驰骋商海的“女战将”

2017-08-23 04:28严玉葆
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 2017年7期
关键词:商海钢材

严玉葆

她,是一位女商人,为何能够在纪念国际三八妇女节100周年(2010年)之时,从海内外众多华人女企业家中脱颖而出,摘得“中国百位杰出女民营企业家”的桂冠?

她,是一位女商人,凭什么随同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胡锦涛、温家宝出访多个国家和地区?

这名女商人,名叫张根凤。她,还有很多闪闪发光的头衔和职务,如:全国政协经济社会理事会理事,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信用调查员,中国国际贸促会行业分会副会长;辽宁省人大代表;上海泰燕实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辽宁广燕专用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辽宁省湖北商会执行会长,上海湖北蕲春商会会长,清华大学上海同学会会长,世界杰出华商协会终身副会长,等等。

2017年6月8日,又一个持续高温酷暑的日子。我独自驱车百余公里到辽宁铁岭这座“大城市”,对这位有些传奇的女商人,进行了拜访和专题采访,有两个惊奇发现:

其一,她年过60岁,驰骋商海近40年,是一位久经商海战场,至今仍然鏖战商海战场的了不起的女性。如今,她仍然从容淡定,大有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将领风范,堪称商界的“女战将”、“霸王花”。

其二,她驰骋商海近40年,从青春玉秀,到年过花甲,仍然精力充沛,充满青春活力,且仍不显老而年轻,堪称商界的“长青树”、“不老松”。

采访完这位“女战将”,在回沈阳的路上,我有两个特别突出的感受和认识:一是,商海,波诡云谲,既有滔滔巨浪,又遍布险滩暗礁,特别是遇到不按“套路”出牌、不守诚信的“水手”,使商海征程充满艰难险阻!要想创造出她那样的商海精典传奇,真真切切不是一件容易的大事情。二是,她创业路上的艰辛付出、酸甜苦辣,她创业路上的成功经验和启示启迪,等等,不是用一篇文章就能够写完的,足够写出一本厚重的书,且特别有价值!

要是不信,那就请你跟着我一起走近这位璀灿绽放近40年、驰骋商海的“女战将”吧!她经商成功的秘籍,我总结出:有“大格局”、有“大内含”、有“大爱心”、抗“大风险”!——

一个“战将”,既要能够高瞻远瞩、善于谋“全局”,抢占先机,同时又要能够谋“一域”,善于“剑走偏锋”——

有“大格局”篇:把準商机 坚守诚信

东方风来满眼春。上世纪80年代初,被誉为世界东方明珠的大上海,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正加大马力向世界发展前沿冲击。城市建设、科技创新、装备制造,等等,正在飞速发展,展示着中国发展速度。

炎炎夏日。一连多天,在上海高楼林立的街区,在城区急速向周边拓展扩容的建设工地上,有一个30出头端庄秀丽的女青年,满头大汗地独自一人骑着自行车,从一个工地到另一个工地,从一个街道到另一个街道,专门找“指挥部”的领导,专门找能管事的领导,说“建设工地需要钢材吗?我有钢材要卖”。然后,又骑上自行车,满头大汗地找到钢材生产厂家,找到销售领导,恳求说“我要买钢材!”令销售领导不解地是,这个女青年想要买钢材,却没有钱。

你,想跟我们玩“空手道”吗?——

你,你这个女同志将来了不得!——

可以关心照顾一下,这个女青年很上进,很执着——

连日来,多少天,多个工地、多个销售领导对这个女青年的看法、认识不一样。

“你们钢厂先赊给我钢材,等钢材卖完了,我马上付款给你们,我可以用人格担保!”这个女青年,挚着地与钢厂领导交涉。

“可以先给这个女青年一点钢材,她很有诚意很上进,也有困难,应该鼓励年青人创业!”一个主管钢厂销售的领导被感动了。

就这样,这个骑着自行车想做钢材生意、却没有成本的女青年,做成了第一笔钢材生意。

这个女青年,就是张根凤。当时,她30出头,风华正茂,意气风发。那时,她就敏锐地判断发现,钢材是一个个建筑,乃至一个城市的“筋骨”,各种装备制造也都需要,有海量的需求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就在那时,张根凤就已经认识到钢材市场,是改革开放大市场上的一个“超大蛋糕”。于是,她通过学习和进一步走访调研,并请教多位行家,决定自己成立一家专门从事钢材贸易的公司。很快,她注册了一个名叫“上海良凤实业有限公司”,专门从事钢材贸易。

