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理重在“以人为本”

2017-08-26 11:07薛天孙秀芳
人民论坛 2017年23期
关键词:社会治理实现路径以人为本

薛天++++孙秀芳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新常态下对社会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马克思“自由自觉的活动”思想启示我们,在构建社会治理体系中,要坚持动态治理原则,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宗旨,在社会治理中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惟其如此,才是真正的体现人的自由和自觉。

【关键词】自由的自觉的活动 社会治理 实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构建和完善我国社会治理体系,既要按照我国社会治理实际进行提炼深化,还要自觉运用马克思“自由的自觉的活动”思想指导我国社会治理体系构建,形成“全面性”参与,将“共享”作为社会治理的最终目标。

马克思“自由的自觉的活动”思想是真正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思想

马克思“自由的自觉的活动”思想中,自由是个体能够以自由舒适方式让人的本质得到充分发挥并进行创造性活动,最终实现价值理想追求。所谓自觉则是个体能够按照内心渴望不受到限制和其他外在因素影响,能够自觉进行活动。总体看,马克思“自由的自觉的活动”思想是人本质思想,是真正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思想。

首先,马克思“自由的自覺的活动”思想将人与动物进行了明显的区分。马克思指出,虽然也可以通过宗教等人类独有的方式与动物进行区分,但人类个体与动物最为本质的区分还是在于自己开始进行生活资料生产的时候,这种区分就已经开始了。其次,马克思“自由的自觉的活动”是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的核心和基础理论,这一理论与传统的人的本质理论不同,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创新论述,将其与传统人的本质理论彻底进行了区分。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是从马克思“自由的自觉的活动”思想发展而来,而马克思人学思想更加注重人的发展阶段和未来发展,更加注重人的依赖关系,个体必须生活在他人之中才能够生存,个体在社会中应受到他人限制,最终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不断活动,推动社会发展进步。

我国当前社会治理面临的新形势、呈现的新特点

当前我国社会治理受到国内外形势发展影响,同时还受到来自社会发展和科技革命以及群众需求不断提升等多种因素影响,这些因素都对我国社会治理体系构建产生深刻影响。

第一,国际格局正在进行不断调整变革。当前国际局势地区冲突依然存在,全球化进程受到多方因素影响而进展缓慢。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增长缓慢,贸易保护不断升级,各种思潮通过不同途径和不同方式对我国社会治理产生影响,特别是一些披着自由平等外衣的反动思想,对青少年危害极大,如何应对上述问题成为推进我国社会治理体系改革调整的重要命题。

第二,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对社会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经济结构转型升级需要社会付出更大的代价来承接经济转型升级带来的压力。特别是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对原有利益格局的重新分配,会触动部分人的利益,因此要在社会治理中将这些情况充分考虑进去,运用马克思“自由的自觉的活动”思想加以解决。

第三,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方利益诉求协调困难。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关键期,原有利益格局已经被打破,新的利益格局尚未建立,很多群体对社会治理都从自身角度提出了利益诉求,要求社会治理充分考虑并予以满足。如农民工群体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作出巨大贡献,这部分群体在融入城市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困难需要通过社会治理来解决。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衍生出很多新的社会阶层和群体,这些新的社会阶层和群体在利益诉求上要想得到满足就必须从其他社会群体的利益中进行分割,显然这也需要通过社会治理来实现。

第四,网络已经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领域。互联网经过短短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领域的诸多优势让其迅速成为价值表达和利益诉求的重要平台,各种社会思潮充斥网络,很多西方网络黑客利用互联网,传播各种腐化思想,使拜金主义盛行。

我国一直在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树立“以人为本”的治理理念,但从实际看还没有达到预期,特别是在社会治理层面。主要表现在:

一是社会治理体系不健全。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我国社会治理难以跟上社会发展速度,同时由于社会治理主体是政府,政府在制定政策和具体实施过程需要一定时间,而在一段时间内社会治理又出现了一些新情况,这种社会治理政策的相对滞后性影响了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加之,当前我国社会治理在政策、制度和法律等方面相关配套措施不健全导致社会治理工作推进缓慢。

二是公民参与社会治理程度较低。社会治理的主体是政府,但公民参与社会治理并构建起多层次的社会治理主体已经成为未来社会治理的主要发展方向。从当前看,我国公民参与社会治理程度还较低,一方面源于我国公民社会治理意识还没有建立起来,对社会治理参与程度不够;另一方面由于公民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过窄,政府在畅通公民参与社会治理渠道上还显得比较保守。

运用马克思“自由的自觉的活动”思想深化社会治理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这与马克思“自由的自觉的活动”思想具有本质的一致性,因此在构建我国社会治理体系过程中一定要将马克思“自由的自觉的活动”思想贯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治理理念,坚持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社会治理的最终目标,坚持从实际出发,让社会治理成果全民共享,真正服务人民回归人的本质。

要重塑社会治理理念。社会治理的主体是政府,治理的对象是社会全体,要想将社会治理好,就需要让社区全体从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上对社会治理更加认同。首先,要树立合作共治的理念,从我国社会治理现状看,当前我国社会问题凸显,更需要政府、市场和社会等多元治理主体共同推进社会治理。其次,要树立“以人为本”价值理念,将其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原则,将全体公民视为社会治理的主体,并通过维护公民这一主体性地位来践行马克思“自由的自觉的活动”思想。再次是重塑公平正义理念,公平正义是构建共建共享社会治理体系的基本价值取向,只有社会治理朝着公平正义方向发展,才能真正确保社会多元治理主体地位,才能保证人民参与社会治理的权利,才能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要深化多元治理主体改革。马克思“自由的自觉的活动”思想深刻指出,社会是由个体的人所组成,同时人也不能离开社会,社会治理的对象是社会个体中的每个人,同时应该让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参与到社会治理之中。在共建共享社会治理体系构建之中,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作用,要积极推动社会组织成为社会治理的中坚力量,通过社会组织优势为社会成员参与社会治理创造沟通平台和渠道,同时积极营造社会治理文化,通过调动社会力量,激发各个治理主体的积极性,协同行动自觉运用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推进社会治理科学化、民主化、人本化。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新常态下对社会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马克思“自由自觉的活动”思想启示我们,在构建社会治理体系中,要坚持动态治理原则,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宗旨,在社会治理中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惟其如此,才是真正的体现人的自由和自觉。

(作者分别为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注:本文系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16B33014)和2015年度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委托项目“习近平党建思想的渊源及其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155044511)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孙涛:《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社会治理思想及其现实借鉴》,《理论学习》,2016年第1期。

责编/孙垚 美编/杨玲玲

猜你喜欢
社会治理实现路径以人为本
社会转型期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和经验研究
浅议人民银行金融稳定职能的实现路径
国际私法法典化的挑战与实现路径
社会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政府主导型社会治理模式下社会组织发展理路
我国学术期刊的价值设定与实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