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为社会竖起一个标杆
——记党的十九大代表、太钢不锈冷轧厂班长牛国栋

2017-08-23 11:41
支部建设 2017年22期
关键词:轧钢太钢班组

□ 本刊记者 郭 静

他为社会竖起一个标杆
——记党的十九大代表、太钢不锈冷轧厂班长牛国栋

□ 本刊记者 郭 静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能有一次机会出席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就是无上光荣的事情了。连续两次当选为党代表,出席党的全国代表大会,这样的幸运落在了牛国栋身上。

牛国栋是谁?他是太钢基层一线的一名工人。他能以如此平凡的身份连任两次党代表,说明他确有不凡之处。

“做全行业最好的工人”

牛国栋的确很牛。他顶上的任何一个光坏都是那么耀眼,除了党代表的荣耀,历年来他还多次被评为山西省特级劳模、山西省优秀党员、省属企业道德模范,是“五四青年特别奖章”获得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还是全国青联委员,团中央委员和山西省青联常委。2011年,牛国栋挂牌成立“牛国栋创新工作室”;2012年,山西省总工会授牌“山西省劳模创新工作室”;2014年,创新工作室被评为“山西省技能大师工作室”和“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2015年,“牛国栋创新工作室”被人力和社会保障部评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他有一项发明专利,3项个人先进操作法,参与6项创新项目开发,有一项创新项目荣获“山西省五小竞赛一等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12年以来,牛国栋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不断超越自己,做出了更加令人瞩目的成绩。

牛国栋说:我自己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当一个好工人。做全行业最好工人的梦想是我一生的追求。

他的梦想是那么质朴、那么脚踏实地,他的梦想无异于是一个号召,如果所有的工人都努力去做最好的工人,那工人的面貌将为之一新;如果各行各业每一个岗位的人都能够努力做本行业最好的,那社会的面貌将为之一新。

牛国栋的梦想让他收获了一个丰盈的人生,他为社会竖起了一个标杆。

“为企业发展贡献一己之力”

“我觉得当一名好工人就是要沉下心来、扎下根来、精益求精。通俗地讲,就是要在操作上有自己的绝活儿。”1999年,牛国栋放弃做一名令人羡慕的公务员的机会,毅然选择扎根太钢做了一名基层轧钢工人,圆了他的“太钢梦”。也就是从那时起,他每一天都走在“做一名好工人”的路上。

刚开始工作时,没有实践经验的牛国栋没有少挨师傅的批评。而师傅的批评正好激发了他不服输的“牛”劲儿,他开始奋发图强。

轧钢专业的书“啃”了一本又一本,师傅们被请教到“不耐烦”,下班后在工作现场一揣摩就是两三个小时……不到一年,牛国栋就成了班组的技术能手。

“每个人的价值观不一样。有些人做事觉得做了就可以了,有些人做得差不多就觉得可以了。我无论大事小事都要干出个一二三四,要做得最好!”回忆起那段艰苦奋斗、艰难赶超的岁月,牛国栋说,为了提高轧钢技术,他长年累月反反复复进行轧钢试验,边试验、边记录、边比较,轧钢技术终于不断提升。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年的努力,2006、2007年,牛国栋连续两年获得了“冷轧钢工技术比武状元”。

从参加工作至今,太钢冷轧机已更新了四代。对牛国栋来说,每次新设备的启用都是挑战和超越,使他从一名普通轧机工人蜕变成轧钢一线的高级专家。

“每一条生产线都被我摸得透透的了。很细小的变化我也能感知到它是‘发烧了’还是‘感冒了’。”看着身边的生产线,牛国栋动情地说:“没有太钢就没有我。”他把这种绿叶对根的深情转化成责任。

如今的太钢不锈钢冷轧厂,能生产全球最宽、最薄、最厚、最高等级的不锈钢冷轧板,产品应用于高端领域,出口30多个国家和地区。作为太钢高精尖技术团队中的一块“好钢”,牛国栋说:“能为企业的发展贡献一己之力,非常自豪。”