选优质钢材,及时供货到位,赚取相对较少的利润,每个环节坚守信用诚信……结果是,旗开得胜、春风得意。张根凤的钢材生意越做越好,知名度快速地得到提高。

当然,也有赔本生意正等着她似的。有一次,她与一个城建公司签订了一份上亿元的钢材合同。但是,市场瞬息万变,钢材降价了,她签订的一批“高价”钢材,眼看着只能“低价”卖出。

“你看,你做生意也不容易,这样卖就赔大了!”有人劝张根凤进行交涉,最大限度地为自己找回利润的空间。

“我不提任何要求,按合同执行!”面对要做亏本生意,张根凤果断地说,她认了。

做买卖,都说有赚有赔,说起来容易,一旦“雨”落到自己的头上,鸡蛋大的“冰雹”砸到自己的头上,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和后果?这笔亏本生意下来,张根凤一下子就赔进去了1000多万元。这个数字,在上世纪80年代末,对于一个刚刚发展起步的民营小企业,是一个多大的损失呀!

虽然赔了这么多钱,但是,张根凤赢得了不只是这家公司的高度信任和赞誉。她,一个民营企业的老板,在上海众多央企、国企的知名度、影响力快速地水涨船高。

上海良凤实业有限公司的钢材,我们要!

张根凤推销的钢材,我们要了!

同张根凤做生意,我们合作愉快!

信誉、诚信,给张根凤带来了极大的效益。不久,他参与了黄浦江引水工程、外滩人民英雄纪念碑、浦东机场、哈尔滨太阳桥等国家和地方大型工程项目的钢材销售供应。她与上海和全国的知名钢铁公司,如上海的宝钢集团、北京的首钢集团、邯郸钢铁集团、重庆钢铁集团、南京钢铁公司、济南钢铁公司、新余钢铁公司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这期间,她还与国外知名企业加强合作,把一些先进技术引进来,注入到钢材之中。于是,她的优质钢材,还成功地“打入”交通部华东公司、中国船舶华东公司,在造船、国防军工中得到较好运用。1996年至2002年间,她的公司连续6年被评为上海市百强民营企业,且排在前29、49的位置。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2008年,她的钢材年销售达到100多亿元,她与多个央企国企的老总并列,在中国经济峰会上荣获“中国经济十大新锐人物”,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授予信用调查员。她,还成功地加入“世界杰出华商协会”,并成为协会的终身副会长。

有人说,一个“战将”高人之处,就是能够在瞬息万变、风云激荡的复杂环境中,能够准确地判断形势发展,果断地作出精准决策部署。那是2003年的一天,那天她到上海临港新区考察调研,路过浦东的时候,无意中听到别人随便说了一句“要是有钱投入房地产就好了”的议论,她的眼前一亮。当时她看到就在前方不远处有一块很好的土地,适合建设一个高档小区。一打听才知道,上海某某集团已经与政府谈过这块地了,准备“拿走”,并已经初步谈了地价。

“每亩地,我多给你们一万元!”

“这块地给我,我给你们做出样板工程!”

“我的钢材生意做的很好,我正在研究多元化投资,请扶持!”

第二天,张根凤就找到那块地所在的政府主管部门,汇报交涉,并一次性就交了数百万元的定金。

因为张根凤在上海早已经名声在外,这块地,她很快就搞定了。

从那时起,张根凤迈开了多元化投资的第一步,成立了上海泰燕房地产投资公司。

这块地5万平方米,位于上海南汇惠南镇听潮路段。众所周知,南汇是上海深水港建设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深水港建设项目的重要配套区域,南汇周围的房地产项目将是南汇的形象标志。南汇区委、区政府把突出南汇的龙头带动作用,作为配合深水港项目建设的重点,其聚集和辐射作用将绝不仅仅限于南汇区,对上海及周边地区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直到今天,张根凤回忆说,拿下这块地,其目的不只是要赚钱,还要担负着为政府建设“精品工程”、为大上海建设特别需要的“形象工程”和“面子工程”。

她,給这个楼盘取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泰燕华庭。为了把泰燕华庭规划好,她多次亲临现场,请知名房产专家现场研究指导。她充分研究当时当地的各种信息,在前瞻性、高标准上进行谋篇布局。她说,自己首次进军房地产,必须要学习、要调研,要从超越房地产的高度本身来分析和解剖市场。

把泰燕华庭作为南汇新型住宅的标志之一,把泰燕华庭建设成为南汇住宅新世纪的形象标志!

