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美国小说《金融家》中的现实主义手法

2017-08-22 02:19兰媛
青年文学家 2017年24期
关键词:现实主义真实性

摘 要:在美国文学史上,西奥多·德莱塞是位饱受争议的作家,有人喜欢他的作品,认为其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美国的现实社会,但有人质疑他的作品,认为其措辞太过无情,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他启迪和激励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一批作家和学者,并给他们呈现了一种新的写实手法。小说《金融家》是德莱赛的代表作之一,现实主义手法在作品中反映得淋漓尽致,是当时美国社会道德缺失的真实写照。本文旨在通过对作品的分析,阐述现实主义手法的特点和应用。

关键词:现实主义;金融家;真实性

作者简介:兰媛,女,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4--01

小说《金融家》是美国作家西奥多·德莱塞《欲望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小说。小说的故事背景是十九世纪末南北战争时期的美国,当时的美国正处在资本主义阶段向帝国主义过渡的时期,主要讲述了主人公法兰克·阿吉龙·柯帕乌如何从一个无知单纯的少年转变为一个贪得无厌、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百万富翁的故事。现实主义是文学艺术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德莱赛的这部作品正鲜明地体现了现实主义艺术手法。

一、现实主义手法的特点

现实主义认为在人类的认知中,我们对物体的理解与感知,与物体独立于我们心灵之外的实际存在是一致的。在文学上,现实主义指对自然或当代生活做准确、详尽和不加修饰的描述。现实主义摒弃理想化的想象,而主张细密观察事物的外表,据实摹写。

现实主义文学基本特征包括以下三点:一,注重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力求使艺术描写在外观上、细节上符合实际生活的形态、面貌和逻辑。现实主义作品是以形象的现实性和具体性来感染人的,因此能使读者观众如入其境。二,注重典型化方法的运用,力求在艺术描写中,通过细节的真实表现生活的本质,规律。通过典型的方法,对现实的生活素材进行选择、提炼、概括,从而深刻地揭示生活的某些本质特征。三,作家一般不在作品中直抒感情,作品的思想倾向较为隐蔽。

二、现实主义手法在小说《金融家》中的应用

作家西奥多·德萊塞在小说中塑造的主人公法兰克·阿吉龙·柯帕乌出生在十九世纪中期美国东部的费拉德尔菲亚。作家本人也生活在那个时代,他把自己的亲身经历描写在了作品中。那时的科技比较落后,没有发明电话、电车这些新式的玩意儿,交通工具主要是以马车为主,信息传递主要靠人力,但是繁荣的商业贸易和活跃的金融市场使这个东部工商业中心显得十分生气勃勃。柯帕乌的父亲亨利·华盛顿·柯帕乌是银行的一名小职员,他是一个小心谨慎但又有抱负的人。他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当上银行的经理,希望儿女们将来也在金融交易界出人头地,这种希望主要是寄托在长子法兰克身上。他在十三岁那一年就做了人生的第一次买卖,他身无分文,在一家杂货批发庄以三十二块一袋的价格拍下了一批优良的卡斯提尔牌肥皂,接着向父亲借钱买下了那些肥皂,又叫一个脚夫把肥皂拉到家附近的杂货铺,以每箱六十二块钱的价格卖给店主。由于当时的商人做生意的方式比较死板,完全没有想到有这样一种赚钱的方式,所以法兰克一转手就每箱赚了整整的三十元钱!小说中,作家用现实主义的手法描写了法兰克是如何赚得第一桶金的全过程,表达很真实,没有任何夸张的渲染,也没有作者个人的思想倾向。

后来,法兰克长大了,年纪轻轻就在租用了一个写字间经营票据业务,刚开始他的业务比较少,来光顾的客人寥寥无几,但是他脑子很滑,不断四处打听,他发现有一些小公司资金周转不灵,常常需要现金,于是他就主动提出购买他们的票据或者支票,然后把票子卖给愿意投资的人,他在中间按比例赚取一定的佣金。那个年代的人做生意都比较实诚,所以这样的投资还是比较稳定的,于是第一年,按照这一方法他净赚了六千元。尝到了甜头以后,他不断地想办法增加收入。由于之前的生意做得不错,法兰克在当地的金融界开始小有名气,不少人都愿意相信这样一名年轻有为的经纪人,把钱拿给他做投资。慢慢地,他所创办的事业渐渐地兴旺起来,他又用自己赚来的钱去投资新的生意。同时,他发现只靠个人的力量来赚钱是不够的,无意中他认识了一位富有的,比他大五岁的寡妇莲丽·珊波尔太太。法兰克想通过跟莲丽的婚姻来增加一大笔财产,所以他疯狂地追求这位太太,一直到她接受为止。我们会发现这样的故事情节把一个唯利是图,金钱至上,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小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具有相当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故事的最后是柯帕乌经济上出了问题,被关进了监狱,家中一片凄凉。他的妻子莲丽来狱中探望他,所得到的却是他提出离婚的要求。狱中的柯帕乌仍然很现实,他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不择手段地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一切。法兰克的盘算果然没有落空。他只关了一年零一个月就提前获得了释放,然后决心重振旧业,离开费拉德尔菲亚到别处去重打天下。两年后,在芝加哥金融界,出现了一个年轻的银行家和他美貌的新太太。小说自始至终都围绕着法兰克这个核心人物,通过真实的细节描写表现了美国十九世纪末人们现实生活的本质,规律,让读者感同身受。虽然主角的性格特点太过于功利、现实,缺乏人情味,但这正是作者想要反映的赤裸裸的社会现实。在当时的社会状况下,适者生存,只有最无情的一类人才有资格存活下去,在社会现实和压力面前,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人不过是无足轻重的小卒而已,生活只是一味地掠夺和索取。这样的主题有点消极,但却真实,让人信服。

参考文献:

[1]《美国文学简史》 赵红英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

[2]《美国文学名著精选》钱青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年.

猜你喜欢
现实主义真实性
“建设性”法律现实主义——对卢埃林法律现实主义的另一种解读
自然科学与“现代现实主义”——19世纪现实主义再阐释
论三维动画特效数字模拟真实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新法律现实主义
追求真实性永远是记者的基本准则
广告的真实性
从悬疑报道谈新闻的真实性
坚持新闻的真实性
新现实主义与中国
新现实主义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