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城草原生态旅游产品开发对策研究

2017-08-22 17:21鲍悦
现代交际 2017年16期
关键词: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

鲍悦

摘要:白城草原位于科尔沁草原东部,类型多种多样,面积广阔,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本文通过分析白城草原旅游资源特征,对目前科尔沁草原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和深入的探讨,提出白城草原生态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以促进白城草原地区旅游业发展。

关键词:草原生态 旅游资源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6-0172-02

一、白城草原生态旅游开发现状

草原之所以具备发展草原生态旅游的优势条件,是因为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并且具有动植物资源以及社会、人文背景。由于草原生态旅游追求的是旅游经济与草原保护的协调发展,逐渐引起了有关政府、国际组织和草原周边社区的关注,在国内外各地区,均有对草原生态保护的研究以及一系列的措施,国内例如新疆、青海、西藏等地制定了一系列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而国外例如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发达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草原生态保护与管理体系,系统地解决了草原生态所面临的破坏以及种种问题。白城草原生态旅游在近几年才刚刚起步,整个地区发展水平不高,属于低水平的开发阶段,没有形成规模,白城草原生态旅游存在的潜力和特色没有显示出来,并且草原生态旅游资源本身极其脆弱,在开发中极易遭到破坏,如果开发不当,将会导致无法弥补的巨大损失,然而白城又缺乏草原生态保护的经验,没有系统的、相关的保护管理体制,所以白城草原生态旅游资源面临着极其严重的问题。

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是白城最具特色的旅游资源,有历史悠久的蒙古族文化,有美丽富饶的典型草原、草甸草原和沙地疏林草原,更有充满大漠风情的千年胡杨林等,风景优美,文化浓厚。白城野生动植物资源也极其丰富,尤其是区内类型多样的典型草原生态系统、极具特色的自然景观风貌和草原生态与蒙古族传统民俗融为一体的文化,为白城发展草原生态旅游奠定了基础。本文基于以上问题,以白城地区的科尔沁草原为例,通过分析、研究科尔沁草原的生态旅游资源的特点以及面临的种种问题,以可持续发展为理论,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为保护白城生态旅游资源制定相应的对策。

二、白城草原生态旅游开发面临的问题

(一)草原旅游景区设施不完善

白城科尔沁草原地处高纬度地带,占科尔沁总面积的20%,而且森林面积占科尔沁市的比重也较大,如果修建道路,一定会破坏牧民草场、破坏生态资源,这就会涉及修建道路方与牧民能否合理协调这一问题,既不损害牧民的经济利益,也不影响道路的正常修建。而且现在白城只有五星级酒店4家,30余家四星级酒店,百余家三星级酒店,170多家旅行社,但是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接待设施还远远不够。

(二)开发深度不够

科尔沁草原生态旅游资源极其丰富,类型多种多样,但是开发深度不够,旅游产品形式单调、种类单一、内涵层次低以及旅游服务不达标则成为众多游客反映的一类问题。大多数旅游景区均以草原观光、品尝蒙古特色美食、骑马、射箭和欣赏蒙古歌舞为主要内容,多数集中在观光这一层次,旅游形式比较单一,缺乏新型的旅游方式及产品。另外,科尔沁旅游景观从不推陈出新,没有投入资金去新建旅游景点和特色景观,旅游活动内容、接待设施等方面具有高度相似性,前来观光的游客戏称“一片草原,一座蒙古包;一条哈达,一碗酒;一首民歌,一块肉;一匹马,外加一堆石头(敖包)”。这使得原本充满美丽的科尔沁大草原失去了原本的色彩。

(三)草原居民的利益未得到保障

随着草原旅游业的发展,增加了对草原的开发,但是很多开发商为了一己私利,对草原生态旅游资源进行无限制的开发,从来不考虑环境问题,宁愿以牺牲草原生态环境,也要最大化地牟取利益,所以各种垃圾、污水等破坏草原的有害物质流入,而且最重要的是有一些白色垃圾会被草原上的牲畜误食,因为无法消化,所以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也对草原的土地资源造成了很大程度的破坏,对于草原居民来说,自己的经济利益受到了威胁。

(四)开发中忽略了对资源的保护

近几年,草原旅游的开发逐渐深入,草原地区自然环境和生态旅游资源被破坏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在草原旅游发展的过程中,旅游开发商、当地居民、游客并没有树立草原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观念以及保护草原生态旅游资源的意识。开发过程中,旅游开发商只为自身的利益着想,无限制地对草原生态资源进行开发,并且没有对开发过的草原和已经破坏了的草原进行有效的投资和保护。而个别游客更是肆意妄为,随手扔垃圾,破坏草原植被,这使得草原生态资源破坏严重。

三、白城草原生态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对策

(一)完善草原旅游景区设施

1.景区基础设施

景区基础设施与游客服务看似没有直接联系,但如果想让景区正常运行和顺利完成旅游活动,那么景区基础设施是基本保障,没有它,游客无法实现景区内的空间转移,所有的旅游服务几乎都无法提供。同时,如果将富有美感的基础设施与景观相结合,也可以构成景区吸引力的重要因素。因此,景區基础设施与景区运营密切相关,它的质量高低、完备程度、管理好坏是景区运营的决定性因素。景区基础设施主要包括电力通讯设施、道路交通设施、安全设施、绿化环卫设施等。

2.景区服务设施

景区的服务设施是游客直接使用的设施,其完备程度、质量等级直接影响景区产品的价值和效用,服务设施的档次是景区定价的主要依据之一。景区服务设施有接待服务设施和导游服务设施两大部分。接待服务设施主要包括各种宾馆、饭店、休(疗)养院、野营地、度假村、民居等餐饮住宿设施以及为游客提供的商业网点等购物设施;导游服务设施主要包括利用文字、符号或图案对游客行为进行提示和游客引导设施,即公共信息标志和空间位置标志以及用图文解说和多媒体解说对景区总体以及主要景点进行讲解、介绍的讲解设施。

