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利模式待摸索

2017-08-22 22:39李春水
台商 2017年6期
关键词:高翔用戶手機

李春水

繼共享單車、共享租車後,充電寶作為人手一機的時代,在人人需要的形勢下,以共享的形式試水共享經濟這一市場。共享充電寶能否沿襲共享經濟的先行者們,通過燒錢的路不斷尋找盈利點?還是被不斷革新的充電技術淘汰在搖籃中?

「共享經濟」這個詞近年來非常火爆,共享單車、共享汽車、共享充電寶、甚至共享辦公,都是因為搭上「共享」概念成為資本新寵,並迅速進入大眾視野。

智慧手機的發展,使用戶對充電寶需求量極大,成為高頻應用,共享充電也搭上了這趟「專列」。共享充電具有比共享單車更容易控制和管理,無論是丟失還是損壞,更容易監測追責,風險相對較小等優勢。另外,充電寶能夠被很好地複用,比較適宜被共享。當它的使用量和使用頻次起來之後,便能顯示出場景和入口的作用。

充電寶被外界認為可能是繼共享單車之後的下一個風口。

「老樹開新花」

過去半年,手機充電站在一些大型商場、機場、火車站等區域開始出現,使用者僅需掃碼、註冊、交納押金之後,便可按時間計費使用充電寶。在共享經濟火熱的當下,歷經了民宿、網約車、共享單車這一連串的風口後,資本市場又發現了「共享充電寶」這個新大陸。

近日,共享充電企業Hi電宣佈公司已完成數千萬元天使輪融資,由志拙資本領投,非同凡想創投及4位個人投資者跟投,而這僅僅是近半個月之內共享充電行業數輪融資中的其中一例。在這十幾天內,已有包括街電科技、小電、來電科技等共計5家企業獲投,融資金額近3億元(人民幣,下同),超過20家機構入局。

甚至,3月底剛剛宣佈獲得數千萬元天使輪融資後僅10天,小電便再度宣佈獲得pre-A輪融資,除了金沙江創投、天使投資人王剛、德同資本等原有的投資方外,鼎暉、騰訊等巨頭也入局。

為什麼資本開始強勢介入共享充電寶行業?「從大環境而言,線上流量在BAT的把控下已經越來越貴,因而線下流量入口被越來越多的資本和企業關注,包括此前資本投資滴滴、摩拜等的核心理念,就是搶占線下入口,」賽迪顧問有限公司創新創業事業部經理王高翔表示,「考慮到智慧手機的普及,充電寶已成為高頻應用,因此資本也開始有所興趣。」

抓住「流量」和「剛需」

事實上,共享充電的商業邏輯是,隨著智慧手機功能不斷增加,有限的手機電池續航能力已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待機需要,充電寶順理成章地成為高頻應用。

有資料顯示,2011年至2014年,大陸移動電源市場規模分別為34億元、58億元、105億元、165億元,2016年移動電源行業規模達到320億元。全球充電寶規模也已突破千億元,年複合增長率約25.9%。「手機功能不斷增加,智慧機電池續航能力卻有限,充電是一件高頻剛需的事情。」元璟資本合夥人陳洪亮認為。

另據公開資料顯示,2016年全年,智能手機出貨量為14.8億,預計到2021年,全球手機用戶將達到55億。而共享充電準入門檻低,線下佈局容易,只要抓住「流量」和「剛需」,共享充電幾乎是一樁可以看得見盈利的生意。畢竟,每個智慧手機持有者,理論上都是移動充電設備的潛在需求方。

談起共享充電寶,一些投資人和廠商均表示,現代人已經離不開手機,隨著智慧手機功能的不斷疊加,耗電速度愈來愈快,隨時隨地充電成為剛性需求,而同時,共享的理念已經擁有了廣泛的用戶基礎。

資本的算盤也打得很明確。一般認為共享充電寶成本低、回本週期短、損耗率低、資金見效快,以充電寶每小時租賃費1元起算,每個充電寶每天的租賃時間如果超過4小時,百元以下硬體成本在不到25天的時間內便可回本。

「剛需」「流量」帶來的共享可能性

目前來看,共享充電寶產品主要分為實體充電寶和充電寶租賃櫃,在押金和計費方式上各家企業有所不同。實體充電寶是掃碼支付後即可使用,但不能帶走,主要投放在咖啡廳、圖書館等;而租賃櫃的充電寶可以帶走,用完歸還即可,主要投放在綜合體、車站、醫院等。

儘管充電寶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用戶移動充電的剛需,但由於攜帶不便、電量不足等原因,很多時候充電寶無法隨時隨地使用,這便在與用戶隨時隨地對電的需求之間,形成了缺口。

「充電寶確實可以如摩拜、滴滴一樣,成為導流的工具和手段,」王高翔指出,「首先,智慧手機的發展,使用戶對充電寶需求量極大,成為高頻應用,這給共享充電提供了一定可能性。其次,共享充電比共享單車更容易控制和管理,無論是丟失還是損壞,更容易監測追責,風險相對較小。另外,充電寶能夠被很好地複用,比較適宜被共享。當它的使用量和使用頻次起來之後,便能顯示出場景和入口的作用。」

「變現」前景不明

共享充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滿足用戶的充電需求,但總體來看,共享充電仍然剛剛起步,發展前景並不明朗。

目前來看,現階段大家的盈利模式主要有3個方向:一是充電寶本身租賃費用;二是押金;三是螢幕和充電寶承載的廣告收入。

來電科技創始人袁炳松指出,來電科技的充電寶每臺每天被借出0.7至0.8次,單日收益平均2元,一台充電寶成本在90元左右,循環使用次數約為800次,在不考慮充電寶櫃檯成本、場地費用外,一台充電寶平均45天就能回收成本。Hi電創始人劉文源也曾透露,桌面式充電寶成本大多在100元以內,在理想情況下,一個月即可回本。

倚靠租賃充電寶、押金和廣告盈利真的可行嗎?

「我不認為在這個時間點,僅僅依靠租賃、押金的循環就能實現盈虧平衡,未來共享充電更多需要依賴廣告入口的價值,」王高翔說,「短期來看,看不到盈虧平衡的週期,尤其在目前爭取流量的階段。這會是一個長期燒錢的行業。」

艾瑞諮詢分析師李昊表達了相似的觀點。「共享充電盈利模式的想象空間並不是特別大,未來可以集中在場景化行銷方面,」李昊指出,「燒錢方面,會比共享單車要好,畢竟充電寶設施成本有限,但也正因如此,意味著這個行業門檻更低,競爭會更加激烈。」

而在多位業內人士所較為認可的廣告模式上,共享充電又能夠有怎樣的表現呢?決定這個問題的關鍵,還是回歸到用戶上。「如今的手機續航能力正在不斷發展,免費手機充電站隨處可見,即便是個人充電寶,也越來越走輕薄路線,幾乎已人手一個充電寶,」李昊直言,「因此,我個人對共享充電的需求量保持疑問。」

王高翔則提到共享充電的另一個風險,即快速充電技術的普及。「如今包括oppo、vivo、華為、小米都在做手機的快充,未來也不排除蘋果手機搭配這項技術,這意味著共享充電寶能夠覆蓋的客戶群可能會呈現斷崖式下降,」王高翔直言,「對於這個行業,我保持謹慎看法。」

猜你喜欢
高翔用戶手機
Physically Challenged Teen Is Virtual Superman
《巧用对称形》教学设计
离远点
基于用户偏好的最优路径搜索
日本
付費 還要看看值不值
手机
手机T商斗地主
“嘉德威”音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