牛国栋说:“当工人就是要懂技术、有技术,干好工作,这是工人的身份决定的。2006年、2007年,我连续两年获得‘冷轧钢工技术比武状元’后,同事们都说我已经达到了一名好工人的标准,但我觉得还很不够,好工人的标准应该是爱岗敬业、精益求精。”

“带领大家一起进步”

2003年,牛国栋成了一名轧机班长。他说:“一个好班长、一名共产党员,不能只是要求自己先进,还要带领大家一起进步。我有责任带领全班的弟兄们都成为合格轧钢工。”

他从分析班组现状入手,了解每个成员的想法,讨论、明确了班组目标、班组价值观。和大家一起提出了把班组打造成“有活力、有战斗力、有竞争力”的“三力”班组口号。

在这个口号下,大家凝聚到了一起,克服困难、共同成长。

此后,牛国栋又着手创建“苦读知书味、创造乐无穷”的“学习型班组”,全面提高班组成员操作技能。使班组成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挑战高指标,敢啃硬骨头,取得了不俗的业绩。

牛国栋不仅总结出各种学习方法,而且针对生产现场、生产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各种质量、操作、设备问题,开展一月一课题、一月一攻关、一月一总结的活动,并针对性地编写了本班组的“质量工作指导方法”,制订了控制方法。

他每天早上7时上班到现场,晚上9时才离开单位。他用“摸石头过河”的工作思路和轧制方法,对特种钢和高附加值钢的轧制工艺进行创新,全面优化工艺。

推广“头尾0公差操作”技术时,一开始大家都反对,因为换了一种新的操作方式,新的操作是需要磨合的,在磨合的过程中,生产效率就会下降,一下子引起了相关部门的不满意。但是牛国栋认为他这样做是对的,于是,顶着压力,咬着牙,他硬是把这个操作方法的推广坚持下来。

坚持的结果是生产效率一下子提高了10%到15%。

连续几年,牛国栋班组综合指标完成最好,平均年收入全作业区最高,还获得了“全国学习型班组标兵”称号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让群星闪耀”

2011年6月,“牛国栋创新工作室”成立,他成为一名团队带头人。工作室成为他实现“为太钢发展培养更多懂技术、操作精的技术工人”梦想的平台。

工作室有成员16人,工作室成员依据本岗位情况,紧紧围绕生产经营中的重点、难点开展技术攻关和创新,从质量、成本、生产周期等入手,提出研究课题,力争为太钢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他们每月组织1-2次集中活动,包括项目分析、操作技能培训、质量控制交流、现场观摩、安全消防管理等。成员每月撰写工作总结,包括问题汇总、解决方案、实施效果、进度等。牛国栋将“提高轧制光亮板命中率”作为优先项目,召开恳谈会,针对性分析每台轧机的设备状况、工艺、操作规程,以及工人的操作习惯和影响质量的因素,优化工艺流程,固化操作规程。在摸索规律的过程中,大家一起对各种数据信息反复思考、验证,集思广益,最终掌握了提高轧制光亮板命中率的方法。

2011年到2016年,工作室开展创新项目攻关41项,共创新创效8586.9万元,其中2项成果获得太原市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奖优秀奖。工作室成员累计提出合理化建议25项,其中有6项分别荣获太钢“金点子杯”合理化建议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其中1项获得太原市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奖三等奖。工作室成员总结操作法17项,荣获公司先进操作法5项,其中1项获得山西省五小竞赛一等奖和太原市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奖二等奖。工作室成员申报15项专利,专利授权12项。

工作室成员李竹被评为太钢劳模,王月省总结的“单机架轧机控制成材率九步法”被评为太钢职工先进操作法。工作室先后被命名为“太原市职工创新工作室”“山西省劳模创新工作室”。

猜你喜欢
轧钢太钢班组
科技创新促转型
“党员进班组”促进班组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轧钢机械设备安装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分析
太钢6项成果获冶金科学技术奖
疫区日记:一个120急救班组的武汉12小时
轧钢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改造技术研究
轧钢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改造技术研究
夯实班组文化
欧盟将对中国冷轧钢征收反倾销税
责任太钢 不锈旗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