3.景区娱乐游憩设施

娱乐游憩设施主要是一些适合室内活动的歌舞厅、会议室、健身房、保龄球馆、茶室、棋牌室、游泳池等娱乐、文化、康体设施,还有根据景区的类型,在景区各处设置一些室外娱乐项目。但是各类游憩娱乐设施都应严格遵守安全标准,并配备相应救助设施和专门的监管维护人员。

(二)提升草原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

1.营造整体文化氛围

科尔沁草原旅游资源品牌塑造最根本的一项工作就是营造草原旅游目的地整体文化氛围,这样不仅可以提升科尔沁草原在游客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心中的形象,而且重要的是营造草原旅游目的地整体文化氛围不仅可以成为文化基础设施,还能成为文化资本,以此来吸引其他商业活动的参与。如果科尔沁草原想要面向广阔的大众市场,要特别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节庆活动:祭敖包、狩猎节、那达慕大会、瑟宾节、马奶节等,这些节庆活动均可以反映科尔沁的蒙古特色。

(2)服饰文化:蒙古袍、蒙古靴、蒙古刀、帽子、腰带、答忽等,这些特色的服饰都是可以在旅游中展示或体验。

(3)民俗风情:独特的婚姻仪式、骑马礼、人生礼仪、剃发礼等,这些独特的民俗风情都可以成为最直接、最感染游客的旅游氛围,大多数游客也愿意体验这一项内容。

(4)饮食文化:蒙古族特有的蒙古族饮食文化四大类饮食——白食“查干伊德”、红食“乌兰伊德”、紫食“宝日伊德”、青食“淖干伊德”。包括烤全羊、手把肉、羊背子、风干牛肉等各种肉食品和奶豆腐、炒米、奶酒、奶酪、奶皮子、奶茶、黄油、奶油等各种奶食品以及沙葱、沙芥、苦菜、黄花、木耳等蔬菜瓜果类食品,都反映了蒙古族以畜牧业为主的生活。

2.开发專项文化产品

(1)宗教文化:在蒙古族的历史上,萨满信仰和佛教一直都是占主导地位的,从一开始的萨满文化到后来藏传佛教的传入,这两种宗教信仰在牧民心中一直都非常重要,而蒙古族也逐渐形成了自己民族特有的以萨满信仰文化、与蒙古族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蒙古佛教文化,两者相互融合的蒙古宗教文化。

(2)祭祀文化:蒙古族牧民历来信仰长生天,他们认为自己获得的一切都是上天赐予的,并且在蒙古族中,佛教是他们主要信仰的宗教,所以基于这两点,我们可以从蒙古族盛大祭祀活动——祭祀巴彦呼硕敖包、万佛寺、达尔吉林寺等入手,体验蒙古族祭祀文化。

(3)怀旧旅游:在建国初期,曾有大批知识青年下乡来到草原,他们以博大的胸怀感染了很多草原上的居民,缔结了非常深厚的友谊,我们可以从这一方面入手,通过介绍、引导旅游者怀旧,学习前人的奉献精神。

(三)资源保护措施

1.健全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可以保障旅游资源不受破坏,可以有效地保护旅游资源,而我国的旅游景区资源法律保障还不健全,综合性的旅游基本法还未出台,相关的条文主要散见于各个环境与资源单行要素保护法律及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中。因此,健全法律法规是加强旅游景区资源保护的首要任务,在整理现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制定并不断完善配套的系列法律法规,修改、完善相关的保护法,制定专门的、统一的旅游法,针对自然资源的整体性与特殊性进行保护。

2.加强旅游教育

旅游景区资源人为破坏的根源所在就是旅游者的保护意识不强或者无保护意识。因此,相关政府及旅游景区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及方式,大力宣传旅游资源保护的重要性,提高游客自身素质,形成保护旅游资源的自觉意识,并通过管理和引导游客的行为,利用旅游景区解译系统的教育功能来提醒游客注意环境保护。同时加强对旅游景区从业人员及景区居民的保护意识教育,使旅游者、旅游从业人员、景区社区居民形成资源保护共识。

3.利用科技保障

有关政府部门应该加强科技技术在旅游景区保护的应用,利用科技技术,对旅游资源及旅游环境进行监测,建设一套完整的、系统的科技体系,不仅使旅游景区的旅游活动所产生的垃圾得到及时的处理,而且可以利用科技,有效地保护自然、人文旅游资源,做到资源的永续发展。

上世纪90年代以后,生态旅游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到今天已经成为中国旅游产业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城市生活中的人们,更加倾向于自然的景观,草原应该是未来吉林省西部地区最重要的生态旅游资源。在这一背景下,白城将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努力做到草原生态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把白城建成国内外知名的生态旅游区。

参考文献:

[1]李西良,刘志英,侯向阳等.放牧对草原植物功能性状及其权衡关系的调控[J].植物学报,2015(2):159-170.

[2]苏婷.对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的认识和思考[J].新疆畜牧业,2015(12):56-58.

[3]缪冬梅,张院萍.2011年全国草原监测报告[J].中国畜牧业,2012(9):18-19.

[4]宋丽弘,唐孝辉.我国草原生态补偿制度探析[J].理论与现代化,2012(2):60-64.

责任编辑:杨国栋

猜你喜欢
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
基于SWOT分析下的十堰市旅游资源整合探究
关于安徽寿县旅游投资的SWOT分析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江苏省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经济型苏州古城旅游产品策划初探
辽宁锦州旅游资源评价及旅游品牌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