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治疗小儿神经性尿频的多中心临床分析*

2017-08-24 06:20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中医儿科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尿频神经性肾气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中医儿科

王 璐 袁 斌 (南京 210000)

中医辨证治疗小儿神经性尿频的多中心临床分析*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中医儿科

王 璐 袁 斌 (南京 210000)

目的:分析小儿神经性尿频临床常见中医证候分型、证候要素、主方用药及常用中成药,以评价《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神经性尿频》的临床一致性。方法:采用病例调查分析方法,选取了10个不同地域的三级甲等医院作为调查单位,收集调查了近3年内共215例小儿神经性尿频病例,数据资料采用频数(构成比)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小儿神经性尿频临床常见证候分型、证候要素、主方用药及常用中成药的使用与指南内容一致率较高。结论:指南的制订符合临床实际,对神经性尿频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有指导意义。

儿科;神经性尿频;尿频;诊疗指南;调查分析;脾肾气虚;肾虚湿热;缩泉丸

神经性尿频,又称白天尿频综合征,是儿童时期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好发于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儿童,属于中医学“尿频”范畴。本病预后良好,但病程迁延,病情容易反复,可严重影响患儿身心健康。

现代医学对儿童神经性尿频的治疗包括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如山莨菪碱、硝苯地平、吲哚美辛等,[1]可一定程度上减少排尿次数,但复发率较高,临床疗效不确切。而多年临床实践证明,中医在改善神经性尿频的症状、缩短疾病病程、减少发作次数方面具有一定的特色和优势。[2]笔者在制订《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神经性尿频》过程中,对中医辨证治疗小儿神经性尿频进行了多中心的临床观察,疗效满意,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采用病例调查分析方法,选取了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宁夏中医医院、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医院、浙江省中医院、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江苏省中医院、苏州市中医院、盐城市中医院10个不同地域的三级甲等医院作为调查单位,收集调查了近3年内各单位符合神经性尿频诊断并采用中医辨证治疗的门诊病例共215例,并保证病例数据的真实性和可溯源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依据参照了《实用儿科学》[3]中关于神经性尿频的描述,中医诊断则参照《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神经性尿频》(评价稿)中的内容,将符合以下诊断标准的患儿纳入临床观察范围:(1)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2)表现为日间及入睡前排尿次数增加,轻重程度不一,轻者40~60 min排尿1次,重者5~8 min排尿1次,分散注意力可减轻尿频症状,入睡后恢复正常;(3)可伴有尿急,无尿痛和排尿哭闹史,每次尿量较少,总尿量正常,不伴有遗尿、尿潴留、尿失禁、排尿困难、发热、腰痛、浮肿、血尿、多饮等其他表现;(4)体格检查多无阳性表现,尿常规、肾功能、泌尿系统B超均无异常;(5)排除尿路感染、尿路畸形、糖尿病等疾病。

1.3 调查统计方法 与各家调查单位签订了项目合作协议书,并组织对承担病例收集调查的研究者进行方法学培训,主要针对疾病的诊断、证型分类、方药组成、中成药等方面进行临床观察,填写病例调查表。

数据资料采用频数(构成比)的方法对小儿神经性尿频的证候分型、主方用药、中成药进行统计分析,以通过临床观察,得出小儿神经性尿频的常见证候、主方用药规律,以及临床常用的中成药种类,并评价《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神经性尿频》的临床一致性。

2 临床观察与统计分析

2.1 证候分型 215例小儿神经性尿频的临床观察病例中,辨证为脾肾气虚证142例(66.0%),湿热下注证24例(11.2%),肾虚湿热证22例(10.2%),肝郁脾虚证12例(5.6%),脾肾两虚证5例(2.3%),心火亢盛证4例(1.9%),阴虚内热证3例(1.4%),心经热盛证2例(0.9%),阴虚火热证1例(0.5%)。其中,可以将脾肾两虚证纳入脾肾气虚证中,心经热盛证纳入至心火亢盛证,阴虚火热证纳入至阴虚内热证。

根据观察结果可知,小儿神经性尿频临床常见证型主要包括有脾肾气虚证、湿热下注证、肝郁脾虚证、肾虚湿热证等,与临床诊疗指南评价稿中列出的证候分型大体一致,而湿热下注证临床多常见于尿路感染所致的尿频,神经性尿频患儿多先天禀赋不足,肾气亏虚,失于固摄,外感湿热之邪,下注膀胱,而见小便频数,病性属本虚标实,故指南中未单独列出湿热下注证,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将其归纳入肾虚湿热证。

