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新闻真实性探讨

2017-08-23 00:39刘好好
魅力中国 2017年20期
关键词:新闻真实性网络环境

刘好好

摘要:本文将基于目前我国网络环境当中新闻失实问题对新闻真实性予以深入的探讨,指出新闻失实对我国社会发展存在的消极影响,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新闻失实解决措施,以此保证我国网络环境信息传播的纯洁性,净化我国新闻的传播环境。

关键词:网络环境;新闻;真实性

真实不仅是新闻存在的基本要求,也是新闻特有的优点。新闻的真实性是媒体赢得公信力的必要条件,也是传媒人一直所追寻的真理所在,也是当今数字时代传媒所需要兼负的历史使命。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新闻技术支撑平台和新闻媒体行业的不断发展,新闻行业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特别是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下,传播媒介的便捷化使得每個群众都可以在第一时间内、第一现场中获取到最新的信息,且可能成为一个重要新闻事件的传播者,使得我国的网络环境当中的新闻真实性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一、当前我国网络环境中新闻真实性的现状

网络新闻的传播打破了传统传媒单一的传播形式,使得当前我国新闻的传播模式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形式,并拓宽了传播的广度和加大了传播的深度。但是,目前我国网络环境当中的新闻,很大一部分都存在失实问题,给社会秩序的稳定,给个人的合法利益带来了极大的损害。依据现在我国媒体人对网络环境主的体划分,目前网络当中失实新闻的发布平台主要有政府网站、媒体网站、商业网站和个人化网络传播这几种。这些网络新闻主体会通过创办不同类型的网站,以及使用不同网络的工具来进行信息的传播,进而实现其特定的传播目的。而在这个传播过程当中,这些传播主体都有可能生产、发布或者是传播虚假的新闻。特别是个人传播者,由于目前我国的网络信息的监管力度较差,网络社会的兼容性较强,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当中的重要部分了,绝大部分人群也愿意积极主动的投入到网络这个新型事物当中来。同时,由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给个人网络信息传播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特别是一些主体身份隐匿功能,为部分不法分子的失实信息传播提供了便利。

二、网络新闻失实对社会的影响

(一)对公民权利的不良影响

网络新闻中的失实问题主要表现为虚假新闻,其侵犯的主要是公民知情权和名誉权。目前我国法律对公民的知情权界定还不够明确,对知情权的界定也知识为学理权利,却不是一种法定权利,对公民的法律保护也不够系统,只散件于各项法律法规当中。另外,如果失实信息当中存在对个人进行侮辱、诋毁及诽谤的语句,该条新闻就可能涉及到侵犯公民的名誉权。而当事人与新闻信息直接存在直接的联系,如果不实的留言和传闻在没有经过证实之前就进行了盲目的报道,极有可能给当事人的生活、形象造成不可弥补的伤害。

(二)严重影响到社会发展的正常秩序

新闻失实问题对社会秩序的不良影响主要体现在对正常经济秩序的干扰和对公共事务的影响上。比如说,2003年“非典”事件,在疫情刚刚蔓延期间,由于官方对疫情的报道比较的含糊,但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又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对事件真实追求的渴望,使得当时网络当中各种谣言四起,各种假消息满天飞,导致全国人民人心惶惶,口罩、醋等基本生活用品的价格飞涨,给人们的生活秩序和社会的生产秩序稳定带来非常大的不利影响。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微博、微信等信息平台的日益繁荣,个人发布的虚假信息同时也能给社会秩序带来一定的干扰,使得社会发展的正常秩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三、规避网络环境中新闻失实问题的有效对策

(一)不断完善网络新闻的监管机制

为了规范新闻生产者在网络环境当中的传播环境,政府部门应该不断完善网络新闻的监管机制。首先,应该建立起传媒内部的监管机制,对虚假新闻进行事前预防、事中审核与控制、事后进行及时的反馈,进而形成一个全过程的新闻真实性的保障体系。目前,我国新闻媒体已经对这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并取得良好的成绩,部分媒体平台甚至专门开设了虚假新闻辟谣账号,在传播真实信息的同时也主动承担起了网络信息辟谣的义务,并鼓励和发动广大网友参与其中,进而对目前我国虚假新闻泛滥的现象有效地予以了遏制。可见,个人的力量在保障网络新闻真实性中也具有非常大的作用。因此,政府部门除了要建立传媒内部监管机制外,还应该加大对社会监管机制的建设力度,充分政府在打击虚假信息当中的主体地位。因此,政府相关的主观部门应该依据目前我国网络新闻中的真实性问题建立相匹配的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并培训出专门的网络舆情观察员,鼓励和调动公众的监督力量,以此在我国网络当中构建起一个良好的新闻信息传播环境。

(二)不断强化网络新闻生产者的综合素质

真实、准确和可行的新闻是网络时代传媒从业者应遵循的准则,也是媒体人社会责任的主要体现。在高度信息化和全球化的今天,大众传媒对社会秩序的影响已经广泛引起了各级的关注,大众传媒的功能以及社会责任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新闻的真实性作为传媒界的首要标准和准则,自然也是媒体社会责任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闻失实问题日趋严重的今天,每个媒体从业者都应该不断强化从业者的职业道德规范,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提高网络新闻生产中的综合素质,以此减少网络环境当中虚假新闻的失实现象,规避新闻失实带来的重要损失。同时,在党的十八大会议上,习近平同时也多次指出改进新闻报道、改良文风、会风的决定,要求新闻媒体应不断改革自身的作风,从而实现网络新闻失实现象的失实问题,创作出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作品。需要注意的是,传统媒体中的主流传媒以及各个重要网络媒体的主管部门,其身居新闻传播中的重要职位,兼负着传递真实新闻的义务,其也应该担负起澄清谣言、净化网络环境的责任。

(三)加强政府管理部门以及行业组织的监管力度

政府作为网络环境监管的主体,也应该充分出其主体作用,不断总结网络监管当中的经验,不断完善相关的立法和治理措施,以此构建起一个完整的网络监管体系,进而确保互联网信息的安全。依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市政府可以联合公安、工信等部门建立起专门的网络虚假信息监管管理部门,专门对网络虚假信息进行监控、管理。另外,媒体行业组织也应该积极发挥出其监管作用,建立专业的新闻批评机构,主动承担起媒体监督的社会责任,并对相关的责任人和媒体单位传播虚假信息的行为予以处罚,一旦发现有虚假新闻就应该立刻将真相公布于众。

结论

在新形势下,为了保证网络环境中新闻的真实性,杜绝各种虚假新闻的出现,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新闻传播秩序,应对网络环境当中的新闻真实性予以深入的探讨,进而降低失实新闻给社会发展带来的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1]张诗悦. 探究网络环境下新闻的真实性[J]. 才智,2014,(01):237.

[2]郭剑敏. 浅谈网络环境下的新闻真实[J]. 中国报业,2012,(22):62-63.

猜你喜欢
新闻真实性网络环境
Van lier真实性原则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互联网+”时代新闻采访教学的困境与出路
新闻版权合理使用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试论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冲击下的人文建设
解构口语化新闻的语言特征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浅析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雕塑真实性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