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技艺传承与创新研究

2017-08-18 11:08李文跃李小龙
景德镇陶瓷 2017年3期
关键词:制瓷景德镇技艺

李文跃+李小龙

摘要: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在继承和发扬具有中华民族符号的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技艺的基础上,基于传承“工匠精神”,通过更新觀念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与“工匠精神”进校园打造现代学徒,积极探索出了体现具有民族特色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技艺“工匠精神”人才培养路径。

关键词: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非物质文化遗产 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技艺 工匠精神

中国有五千多年的华夏文明史,景德镇有二千多年的冶陶史,一千多年的官窑史,六百多年的御窑史,中国的传统陶瓷文化精髓讲究传承的就是“工匠精神”。从元代开始,景德镇陶瓷手工业就形成了独特细致的分工体系,不仅让景德镇手工业快速发展,也对景德镇成为世界制瓷中心格局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国陶瓷史上景德镇陶瓷业曾出现大量卓越的工匠,如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72道工序、绝非数人可包揽,而且一个工匠一生只从事其中一道工序,如画瓷者不填色,填色者不画瓷,各司专工,各尽所长,千锤百炼方可烧出炉火纯青的瓷器,每件制品都追求完美工艺达到极致。在明代的景德镇御窑厂为了确保御窑瓷器的质量,朝廷与御窑厂签订严格的制造标准,如瓷器器物釉色发色纯正,器物型制不端正,纹样有误,陶瓷器物品质稍有瑕疵就会被窑工当场打碎就地掩埋。御窑瓷厂制作追求唯精唯美,以大国工匠重器为准,制作不计成本,工艺技术精益求精,将每一道工序做到极致,把极致的陶瓷制品做成历史传世精品,这就是景德镇御瓷所体现的“工匠精神”,景德镇御窑瓷器制造所体现的“工匠精神”正是当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所迫切需要的,中国有悠久的制瓷历史与手工制瓷技艺传承人,工匠不曾消失,尤其以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为代表。

一、陶瓷“工匠精神”的发展

中国有着悠久的手工业传统,工匠延绵不绝,现阶段我国已成为世界瞩目的“制造大国”,但距离世界“制造强国”还有相当长的距离,从“中国制造”大国向“中国智造”强国的转变过程,需要成千上万的优秀产业工人来提升国际竞争力,传承弘扬“工匠精神”正契合了这一时代要求。在陶瓷作坊式生产模式下,工匠只有技术精湛才能更好地发展与生存,由此衍生出以“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千百年来许多延续至今仍然兴旺的制瓷技艺正是体现“工匠精神”的典范,比如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技艺柴窑营造与烧制技术,陶瓷青花、粉彩、古彩陶瓷手工艺制瓷技艺常常有不少是几十年,几代人终身守护某一行业独门绝技或一技之长,代代相传专事某一行某一项制瓷技艺,以景德镇官窑制瓷为例,元代的青花、明代的青花五彩、清代的粉彩无一不精美绝伦,视若珍宝。究其原因,一是因为官窑对瓷器制作全过程都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制瓷业“术业有专攻”陶瓷手艺人一旦选定或从事某一行业,就是一门心思扎根下去,心无旁骛,用心工作,积累经验,天长日久必然在各自领域成为“领头羊”或陶瓷行业制瓷高手;另一方面也因为古时制瓷技艺代代传承,匠人承担着家庭与宗族兴旺的责任,所以陶瓷业制瓷匠人莫不虔心至诚,“古代匠人视技艺手上功夫与信誉重如生命,因为名誉关乎个人的温饱仍至整个家族的福祉”具有长期效应,手工制瓷技艺代代守护。笔者学手工制瓷技艺的时候,师傅收徒十分严格,不仅看手上功夫掌握的怎样,还要看人品,师傅教导最多的一句话是“千万不要砸了咱李氏粉彩制瓷技艺的牌子”。前人为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陶瓷物质与非物质文化提供了媒介,也满足了人们不断发展的对物质文化的需求,国外也不乏范例。据报道,载至2012年,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146家,德国有837家,荷兰有2 2 2家,法国有1 9 6家,为什么这些长寿企业多在这些国家,其长寿的秘诀是什么呢?其结论是他们都在传承一种“工匠精神”。为什么中国的长寿企业极少?既有朝代更替,外强入侵的战乱,也与“工匠精神”的疏离和淡化有关。德国制造的锅人们可以用一辈子,瑞士的制表商对每一个零件,每一道工序都专心雕琢,手表品质世界第一,日本具有匠人精神的面食制作常常是一个家族生生相承的事业,与崇尚“工匠精神”带来的产业工人素质,制造业水平提高不无关系。然而在当下陶瓷产业日益繁荣的同时,问题也存在不少,如不少陶瓷大件制品制瓷工艺不精,制瓷原料浪费甚至假冒伪劣的陶瓷制品和代工陶瓷制品之风屡见不鲜,陶瓷行业中不少人勤勤恳恳,注重承诺,亲力亲为,技艺至上的社会风尚与价值观缺失,生活中经济至上唯利是图等价值观扭曲,工匠道义缺乏,不利于工匠精神传承。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时代,很少有人谈到“工匠精神”。不少人越来越缺乏对手艺的忠诚,提倡“工匠精神”是很有必要的。现代社会现实中有些人在价值取向上则有所偏颇,现在聪明一点的孩子都想读大学,学生毕业后都想当白领,坐办公室,当官,当老板,成为大款富翁,不想下生产一线,下基层工作,更少有人心甘情愿地到工厂去当职业技师,在技术方面创一流。社会上也出现不少的浮躁之风,陶瓷作品从事“写意”画创作“随意”性粗制滥造表现的人日渐多了,从事传统陶瓷表现装饰化、工艺性、秩序化、精细化的装饰绘画性表现的人少了,耐不住寂寞和诱惑,缺乏专注精神。难有人沉下心来细细琢磨一件件作品。太多的急功近利,太少的专注持久,太多的粗制滥造,太少的优品精品,“工匠精神”成为当今社会极为稀缺的东西。长期以往,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将会变得漫长而曲折。

