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来·同往

2017-08-23 10:11孙婵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美术家创作传统

孙婵

【引言】2017年5月,“独来·同往——80、90后全国青年美术家五四提名展”在湖南省画院展出,这次展览通过对80、90后青年美术家作品的集中展现,来呈现他们各自独特而清晰的内心世界和艺术追求,从而更好地展现这一代人的精神轨迹,表达了他们对时代的忧虑与思考,展示青年一代美术家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及推陈出新,探讨传统文化精神在当下延续之必要。同时,不同画种、不同风格、不同主旨的作品汇聚在一起,互相碰撞和交流,也有利于各个时代的艺术家获得新的启示和更好发展。

回首历史,在一次次的美术革命及社会变迁中,总有一代代青年艺术家脱颖而出,成为重要的创作力量,为中国现当代美术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如今,80后已是而立之年,而90后也在各个行业崭露头角。社会转型、信息杂糅、独生子女身份等时代烙印,赋予了这一代青年美术家独特的气质。他们思维活跃、个性张扬,敢于质疑和反叛,也渴望突破各种枷锁,追求精神自由。他们在艺术创作中,更倾向于表达自我感觉与真实体验,力求以独特视角进行个性化创作,对历史和现实进行追问和反思。无论在创作理念、主题意蕴,还是媒介语言、表现形式等方面,都呈现出勇于探索的精神面貌。

一、个体视角:审视自我生存的真实境况

青年艺术家成为了中国当代艺术领域大部分艺术思潮与美术运动的发起者和推动者,他们勇于实验,敢于质疑、挑战、反叛,甚至颠覆传统,越来越多的青年美术家渴望突破各种枷锁追求精神自由,以独立视角进行个性化创作,在作品中尽情表达艺术家个体的自我触感与真实体验,反映他们对于当代美术创作中符号化、潮流化症结的反思。这也是80、90后青年美术家们一直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1989年出生的黄子恺,从都市生活体验出发,创作了城市系列作品,以隐喻手法和另类视角揭示现代城市对于人类生存状态和人性的影响。他谈到:“每个人都可以是历史境遇和现实生活的认知者、解析者和批判者。而我选择站在城市之中,去审视当下都市人复杂不定的内心世界,并企图借画笔来传达当下都市人所处的生活环境和情感状态。”

1990出生的谌俊,作品灵感更多来自内心的神秘指引。迷茫、张狂、焦虑、叛逆、倔强、坚韧等,青春期的各种情绪都能在他的画作中找到影子。透过这些放大的情绪,他在努力描述一个当代青年对于生命终极问题的追问。他谈到:“我喜欢运用隐喻的手法,夸張变形,带些许超现实和荒诞性的语言来描绘人的本性与这种城市生活的交织所造就的异变。”

1991年出生的陆梦媛,很多作品呈现出梦幻般的画面,漫画般的造型、奇异怪诞的场景,在画面中冲突交织,呈现出与现实迥异的情景。如同一个舞台剧,有自己的节奏,有自我的表达,传达一种寂寞、纠结、自我的感觉,体现现代都市中年轻女性特有的生命感悟。

二、媒介语言:探寻流行文化的个性表达

80、90后成长于信息高速公路时代,他们的童年是在洋娃娃与动画片陪伴中度过的,美国大片、港台流行歌曲、日本漫画以及网络游戏等对这代人的世界观与价值观产生了深远影响,催生了这一代人对舶来文化、流行文化、速食文化、新奇文化的偏好。新兴文化的熏陶带给了80、90后青年美术家独特的审美经验,他们热衷于探索各种媒介和语言,致力于塑造视觉形式上的多种可能性。

此次参展的青年油画家们呈现出来空前的参与积极性和主体表达意识。从作品而言,展现出丰富多元的创作面貌。他们在创作中主动寻求个性油画语言及展现方式,表达内心的思想情感以及对社会的个人认知感受。有表现当下生活、关注民生状态,从源头汲取生动营养的具象作品,也有从技术形式出发,深入挖掘内心语言的表现类油画作品,还有部分近乎纯粹的抽象性油画。同时,我们可以惊喜地发现,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和审美,回归本土、回归主体和绘画本体的油画作品也有出现。

这次参展的版画,呈现出创作语言丰富多姿的整体面貌,除了传统的凸、凹、平、漏、综合版外,不乏有致力于新技法语言探索的作品。孙月的作品《静·虑系列之五》运用数字技术组织出具有现代图式特征的画面,刘福、周婷的铜版画作品则将数码技术与传统的版画语言结合,使得传统技法焕发出新的活力,表现出数码时代背景下青年艺术家对于语言形式创新的敏感度。