战略定位高,落实战略举措的办法得力。就这样,经过两三年建设,一个标准性的世纪新型住宅工程——泰燕华庭,横空出世神奇般地耸立在南汇,广受称赞。至今,张根凤仍然心存感激地说,感谢政府的关心支持,感谢广大住户业主!之后,她又投资建设了10多万平方米的房产项目。

在钢材生意红红火火的时候,进行“房地产”多元化投资配置,在新一轮房地产要红火的“关键时期、恰到好处”之时,精准地把握,使张根凤成功地分享到了房地产的“大蛋糕”。这个“大蛋糕”的份量有多重,要用“亿元”以计算单位。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近10余年来,很多人总结说,中国有“三多三快”,“三多”就是从城市到农村房子盖的多、各种车辆多、手机多,“三快”就是盖房子的速度快、车辆发展快、手机更新更快。这其中的褒贬不一。

十多年前,张根凤还敏锐地发现,中国汽车市场需求大,发展速度快。这是又一块“超大蛋糕”。如何分享?对这块“超大蛋糕”,国内国外的汽车产业集团、众多“大咖”,不太准确地说,早已经虎视眈眈、垂涎三尺。比技术、比实力,一个民营企业,既有先天不足,也有后天不足。但是,并不是面对如此的“超大蛋糕”,就视而不见、退避三舍。

进不进军汽车行业,对张根凤来说,有没有必要,她有她的钢材生意,仍然在做;她有她的房产事业,已经有很大的建树和辉煌战绩,并且都可以持续深入地发展。但是,作为一个成功的商人,随时都要研究市场,都要寻找新的更大的商机。如同一名“战将”,要寻找取得更大胜利的“战机”。

“我要进军汽车产业,但不与一汽二汽他们比!”2010年,事业仍然红火的张根凤,多元化投资,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进军汽车行业。在谋“大局”的时候,她选择谋“一域”:生产制造专用车。因为,他预测中国专用汽车市场前景广阔。她,不与“一汽”、“二汽”等车辆生产的“龙王比宝”,她可以利用“龙王”们,剑走偏锋:生产专用汽车。

公元2010年,她在辽宁注册成立了“辽宁广燕专用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亿元,建成占地13万多平米的现代化生产厂房,计划总投资5亿元、年生产能力达到5000辆。

技术哪里来?通过广泛论证,张根凤坚信科技引领未来:她建立起了一支由享受国务院特殊性津贴的高级工程师和专业研发设计人员组成的专业技术团队,建设具有雄厚的科研开发能力、健全现代化管理先进的机械加工设备,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3C强制认证。通过与上海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技术合作,不断提升专用车制造水平。

公司主要生产路面微波修补车、吸污车、吸粪车、自卸垃圾车、垃圾转运车、运油半挂车、尾板升降厢式运输车、清障车、洒水车、压缩垃圾车、冷藏运输车等,建成了集专用汽车研发、制造、销售、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公司成为中国国防科工委常务理事单位。

经过几年的精心打造和创新发展,产品的性价比在国内处于绝对领先地位,是国内同类产品的佼佼者,实用、节能、环保、价廉、高效,深受用户好评,到2013年公司在北方销售网络遍及东北三省,在北京、青岛、海南等地有多家代理商。也荣获了“中国专用汽车行业质量公认十大品牌”、“全国用户示范单位”、“企业质量信用AAA等级”等殊荣。

追逐前沿,超越前进。在专用汽车研发生产上,张根凤的多元化投资,又取得了辉煌的战果。但是,她没有沾沾自喜,止步不前。她已经组织她的研发团队,在新能源专用车上“发力”。目前,她正组织精兵强将潜心研究数款新能源专用车,大家正等着“好消息”。

一个真正的“战将”,要能够统率千军万马,都需要身经百战的实战检验,其最成功的经验就是:“在指挥战斗中学习,在学习中指挥战斗”。作为驰骋商海的“战将”,必须——

有“大内含”篇:产业报国

素质强能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对“三国大战”中,指挥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赤壁之战经典战例的“少帅”周瑜的描写。想当时苏轼在创作时,对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深谙世事、洞察政治风云和善于谋兵布局的“战将、名将”周瑜,仍然心存敬意。

今天,很多人都说商场如战场,说明商场有极其残酷的一面。适者生存,不适应者自然要淘汰。从哲学上讲,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所以,作为一个商海“战将”要注重锤炼才能和本领,夯实自己的“大内含”。

虽然祖籍是湖北,但是,张根凤是地地道道的上海人,虽然不是每个一个上海人都比其它城市的人素质高多少,但是环境影响人。到公元2000年,在大上海数以万计的民营企业家中,张根凤已经脱颖而出,甚至可以说她的事业发展到了令人关注的地步。有一天,一位政府部门的领导告诉她说,最近有一个到北京中央党校学习的机会,鼓励她参加。领导强调说,这是上海组织的第一批次。

当时,张根凤既不是党员,也不是政府官员,有必要去学习吗?

