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直属高校定点扶贫效用分析

2017-08-25 01:23张海涛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25期
关键词:效用教育部

摘 要:教育部直属高校是当前脱贫攻坚中的一支重要力量。44所直属高校在定点扶贫县开展了丰富的扶贫工作,31所直属高校在非指定地方也参与了定点帮扶工作。本文对直属高校定点扶贫工作发挥的效用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和提炼出优势与不足,以更好推动教育定点扶贫工作。

关键词:教育部 直属高校 定点扶贫 效用

2012年开展新一轮定点扶贫工作以来,教育部直属高校发挥学科、人才、科研等方面的优势,结合定点扶贫县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多元化的精准扶贫路径,有效带动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根据教育部安排,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已经全部组织动员起来参与定点扶贫工作。其中,44所直属高校承担了指定地方的定点扶贫工作,另有31所直属高校虽不具体承担指定地方的扶贫任务,但也参与了相关工作。本文重点对44所承担了具体定点扶贫任务的直属高校进行分析。[1]

一、教育部直属高校定点扶贫主要形式

当前,直属高校参与定点扶贫工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形式:

院系结对帮扶:院系结对帮扶形式是直属高校动员院系与定点扶贫县下属乡镇、村、职能部门建立起具体工作业务关系的结对帮扶关系,以具体事务推动定点扶贫工作的有效实施。这也是直属高校参与定点扶贫工作的一个显著特点。[2]

教育帮扶:具体有师资培训、支教、优质教学资源远程共享、高考招生录取等方式,解决贫困地区教育发展滞后的问题,在防止贫困代际传递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智力支持:包括干部培训、干部挂职、规划设计、定向人才培养、技术支撑等形式,着力提高贫困地区人力资源水平,开拓地方干部眼界,确立科学发展持续发展方向。

产业帮扶:包括产业规划、设立产业专项资金、帮助拓展市场、打造亮点示范产业项目、大宗农特物资采购等途径,帮助定点扶贫县确立产业发展方向,发展产业项目,拓展销售渠道,引领产业发展,直接惠顾贫困人口。[3]

民生帮扶:主要集中在医疗服务、惠民工程、社会服务等方面,防止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提升定点扶贫县医疗水平,以志愿服务关爱特殊人群等。

文化扶持:定点扶贫县中有大批地区处于多民族集中分布区,因此存在大量原生态、多样性的文化资源。目前,部分直属高校在帮助定点扶贫县开展文化资源普查、整合利用、传承保护、指导提升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这也是直属高校在定点扶贫中的另一个独特之处。

二、直属高校定点扶贫效果

1.从定点扶贫县角度看:助推了脱贫进程

教育部直属高校都具有优良的教育资源,深厚的人才实力,广阔的市场消费潜力,良好的校友及社会资源,在当前“五个一批”的脱贫攻坚战中,高校更可以在“发展生产、发展教育”中助力帮推,从而助推定点扶贫县的脱贫进程。具体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升了定点扶贫县人力资源水平。直属高校结合自身优势,为定点扶贫县举办了连续性、系列性的党政管理干部素质提升班、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班,还利用各自的信息技术资源,远程为定点扶贫县办理各种教学班,让边远地区的民众也能享受到大城市一样优质的教育和信息资源。

(2)带去了全新的理念,提升了干事创业的眼界和能力。直属高校对定点扶贫县党政干部、企业人才、技术人才、教育人才的培训,带着他们考察调研,接受他们的挂职锻炼,派专家教授和干部去定点扶贫县开办讲座、挂职等,带去的是全新的理念和思维,全新的工作方式方法,这对于已经形成定式思维和惯性工作方式的地方干部来说,是一次革新。有助于他们增强危机感、使命感,提高工作境界和水平。[4]

(3)助推了定点扶贫县产业发展升级。直属高校针对定点扶贫县区位特点、资源禀赋、民族文化特色等开展的各种专题研究,为当地发展特色产业、优势产业提供了全方位的智力和科技支持。经过几年努力,已经在部分地区形成了产值过亿元的龙头产业和企业。

(4)增强了地方党委政府的凝聚力号召力。直属高校针对定點扶贫县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的问题,切实加大民生项目帮扶力度,惠及更多的贫困家庭、贫困学生。一些直属高校协调了一些重大民生项目在贫困地区落地,推动企业与当地相关行业合作,设立公益基金、捐资捐物等,让定点扶贫县老百姓实实在在的受益,增强了地方党委政府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也使得改革成果得到共享。