雕塑作品在选材和风格上异彩纷呈,制作技艺也是匠心独运,反映出创作者在专业素养和表现语言上的追求和拓展。肖巨成的《瓶子》巧妙地将大理石和不锈钢结合在一起,表现挤压与被挤压之后的现象,完美展现了工业元素与自然元素的融合。于峰的《无畏》运用金属焊接方法让废弃钢铁物华丽蜕变,体现了工业文明的丰富馈赠。

综合材料作品中也有不少突破既有认知,开发展现了一些新的媒介。黄燕进的《虐生》以纸本喷印为基础,以传统工笔画的以线造形和渲染为形式,生发出综合材料探索,试图以当代机械文化探究传统模式。

此次入围的13位青年水彩画家,更是师承各异,和而不同,水色的交融与变幻,经由他们的巧手把握而转换为一幅幅精妙的画面,或空灵睿智,或婉约深沉,或清澈明丽。

三、传统转译:解析艺术传承的密码钥匙

数字网络时代新的艺术流派、主义和口号如春潮汹涌,青年人很容易被海量的信息碎片所误导,并与历史传统呈现出断裂之势。因此,如何承接历史,体味传统,从庞大的传统文化资源系统中去寻找灵感,得到启示,将传统的造型语言和审美精神,进行转译并加以现代表达,是80、90后青年美术家急需思考的问题。青年人要找到传统和现代之间的契合点,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也要有一种沙里寻金、去芜存精的思辨能力,与日俱进,在繁浩的史料中发现新的主题,在传统的日常中发现新的审美,随着对生活本质的重新深入和创作灵感的激情爆发,很可能产生一种与传统嫁接后变异的艺术力量。

颜开的作品《进化》,使用茶作为绘制媒材,既反映现代与传统的结合,又体现中西绘画的比较和融通,其原本熟知的物质形态,在他的画面中转换成陌生的、直观的笔触与色泽。不同种类的茶除了其口感与味道的差异,也具有色泽与色相的异同。这种细致的差异如同一种来自东方语境的审美意味,借此构建出画面中的物质内容和人文景观。

1990年出生的陈礼,他的作品多以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作品为样本,找到了古典油画与传统工笔画的某些契合,加上他对于绘画本体的深入思考和安静内敛性格力量的充分释放,创作出了一系列精美严谨的画作。其作品样式都是一左一右兩个人物半身像,一中一西、一古一今,似乎在隔着时空对话,非常传统的绘画语言,予人以强烈的当代观念性。

1990年出生的陈琪,创作的系列作品《湖湘名人肖像》,取材于湖湘本土文化;1984年出生的邵晓辉,作品多从传统的青绿山水和敦煌壁画中吸取养分……传统在他们笔下,继续焕发生机。

四、时代镜像:捕捉波澜时代的个体翅影

美术创作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时代的镜子,更是大时代背景下作者个人的镜像。80、90后青年美术家们的作品主题鲜明、风格各异、面貌多样,反映出他们所处时代的整体风貌和个体群像。

刘磊的《归途》和马明涛的《天行健》,很好地诠释了喧嚣年代对宁静心态的向往,对禅意生活的追求。黄燕进的《虐生》画面主体为洒落在毛毯和弹簧床上的化妆品和私密物,床上伸出的男性双脚,戴着有钉子的镣铐,气氛充斥着高纯度的色彩和荧光,述说都市深夜里人们的精神空虚和生理欲求。

纵观这些作品,青年艺术家站在时空交会的历史点上,进行了个性化的创作,既让我们感受到当下繁花似锦、朝气蓬勃的时代气象,也让我们体味了从青涩走向成熟、从迷茫走向淡定自信的个体成长,构建出一个关于经济跨越、社会转型、个体理想的思考空间。

今天,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介日益改变着我们的生存方式,也大大丰富着美术创作形态,青年艺术家有了大量的图像资源可以参照和借鉴。但与此同时,我们要清楚的看到,也有不少青年艺术家,容易在海量的信息碎片中迷失方向,很难真正沉下心来进行深度思考,从而出现了一种急功近利的倾向,缺乏对于当下现实的深度观照,也缺乏对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对话。如何进行传统艺术的当代转换,如何在深邃的中华美学精神中去汲取灵感,是80、90后青年美术家亟须思考的问题。

我们由衷期待,80、90后青年美术家们除了能够敏锐地传达自我的生存体验,更能够具有一种超越自我的历史视野。我们也期待他们,能够在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濡染与当代社会现实的滋养中,共同创作出一幅幅描画中国精神、涵养中国气象的艺术图景。

(作者供职于湖南省文联文艺理论研究室、《创作与评论》杂志社)

猜你喜欢
美术家创作传统
Jazz
第三届广西青年美术家作品提名展作品选登
《逆行者》油画
广西美术家抗击疫情美术作品选登
小榄美术家协会建会35周年作品展作品选登
少年力斗传统
清明节的传统
创作失败
关于《翔》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