而且,这次学习时间为两个月、60余天,时间比较长!

张董(张根凤),公司这么忙,你一下子就要离开两个月,我们建议你不要去!张姐,做好生意、经好商,正在为祖国的经济建设作贡献,有必要去中央党校学习吗?张董事长,还有很多事需要你处理啊!张老妹,你事业有成,已经很牛了,还用去那么远的地方学习?!……不支持张根凤到中央党校学习的人也不少。

时间就是效益,时间就是金钱。当时,对于正在蓬勃发展的民营企业老板张根凤来说,她知道时间对于她来说的确十分宝贵,但是,这次上海选送到中央党校学习的民营企業家代表,是上海首批首次呀,也仅仅才有十几人啊!

去!坚决要去!!张根凤作出了决定。

这是上海市首次挑选出的十几位民营企业家代表到中央党校学习。在两个月学习时间内,作为上海的民营企业家代表,张根凤深感学习的重要,深感学然后知不足的道理。

在中央党校,她比较系统地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深刻地理解了中国共产党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学习了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事后,张根凤感慨地说:“虽然我还不是一名共产党员,但是党和政府没有忘记我。我感到,这既是一种荣誉,又使我们增强了使命感。一个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必须更要守法、更要合法经营;一个企业家不仅要积极参与国家建设,更要从思想上政治上提升自己,为社会多做点有意义的事”。

2017年6月8日,笔者到张根凤在辽宁铁岭的企业参观学习,在厂区大门口很远的地方就发现了厂区大门口右侧的墙头上,赫然地写了八个金色大字:“产业报国 使命必达”。于是,又让我想到,前几天,作为辽宁省湖北商会的执行会长,她负责指导商会所属的青创会的工作,她给一群年青的商海创业者传授经验,当她讲到学习时说:学习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多学才能多说正能量的话。

我没有寻问张根凤,为什么要在厂区门口醒目地写上大标语“产业报国 使命必达”的原因,但是,我敢肯定地说,这与她的学习有直接的关系。

爱学习,总有机会。不学习,也总有理由。到2003年、2004年,重点从事钢材贸易的张根凤,不仅在大上海很有名气,在中国的钢铁产业、钢材市场,已经是名人。她与许许多的国企、央企的老总、“一把手”一样有着相当高的威望。

培养世界级的“中国钢铁产业领军人物”,作为国家发展的一项“战略工程”,2004年至2005年,国家有关部委,决定依托清华大学,培养中国钢铁产业的“高层高级管理人才”。参与学习对象以像首钢、宝钢、武钢、酒泉钢铁等央企、国企的领导为主,外加部分钢铁产业的民企负责人。

学习时间为2年,每个月集体参加2天学习。时间拉这么长,如果说央企国企老总参加学习,有一定的指令性,服从组织安排管理的话,那么,民营企业家参加学习,一个是要有资历和威望,另一个是要坚持自愿的原则。

我参加!得到消息,张根凤心存感激地愉快答应了。

当时,张根凤做钢材贸易,可以说,在做钢材生意的中国民营企业中,她早已经遥遥领先。还需要学习吗?但是,她觉得这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她了解到,参加学习的将有260多人,且都是中国乃至世界钢铁产业界的领军人物、大咖。好多领导后来当了省长、部长。

就这样,她与260多名中国乃至世界钢铁产业界的领导、大咖,一同参加清华大学钢铁产业专业的学习。学习期间,她还荣幸地当上了班里的副班长,并获得了钢铁产业MBA证书。

