尽致不痛快。扎堆出现谍战片也造就了无数经典的英雄特工形象。“高大全”的传统英雄形象也正在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或走偶像路线、或增加故事传奇以及加重爱情戏码的“突破性”尝试。比如《羊城暗哨》中王炼的西装革履,风度翩翩;《英雄虎胆》中于洋扮演的曾泰摇身一变成了国外派遣来的“副司令”,与年轻漂亮的女特务阿兰大跳“伦巴舞”,惹得春情骚动的阿兰小姐欲火焚身;《跟踪追击》中李明刚小试牛刀,“客串”一回特务角色,竟然摸到真特务的狐狸尾巴等等。

特种兵们的真实叙事

据媒体披露,为筹拍《战狼》系列,吴京曾在南京军区驻闽某特种部队,和真正的特种兵一起训练了十八个月,他坦言,刚进部队的时候,收到了特别的“招待”。不过这些磨练都让他在导演的时候受到启发:“与其你演一个兵,不如你就是一个兵”。

吴京和他的《战狼》系列再次引发了观众对特种兵的关注,而这些似乎能多少弥补一下国产英雄变迁史上的那段真实叙事。

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冲出亚马逊》于2002年上映,影片描述了两位中国特种兵被派往国际军事组织在亚马逊的“猎人学校”与其它国家的特种兵进行长达一年生死训练的艰难过程,最后七枚国旗只剩下三枚,其中就有中国的五星红旗。

该片的主人公有原型,1999年,中国首次应邀参加了有美国、意大利及委内瑞拉等国特种兵参加的特殊集訓班。片中主人公的原型就是来自武汉的两名特种兵王亚林和扈华国。

一天晚上10时,教官用汽艇把王亚林和另外3名学员送到一个四面环水的荒山上,只发给他们一把砍刀、一支信号枪和一盒火柴。在饥饿和蚊子的威胁下,四天四夜每个人只靠20多个螺蛳支撑下来。

王亚林说,在受训的87个日日夜夜,很多训练科目都让人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如直升机跳水,如果动作掌握不好,从距水面七八米高速飞行中的直升机上跳下,不死即伤;利用绳索通过河流,稍不留心,就会从3米高的绳索上掉入急流中;在敌人火力下通过障碍更是令学员们胆战心惊,身后是重机枪的追踪扫射,左右是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前面是各种形状的11个障碍物,还要用手雷炸掉两个火力点,用6发子弹击中3个目标……动作稍一迟缓,就要付出血的代价。

在王亚林看来,特种兵们现实训练中的情形比电影中更加残酷。endprint

猜你喜欢
娘子军杨子荣特种兵
杨子荣的“土匪装”
红领巾心向党游学之旅
抗疫第一线,攻“冠”娘子军
少年特种兵
少年特种兵
少年特种兵
海南红色音乐经典
——观歌剧《红色娘子军》
杨子荣:从炊事员到剿匪英雄
非洲历史上的一支娘子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