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女性群体幸福感影响因素分析

2017-08-25 00:40王丹
关键词:学历幸福感主观

王丹

摘 要:目前学界关于特定群体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研究多集中于大学生群体、青年教师群体、老年人以及农民工群体,对于女性群体的关注和研究较少。本文以女性群体为研究对象,从个体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主观感受因素三个维度出发,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分析方法来分析影响女性群体幸福感的因素,结果发现:年龄、是否有信仰、学历程度、健康状况、抑郁状况、是否有配偶、房产数、家庭收入、个人总收入、工作强度、社会信任感、社會公平感、收入合理度、经济地位以及社会阶层的主观判断都是影响女性幸福感的因素。

关键词:幸福感;女性群体;有序多分类Logistic

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7)06-0048-04

一、前言

关于幸福感的研究,经济学领域主要的关注点在经济发展和收入的水平,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物质水平得到了极大地发展,经济发展在整个社会占主导地位,人们的精神生活被忽视,一系列社会问题不断涌现,使得人们不得不对经济政策占绝对优势的状况提出质疑。心理学领域则对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进行了区分,主要关注点在于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社会学领域则主要关注人口和环境因素对于幸福感的影响。

学界关于幸福感研究的成果已相当丰富,研究水平也趋于成熟。主要的研究方向为: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研究,幸福感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特定群体幸福感研究以及幸福感和生活质量、社会质量等理论之间的关系研究。在针对特定群体幸福感研究方面,其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大学生群体、高校教师群体、老年人群体以及农民工群体这四大群体。

李焰、赵君(2005)认为自我意识、学校学习、人际交往、恋爱、工作与社会适应、家庭环境、休闲活动都是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因素,其中自我意识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毛荆利、杨鑫辉(2007)认为神经质、外向性、社会支持、生活事件、性别、家庭经济状况是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因素。陈桂兰(2010年)认为人格特征、价值观、自尊、自我概念、情绪智力和成就目标定向以及人际关系、社会支持和生活事件等都会影响到大学生群体的幸福感。

张玉柱、金盛华(2013)考察了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总体特征,以及性别、年龄、职称、所在地区、收入水平、婚姻状况等因素对职业幸福感的影响。王蓓、苗元江、黄海蓉、朱晓红(2011)采用《综合幸福问卷》调查,认为性别、婚姻、住房、学科、职称对高校教师幸福感具有重要影响。

冯永琦、张天舒(2016)从个人基本情况、身心健康情况、家庭状况、经济状况、工作状况和保险状况等六个方面为分析点进行了农民工群体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健康状况、精神压力、自信心、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工作性质以及单位是否为其缴纳失业、养老、工伤保险及住房公积金的因素对新生代农民工和老一代农民工主观幸福感影响显著;工作时间对老一代农民工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对于新生代农民工的影响并不显著;个人收入、子女个数两个因素无论对老一代农民工还是对新生代农民工而言,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影响均不显著。

李越、崔红志(2014)认为从居住空间、代际关系、医疗保障、社会保障、文化服务等几个方面为提高农村老人的生活质量,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主观幸福感。崔红志(2015)基于全国8省(区)农户问卷调查数据的定量分析显示个人基本特征、经济条件、社会保障、与过往生活条件的比较和对未来生活的预期、有无儿子等因素,对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有重要影响。彭丽华(2016)认为社会支持、亲子关系、自尊和生命意义感等心理因素及婚姻状况、宗教信仰、经济来源和健康状况等人口学因素对于老年人群体的幸福感有重要影响。

纵观已有研究,对于女性群体关注较少。历史上,我国长期处于封建主义国家,男权思想根深蒂固,父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男尊女卑”的思想使女性长期处于被压迫和的地位。随着社会文明和社会发展的变迁,父系制度和婚姻制度的变革,女性群体的社会地位大大提升。时至今日,随着国外女权思潮的影响和女性群体自我意识的觉醒,她们勇于追求自我,对高生活质量以及自我幸福的追求越来越强烈,另一方面,现代女性现在面临越来越多的压力,如何平衡家庭价值与自我价值,如何提高自己的生活满意度是女性群体越来越关注的问题,所以,对女性群体的幸福感进行研究,发现影响女性群体幸福感的因素,有助于提高女性群体的幸福感,充分发挥女性角色在社会、家庭中的重要积极作用。

本文以CGSS2010的调研数据为基础,将女性群体作为研究对象,从社会经济因素、个体因素、主观认知因素三个维度出发,选取15个因素作为自变量,分析方法选择有序多元Logistic回归,对影响女性群体幸福感的因素进行说明。

二、研究变量基本情况

(一)数据来源与样本概况

本文主要采用的是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综合性、连续性的大型社会调查项目—中国综合调查2010年的数据,CGSS的数据来自全国125个县(区),500个街道(乡、镇),1000个居(村)委会、10000户家庭中的个人,总样本量为9047个。由于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女性群体,所以,经过筛选,最终样本为4453个。样本的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二)被测变量

1.因变量

本研究的因变量是女性群体幸福感,在CGSS201O调查问卷中,关于幸福感的问题是“总的来看,您认为自己的生活是否幸福?”一共有5个备选项,分别是:1表示“很不幸福”,2表示“比较不幸福”,3表示“一般幸福”,4表示“比较幸福”,5表示“很幸福”。所以,我们所选择的因变量是一个有序多分类的变量,因变量的具体分布情况如表2所示:

2.自变量

经过阅读相关文献和资料,我们以了个人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以及主观认知因素三个维度为出发点,初步选择15个自变量来进行女性群体幸福感因素的分析,自变量的具体分布情况如表3所示。