MBA是个什么证书?中文名称:工商管理硕士。与一般的硕士研究生有所不同。首先是培养目标不同,MBA是培养能够胜任工商企业和经济管理部门高层管理工作需要的务实型、复合型和应用型高层次管理人才,特别强调在掌握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商业案例分析、实战观摩、分析与决策技能训练等培养学习者的实际操作技能,使学习者接受知识与技能、个性与心理、目标与愿望等方面的挑战,更具有职业竞争的实力,而其他研究生则侧重于理论学习、学术研究。据了解,美国最大的500家公司的总经理、董事长等高层主管,绝大多数都是MBA。因此,MBA被誉为“天之骄子”和“管理精英”、“商界精英”。

要边经营,边学习,要不断地持续提高自己,成为张根凤的体会和经验之谈。到2006年,早已经在房地产行业赚到了“一大桶金”的张根凤,得知有一次到复旦大学学习房地产专业知识的机会。她愉快地报名了。且一学就是2年(每月2天)。结果,她获得了一个复旦大学的MBA证书。

经商做生意,与金融的关系,有多重要?可以肯定地说,要说有多重要就有多重要,要说没有多重要关系也不大。但是,随着年岁不断增长,张根凤认为太重要了。有一天,当她得知上海交大有一个学习金融的机会,她又愉快地报名参加,她与30余位银行的行长等金融界的“高层”同班学习2年(仍然是每月2天)。这次学习,她更加熟悉了解如何运用经济杠杆指导经营和处理相关事物的深刻内涵。

一个战将,不光要自己指挥若定、能征善战,还要有会战斗的“部下”和“士兵队伍”。除了要自己不断地学习外,张根凤认为,一个企业老板的先进理念、创新思想等要贯彻到企业中去,并产生物质和精神上的效益和作用,需要有一支执行力强、创新力强的员工队伍。因此,在培训企业员工上,她有时是不计成本的。

有一个员工,张根凤送出去学习,短短几十天内,就花费了7万多元。尽管她知道,有个别员工送出去学习归来,一旦“翅膀硬”了,就跟她谈起了涨工资,否则就要“跳糟”什么的,但是这不改她一直注重员工队伍的知识结构、创新、创造力培养的初衷。她说,有好多年,每年她用于培训员工的费用就多达100万元。她甚至介绍说,为了培训员工,多给员工开点工资,以前她到国外学习考察、旅游度假都是坐头等舱,每次一个来回光机票就多达五六万元,但是自从到了东北后,看到东北经济还不太发达,已经有好多年了,她从不坐头等舱,改坐经济舱了,每次只花费万元左右。她说,尽可能地为员工多谋点福利。她举例说,不少员工因工作成绩突出,公司奖励他们外出旅游观光,有好多人都是人生第一次才坐上飞机的。

一个“战将”,无论取得多么辉煌的战线,无论走得多远飞得多高,家和国,始终形影不离,成大事业者,必有大爱之心,日月昭彰——

有“大爱心”篇:回报家乡

回馈社会

时至今日,总结回顾自己取得的成就和业绩,张根凤说赶上了好时代。她沐浴着改革开放的东风,搭乘上了改革开放的“快车”,较早抢占到了大上海发展的先机。

她很喜欢同龄人、武打明星成龙演唱的一首《国家》歌曲: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她说,即使你不是很成功的企业家,也不能忘记了对社会的责任,而相对成功的企业家,事业越是辉煌,越要注意回报家乡,回馈社会。

2008年,被中国业界称为“风投教父”的湖北蕲春籍名人汪潮涌,到上海找到张根凤,想请她给46集电视剧《大明神医李时珍》投资出力。

当时,很多人不解地说,张根凤是地地道道的上海人,怎么是明朝神医李时珍的“老乡”呢?李时珍是湖北蕲春人。

不错,李时珍的确是湖北蕲春人。是湖北的名人,是中国的名医,同时也是走向世界的中国“中医名片”。而张根凤地道是上海人。她知道自己的祖籍是湖北蕲春,还是四十多年前的时候。她本人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兄妹7人,1968年她的大哥作为知青,选择下乡地点时,听父亲说就回到老家湖北蕲春县农村吧。一听她爸这样说,她妈就坚决不同意。最后,她哥哥还是到黑龙江当了知青。那时张根凤只有十三四岁,那天,她才知道自己的祖籍是湖北蕲春。原来,她父亲6岁的时候,从那个兵荒马乱、贫穷落后的农村逃了出来。后来,落户到了上海。直到2008年,家里没有一个人回到蕲春农村老家。

你是上海的名人,是中国杰出的女民营企业家;你是我们湖北蕲春人的骄傲,目前宣传家乡,宣传祖国名医、拍摄46集电视剧《大明神医李时珍》需要你为家乡作贡献……那天,年轻有朝气的汪潮涌在上海登门拜访张根凤,请她为宣传家乡、宣传祖国名医出力。