(5)促进了地方政府决策的科学性。直属高校依托学科专业优势,根据定点扶贫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协助开展战略咨询、规划编制、专题研究等工作,为当地党委政府科学管理和决策提供重要支撑。直属高校还在具体工作中为定点扶贫县提供了多种形式的智力支持,有效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5]

2.从高校角度看:实现了高校服务社会的价值

直属高校在定点扶贫工作中,并非是单向的付出者,也从中受益。具体体现如下:

(1)完成了国家交办的任务,体现了高校的担当精神。参与定点扶贫工作,是国家交给高校的一项政治任务与重要工作。直属高校作为全民所有制的公办学校,理应在国家重大战略中承担起应尽的职责,服务于社会,回馈于百姓。这既是国家重大工作的需要,也是高校培养人才的必然。

(2)锻炼了人才,培养了骨干。对于直属高校来说,可以借助定点扶贫培养和锻炼三类人员。一是青年学生。利用定点扶贫县的广阔空间,每年都可以定期和不定期选派一批大学生深入基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青年志愿服务,有助于他们了解国情、民情,增强应变能力,拓展视野,塑造健康的“三观”,从而培养出高素质、复合型的新一代人才。二是教职员工。按照上级要求,各直属高校都要选派年轻干部去定点扶贫县挂职和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也要动员教职员工参与定点扶贫工作。这有助于具体参与定点扶贫工作的教职员工提升驾驭复杂情况的应变能力,有效锻炼沟通协调能力,增强其艰苦奋斗精神。三是科研人员。科研人员可以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运用于定点扶贫具体工作中,也能从具体工作中寻找到更多更广阔的研究方向,拓展其研究领域和深度,产生更多更具有实用性可靠性的科研成果。科研人员也能从具体服务中增强职业自豪感和成就感,从而增强其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endprint

3.从个體角度看:受益者与自身价值实现者

受益者主要是指定点扶贫县的各类群体。教育的扶持会带动中小学生缩短与同龄人的差距,增强其学习能力和获得更多发展机遇,杜绝贫困的代际传递。医疗的扶持会给病患群体解决最直接的治疗和救助问题,减轻其身体和精神的痛苦与压力,也能防控和治疗地方病的危害。产业的扶持会直接带动贫困人群走出贫困,奠定其进一步发家致富的基础。适度和合规的高校招生录取倾斜政策,有助于贫困地区孩子进入更好的大学深造,寻找到更好的上升通道。

自身价值实现者主要是指具体参与定点扶贫的一线工作人员。挂职干部和第一书记能从看似微小的工作中具体帮扶到个体,以自己的付出帮助困难群众走出困境,实现自己个体的人生价值。

笔者认为,上述三方在定点扶贫中起到的效应,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激励互相促进的正相关效应。

结语

毫无疑问,直属高校参与定点扶贫工作,有其独特优势。丰富的教育资源,可以带动贫困地区教育质量的有力提升,缩小城乡之间教育水平的差距。巨大的人才资源优势,可以给贫困地区送去大量的智力资源。深厚的科技资源,可以满足地方各种产业科学、精准发展的需要,带动传统产业的升级,焕发新的生机。

但直属高校在定点扶贫中也有其需要加以重视的不足之处,比如缺乏强有力的支配能力,缺乏资金的支持、缺乏系统性和关联性等,定点帮扶工作的延续性、实效性呈现弱化的现象。为此,需要加大直属高校定点扶贫工作政策支持力度和资金支持力度,建立起统一协调的直属高校“大扶贫”机制,巩固已有成果,创新工作方式方法,进一步挖掘直属高校参与定点扶贫的巨大潜力,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役。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的通知,国发[2016]64号.

[2]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白皮书,人民日报2001年10月16日,第五版;

[3]中国扶贫三十年演进史,南方周末,谭畅,2016年2月25日;

[4]中国扶贫开发年鉴(2012).

[5]中国扶贫开发年鉴(2014).

作者简介

张海涛(1979.6—)男,四川南充,汉族,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应用心理学,教育行政管理endprint

猜你喜欢
效用教育部
教育部辟谣小学学制变5年
小学美术课堂板书的四种效用
教育部召开座谈会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教育部第一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公布
纳米硫酸钡及其对聚合物的改性效用
几种常见棉花叶面肥保蕾铃效用试验
教育部:高考地方性加分项目2018年减至35个
几种常见叶面肥在大蒜田效用试验
玉米田不同控释肥料效用研讨
我校两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