3.方法選择

因变量是一个有序多分类的变量,所以,我们采取有序多分类方法。通过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能够在控制其他变量的情况下,比较准确地判断每一维度中的具体因素对自变量的影响程度。本文以选择的自变量的三个维度依次建立模型,首先将个体因素独自纳入模型中,比较清晰地了解个体因素中对于女性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然后,将社会经济因素独立纳入模型,最后,将主观认知因素独立纳入模型,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剔除其他自变量因素对于因变量的影响,但是,这种方法的局限性也就在于其忽视了自变量因素之间交互关系的影响。

三、研究结果

从研究结果(表4)中可以看出,年龄、是否有信仰、学历程度、健康状况、抑郁状况、是否有配偶、房产数、家庭收入、个人总收入、工作强度、社会信任感、社会公平感、收入合理度、经济地位以及社会阶层都是影响女性幸福感的因素且已通过了显著性检验。

在个体因素维度:年龄是影响女性幸福感的因素之一,有信仰的女性群体要比无信仰的女性群体更加幸福,学历对女性的幸福感主要表现为:学历越高,幸福感越高。虽然研究结果中只有研究生及以上的通过了显著性性检验,显著性为0.0444,但是我们可以从分析结果中数值的大小反映出整个趋势,初中学历的显著性为0.782,高中学历的显著性为0.273,大学学历的显著性为0.251,研究生及以上的学历为0.0444,从趋势上看,学历越高,越容易通过显著性检验,所以,学历越高,幸福感越高。是否是党员对于女性群体的幸福感并无显著性影响,健康状况和抑郁状况的显著性都为0.000,对于女性群体的幸福感有显著影响。农村女性和城市女性之间的幸福感并无太大差异,有配偶的女性相比于无配偶的女性幸福感更高。

在社会经济因素维度:房产数、家庭收入、个人总收入、工作强度都已通过显著新检验,其中,房产数、家庭收入自变量的显著性为0.000,个人总收入的显著性为0.05,工作强度的显著性为0.013,工作强度越大,其幸福感就越低。但是,总体而言,社会经济因素对于女性幸福感有重要的影响作用。由此可见,经济基础是提高女性幸福感最基础的因素,对于女性幸福感的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主观感受因素维度:社会信任感、社会公平感、收入合理度、经济地位以及社会阶层都对女性幸福感的有重要的影响作用。社会信任感、社会公平感、收入合理度的显著性都为0.000,显著性较高。在经济地位因素,对于自身经济地位的主观判断远高于平均水平的比主观判断远低于平均水平的幸福感较高,主观感受对于幸福感的提升有重要的作用。认为经济地位远高于平均水平的显著性为0.031,经济地位高于平均水平和经济地位等于平均水平的显著性为0.567,经济地位低于平均水平的显著性为0.26。对自我归属阶层的主观判断也是影响女性群体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将自我归属于中上层的女性相比于将自我阶层归属于下层的女性更易感受到幸福。

四、结语

从研究结果可以发现:年龄、是否有信仰、学历程度、健康状况、抑郁状况、是否有配偶、房产数、家庭收入、个人总收入、工作强度、社会信任感、社会公平感、收入合理度、以及对自我经济地位社会阶层的主观感受是影响女性群体幸福感的主要因素。全社会应该积极发扬现代女性精神,广大女性群体应树立积极乐观的目标,勇于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逐步形成独立的人格。学历对于女性群体的幸福感有重要的影响,所以,女性群体应该在尊重自我意愿的前提下,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眼界。主观感受方面,女性群体对于社会信任、社会公平、收入合理以及自我阶层和经济地位的归属等主观感受也对幸福感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政府和社会除了改变社会大环境,营造积极乐观、公平公正的社会风气之外,还应关注个体的心理状况,积极疏导个体的不良情绪和心态,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总而言之,女性群体的幸福感对一个家庭和社会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如何既在法律和政策层面消除各种性别不平等思想,又在实际的生活中真正做到“零歧视”,不断提升女性群体的幸福感,是我们需要长期考虑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刘晓霞,邢占军.城市女性群体主观幸福感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3).

〔2〕林江,周少君,魏万青.城市房价、住房产权与主观幸福感[J].财贸经济,2012,(5).

〔3〕沈秀丽,李清源,新时期提升青海省女性群体幸福感的思考[J].青海社会科学,2013,(2).

〔4〕钟春华.社会变迁视域下的母权演进探析[J].江西社会科学,2016,(2).

〔5〕刘晓陵,赖新蓁,文剑冰.教育与主观幸福感关系:基于教育回报率分析[J].山东社会科学,2017,(2).

〔6〕李骏.城市住房阶层的幸福感与公平感差异[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

(责任编辑 赛汉其其格)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research on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specific group's happiness is focused on the college students , young teachers , the elderly and the migrant workers' groups, and there is less concern and Research on female groups. In this paper, the female group as the research subject, starting from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the individual factors, socio-economic factors, and subjective feelings. using ordinal Logistic analysis method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factors, the results found: age, belief, the degree of education, the status of education, the status of depression, the spouse, the number of real estate, family income, personal gross income, work intensity, social trust, social justice, income rationality, economic status and social class subjective judgments are factors that affected female happiness.

Keywords: Happiness; Female Group; Ordinal Logistic Analysis

猜你喜欢
学历幸福感主观
学历造假引发法律纠纷
7件小事,让你下班后更有幸福感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学历军备竞赛,可以休矣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刑法主观解释论的提倡
知识无力感
研究生就业遭拒是因为学历太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