2.2 证候要素 对于小儿神经性尿频脾肾气虚证、肝郁脾虚证及肾虚湿热证的证候要素的观察分析,主要从主症、次症、舌脉方面进行统计,得出小儿神经性尿频各证候的辨证要点。详见表1~表3。

表1 神经性尿频主症在各证型中的分布 例(%)

项目主症脾肾气虚证肝郁脾虚证肾虚湿热证小便次数小便频数147(1000)12(1000)46(1000)淋漓不尽124(844)10(833)43(935)小便量小便量少79(537)5(417)7(152)尿量正常121(823)6(500)35(761)小便性状尿液清长109(741)2(167)14(304)尿液不清38(259)4(333)22(478)尿黄浑浊01(83)31(674)夜尿情况或有遗尿21(143)2(167)6(130)夜尿正常83(565)2(167)12(261)病程特点起病较急9(61)3(250)5(109)反复发作86(585)7(583)40(870)病程迁延103(701)9(750)44(957)

表2 神经性尿频次症在各证型中的分布 例(%)

由表1可知,脾肾气虚证、肝郁脾虚证及肾虚湿热证均可见小便频数,小便频数是神经性尿频的诊断要点。脾肾气虚证主症还包括淋漓不尽、尿量正常、尿液清长、病程迁延等;肝郁脾虚证也有淋漓不尽、反复发作、病程迁延的表现;肾虚湿热证不仅有淋漓不尽、反复发作、病程迁延的特点,还多有尿黄混浊的症状。

由表2可知,脾肾气虚证次症出现的频次依次为:神倦乏力、食欲不振、面色萎黄、手足不温、畏寒怕冷、大便稀溏、自汗盗汗、口渴不欲多饮等;肝郁脾虚证次症出现的频次依次为:食欲不振、小腹胀满、精神抑郁、急躁易怒、胸闷不适、肠鸣矢气、大便溏结不调等;肾虚湿热证次症出现的频次依次为:手足心热、口渴不欲多饮、神倦乏力、口不渴、大便偏干等。

表3 神经性尿频舌脉在各证型中的分布 例(%)

由表3可知,小儿神经性尿频脾肾气虚证舌脉多为舌质淡,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弱;肝郁脾虚证舌脉多为舌质淡,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弦;肾虚湿热证舌脉多为舌质红,苔薄黄或腻,脉濡细数。

2.3 主方用药 215例小儿神经性尿频的临床观察病例中,使用中药汤剂治疗的共165例,包括脾肾气虚证125例、肝郁脾虚证9例、肾虚湿热证28例、心火亢盛证3例,中药使用率达76.7%,可见,中药在小儿神经性尿频的治疗中有较高的使用率。

在使用中药汤剂的165例临床观察病例中,补中益气汤出现57次(34.5%),缩泉丸44次(26.7%),参苓白术散16次(9.7%),萆薢分清饮11次(6.7%),逍遥散9次(5.5%),金匮肾气丸9次(5.5%),八正散6次(3.6%),小蓟饮子3次(1.8%),黄芩滑石散3次(1.8%),导赤散3次(1.8%),五苓散3次(1.8%),止涎散1次(0.6%)。其中,导赤散主要用于心火亢盛证,因神经性尿频证候分型未单独列出此证型,故未纳入统计。详见表4。

表4 神经性尿频主方用药 次(%)

由表4可知,应用于脾肾气虚证的方剂按频次依次为:补中益气汤、参苓白术散、金匮肾气丸、五苓散、止涎散;应用于肾虚湿热证的方剂依次为:萆薢分清饮、缩泉丸、八正散、补中益气汤、参苓白术散、导赤散、小蓟饮子、黄芩滑石散、五苓散;应用于肝郁脾虚证的方剂主要是逍遥散合缩泉丸加减。

2.4 常用中成药 使用中成药治疗的临床病例共145例,其中缩泉胶囊出现132次(91.0%),六味地黄丸9次(6.2%),金匮肾气丸2次(1.4%),知柏地黄丸1次(0.7%),扩胱缩泉丸1次(0.7%)。其中缩泉胶囊的使用率达到了91.0%,在各个证型中均有使用,与本指南推荐治疗用药一致,但其他中成药的使用例次很少,也未见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可能是跟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有关,故临床使用率不高。

