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教育:大学生人文素质提高的必要途径

2017-08-27 10:48彭丽娟周君
世界家苑 2017年6期
关键词:举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彭丽娟 周君

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了诸多可挖掘的民族文化、国民精神意识,使高校进行德育工作的优良资源。对大学生进行教育,提高大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度,加强大学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同时又可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传承。因此,高校在探索推行非物質文化遗产教育的活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高校;传承;保护;举措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有着重要的影响和鉴证作用。它包含了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历史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精神文化习俗和传统技能。可以看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基于国家传统的智慧和精神的结果,是基于一段历史的特殊产物,是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对于彰显了民族个性,提高民族审美有着显著作用。

一、前言

作为文化遗产的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宝库,属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淀。民族学家陶立曾指出,“文化遗产属于一个国家与民族生存的根本,如果失去文化,这个国家与民族自然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当下,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处于失传的危险境地。一方面,人们急功近利,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相当淡薄。只注重审报开发,却轻视保护管理。另一方面,一些地方的口头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逐渐消失。众多民间传统技艺,由于其商业价值较小,处于无人传承和保护的境地。其相关记述的资料,由于一些得不到重视的文化也在逐渐流失。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承认并通过了关于我国端午节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仅局限于相关部门,更需要有关人员的积极传承和保护。

二、高校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教育的意义

大学生在思想素质方面,基础较高,文化程度较好。他们有义务去保护和传承非遗。在高校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增强大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激发他们的民族认同感,增强他们的民族使命感、社会责任感。作为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国家和民族繁荣的象征,并且成为国家和民族发展的精神支柱。非物质文化遗产含义深广,涵盖了“口头传统和表达表演艺术;社会习俗,礼仪节日,关于自然和宇宙的知识实践传统工艺技巧。”

三、高校如何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

(一)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纳入高校教育的常规中

邀请一些民俗、民间技艺大师来学校演讲或授课,组织学生参与到非遗活动中来,集中培训,并提高其无形资产继承的科学观念。另一方面,高校应充分考虑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对大学生道德修养的提高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历史意义。根据学生专业,学校校本课程,以及社会需要,设置一些实用性强,操作简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实行多种教学方法,结合不同教学模式,将传统文化、民俗、传统技艺等课程,纳入大学生学习体系中。

(二)招贤纳良,发动学生,实地走访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

通过实地考察,个人调查,统计比较,录音和现场摄像机记录等各种形式进行保护非遗活动。文化遗产的发掘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主要涉及地方戏曲剧种,传统杂技武术,民族歌舞,地方特色服装、语言等等,涵盖面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班级课外活动,特别是实践环节。教师应利用教学时间组织学生调查人员收集资料,引导学生完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报告。多利用身边的资源,有地方特色的材料,组织开展一系列活动,扩大传统节日的影响,挖掘传统文化意蕴,让民族的变成世界的,让传统的走向现代。同时,鼓励学生结合实践,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础上再创新发扬,让民族传统文化一代代发扬光大。

(三)大学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人和传播人

大学生以其优良的素质,在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显得尤为重要。大学协会是学生社会融合活动的重要形式,大学生可以通过协会有效参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鼓励大学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部门等机构保持合作、务实的关系,提高大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度。同时,在校园内、课堂上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丰富学生课内外生活的同时,提高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四)大学生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开展举足轻重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大家的责任和义务,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繁荣发展。高校作为传统文化知识的场所,承担着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和传承等重要任务。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不仅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保护和发展,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也有积极的作用。作为国家未来的希望,高校承担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和传承的长期责任,保护一个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非常重要的。

四、总结

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然迫在眉睫,它其中蕴含着的精神价值,人文素养,以及民族团结的重大意义,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值得我们学习和探索继承的。它本身所具有的丰富资源及审美情趣,所展现出来的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值得高校去借鉴、运用和发展。这对于建立科学的教育体系,培养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创新能力具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刘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研究——以秦皇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中的传承与发展为例[J].人民论坛,2016,(1)

[2]刘铁鹏.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J].新农村(黑龙江),2017,(5)

[3]魏君.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J].魅力中国,2016,(2)

作者简介

彭丽娟,新余学院艺术学院2016级音乐学本科班学生,专业主项:钢琴;周君,新余学院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钢琴演奏与教学。本文是江西省2017年人文社科课题《地方高校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科学路径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新余学院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举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中俄联合计算机应用实训基地实施策略与路径研究