二、陶瓷“工匠精神”的重塑与传承

在经济新常态下,重塑工匠心,重塑匠人魂是助推中国制造向优质制造“转型”的唯一之路,时代呼唤“工匠精神”回归,人们渴望工匠精神制造出来的产品。要发扬工匠精神,首先要有人愿意做工匠,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意学技能,靠着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作理念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以及对职业的认同感、责任感、荣誉感和使命感,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不愿意将技术、技能工作作为自己一辈子的职业,成为一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虽然现代职业高校教育发展很快,但是在陶瓷手工制瓷技艺领域陶瓷精品之作,工艺制造还是要一大批优秀的工匠来完成,没有精工细作的精神,就难出质量上乘的陶瓷产品,哪怕一块普通的白瓷板,也需要十几人经过练泥,成型、滚压、修坯、烧制等工序,合力用心制作才能完成出好的产品。现代陶瓷手工艺制作如果没有更多的年轻人用心、乐意加入进来,培养出一代代富有精益求精的优秀能工巧匠,将一些精湛的技能传承下去,否则景德镇陶瓷制造的水平和品质就很难提升。景德镇瓷器早在17和18世纪就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行销世界,使中华陶瓷文化赢得全世界有识之士的青睐与崇敬。瓷器是贵族生活中的奢侈品,然而,受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影响,国有陶瓷企业的改制与解体使得原本陶瓷制作分工合作的模式彻底瓦解。在快速发展的今天,中国陶瓷业也存在一定的浮躁之风,我们越来越缺乏对手艺基本的忠诚,缺乏“工匠精神”的专注、耐心、坚持,缺乏追求极致和完美。如今不少企业、作坊与陶瓷从业者将陶瓷产品营销视为救命稻草,陶瓷产品制作追求“短、平、快”带来的即时效益,把匠人精神的追求,陶瓷品质的匠人精神常常是抛在一边,亦有不少陶瓷艺术从业者,一味讲求市场效应,笔会应景工作泛滥,重名重利,缺乏“工匠精神”专心致志责任与使命感。面对这样的尴尬局面,重拾工匠精神,培养新生陶瓷技艺人才显得十分重要。endprint