还有缺口多少?张根凤问。

计划总投资3000万元,需要你投资500万!汪潮涌说。

汪潮涌解释说,单从商人注重投入和回报上讲,这次投资是“没有回报”的投资。

世界名人富林兰克有句资本名言说:钱是会繁殖的。

当时,作为在商海战场打拼近30年的张根凤对这次投资是没有经济回报的投资,心里早就有数了。她说,有时候,一个商人不能单纯从经济效益的标准决定是否投资。言外之意,像这样满腔热情,希望把自己家乡宣传出去的好事,要不计成本不讲代价。

由于张根凤积极投入和付出,确保这部宣传中国名医名人,宣传中国医学文化的电视剧如期开机,并拍摄成功。

老家是什么样子,回到老家看看。不久,張根凤被蕲春县领导邀请,回到了父亲出生的老家。那天,县领导和在武汉工作的几名蕲春籍教授,陪同张根凤到她父亲生活过的老家看看。给张根凤留下了终生难忘的第一印象是,老家没有进出的公路,只有自行车能走的小路。那次,张根凤一行是坐小船从水中划行进村的。见此情景,张根凤流下了眼泪,个中滋味很难一时说清。从解放前到公元2008年,家乡的父老乡亲进出村连条公路都没有。实在是太贫穷了呀!她寻问陪同的领导,修一条进村的路需要多少钱。领导说,大概要30万元。她当即表示,捐款30万元,并嘱咐领导请尽快把通往家里众多村民出入的路修通。不长时间,通往村里的柏油路通了。从此,村民出入方便多了。

从此,张根凤回报家乡的事,开始一件接着一件地做——

她充分发挥自己经商多年且在上海各种资源丰厚等优势,并在大家诚邀下,担起了上海蕲春商会会长的担子。她重点带领三四十个副会长经商,组织和发挥好副会长作用,带领在上海的三四万蕲春人经商。

家乡难事总让张根凤牵挂。有一年春节前,蕲春县领导到上海,张根凤十分关心孤寡老人和弱势群体的生活,当即捐献50万元。

2016年6月19日凌晨,蕲春县遭受特大暴雨袭击,受灾严重。得知这个消息,当日上午,张根凤一大早赶上航班飞到武汉。同时组织杨品文等8名副会长,从上海开车8个小时直接到灾区现场参与抢险救灾和慰问群众,他们这些商会领导几个小时内就捐款40余万元,并深入到受灾最严重的张塝、大同、檀林、向桥等乡镇进行慰问。作为上海蕲春商会的会长,张根凤捐赠近4万元的钱物。

灾害还在继续。这年6月底,湖北大部分地区陆续遭受特大洪涝灾害。作为当时任职辽宁省湖北商会的常务副会长,得到捐款通知后,张根凤一次性捐赠了价值50余万元的3台专用车辆,并亲自挑选带队人员,还从地方请了3名专用车司机,把3台车从辽宁开到湖北。一路上,过路费、油费、生活保障等又花费了近2万元。

家乡是社会的一部分,作为优秀企业家,张根凤说,虽然回报家乡是每个人都有的故乡情结,但是回报社会应该一以贯之地自觉地去做,有朝一日,她将准备去当个义工,长期做公益,回报社会。

2008年,汶川8.0级大地震,牵动着世人的心。第一时间,张根凤立即下达捐款指令。她通知在上海独资的3个公司的领导,第一时间每个公司捐款20万元,务必以最快的速度落实好。地震后不久的一天,她应湖北蕲春县领导的邀请,回到县城参加一个活动,来到县政府机关,她看到大家正在排队捐款,且所排队捐款的人员都是党员,按照中组部要求,党员要捐出“特殊党费”。按说,张根凤不是党员,但是她看到大家捐款,慈善之心、大爱之心,让她加入到了捐款的队伍中,她把身上仅有的10000元现金捐了出来。按说,她已经捐出了60万元,在这个地方本来可以不捐了。但是,她还是捐了。

如今,张根凤还珍藏着中央组织部给她颁发的交纳“特殊党费”10000元的证书,用于四川汶川大地震救灾工作的大红证书。证书上的落款单位和时间是:中共中央组织部2008年7月28日。