缩泉胶囊由山药、益智仁、乌药组成,具有补肾缩尿的功效,主治肾虚之小便频数,夜卧遗尿。神经性尿频的病机关键在于肾气不足,阳气失于温煦,导致膀胱气化失司,失于固藏,肾虚贯穿了神经性尿频疾病的全过程。通过临床观察,总结出小儿神经性尿频临床常见证型,均有肾虚的表现,可见缩泉胶囊适用于小儿神经性尿频的各个证型。现代研究也发现,缩泉胶囊能减少水负荷大鼠的尿排出量,对抗乙酰胆碱所致大鼠膀胱逼尿肌的收缩,增加膀胱储尿量,减少排尿次数。[4]

3 结论

通过对来自于全国各地10家医疗单位共215例神经性尿频患儿的临床观察,根据出现频数和构成比的统计方法,将小儿神经性尿频临床常见证候分型及主方用药总结如下。(1)脾肾气虚证:病程迁延,小便频数,淋漓不尽,尿量正常,尿液清长,神倦乏力、食欲不振、面色萎黄、手足不温、畏寒怕冷、大便稀溏、自汗盗汗、口渴不欲多饮,舌质淡,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弱。主方选用补中益气汤合缩泉丸加减,常用药物包括益智仁、山药、乌药、黄芪、白术、陈皮、升麻、柴胡、党参、甘草、当归等。(2)肾虚湿热证:病程迁延,反复发作,小便频数,淋漓不尽,尿黄混浊,手足心热、口不渴或口渴不欲多饮、神倦乏力、大便偏干,舌质红,苔薄黄或腻,脉濡细数。主方选用萆薢分清饮合缩泉丸加减,常用药物包括益智仁、山药、乌药、萆薢、石菖蒲、茯苓、白术、车前子、黄柏。(3)肝郁脾虚证:病程迁延,反复发作,小便频数,淋漓不尽,精神抑郁或急躁易怒,胸闷不适,小腹胀满,食欲不振,肠鸣矢气,大便溏结不调,舌质淡,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弦。主方选用逍遥散加减,常用药物包括柴胡、当归、白芍、茯苓、白术、甘草、薄荷、生姜。通过临床观察也得出,缩泉胶囊在神经性尿频的治疗中使用率高,可以适用于各个证型。

通过多中心临床观察得出的结论与指南工作组制订的《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神经性尿频》中证型、主方用药及常用中成药的一致率较高,说明指南的制订符合临床实际,对神经性尿频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有指导意义。

由于观察时间、收集数量及研究者主观意志的限制,本次研究得出的结论存在一定的时间和历史局限性,仅用于对《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神经性尿频》临床一致性进行评价,并为临床医疗实践提供参考,并不能以此为依据形成小儿神经性尿频证型、证素、主方用药的规范或标准,后期可进一步扩大观察病例数量,拓宽观察区域,依据循证医学的方法,采用指南制订出的小儿神经性尿频的辨证分型和主方用药标准,观察临床疗效,或与单纯使用西医治疗的临床病例进行对照,以证明指南制订出的诊疗标准的科学性、实用性、规范性,以及中医诊治小儿神经性尿频的独特优势。

[1]杨汉忠.小儿神经性尿频的治疗[J].中国医药导报,2006,3(2):58

[2]王瑾,郭炜,武继彪.中医药治疗小儿神经性尿频的Meta分析[J].山东医药,2014, 54 (40):82-83

[3]江育仁,张奇文.实用中医儿科学[M].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609-610

[4]穆莉芳,马文旭,赵红立.缩泉胶囊配合心理干预治疗小儿神经性尿频40例[J].中医儿科杂志,2007,5(5):41-42

(2017-06-17 收稿)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4年中医药部门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中医药标准制修订项目:No.66

袁斌,男,医学博士,江苏省中医院主任中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R272.6

A

1007-5615(2017)04-0022-03

猜你喜欢
尿频神经性肾气
彭顺林对神经性耳鸣耳聋的治疗经验
抗衰老名方“金匮肾气丸”的妙用
尿频都是前列腺炎引起的吗
膀胱的谎言——尿频、尿急、尿失禁
金匮肾气丸加减改善头颈部肿瘤患者生存获益
孕期尿频怎么破
聚焦超声治疗神经性皮炎的效果观察
探究神经性关节病利用X线诊断的临床价值
沉蛤定喘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肺源性心力衰竭肺肾气虚型31例
马铃薯片缓解带状疱疹神经性疼痛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