三、“工匠精神”陶瓷人才培养路径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迅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议,国家以如此高的态势来提倡“工匠精神”非常有意义。陶瓷业在中国是与国名同名的行业,陶瓷艺术也是至今一直被外国艺术家,有识之士所推崇,值得国人骄傲的。中国传统陶瓷的辉煌,是无数工匠视自己的手艺为生存的命脉代代相传。对于职业高校陶瓷人才培养来说,如何在陶瓷人才培养过程中落实,践行“工匠精神”,呼唤传承“工匠精神”的人才培养同样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工匠精神”是对优秀品质的坚守,对工作的执着,对所作的事情和手作之器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的专业、敬业、严谨态度,是一种“传世精神”,是未来高职院校陶瓷艺术人才培养的一种专业能力和价值取向,在职业高校陶瓷艺术人才培养中,注重学生专注品质,不断创新的“工匠精神”培养,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社会发展的需要,是高校陶瓷艺术人才社会生存的需要,也是提高陶瓷艺术人才设計能力与素质的需要,职业高校应整合各种教育资源,追求完美设计和职业品格培养。弘扬工匠精神的传承,将陶瓷工匠精益求精的理念带入现代陶瓷教育的文化实践无疑将根本改变,这不仅仅是职业院校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更是东方文明中国对话世界的资本。

1、更新观念,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

职业教育与应用型本科,从培养人才目标与未来岗位来说都是职业教育,本科教育哪个专业不是职业教育呢?例如政法大学法学专业,毕业后可得到法学学士,这其实就是培养律师的职业人才。师范大学培养教师、医学院培养医生等等也是培养职业人才,实际上社会上包括了各种类型的职业人才,本科与专科、高职没有高低也不可以拿薪资来判断职业高低。要从观念上培养学生忠于职守,严谨、一丝不苟的专业、敬业态度。要以贯之耐心、专注、坚持认真工作、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逐渐转变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改变传统观念中本科的比专科好,专科的比中等职业学校好,消除社会劳动的歧视差别。

2、“工匠精神”进校园打造现代学徒

秉承“职业化”人才培养的目的,注重弘扬“工匠精神”的地域文化传统,把非物质文化遗产景德镇传统手工艺制瓷技艺引入高职陶瓷专业学堂。一是改革传承人培养模式和陶瓷设计专业教育教学模式,选拔一年级优秀学生在课程体系内单独建制开班。学生与老师可以双向选择,根据国家非遗制瓷技艺人才培养特点将系统的理念性知识课程精化,整合于应用型知识与工艺技能课程学习之中,将有些理论性过强的课程进行应用性改革,保持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与职业要求的一致性。通过整合优化,构建以技术能力形成和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改善专业课程设置,打破传统教学、学习、管理方式,强调教学质量,根据“工匠精神”与陶瓷专业手工制瓷技艺要求,专门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二是现代学徒制教学,本院选定国家非遗制瓷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为师傅导师“双导师”制教学,并配备专门实训室教学助手和专职的班主任,根据非遗制瓷技艺传承人传承项目生产性要求与模式产教融合创新实验教学,这是一种结合陶瓷传统师徒制人才培养,现代学院导师制融合一体的教学模式。三是现代学徒制学生在三年时间内专业技术培训,课堂实训室,作坊学习和实习交替进行,实现实训室、作坊和课堂学习的一体化,将“工匠精神”精益求精、严谨及专业敬业的态度传递给学生。学徒除在专业上严格要求,同时加强工匠文化熏陶,合格者将同时获得专科学历和国家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打造具有工匠精神的“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为国家非遗手工制瓷技艺培养高技能人才。

(本文为2014年江西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一般项目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薛栋.中国工匠精神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6[25]

[2]张娟娟.工匠精神在职业教育中的回归与重塑[ J ] .职教论坛.2016(35)

[3]陈立平.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养成教育的路径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6(10)

[4]于洪波,马立权.高职院校培育塑造学生工匠精神的路径探析[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08)

[5]任然,才忠喜.论高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 J ] .学术探讨.2016(18)

[6]张志田,史小平.“中国制造”新常态下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与实践路径研究[J].读天下.2016(25)

[7]杨红荃,苏维.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当代“工匠精神”培育研究[J].职教论坛.2016(16)

[8]李宏伟,别应龙.工匠精神的历史传承与当代培育[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5(8)endprint

猜你喜欢
制瓷景德镇技艺
《景德镇陶瓷文化概论》前言
进口原料及设备制瓷对启新瓷厂发展产生的影响
清朝什么样
我的家乡景德镇
传授技艺
传统技艺:匠心传承 技精艺湛
2017“小猕猴欢乐行—景德镇陶瓷文化之旅”
《景德镇传统制瓷工艺》成为省级地方标准
用景德镇话与世界对话
黄杨木雕的传统技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