胜败乃兵家之常事,世上难有常胜将军。商场犹如战场,瞬息万变,一个“战将”,既要敢于领军冲锋,攻城拔寨,又要能够经受住失败考验——

抗“大风险”篇:依法办事

有所不为

有人说,一个男人经商都不容易,何况一个女人经商多年更不容易,很容易上当受骗呀。

这话说得很有道理。对于心底善良、乐善好施的张根凤来说,真的很有道理。此话,好像说她似的。

张根凤上清华大学时,认识辽宁某地市的一个同去学习的同学。这个同学也是做生意的。大概是2007年的时候,这个同学因借贷做生意欠银行的钱到期还不了,急需要1500万元的资金,否则银行要低价拍卖他的厂房。这个同学打电话给张根凤诉说了自己的情况。得知这个同学急需帮助,张根凤就在上海那边欣然同意了。很快借给这个同学1500万元。这个同学答应一年半后偿还。需要声明的是,张根凤借给这个同学的是“无息借款”,她只要同学到时候还就行了。

天下竞真有这样的好事!这样的好事让张根凤给办了。

然而,没有想到多年不见,这个同学成了一个“老赖”。到时不还钱,一拖再拖不还,还找了不少理由。

借钱还钱,天经地义的事情。

张根凤一打听,这个同学变得很不靠谱了。很是生气,想想自己无私地帮助他,没有想到落得这样的结果。

没有钱,就是没钱!“老赖”好像自己还很有理似的。

如果你再给我打个借条续期还,说几句好话,我也许还能够原谅这个“老赖”,放过这个“老赖”。张根凤曾经有过这样的想法。

“你在上海,我在辽宁。你来还能把我怎么的?”

“小心强龙压不过地头蛇!”

这,是这个“老赖”的习惯逻辑思维。

“我张根凤,也不是个普通的农村老村妇……”

“这里是共产党的天下,你赖是赖不掉的,我不忘初心,我不想‘整你。”

结果怎么样?让很多人想象不到的是,只用了几天时间,这个“老赖”同学的办公大楼连同他的工厂车间,全都更名到了张根凤的名下。对此,张根凤说,关键时候还是要相信党和政府,要通过正常渠道要回欠债,要靠政府从严执法,依法办事。

资金为王!现金老大!做生意的人都知道这几个字的深刻含义。可是,现实的生意场上,总会遇到不按套路出牌的“水手”和“老赖们”。一个老赖足够让一个人的生意半途而废,或遭遇重创,甚至破产。

张根凤作为辽宁省人大代表,她不忘为“人民”代言。同时,她还被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聘请为特约监督员。

她认为,人大代表和特约监督员的“权力”就是要敢于说真话,要善于为有正当诉求和需要的人“代言”。

一天,沈阳市的一个生意人找到张根凤,诉说辽宁西部一个地市的一个生意人欠他3000万元多年不还,真把这个“老赖”没有办法。

张根凤了解,这笔钱如果追不回來,这个商人就面临破产的危险。其实,张根凤并不怎么认识有求于她的沈阳生意人。只是人家听说她是辽宁省人大代表,并且还是辽宁高法的特约监督员,才慕名找到她的,希望这位张大姐帮助他伸张正义!

行!我们帮助你想办法。张根凤愉快地开始帮助这个商人讨债。

张根凤先是找到了几位辽宁铁岭市的省人大代签字,然后找到了一批沈阳市的省人大代表签字。几天时间下来,她一共找了10多位辽宁省人大代表签字。拿着这份10余名人大代表签名的“讨债书”,很快引起了政府和政法部门的高度重视。结果是,张根凤发起的,为这名沈阳商人讨回3200万元的欠款,获得成功。

办事不求回报。事后,她说,这是省人大代表和高法特约监督员的义务。

这,就是张根凤,一个女商人。

从这件事上,张根凤还悟出一个道理:抗“大风险”,化解“大风险”,还是要依法办事,才能有所为。当然,张根凤是人,不是神。作为一个商人,她也遇到过难打的官司。回忆起来,让她有难言之痛。

那还是十多年前的事。有一个贫困县的书记请张根凤到他们那儿投资,支持贫困地区建设发展。那个地方很漂亮,能够做些事情。张根凤请来中国船舶的老总、请专家团队前去现场研究投资项目。

当时,张根凤在上海的生意风生水起,也有了大笔资金可用于扩大投资,特别是可用于多元化投资配置。

在那位先当县长、后当县委书记的领导的再三邀请下,张根凤被这位一心想建设好家乡的地方父母官的真心诚意感动了。她决定到那个地方投入大批量的资金,支援偏远贫困地区的经济建设。

