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访谈:家庭教育助力孩子成长

2017-08-24 06:08张秀红
教育 2017年31期
关键词:家校家庭家长

张秀红

朱永新

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

《教育》:近年来,您大力倡导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如何定义?

朱永新:家庭教育是人的摇篮,推动摇篮的手也是推动世界的手。家庭教育表面看是父母个人的事情,但事实上它是社会的事情,是国家的事情,甚至是整个人类的事情。抓住家庭教育这一问题,就是抓住了教育最基本和奠基的东西。我理解的家庭教育,主要指在家庭中的教育,是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对于儿童的教育,也包括家庭参与学校教育生活的一些活动。

《教育》:政府、社会、家庭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是什么?

朱永新:政府部门是家庭教育的责任第一人,从教育部到各个省市的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保证家庭教育在经费、编制、工作内容等方面的落实。

社会力量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说:一是社会团体,比如妇联和关工委。妇联在其组织结构和社区渗透方面,关工委在老同志的权威和资源方面都其独特优势;二是专业化社会组织,各级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和家庭教育学会(研究会)等社会组织、学术团体,在家庭教育理论研究、学科建设和专业引领有重要价值;三是民间的家庭教育机构,特别是公益组织,在家庭教育的实践和推广方面潜力无限。

归根结底,父母或者说家庭才是家庭教育中的主体。家庭对人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场所,可以说是一个最重要的场所。人生从家庭出发,最后还要回到家庭。父母本身就是儿童最初的世界,他们不仅是第一任老师,实际上也是儿童终身的老师、最长久的老师。

《教育》:家庭教育如何与学校教育相结合?

朱永新:家校合作共育是指通过家校互动、亲子共读、新父母学校、家校合作委员会等形式,强化家校共育机制,建立新型的家校合作方式,让父母更多地参与学校生活,引领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协同互补、互相促进,最终实现家庭、学校教育的协调发展。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结合:第一,建立和完善家校合作的组织协调机构。例如班级、年级、学校三个层面的父母联谊会、家校合作委员会等形式。第二,建立新父母学校。通过读书会、报告会、优秀父母养育经验交流等形式,讲授儿童发展与教育理论等,提升父母的教育素养。第三,开展亲子共读。这是家庭教育里面重点抓的一项工作。我们提出:共读、共写、共同生活。生活在不同的语言里,就是生活在不同的世界上;共读一本书,就是创造并拥有共同的语言与密码;共读,就是和读同一本书的人真正生活在一起。第四,建立正常的教师与父母沟通交流的机制。

宋承昊

深圳城市学院课程与评价改革研究院院长

《教育》:家庭教育对孩子意味着什么?它与学校教育区别在哪里?

宋承昊:家庭教育形成的是孩子的力量而不是学习成绩,我们经常讲:“为什么他什么都懂,但他就是不去做呢?”——很简单,他知道一切正确的规范,但是不足以拥有那种去行动的力量。学校教育给予他观念,家庭教育才给予他力量。我们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分開来看,学校教育是短期可测量的教育,家庭教育是长期不可测量的教育。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展台,孩子走进学校的时候,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是在展览我们家庭教育的成果。

《教育》:学校应如何开展家庭教育?

宋承昊:很多人认为,教育部门、学校应该牵头组织专业力量,开展家庭教育,因为其对学生及其家庭情况更为了解。事实上,在原来的组织体系下,学校确实是最好的选择,因为没有任何一个机构可以做到一张罗,几千家长就过来了。但是那种效果并不好,因为培训是教那些愿意听的人,但很多需要帮助的人,恰恰又是听不进去的。

不应该把家庭教育的主体完全交给教育部门,而应该形成更多第三方的力量,采用政府与社会机构合作的方式开展家庭教育,值得注意的是,需要那些专业的、对家庭教育有深刻理解的人,站在一定的格局之上思考和解决如何做好家庭教育。

《教育》:现阶段,如何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家庭教育?

宋承昊:过去的家庭教育都把家长当成教育的主体,但真正的家庭相处并不是简单的一个人教一个人该怎么做,而是应该创造多种形式的体验和实践,来增加父母或者家庭成员在家庭环境中的角色感、责任感,让他们学习在家庭中的生活方式,以及建立家庭规则等。通过专业力量引导父母去思考其在家庭中的角色、责任有没有问题,而不是让他们思考自己是否会教育。

文喆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

《教育》:学校与家长之间如何架起沟通的桥梁?

