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投融资模式建议

2017-08-24 09:13赵家玲
时代金融 2017年21期
关键词:投融资融资主体

【摘要】现代政府投融资由于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微利甚至无利的特点,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本文通过对地方政府投融资模式现状的分析,提出地方政府投融资模式创新,对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模式提出建议,使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走上健康的发展轨道。

【关键词】地方政府 投融资模式 投融资模式创新

1992年,上海政府成立了上海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总公司,受到多地的效仿,地方融资平台登上了地方融资的历史舞台。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我国政府推出了4万亿元计划,这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十分深远。面对我国宽松的宏观经济政策与巨大的资金缺口,地方政府的融资需求十分紧急且融资方式多样,这也反映了地方政府投融资成为中国经济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地方政府投融资历程

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发展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模式探索阶段(20世纪80年代~1994年)。广东省最先在我国发掘出“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政策,通过当地政府筹集资金促进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方式就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前身。

第二阶段:各地探索阶段(1994年~1997年)。1994年实施分税制改革后,各个地方政府成立类似于建设开发小组的组织,筹划和指挥当地建设,以期于促进当地的经济。

第三阶段:全面发展阶段(1997年~2008年)。1997年出现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我国政府投入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央政府对于通过审批的项目给与一定的支持,用来扩大地方政府的投融资规模。

第四阶段:爆发式增长阶段(2008年~2010年)。2008年,金融危机引起了资金问题,中央政府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出台了4万亿经济计划。各个地方政府积极建立更大型的投融资平台,为投融资平台埋下了风险的种子。

第五阶段:风险暴露及治理阶段(2010年以来)。投融资平台自身的负债率较高、利润率低、政府信用危机等问题,使中央及各部门连续制定相关政策规定,综合治理各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

二、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风险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建立主要得益于政府拥有得天独厚优势,但在运营过程中,由于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法人结构、责任的主体、运营程序等都存在缺陷,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埋藏着一定的风险。

(一)债务风险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负债风险大,债务偿还能力有限。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大多投资基础建设事业,如公共建设等,部分投融资平台投资规模较大,而且远远超过其资本金额,又由于这些项目资金周转率低且回报率小,致使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负债率过高,而融资能力又无法弥补投资需求。[1]

(二)信用风险

近年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债务规模明显扩大,政府信用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成功实现融资方面发挥关键性作用,融资平台融资形成的负债实际上归属于地方政府负债,大部分资金由财政担保并承担还本付息责任,所以地方债务快速上升使得政府信用面临较大考验[2]。

(三)运营风险

融资平台负债率高、融资渠道单一、政府干预过多,使平台公司在运营时行为不规范,信息公开度、透明度低,并存在一些非市场化运作。许多平台公司没有成立完善的还款约束、保障机制,管理人员缺乏企业企业管理经验容易造成决策失误,导致企业资产质量下降,更难以形成造血功能[3]。

三、地方政府投融资模式建议

(一)优化政府的角色

首先,政府需要对自身角色认识的转变。地方政府在地方政府投融资模式建設的问题上,起了主导作用,这种“主导—支配”的关系,没有正确认识不同主体功能和作用。在这个问题上,地方政府要承认在项目管理中除了政府部门还有其他主体:公民和社会机构等主体,形成“主体——主体”的平等关系。其次,地方政府应该放宽民间资本进入公共事业的条件,促进投资主体更加多元,融资渠道得以拓宽,引进竞争,提高投融资平台的信息透明度。

(二)完善信用担保机制

大多数融资关系中,地方政府承担着主要的信用担保作用。目前,地方政府的信用问题越发引人思考。为在投融资体系中引进更多的投资主体,实现主体多元化,然而投融资平台的项目多为建设周期长,资金需求量大的公共项目,这就要求投资主体需要有较好的信用担保,保证项目按时按量的完成。

(三)建立良好的还款制度

对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不断增加,这些没有办法清偿的债务往往最终落到中央财政方面,再加上我国投融资平台的还款制度不健全,引起整个政府的债务风险加大,也使地方政府的信用发展受损。因此,政府借贷时除了需要签署合同,还需获得中央政府的财政审核单,凡是达到中央政府的财政审核,证明其在未来还款时有能力还款。若无法获得中央政府的财政审核单,也可以由其他获得中央政府审核单的地方政府给与担保,并允诺,在该地方政府无力偿还时,自己会优先帮助被担保的地方政府偿还欠款。

参考文献

[1]刘彦华.地方投融资模式求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政府投融资模式创新”分论坛侧记[J].

[2]江凯,鄢斗,杨美英.国际经验视角下地 方政府融资模式探讨[J].青海金融,2011(7):60-62.

[3]胡海峰,陈世金.创新融资模式 化解新型城镇化融资困境[J].经济学动态,2014(7):57-69.

[4]甘泉,刘潇潇.地方政府投融资模式研究综述[J].时代金融,2013.9(528):55.

[5]谭长路.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建设的模式分析[J].甘肃金融,2009(7):44-45.

[6]赵全厚,杨元杰,赵璧,孙昊旸.地方政府投融资管理模式比较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1(2354):9-18.

[7]刘薇.PPP模式理论阐释及其现实例证[J].改革,2015(251): 78-89.

[8]江源.西方国家地方政府投融资体制比较及启示[J].黑龙江金融,2011(1):24-26.

[9]Devarajan,Shantayanan,Vinaya Swaroop and Heng-fu Zou.The composition of public expenditure and economic growth[J].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1996.

[10]杜彦坤,邵靖.我国地方政府融资模式与债务管理分析[J].调查研究,2010(9):11-14.

[11]吴隽.基于PPP模式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分析[J].中国国情国力,2015.7:24-27.

[12]关书宾,姜承换,霍志辉.地方政府融资新模式——PPP模式[J].金融市场研究,2015.3(34):37-48.

[13]范必,郭濂,杜帅,孙欣茹.利用PPP模式优化地方政府债务结构和管理——美国基础设施投.

作者简介:赵家玲(1993-),女,汉族,湖北宜昌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物流金融与供应链金融。

猜你喜欢
投融资融资主体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融资
融资
7月重要融资事件
5月重要融资事件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翻译“主体间性”的辩证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