通过到那个地处长江边的县城实地考察,张根凤敏锐地发现,在未来长三角经济融合发展的大趋势下,长江沿岸必将成为长三角各个城市最繁荣、最具活力、最具有投资价值的地方。(这是10多年前她的预判,如今,长江经济带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而长江航运的发展必将有力地促进区域的腾飞。

基于对未来市场研判,2008年4月,张根凤带领自己的团队,数次到这个县考察,并在中博会上和当地政府正式签约,拉开了某地现代国际物流码头和船舶制造基地建设的序幕。当时,她计划在该园区投资30亿元左右,预计用5到10年时间完成整个开发,整个园区占地面积5000亩、5500米岸线。并迅速展开了新建停靠万吨级江海货轮的散货、件杂货、集装箱、旅游码头及一个大型造船基地。该项目建成后,将直接带动这个县及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对港口的需要,带动当地沿江经济的飞速发展。

建设项目快速地按计划进行。张根凤一下子投入3000万元,用于码头基础建设。同时,她又站在“世界高度”,寻找最先进的码头配套设施设备,花2000多万元订购了当时中国最先进的爱德华重工码头设备,付诸实施……

然而,好景不长。第一期工程快完成之时,就因说不清道不明的原因停工了。原来,当地县领导也换人了。到哪儿说理去?这项工程是在中国博览会上签约的,是一个重量级的大工程,是得到了大家一致认同认可的大项目好项目呀!……尽管众说纷云,但是张根凤心知肚明,只能有所不为了。

至今,在这个县城投入了6000多万元,不仅“颗粒无收”,还没有为当地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发挥应有的作用。实在令人遗憾!

还有这样一件事,让张根凤有些郁闷。辽宁某地市的一个朋友数年前借了她的钱,至今还有七八百万元没有还。诉诸法律,她打赢官司,可是人家就是说没有钱还……

经商会遇到意想不到的风险。遇到大风险,一旦赔了,就会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之间“化为零”。怎么应对?张根凤总结说,事先要有抵抗风险的能力,在稳打稳扎、量力而行的同时,要不断地提高抗拒“大风险”的能力。同时遇到“大风险”,要有承受力,不要抱怨,只能怪自己。但是,哪怕输到了“零”,还要从哪里跌倒,就要從哪里站起来!

…………

有一位年轻的诗人和曲作家,在深入了解张根凤的创业史和成功史后,心情激动,激情难歇,为这位驰骋商海的“女战将”、“常青树”,创作了一首《燕高飞》的歌曲。歌词是这样写的:

春天的太阳,指引燕子前进的方向;

新鲜的阳光,照耀飞燕张开的翅膀;

燕子飞翔冲上云霄的梦想;

燕子飞翔扇动无穷的能量;

太阳升起啊,光芒万丈,看那燕子高飞,高飞变凤凰。

美丽的鲜花,绽放燕子生命的光芒;

腾飞的希望,激励飞燕尽情地翱翔;

燕子飞翔展现奋斗的辉煌;

燕子飞翔触动心灵的天堂;

雨后彩虹啊,灿烂霞光,看那燕子高飞,高飞变凤凰。

的确,燕子很渺小,可是她有理想,有智慧,坚强,不负春光,借力飞翔,终成正果,终于变成了凤凰。

的确,我们每个人都是沧海一粟,每个人的事业轨道,各不一样。但是,倘若进军商海,商场如战场,一场场战斗总有胜负。可事实上,世界上很难有“常胜将军”,要想常胜常赢,不是件容易的大事情。作为一位“大姐大”的张根凤,还在不断地学习,她认为60多岁比起国外很多八九十岁还在努力工作的人,自己还是很年轻的。

所以,她至今仍然从容淡定地驰骋在商海的战场上;她给我们做出了学习的榜样。

因此,我们衷心祝愿这位“大姐大”,这位商海“女战将”雄风犹存、“长青树”青春不老,续写出更新的经典传奇,继续璀灿绽放……

责任编辑/廖全国

猜你喜欢
商海钢材
钢材轧制工艺及质量控制研究
“手撕钢”见证中国制造实力
退休咏怀
还是有空子可钻的
古文不“古”——探究古文教学新法
浅谈钢材的火花鉴别知识
农业用钢中各种元素对钢性能的影响及应用
A Philosophy of Teaching for Junior Schools in Rural Areas in China
商旅通达诚作马
临街的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