文喆:学校要树立服务意识,主动配合家长教育学生,这是搞好家校合作的关键。加强日常同学生家长的联系,经常和他们沟通情况,努力和他们交朋友。学校的服务意识还表现在帮助家长解决家庭教育的难题上。当前中国家庭文化也处在变化之中,亲子矛盾甚至冲突也不少见,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应该相互配合。学校教师积极主动关心家庭的难题,帮助家庭弥合亲子的矛盾,这不但是在帮家长,也是在帮自己更好地尽到社会责任。

《教育》:开展家校合作中会遇到哪些实际问题,如何解决?

文喆:受到传统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影响,在当前条件下深入开展家校合作还有一些障碍,其中有认知障碍,有情感障碍,还有实际障碍(如制度、条件和具体困难障碍)需要区别情况,加以解决。

充分实现家校合作,不仅与家长群体的认识水平有关,而且与家长参与的绩效有关,如果不能让家长体验到参与学校教育的价值,不能让家长体验学校教师对他们建议和意见的尊重,他们就不会真正关心学校的长远发展。加强学校制度建设,让家校合作规范化、程序化,是家长积极参与家校合作的保证,也是现代学校建设的工作目标。

《教育》:促进家校合作,建设现代学校需要哪些策略和方法?

文喆:家校合作有多种方式,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讲座、学校开放日、亲子运动会、学校教育咨询、家访等,都是有利于家庭学校相互开放,有利于家长和教师获得全面了解学生、帮助学生成长的方法。

从少数积极性较高的家长开始,从容易取得共识的问题开始,从可以较快见效的活动开始等,都是促进家校合作的好办法。但是,学校必须有整体建设目标,必须从根本上把握工作方向,不能只关心部分家长或只注意自己理解的中心工作。家校合作需要追求和谐,承认妥协的必要性,因为家长与教师、家长与家长、教师与教师以及师生间都会有争论,有意见分歧。

建设现代学校,需要求同存异,但也不是完全拒绝争议,也要有各行其是的思想準备。在事关原则的时候,学校教师需要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勇气,合作、妥协,都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选择,都必须真正对儿童的现在与将来有利。

熊丙奇

著名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教育》:近年来,针对家庭教育出台哪些文件?效果如何?

熊丙奇:我国一直高度重视,如何引导家长做好对孩子的家庭教育。2010年制定了《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2015年发布了《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2016年印发《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适应城乡发展、满足家长和儿童需求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2016年的规划对各地建设家长学校,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提出明确的量化指标,这有利于对照规划,检查各地家长学校的建设和活动情况。但是,这种量化指标本身也暴露出推进家庭教育面临的现实困难:虽然大家都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可一些地方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还是空白,地方政府和社区并不热心。这是落实规划必须重视的问题。

《教育》:我国家庭教育目前存在哪些突出问题?

熊丙奇: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应各司其职,形成合力,但目前我国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都有变为学校教育附庸的趋势。在功利的应试目标导向下,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围着知识教育转,父母本应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却变为只关注孩子的成绩,亲子关系也因此而异化。不少中小学、幼儿园也“重视”发挥家长的作用,却是把家长变为孩子的作业监督员和批改员,这不但增加家长的负担和焦虑,也把孩子置于繁重的学业压力中。

社区本该为孩子放学后及节假日提供活动的去处,但如今社区职责严重缺位。很多孩子的学习生活就是从学校到家庭的两点一线,或从学校到培训机构再到家庭的三点一线。这显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尤其是每到寒暑假,一些双职工的孩子就变为“假期孤儿”,父母要么把孩子关在家里,要么无奈地把孩子送到培训班。

关注家庭教育,就必须校正原有的家校关系,不应该是追求分数的家校合一,而应坚持全员育人的家校合一。中小学、幼儿园成立家长学校,核心不应是让家长配合学校的工作,而应指导家长怎样教育孩子,陪伴孩子成长。同时,还要建立能发挥作用的家长委员会,让家长委员会独立运行,参与学校的办学管理和监督评价。社区应该做家庭教育的帮手,要切实为家庭分忧,包括建立社区图书馆、活动室,通过配备专职辅导员和招募志愿者,开展社区教育活动。

《教育》:如何让家庭教育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

熊丙奇: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不能只是挂一下牌,组织一次大规模讲座,这是十分浅层次的指导和服务。给孩子健康的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全面携手。我国新的中高考改革都提到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可因此整合起来,给学生提供综合素质发展的空间和环境。

猜你喜欢
家校家庭家长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家庭“煮”夫
家长请吃药Ⅱ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家访是家校联系的"润滑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